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小间质瘤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德玲(综述) 汤丽平(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8期3211-3216,共6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好发于消化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出现在胃内部且直径小于2 cm的GIST称为胃小间质瘤(sGST)。此类间质瘤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其通常为良性或惰性,由于其有恶性潜能,故其治疗标准仍存在争议。目前,较多研究证实多种内...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好发于消化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出现在胃内部且直径小于2 cm的GIST称为胃小间质瘤(sGST)。此类间质瘤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其通常为良性或惰性,由于其有恶性潜能,故其治疗标准仍存在争议。目前,较多研究证实多种内镜下技术均可用于sGST治疗,且与外科手术、腹腔镜相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患者受益更多。该文将针对sGST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更积极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小间质瘤 诊断 内镜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胃肠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军 蔡航航 王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5-1949,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小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GIST和16例微小GIST和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征,并与58例直径2-5cm的临床显著性GI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GIST和微小GIST好发于胃,其次是小肠和结直肠... 目的探讨胃肠小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GIST和16例微小GIST和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征,并与58例直径2-5cm的临床显著性GI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GIST和微小GIST好发于胃,其次是小肠和结直肠。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为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较为少见。小GIST和微小GIST中KIT基因突变率低于临床显著性GIST,而野生型GIST的比例高于临床显著性GIST(P<0.05)。小GIST和微小GIST的核分裂象、危险程度、Ki67增殖指数低于临床显著性GIST,但其伴发胃肠道癌的发病率高于临床显著性GIST(P<0.05)。结论大多数小GIST和微小GIST生物学行为表现为惰性,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极少数小GIST具有潜在恶性,临床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具有潜在恶性的小GIST,可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复发,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胃肠道微小间质瘤 KIT基因 预后
下载PDF
31例胃小间质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振 李原 +2 位作者 赵宏 赵建军 蔡建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的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胃小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31例...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的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胃小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其中男性10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8(37~81)岁。腹部不适和腹痛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各10例,32.3%)。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和胃壁局部切除各11例,腹腔镜下胃壁局部切除5例,胃镜下肿瘤剥离4例,术后无重大并发症。截止到随访终点,肿瘤复发2例,肝转移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1例,因其他恶性肿瘤死亡1例。中位总生存时间(OS)预测值为130.4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预测值为120.3个月。结论:胃小间质瘤总体预后较好;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可根据情况选取微创治疗方式;肿瘤坏死、出血和胃黏膜受累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外科手术 微创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晶晶 张声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80%。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以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度危险性。体积<2 cm的间质瘤,称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80%。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以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度危险性。体积<2 cm的间质瘤,称为小间质瘤。不同危险度的间质瘤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遗传学表现和预后明显不同,小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明显好于大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是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基因,因大小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相似,导致对C-Kit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作用引起争议。本文综述小间质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表现、分子遗传学、治疗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小间质瘤 临床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胃小间质瘤内镜黏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长春 张阳德 +7 位作者 刘英明 童明富 王细金 刘申颖 方圆 徐欢 李宏韬 梅万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内镜下套吸分离切除21例患者胃小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标本CD117、CD34和Desmin的表达。术后第7天、第1、3及6个月和1年后分别复查胃镜检查,观察瘤体脱落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内镜下套吸分离切除21例患者胃小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标本CD117、CD34和Desmin的表达。术后第7天、第1、3及6个月和1年后分别复查胃镜检查,观察瘤体脱落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21例病例中,20个瘤体完全分离,完全分离率为95.2%;1例患者瘤体未能完全分离,但随圈套器脱落而坏死。所有21例患者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未出现内镜下复发。结论治疗胃小间质瘤内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切除彻底等优点,为胃小间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小间质瘤 黏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
下载PDF
图书馆研究小间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孝文 和艳会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5,共4页
研究小间是图书馆为有研究需要的读者提供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它基于"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并满足读者在研究过程中对个体领域的需求。分析了研究小间设立背景,从研究小间室内面积、设置数量及位置设施等方面对其规... 研究小间是图书馆为有研究需要的读者提供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它基于"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并满足读者在研究过程中对个体领域的需求。分析了研究小间设立背景,从研究小间室内面积、设置数量及位置设施等方面对其规划论证,归纳分析了研究小间利用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小间 个性化服务 空间规划
下载PDF
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用于浆膜腔积液小细胞癌与小间皮细胞鉴别
7
作者 刘焱 吕晓梅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鉴别浆膜腔积液小细胞癌与小间皮细胞。方法收集临床送检小细胞癌浆膜腔积液转移标本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46.6岁;其中临床证实来源于肺17例,1例原发灶不明显。对照组为小间皮细胞的浆膜腔积...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鉴别浆膜腔积液小细胞癌与小间皮细胞。方法收集临床送检小细胞癌浆膜腔积液转移标本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46.6岁;其中临床证实来源于肺17例,1例原发灶不明显。对照组为小间皮细胞的浆膜腔积液标本40例。制作细胞块切片,进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兔抗人突触素(Syn)、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18例小细胞癌标本中,NSE敏感性为94.44%,Syn敏感性为83.33%;40例小间皮标本中,NSE特异性为97.5%;Syn特异性为100%。40例小间皮标本中,vimentin敏感性为95.0%,在18例小细胞癌标本中,vimentin特异性为100%。结论联合应用NSE、Syn、vimentin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对鉴别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小细胞癌及小间皮细胞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 小细胞癌 小间皮细胞 神经元烯醇化酶 兔抗人突触素 波形蛋白
下载PDF
蛋种鸡小间饲养与大群饲养对比试验
8
作者 毛金明 卢信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7-28,共2页
在平养条件下 ,采取小间方式饲养产蛋期蛋种鸡 ,可提高种鸡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合格率、受精率及孵化率 ,降低种鸡的死淘率和耗料量 ,经对比试验 ,每只入舍母鸡 (2 2 - 44周 )比大群饲养提高经济效益 2 2 .6
关键词 蛋种鸡 种蛋品质 小间饲养 大群饲养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舒尼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预防胃肠道小间质瘤术后复发临床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振雄 黄平 +2 位作者 王若天 符敏 宋德鸿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道小间质瘤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服苹果酸舒尼替...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道小间质瘤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服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每次5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随访24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集落刺激因子-1(CS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78%比11.11%,P>0.05);观察组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再手术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尼替尼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小间质瘤,能明显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舒尼替尼 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下载PDF
胃小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怡 江振宇 +3 位作者 孟宪梅 田旭阳 杨莉 党彤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3-25,30,共4页
目的:探讨胃小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9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重点调查胃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 目的:探讨胃小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9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重点调查胃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总结ESD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94例胃间质瘤中,85.1%(80/94)属于胃小间质瘤,80.0%(64/80)术前伴有胃肠道症状,66.3%(53/80)病灶位于胃底,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均提示低度侵袭危险性,主要包括强回声和异质性;80例胃小间质瘤均成功行ESD,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77.5%(62/80)呈极低度侵袭危险性、22.5%(18/80)呈低度侵袭危险性;术后随访12~36个月,未发现间质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胃小间质瘤易发于胃底,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呈极低或低度侵袭危险性,在确保完整切除的前提下,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胃小间质瘤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质瘤 临床特点 内镜切除
下载PDF
千利休侘寂美学对现代小间茶室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丹翔 陈映芬 +1 位作者 余香怡 郭琼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年第8期124-126,共3页
探究千利休侘寂美学对现代小间茶室在设计方面的启示。从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入手,以其小间茶室代表作“待庵茶室”为例,通过对土壁和躏口两个基本构造进行分析,探究千利休侘寂美学在待庵茶室中的运用。并对后世小间茶室从形式和精神两... 探究千利休侘寂美学对现代小间茶室在设计方面的启示。从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入手,以其小间茶室代表作“待庵茶室”为例,通过对土壁和躏口两个基本构造进行分析,探究千利休侘寂美学在待庵茶室中的运用。并对后世小间茶室从形式和精神两个方面传承千利休侘寂美学进行举例说明,进一步论证千利休在茶室建造方面的独到审美和前卫思想,对后世小间茶室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千利休及其传承者的小间茶室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千利休将侘寂美学融入茶室的设计,是茶室形式不断革新的关键因素。这种革新体现在饮茶方式的改变,茶室面积的浓缩,装饰物的简化,色彩的凝练以及空间布局的优化,为现代小间茶室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利休 小间茶室 侘寂美学 待庵茶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欢 王娟 叶向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胃小间质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胃小间质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病灶切除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穿孔或胃出血率、复发率、肝脏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小间质瘤,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套扎术 小间质瘤 整体切除 治愈性切除 预后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胃镜下切除胃小间质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嘉瑜 邓丽文 张雪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胃镜下切除胃小间质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0月来某院进行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切除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胃镜下切除胃小间质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0月来某院进行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切除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不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日M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1周以及出院时,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干预有利于胃镜下胃小间质瘤切除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胃镜 小间质瘤患者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利用抗爆小间销毁雷管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道全 吕国斌 +1 位作者 郝斌 孔秋德 《工程爆破》 2002年第3期74-76,共3页
介绍了在抗爆小间内引爆方式销毁雷管的技术和安全事项。用该法销毁了 7万余发成品或半成品雷管。该法与常规方法略有不同 ,适合销毁数量较大但没有销毁场地的销毁作业。作者结合参加中日两国在黑龙江省北安市清理挖掘日军在二战期间遗... 介绍了在抗爆小间内引爆方式销毁雷管的技术和安全事项。用该法销毁了 7万余发成品或半成品雷管。该法与常规方法略有不同 ,适合销毁数量较大但没有销毁场地的销毁作业。作者结合参加中日两国在黑龙江省北安市清理挖掘日军在二战期间遗弃化学武器的作业实践 ,对销毁弹药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思考 ,认真研究销毁技术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管 销毁技术 抗爆小间 环境保护 安全
下载PDF
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治疗
15
作者 郑思畅 钟捷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74-276,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是较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通常认为胃肠道小间质瘤的恶性程度较低,随着近年来对于小间质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此文就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长期内镜随访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是较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通常认为胃肠道小间质瘤的恶性程度较低,随着近年来对于小间质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此文就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长期内镜随访评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生物学特性 内镜随访 内镜直视评估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胃小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欣 曾安祥 《广州医药》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现代人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每天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经常出现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样就增加了肠胃疾病的发生率。胃肠道间质瘤(GIST)以人体胃肠道最为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病患者占全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患者人数的80... 现代人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每天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经常出现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样就增加了肠胃疾病的发生率。胃肠道间质瘤(GIST)以人体胃肠道最为常见的肿瘤疾病,该病患者占全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患者人数的80%以上。GIST根据疾病进展、间质瘤体积等不同因素又能够分为不同的疾病类型,需采取对应的诊断措施与治疗措施。本文将针对胃小间质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质瘤 临床诊断 治疗研究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5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免疫组化或病理证实的胃小神经鞘瘤22例和胃小间质瘤6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肿瘤形状、形态、发病部位、生...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免疫组化或病理证实的胃小神经鞘瘤22例和胃小间质瘤6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肿瘤形状、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与程度。结果:胃小间质瘤和胃小神经鞘瘤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形状、强化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小神经鞘瘤与胃小间质瘤相比,CT扫描多表现为腔内外或腔外生长、强化均匀、胃底发病,多排螺旋CT能较好的鉴别诊断出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小间质瘤 胃小神经鞘瘤 鉴别
下载PDF
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8
作者 汪维佳 廖志波 +2 位作者 杨志雄 廖学渊 赖骏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0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在胃的几率显著高于食管、小肠、大肠;单发几率为82.14%,明显高于多发的17.86%;腹部疼痛的... 目的研究胃肠道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在胃的几率显著高于食管、小肠、大肠;单发几率为82.14%,明显高于多发的17.86%;腹部疼痛的几率最高,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最低。病理特征:梭形细胞几率显著高于上皮样细胞和混合型,黏膜表面光滑几率高于糜烂几率;有钙化的几率低于无钙化几率,强回声几率低于低回声几率,且核分裂像数≤5个/50HPF的几率更高。结论胃肠道小间质瘤患者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胃,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多数患者的风险较低,应及早干预治疗,预防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小间质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随机耦合模型预测变电站保护小间内耦合电磁量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潘英 张强 +1 位作者 罗军 杨罡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17期114-115,117,共3页
本文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变电站保护小间的混响室模型,并对模型内同轴电缆的散射参数和终端感应电压进行了仿真。再利用随机耦合模型计算了同轴电缆终端感应电压的概率密度函数,并与仿真得到的感应电压概率密度函数作对比,证明了随... 本文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变电站保护小间的混响室模型,并对模型内同轴电缆的散射参数和终端感应电压进行了仿真。再利用随机耦合模型计算了同轴电缆终端感应电压的概率密度函数,并与仿真得到的感应电压概率密度函数作对比,证明了随机耦合模型在变电站保护小间内耦合电磁量预测中的有效性,为变电站保护小间的电磁防护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耦合模型 变电站保护小间 耦合电磁量
下载PDF
胃小间质瘤特征及内镜治疗必要性
20
作者 孙雨桐 陈倩倩 +2 位作者 李金平 宁波 令狐恩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直径≤1cm的胃小间质瘤是否有超级微创手术(SMIS)治疗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其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SMIS治疗的直径≤1cm的胃小间质瘤患者共111例,根据内镜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黏膜... 目的探讨直径≤1cm的胃小间质瘤是否有超级微创手术(SMIS)治疗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其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SMIS治疗的直径≤1cm的胃小间质瘤患者共111例,根据内镜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内镜隧道下肿瘤剥离术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组、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组,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对比不同内镜治疗术式的差异性,随访患者术后转移情况。结果纳入的111例患者均为极低风险胃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生部位主要为胃底,多数患者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CD34、CD117、DOG-1、PDGFR-a阳性及Ki-67(+≤5%)较为多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结论对于直径≤1 cm的胃小间质瘤患者,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创伤小,恢复快,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逐渐发展,SMIS会越来越多地成为胃小间质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质瘤 超级微创 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