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激光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对小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1
作者 赵建新 金一琦 +2 位作者 缪冬镠 吕昌光 吴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与传统手术对小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1年9月于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小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VLA组(n=20)和手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与传统手术对小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21年9月于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小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VLA组(n=20)和手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小隐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生活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VCS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EQ-5D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CSS和EQ-5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A组患者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例明显高于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LA组中1例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为C6级的患者术后小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背侧溃疡复发,经再次EVLA治疗后溃疡愈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组1例CEAP分级为C5级的患者术后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腔内激光消融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均较好,疗效相当,但激光消融治疗法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消融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慧君 程琳 +1 位作者 赵筱卓 陈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术前预设计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灌注指数、经皮氧分压(TcPO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VSD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减轻炎症,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提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 足踝软组织缺损 皮瓣感觉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屈膝屈髋、髋关节内旋体位在小隐静脉取材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郝兴海 任长伟 +2 位作者 周元 贾明 来永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屈膝屈髋、髋关节内旋体位进行小隐静脉(lesser saphenous vein,LSV)取材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2022年10月,我们对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施行LSV取材,采... 目的探讨屈膝屈髋、髋关节内旋体位进行小隐静脉(lesser saphenous vein,LSV)取材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2022年10月,我们对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施行LSV取材,采用仰卧位,屈膝90°,屈髋45°,借助弹力绷带缠绕膝关节下部并向对侧牵拉,形成髋关节内旋30°~45°体位。从外踝后方切口找到LSV后,沿其走行向小腿后方中线延长切口,查验LSV的长度和质量后,移植血管分别与升主动脉和靶血管行端侧吻合,完成OPCABG。测量LSV的长度和直径,流量仪测量桥路流量值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单侧LSV取材术,血管长度17~26 cm,(22.5±2.8)cm,血管直径2.0~3.7 mm,(3.1±0.5)mm。1例女性患者因LSV管径过细而放弃使用;余10例以LSV完成单根血管吻合:1例对角支、3例后降支和6例回旋支。9例用流量仪测量LSV桥路流量和PI:流量25~58 ml/min,(39.4±11.2)ml/min;PI 1.1~2.0,(1.52±0.30)。11例LSV取材部位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康复出院。10例LSV取材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恢复良好,心肌缺血症状消失,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结论屈膝屈髋、髋关节内旋体位可以安全、便捷地用于LSV取材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文敏遗风--《云林小隐图》中的家族意象与传承意识
5
作者 傅吉鸿 董佰奇 《书画世界》 2023年第4期4-8,共5页
本文对王蒙《云林小隐图》中呈现出的创作年代与是时作者绘画风格间的矛盾加以阐述,认为该画是王蒙对外祖赵孟《鹊华秋色图》中绘画元素的有意重现。王蒙和受画人崔彦晖在创作与观看这幅承载了家之意象,且极具先祖遗风之作的同时,也在... 本文对王蒙《云林小隐图》中呈现出的创作年代与是时作者绘画风格间的矛盾加以阐述,认为该画是王蒙对外祖赵孟《鹊华秋色图》中绘画元素的有意重现。王蒙和受画人崔彦晖在创作与观看这幅承载了家之意象,且极具先祖遗风之作的同时,也在对以赵孟为核心的家族文化进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林小隐图》 《鹊华秋色图》 王蒙 赵孟 绘画元素 家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术及泡沫硬化剂对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井荣 荣智华 +1 位作者 张望德 李春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41-644,65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术及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住点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术及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住点式剥脱术及泡沫硬化剂的24例小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判断是否复发,使用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VCSS)、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慢性静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CIVI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24)min,平均射频消融时间为(2.31±0.12)min,平均射频功率为18 W,每个患者平均有2个点式剥脱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为(2.00±1.00)d,下床活动时间为(3.34±1.20)h,术后VAS评分为0~1分。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90%(27/30)患肢治疗有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示小隐静脉几乎无血流,10%(3/30)患肢复发。术后,3例患肢血肿,4例淤血,1例皮下硬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术后1个月VCSS、AVVQ、CIVIQ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术及泡沫硬化剂对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患者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曲张 射频消融 超声
下载PDF
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低位型注入变异1例
7
作者 邓钰 蒋鸫 +2 位作者 罗时鹏 孙宝飞 陈运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1,共1页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一中年女性标本(身长约160 cm)右侧大隐静脉主干及小隐静脉注入部位、走行异常(图1)。两者均变异较为少见[1],报道如下。该标本右侧小隐静脉起始于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沿小腿背侧持续斜行至...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一中年女性标本(身长约160 cm)右侧大隐静脉主干及小隐静脉注入部位、走行异常(图1)。两者均变异较为少见[1],报道如下。该标本右侧小隐静脉起始于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沿小腿背侧持续斜行至小腿内侧,在胫骨粗隆平面浅筋膜内直接汇入大隐静脉,该注入处小隐静脉压扁管径4.4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静脉 浅筋膜 胫骨粗隆 背侧 局部解剖学实验 足背静脉弓 小腿内侧
下载PDF
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月葵 郭舒文 +3 位作者 杨玉燕 林娟斌 张秀虹 郑碧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9月—2021年3月8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总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操作总耗时为(12.14±3.18)min,总留置时间为20(10,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操作总耗时为(11.71±2.34)min,总留置时间为20.00(6,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5%;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总耗时、总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0~3分26例,4~7分38例;对照组NIPS评分0~3分38例,4~7分46例,两组操作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与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无显著差异,为新生儿PICC置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部位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外周导管置入术 右下肢小隐静脉 护理
下载PDF
右侧小隐静脉高位型变异一例
9
作者 刘书睿 冯缘 +1 位作者 田斯予 夏妤辰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操作时,在一成年男性标本上发现其右侧小隐静脉走行及注入部位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高175.00 cm。其右侧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行于外踝后方,距外踝的最短距离为0.14 cm,此处压扁直径... 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操作时,在一成年男性标本上发现其右侧小隐静脉走行及注入部位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高175.00 cm。其右侧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行于外踝后方,距外踝的最短距离为0.14 cm,此处压扁直径为0.38 cm,于腓肠肌表面浅筋膜内沿小腿后区正中线上行,并有腓肠内侧皮神经短暂伴行,此处小隐静脉本干压扁直径为0.2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局部解剖 正中线 浅筋膜 老年男性 成年男性 最短距离 压扁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10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11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间隔动脉穿支 远端蒂复合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被引量:38
13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4 位作者 刘宏滨 雷会宁 童讯 张传开 刘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皮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忠信 潘春球 +2 位作者 符方勇 林智琪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校正χ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χ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插管 小隐静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微小隐孢子虫cDNA文库的构建与免疫学筛选
15
作者 高依然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第5期143-143,共1页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eDNA文库,以筛选出可替代天然抗原用于诊断的重组抗原。【方法】首先纯化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用TrizolReagent提取总RNA,构建全长cDNA;分别用蛋白酶K与sfi消化、酶切处理cDNA,采用ColumnSpinH-1000分离柱分...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eDNA文库,以筛选出可替代天然抗原用于诊断的重组抗原。【方法】首先纯化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用TrizolReagent提取总RNA,构建全长cDNA;分别用蛋白酶K与sfi消化、酶切处理cDNA,采用ColumnSpinH-1000分离柱分离eDNA,连接入TriplEx2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小隐孢子虫 免疫学筛选 小隐孢子虫卵囊 全长CDNA 重组抗原 总RNA 蛋白酶K
下载PDF
扩大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进 陈景明 +4 位作者 王卫国 张强 刘立峰 王平山 蔡锦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06-S007,共2页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 ,足背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的病例。均采用逆行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经随访 6~ 30个月 ,除 1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外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无感染复发 ;骨不连愈合 ;外观恢复满意。分析认为 ,扩大面积的皮瓣血供可靠 ,不伤及重要血管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骨外露 足背皮肤缺损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进 张强 +3 位作者 王卫国 刘立峰 王平山 蔡锦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 2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感染无复发 ;骨折愈合 ;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不伤及重要血管 ,血供可靠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尤适用于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与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方灿军 潘力生 +5 位作者 丁振 聂宗杰 查振平 邱海军 梅文俊 汪文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大腿消肿率为(88±13)%,B组为(85±22)%,A组小腿消肿率(82±16)%,B组为(84±15)%;A组静脉通畅度(84.55±2.34)%,B组(84.52±3.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尿激酶使用量少,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优于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其具有疗程短、尿激酶使用量少、并发症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小隐静脉 腘静脉 置管溶栓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宏生 李宇 +3 位作者 纪影畅 蔡湘娜 林常敏 李国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18 cm×10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适合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组织缺损 小隐静脉
下载PDF
小隐静脉解剖和多普勒超声活体观察在远端蒂皮瓣的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军廷 赵劲民 +1 位作者 李智贤 苏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与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例。(1)解剖观察40侧小隐静脉。(2)用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侧人的小隐静脉。结果:解剖观察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体表投影与皮瓣轴线基本一致,两者相差(0.5±...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与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例。(1)解剖观察40侧小隐静脉。(2)用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侧人的小隐静脉。结果:解剖观察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体表投影与皮瓣轴线基本一致,两者相差(0.5±0.3)cm。40侧中有12侧各有1支与腓静脉的交通支,距外踝尖(3.0±0.7)cm,外径(1.2±0.5)mm;彩超检查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内径为(2.3±0.7)mm,距体表(3.2±1.0)mm,78.3%正常人的小隐静脉能较显著将远侧的静脉血导入近侧。若足踝部大隐静脉回流障碍,小隐静脉引流将加剧。结论:(1)结扎小隐静脉消除了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倒灌,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2)经超声定位,在外踝尖水平上3~4cm行0.5~1cm的纵向小切口能准确结扎小隐静脉,操作简单,不会损伤蒂部穿支血管和血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多普勒 远端蒂皮瓣 腓肠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