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农72
1
作者 高新欢 张立平 +4 位作者 马巧云 陈现朝 田立平 单福华 王汉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6-956,共1页
京农7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08年以我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京冬17作母本,抗倒、抗病、抗逆、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些杂交(京冬17/济麦22),经常规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3年1月和5... 京农7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08年以我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京冬17作母本,抗倒、抗病、抗逆、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些杂交(京冬17/济麦22),经常规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3年1月和5月分别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京审麦20230001和国审麦20230187。1特征特性京农72为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为253~263d,抽穗期、成熟期比对照中麦175晚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稳产 杂交小麦 系谱法选育 济麦22 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 自主选育 冬性小麦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利亚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期43-43,52,共2页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2万hm~2左右,其中,高标准良田0.8万hm~2,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高产区。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品种更新、秸秆还田以及耕作制度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地继小麦条锈病、赤...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2万hm~2左右,其中,高标准良田0.8万hm~2,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高产区。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品种更新、秸秆还田以及耕作制度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地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之后新发生的土传真菌性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面积 小麦条锈病 品种更新 秸秆还田 小麦茎基腐病 赤霉病 小麦高产 耕作制度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3
作者 郭静 王涛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7期40-42,共3页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最重要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普遍,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的检疫性病害,一般麦田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小麦植株会在灌浆期出现大面积枯死,连年发病的麦田减产高达3000~4500千克/公顷,...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最重要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普遍,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的检疫性病害,一般麦田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小麦植株会在灌浆期出现大面积枯死,连年发病的麦田减产高达3000~4500千克/公顷,重病麦田几乎绝收。近年来,许多麦区的全蚀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减少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粮食安全,了解和掌握该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检疫性病害 根部病害 综合防治技术 病害发生 小麦植株 小麦生产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从飞行员到小麦育种专家 颜济只为祖国需要追求科学真理和客观认知 严师传承求是精神
4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第5期76-77,共2页
颜济(1924.5.12-2021.2.6),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植物学家、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奠基人。四川农业大学终生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首位博士生导师、小麦研究所首任所长。
关键词 小麦研究所 小麦育种 四川农业大学 生物系统学 客观认知 作物遗传育种学 求是精神 小麦
下载PDF
基于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培育黄淮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0
5
作者 买春艳 刘易科 +5 位作者 刘宏伟 李洪杰 杨丽 吴培培 周阳 张宏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19-3729,共11页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短缺问题,开展产量与赤霉病抗性协同改良,为该麦区培育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种源。【方法】以苏麦3号为供体亲本(抗源),以矮败周麦16、周麦16、轮选136和轮选6号为受体亲本,利用骨干亲本矮败小麦结...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短缺问题,开展产量与赤霉病抗性协同改良,为该麦区培育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种源。【方法】以苏麦3号为供体亲本(抗源),以矮败周麦16、周麦16、轮选136和轮选6号为受体亲本,利用骨干亲本矮败小麦结合Fhb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技术(简称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快速获得DH系,并对这些稳定品系进行株高、抽穗期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共获得51份半冬性、矮秆、白粒且携带Fhb1的DH系。在2个环境(2020河南和2020北京)下,51份DH系平均病小穗数分别为5.7和7.3,平均严重度分别为27.7%和35.2%,与中感对照淮麦20无显著差异;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3 t,略低于对照品种周麦18(8.5 t)。结合赤霉病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选择DH116(轮选20)作为重点系进一步进行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鉴定。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发现,轮选20在4个环境下均达到中抗-高抗对照抗性水平;每公顷产量在2个环境下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比对照抽穗更早、植株更矮(P<0.05)。轮选20两年区试分别比对照百农207增产4.6%和1.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3.5%;区试利用喷雾和单花滴注2种接种方法综合评价轮选20为中感-中抗赤霉病。分子标记检测发现,轮选20携带半矮秆基因Rht-D1b;在已知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位点均携带隐性等位基因。通过小麦660K SNP芯片分析显示,轮选20与4个亲本有64.7%SNP是一致的,亲本周麦16、轮选136、轮选6号和苏麦3号对轮选20的直接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9.8%、12.6%、6.1%和11.5%。【结论】利用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实现了小麦高产和赤霉病抗性协同提高,培育出符合黄淮冬麦区生态类型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轮选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Fhb1 矮败小麦 双单倍体 黄淮冬麦区
下载PDF
高产稳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徐麦44
6
作者 张会云 刘东涛 +7 位作者 王静 马红勃 刘静 刘立伟 易媛 朱雪成 冯国华 张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6-826,共1页
徐麦44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矮秆抗倒、丰产性强的徐麦7048为母本,强筋品种徐麦32为父本杂交后系谱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审,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32;2023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211004500.
关键词 江苏徐淮地区 植物新品种权 系谱选育 高产稳产 矮秆 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强筋小麦 小麦新品种
下载PDF
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小麦糊化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刘健 张晓 +2 位作者 文莉 张勇 张晓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3-189,共7页
解析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小麦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撑。以4个糯小麦和3个非糯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糊化参数(RVA值),并研究不同外源添加剂(蔗糖、氯化钠、硝酸银和二硫苏糖醇)对不同小麦品种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解析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小麦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撑。以4个糯小麦和3个非糯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糊化参数(RVA值),并研究不同外源添加剂(蔗糖、氯化钠、硝酸银和二硫苏糖醇)对不同小麦品种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糯小麦的峰值黏度、回生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峰值时间低于非糯小麦,除扬麦13外,糯小麦稀懈值高于非糯小麦。与对照相比,4种不同外源添加剂均可显著影响小麦糊化特性。添加蔗糖、氯化钠和硝酸银均能增加峰值黏度、回生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等糊化参数,而二硫苏糖醇处理后糊化值则相反。添加蔗糖、氯化钠后,除中科糯麦1号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增加的幅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济糯1号、扬糯麦1号、扬糯麦2号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增加不及非糯小麦或者与非糯小麦相当;添加硝酸银后,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的峰值黏度、回生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均增加,且糯小麦各糊化参数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非糯小麦;添加二硫苏糖醇后,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的低谷黏度、峰值黏度、稀懈值、回生值、最终黏度均降低,且糯小麦各糊化参数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非糯小麦。4种不同处理后峰值黏度出现的时间均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糯小麦 糊化特性 淀粉 育种 品质改良
下载PDF
高产稳产早熟春小麦新品种—宁春65号
8
作者 樊明 张双喜 +6 位作者 曾宝安 刘旺清 裘敏 沈强云 李前荣 陈嘉 李红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6-1086,共1页
宁春65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从自育高代品系2011M6322-S中选择的变异单穗,后代以系谱法选择,经多年云南、海南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15MJ377)。2019和2020年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灌区春小... 宁春65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从自育高代品系2011M6322-S中选择的变异单穗,后代以系谱法选择,经多年云南、海南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15MJ377)。2019和2020年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灌区春小麦区域试验,2021年参加灌区生产试验,2022年9月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宁审麦2022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农林科学院 农作物研究所 小麦区域试验 高产稳产 高代品系 小麦新品种 系谱法选择 海南南繁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高水分小麦加工和应用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翟静静 张德鹏 +5 位作者 马清香 牛兴和 张连慧 蒋沛格 任晨刚 马森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温度对高水分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65、85、105、125℃)对初始水质量分数26%的小麦进行干燥处理,以未烘干小麦为对照,分析干燥对小麦加工及应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对高水分小麦品质影响显... 为探究不同干燥温度对高水分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65、85、105、125℃)对初始水质量分数26%的小麦进行干燥处理,以未烘干小麦为对照,分析干燥对小麦加工及应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对高水分小麦品质影响显著,随热风温度升高,干燥后的小麦容重显著下降,裂纹率显著上升。在相同条件下制得的小麦粉,出粉率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破损淀粉有所下降,白度上升,粒径减小,溶剂保持力、沉淀指数降低,其中125℃下出粉率影响较大,破损淀粉含量和白度影响较小。与对照样品相比,65、85℃干燥对面筋含量和质量影响不大,面团的加工特性有所改善,馒头比容变化不大,硬度、黏性显著降低。当干燥温度为105℃和125℃时,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显著下降,面团的操作性能降低,馒头比容和感官得分下降。对于制作馒头而言,26%水质量分数的小麦可采用不高于85℃的干燥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干燥 高水分小麦 热风干燥 小麦品质 馒头品质
下载PDF
特色小麦新品种—紫麦4179
10
作者 赵佳佳 郑军 +2 位作者 郑兴卫 乔玲 武棒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紫麦4179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针对当前生产上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专用谷物资源稀缺选育出的特色小麦新品种。以农大5182为母本,农大3753/CH7034的杂交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的紫粒高叶黄素... 紫麦4179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针对当前生产上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专用谷物资源稀缺选育出的特色小麦新品种。以农大5182为母本,农大3753/CH7034的杂交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的紫粒高叶黄素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研究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新品种 山西农业大学 系谱法 杂交品系 资源稀缺 有性杂交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突破的育种实践
11
作者 杨武云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科学家模拟小麦进化过程,利用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杂交、染色体加倍而成的新型六倍体小麦资源,集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可作为桥梁改良现代小麦。【方法】回顾了四川小麦80多年的育种历程,对利用人工合成小麦...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科学家模拟小麦进化过程,利用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杂交、染色体加倍而成的新型六倍体小麦资源,集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可作为桥梁改良现代小麦。【方法】回顾了四川小麦80多年的育种历程,对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水平突破的方法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进一步利用小麦近缘属种育种应用提供参考。【结果】利用大群体有限回交法和重组自交系育种法改良初级人工合成小麦及其衍生系,育成了产量提升近30%的小麦品种川麦42及衍生品种川麦104,维持四川小麦产量台阶20余年。【结论】种质资源发掘、育种方法技术创新,是实现产量新突破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产量 小麦近缘属种
下载PDF
青海省高产抗条锈病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青春343
12
作者 侯璐 马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青春343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选育,2015年以高代品系13-40为母本(矮败小麦//济宁13/256-1的后代选育的高代品系)、04-12-2-1(红巨穗/宁春26//青春39杂交后代中选育的... 青春343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选育,2015年以高代品系13-40为母本(矮败小麦//济宁13/256-1的后代选育的高代品系)、04-12-2-1(红巨穗/宁春26//青春39杂交后代中选育的高代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与04-12-2-1回交后,经多年系谱法结合抗条锈病鉴定结果选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该品种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青审麦202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代品系 小麦新品种 矮败小麦 系谱法 杂交后代 抗条锈病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后代选育
下载PDF
小麦地方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及常用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冠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5-1132,共8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利用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手段。小麦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其携带的连锁累赘相对较少,又易于消除,定位地方品种中抗条锈病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以...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利用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手段。小麦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其携带的连锁累赘相对较少,又易于消除,定位地方品种中抗条锈病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以增加抗源数量和抗病稳定性对小麦的生产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小麦地方品种对条锈病抗性的报道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条锈病发生和危害的基本情况,归纳了多种常应用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QTL)定位工作当中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并综述了国内外小麦地方品种中抗条锈病基因(QTL)定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辅助抗条锈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小麦地方品种 DNA分子标记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泽厚 王琴 +5 位作者 叶美金 万洪深 杨宁 杨漫宇 杨武云 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5-1266,共12页
【目的】小麦穗发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是改良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位点,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 【目的】小麦穗发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是改良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位点,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撑。【方法】以抗穗发芽的人工合成小麦SYN792和四川地方品种涪陵须须麦为母本,以穗发芽敏感品种川麦45为轮回亲本,构建2个BC1F7群体。2017年,通过整穗发芽鉴定法对2个BC1F7群体的1796个株系进行穗发芽表型初筛,然后利用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选择,筛选出整穗发芽率(SGR)小于35%且携带PHS-3D和PHS-A1抗性位点的导入系;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对初筛选出的PHS-3D和PHS-A1导入系进行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指数(GI)和产量相关性状鉴定,其中,籽粒发芽鉴定试验设置25℃(18GI)和32℃(19GI)2个发芽温度。通过不同环境下穗发芽抗性和产量数据,分析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且综合性状好的优异导入系。【结果】经整穗发芽鉴定初筛,从1796个衍生系中筛选出SGR值小于35%的株系537个;进一步对筛选出的537个株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发现332个株系导入了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包括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73个、地方品种导入系259个;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的频率显著高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2018和2019年通过对332个穗发芽抗性位点导入系穗发芽鉴定发现,不同年份穗发芽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发芽指标SGR和GI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的3个穗发芽指标平均值(18GI、18SGR和19SGR)均低于23%,差异不显著。不同发芽温度导入系的GI值差异较大,发芽温度32℃时,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的GI值显著低于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筛选出的73个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中,红粒系穗发芽指标值均低于白粒系;其中,11个人工合成小麦白粒导入系表现中抗及以上抗性水平,14个红粒导入系在不同发芽温度时GI值均低于35%。2年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而穗粒数显著小于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根据产量性状和穗发芽抗性表现,筛选出23个穗发芽抗性和综合性状均较好的优异导入系,包括7个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16个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导入系中有2个白粒导入系穗发芽抗性中抗以上,2个红粒导入系不同发芽温度的GI值均低于25%,表现出稳定的穗发芽抗性。【结论】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均可用于改良现代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利用地方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育种改良效率优于人工合成小麦;但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的穗发芽抗性的稳定性优于地方品种导入系。筛选出的23个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是小麦穗发芽抗性和产量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特别是人工合成小麦白粒导入系(编号5201)和红粒导入系(编号5497和5505)是非常有育种利用价值的穗发芽抗性育种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人工合成小麦 地方品种 穗发芽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斌 张怀志 +7 位作者 杜久元 张晓洋 何瑞 伍玲 张哲 张耀辉 曹世勤 刘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I0001-I0010,共24页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种植季对117份冬小麦品种(系)甘肃清水县和四川郫都区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2021年分别用条锈菌CYR33和CYR34对117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对15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田间成株期对条锈菌主要流行致病性混合小种抗病的品种(系)占29.1%,其中,25.6%为陇南区域品种(系),3.4%为陇东区域品种(系),另有25.6%陇南区域感病品种(系)表现慢病性(严重度<20%)。有70.1%品种(系)苗期对CYR33表现抗病,其中,57.3%为陇南区域品种(系),12.8%为陇东区域品种(系);仅6.0%品种(系)苗期对CYR34具有抗病性,为陇南区域的兰天131等7个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以2010年后育成的兰天、中梁、天选、兰航选系列品种为主。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发现抗条锈病基因Yr9、Yr10、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41、Yr46、YrZH22和YrZH84在所有检测品种(系)中的频率分别为49.6%、1.7%、12.8%、7.7%、12.8%、20.5%、10.3%、34.2%、2.6%、16.2%、15.4%和27.4%,且多以基因聚合体形式存在于品种(系)中,62.4%品种(系)中聚合了2—5个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22和Yr17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其他抗条锈病基因聚合后,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合。此外,在陇南菌源区,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山旱地区域(条锈菌越夏区)所推广的品种(系)中,含有Yr10、Yr17、Yr18、Yr28、Yr29、Yr30、Yr41和Yr46的频率较高,越冬区(川水地)推广品种(系)中主要有Yr26、Yr30、YrZH22和YrZH84,越夏区和越冬区品种(系)的抗性遗传背景差异明显,且越夏区品种(系)含有的抗病基因类型多样性高于越冬区。【结论】在越夏菌源区甘肃陇南、陇东的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分布频率、抗病基因类型及数量均有明显提高,避免了品种抗病遗传背景单一化问题,实现了品种(系)中的抗病基因较为复杂多样,部分品种的抗病性保持时间长,表明陇南地区利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策略的实施已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条锈菌 西北越夏菌源区 基因聚合 持久抗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文静 冯展康 +4 位作者 戴世元 张平平 嵇文 王爱臣 魏新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和阴影背景,提取小麦倒伏DSM模型和植被指数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多特征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筛选差异性较大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最大似然法(MLC)监督分类模型对多光谱和DSM融合图像、多光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图像、多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总体精度(OA)、 Kappa系数和提取误差综合评价各监督模型的分类性能和倒伏提取精度。分类结果表明:各监督分类方法在不同倒伏区域提取结果建模效果趋势一致,SVM和ANN整体提取精度高于MLC,在高倒伏区域,多光谱与NDVI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2.63%, Kappa系数:0.85,提取误差:1.11%)提取效果最好;在中倒伏区域,多光谱与DSM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0.35%, Kappa系数:0.79,提取误差:9.34%)提取效果最好;在低倒伏区域,均值纹理特征图像的ANN监督模型(OA:91.05%, Kappa系数:0.82,提取误差:8.20%)提取结果较好。本研究将DSM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对比,并对多特征融合方法能否高精度有效提取小麦倒伏信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能有效提取小麦倒伏面积,提取效果优于单特征小麦倒伏图像。本研究结果可为助力小麦倒伏灾情调查数据的精确获取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图像处理 多光谱 特征融合 倒伏 小麦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永增 韩江伟 +3 位作者 姚海坡 姚艳荣 吕丽华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新 汪烨霖 +8 位作者 朱泰武 李剑峰 王重 时佳 王春生 张宏芝 王立红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个施...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春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灌浆趋势均呈现为“S”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籽粒千粒重后,积累的有效籽粒干物质重不增反降,但下降程度有所减缓。新春6号、新春37号、核春137表现为灌浆强势品种,新春11号、新春21号、新春29号表现为灌浆弱势品种。100 kg/hm^(2)低氮水平下,新春17号和核春615产量达最高水平;200 kg/hm^(2)中氮水平下,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7号、新春39号、核春121和核春514共8个春小麦品种产量达最高水平;300 kg/hm^(2)高氮水平下,核春137和新春21号产量达最高水平。【结论】4个施氮水平下,最大灌浆速率V max与平均灌浆速率V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Vs与灌浆总天数T均呈负相关。公顷产量Y与千粒重A、最大灌浆速率V max、平均灌浆速率Vs、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用天数T max、灌浆总天数T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灌浆速率 产量
下载PDF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小麦品种品质需求调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海彬 朱志锋 +9 位作者 谭城 王超 刘江 段晓亮 殷贵鸿 曹廷杰 洪宇 常柳 周桂英 孙辉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小麦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虽然可以满足量的需求,但还不能充分满足面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的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小麦加... 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小麦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虽然可以满足量的需求,但还不能充分满足面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的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小麦加工需求为导向,基于小麦育种主体、种业企业/种植主体和加工企业等小麦产业链3个主要环节共同参与的调研,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对小麦品种品质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小麦品种的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品质 种业 种植主体 小麦加工
下载PDF
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晶 赵超 +3 位作者 裴雪霞 张慧芋 党建友 张定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为明确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8个晋南主栽品种为材料,于2019—2021年开展水培和大田定位试验,水培试验设置4个氮磷水平(N 0.2 mmol·L^(-1)+P 0.1 mmol·L^(-1)、N 0.2 mmol·L^(-1)+P... 为明确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8个晋南主栽品种为材料,于2019—2021年开展水培和大田定位试验,水培试验设置4个氮磷水平(N 0.2 mmol·L^(-1)+P 0.1 mmol·L^(-1)、N 0.2 mmol·L^(-1)+P 2.5 mmol·L^(-1)、N 4 mmol·L^(-1)+P 0.1 mmol·L^(-1)、N 4 mmol·L^(-1)+P 2.5 mmol·L^(-1)),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性状进行初步考察筛选;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化肥减施(FR)和不施肥(CK)3个处理,研究不同年型下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不同氮磷水平品育8161株高、根长、植株干重、根干重及根冠比均最低;良星67在低磷时正常氮较低氮植株干重增幅仅为17.07%,根干重反而降低,且在正常氮磷时根冠比较低。大田生产条件下,2019—2020年度(丰水年)化肥减施处理下以品育8012、济麦22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邯农1412产量最低,仅为7520.18 kg·hm^(-2)。其中,山农20、中麦4072和邯农1412产量均表现为化肥减施显著低于常规施肥。2020—2021年度(干旱年)化肥减施处理下济麦22产量为6191.53 kg·hm^(-2),显著高于品育8012和石农086,其籽粒氮素积累量和磷素吸收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30.35 kg·hm^(-2)和0.79 kg·kg^(-1)。干旱年减施化肥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叶片早衰,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但对茎秆形态特征影响较小。综上,晋南小麦-玉米轮作区小麦生育期基施纯N 180.0 kg·hm^(-2)、P_(2)O_(5)105.0 kg·hm^(-2)、K_(2)O34.5 kg·hm^(-2),拔节期追施纯N 60.0 kg·hm^(-2)时,丰水年品育8012和济麦22产量较高,干旱年济麦22产量最高,且化肥减施有利于提高济麦22开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第3节间厚度。单纯的连年化肥减施在干旱年份会导致小麦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晋南麦区小麦稳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配施 化肥减施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