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1
作者 张笑晴 许乃银 +5 位作者 孙晶 刘素娟 梁晨 刘林斌 徐剑文 许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状组合(GYT,genotype by yield×trait)双标图方法对2003-2023年期间北部冬麦区47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47个国审小麦品种可划分为4个特征显著的品种类型。其中,Ⅰ型品种综合表现优秀,在产量与早熟性、抗病性、抗寒性、千粒重和容重等性状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品质指数组合上表现优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主要包括京麦179、京农16和津麦3118等8个品种。Ⅱ型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产量与品质指数、穗数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抗病指数、抗寒指数组合上表现稍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应注意生产安全,主要包括京麦202、京农19和轮选158等13个品种。Ⅲ型品种的产量与抗病和抗寒指数组合最好,但在其余性状组合上表现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可作为抗性亲本。Ⅳ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可选择单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应用。根据各品种在GYT双标图ATA轴上的投影位置,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京麦179、京农16、津麦3118、京麦189、京麦202、京花12号、京农19、轮选158和中麦623等品种。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其他作物和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审定 品种分类 多性状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一个成株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T2DS·2V#6L易位系的选育
2
作者 侯富 金银禹 +3 位作者 张婷 王洋 孔令娜 张瑞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7-834,共8页
白粉病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从小麦野生近缘种发掘成株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对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十分重要。本研究从硬粒小麦-簇毛麦01I139(V#6)双二倍体AABBVV-3与普通小麦NAU0686杂交、回交的后代中鉴定到一个小麦-簇毛麦2V#6... 白粉病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从小麦野生近缘种发掘成株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对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十分重要。本研究从硬粒小麦-簇毛麦01I139(V#6)双二倍体AABBVV-3与普通小麦NAU0686杂交、回交的后代中鉴定到一个小麦-簇毛麦2V#6(2D)异代换系11-2V-1,利用11-2V-1在染色体2V和2D之间产生重组,将11-2V-1与高感白粉病普通小麦NAU0686杂交,F_(1)自交。利用GISH/FISH和分子标记对F_(2)世代131个单株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获得了小麦-簇毛麦T2DS·2V#6L易位系11-2V-2、2V#6S端体系11-2V-3和2V#6L端体系11-2V-4新种质。白粉病抗性鉴定发现,所有F_(2)单株苗期均高感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E09,但成株期含有2V#6和2V#6L染色体臂的所有单株均表现高抗(IT=1~2),而仅含有2V#6S染色体臂或无外源染色体的单株均高感白粉病(IT=7~9),表明簇毛麦01I139的2V#6L染色体臂上携带成株抗白粉病基因,该基因可能与小麦-簇毛麦T2BS·2V#5L易位系携带的Pm62是等位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T2DS·2V#6L易位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传递正常,对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穗长、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因此,本研究创制的成株抗白粉病T2DS·2V#6L易位系11-2V-2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也为后续簇毛麦2VL上优异基因遗传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簇毛麦t2DS·2V#6L易位系 白粉病 簇毛麦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光谱特征和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8
3
作者 谷艳芳 丁圣彦 +2 位作者 陈海生 高志英 邢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90-2697,共8页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叶片水分含量(LWC),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随生长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a、Chlb和Chla+b开花期达最大值;LWC和M,孕穗期达最大值。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Chla、Chlb和Chla+b、LWC和M,减少。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具有绿色植物特征。用红边一阶微分光谱特征参数分析,冬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红边(λred)位于728-730nm,灌浆期红边(λred)移到734nm。Chla、Chlb和Chla+b与Dλ730、Dλ702、Dλ730、Dλ718,LWC与Dλred、Dλ718以及LAI与Dλ718、Dλred、Sre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P〈0.05)。经回归分析,Chl与Dλ730 Dλ702、LWC与Dλred呈线性关系(R^2=0.87),LAI与Sred呈二次关系(R^2=0.68)。因此,用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红边参数能判断冬小麦生育后期长势和农田水分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高光谱 生理生态 干旱胁迫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条锈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功能及光合功能蛋白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喜 李红玉 +3 位作者 贾秋珍 冯汉青 李敏权 粱厚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9-676,共8页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条锈病 光合作用 电子传递 PSII D1蛋白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与普通小麦(T.aestivum)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时津霞 乔永利 +3 位作者 杨庆文 何蓓如 吉万全 翁跃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平衡的遗传体系;(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和B染色体组各自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64、0.125,结合两个染色体组的聚类结果,发现A、B染色体组在进化上是不同步的,且A染色体组比B染色体组更为保守;(3)通过比较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结构,发现双二倍体基因组的简单重复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印证了“小麦异源多倍体形成初期就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SSR标记 同源性
下载PDF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董玉琛 郑殿升 +3 位作者 乔丹杨 曾学琦 恩在诚 陈勋儒 《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145-152,219,共9页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麦苗期和成熟期正置雨季,而孕穗至灌浆期处于旱季。晚熟,生育前期尤长。在原产地九、十月播种,二月拔节,三、四月抽穗,五、六月成熟。能避抗一月重霜,耐瘠,抗穗发芽,抗鸟兽害。穗长芒、短芒或无芒。颖有毛或无毛,有白、红、黑壳白底、白壳黑边、白壳黑斑等色。粒红色(过去曾发现白色的)。已定名十六个变种,其中此次新定名十个变种。经种间杂交和根尖细胞学观察,确定它具有 AABBDD 染色体组,并认为它在小麦属中的地位是一个原始栽培六倍体种。如按新分类法,即染色体组相同的都属一个种,则“云南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云南小麦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麦 染色体组 澜沧江 基因组 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 铁壳麦 斯卑尔脱小麦
下载PDF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DNA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大钧 谢纬武 +1 位作者 王斌 吴敏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1-555,共5页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 mtDNAs of T type whea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s Ning Drawf 14(ND14) and their maintainers Ning Drawf 13 (ND13) were isolated and digested completel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EcoRI, PstI, EcoRV, BamH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tDNAs from ND14 and ND13 cytoplasms were significantly deviated. 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CMS line and maintainers were uncover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s of 18S+5S rRNA、atpA genes from wheat and pea mitochondria,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tDNA and no proof of protein difference, it has not yet been demonstrated whether mtDNA difference of Normal and Male Sterile Cytoplasm of wheat is associated with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型细胞质 系配套 线粒体 DNA
下载PDF
水肥不同层次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98-2706,共9页
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用分层土柱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层次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水肥处理的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氮素养分有... 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用分层土柱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层次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水肥处理的氮磷养分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氮素养分有效性在4.73%-41.19%之间,磷素养分有效性在4.11%-13.58%之间。对氮素养分有效性,单施氮整体湿润时(0-90cm土层湿润)较上干下湿(0-30cm土层干旱胁迫,30-90cm土层湿润)低4.87%,而氮磷配施在整体湿润时较上干下湿高6.3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对磷素养分有效性,氮磷配施时,在整体湿润时较上干下湿增加5.01T(P〈0.05)。从不同施肥土层看,氮素养分有效性均以0-90cm土层施肥处理最高;对氮磷配施处理,在上干下湿时分别比0-30cm、30-60cm和60-90cm土层施肥处理高9.5%、10.1%和20.2个%;对磷素养分有效性,整体湿润处理,以0-30cm土层施肥显著高于其它土层施肥处理。单施氮或磷,上干下湿时氮磷养分的产量效应均高于整体湿润处理,但氮磷配施时均以整体湿润处理较高;从不同土层施肥看,氮素养分的产量效应以0-90cm土层施肥最高;磷素养分的产量效应则表现为0-90cm与0-30cm土层施肥处理显著高于30-60cm和60-90cm土层施肥处理。分析0-90cm土层残留硝态氮和有效磷累积量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上干下湿时CK、单施氮、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土壤残留硝态氮分别比整体湿润相应施肥处理增加125.8%、20.1%、21.9%和2.1%;不同处理有效磷差异性不及硝态氮明显。整体看,在两种水分状况下,均以0-90cm和0-30cm土层施肥有利于提高氮磷养分对冬小麦的有效性和产量效应,减少硝态氮和有效磷在土壤中的残留累积。考虑到生产上的可操作性,仍以施人0-30cm土层最适,说明即使在上千下湿情况下,保证上层有效养分供应仍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空间组合 氮有效性 磷有效性 产量效应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9
作者 许乃银 金石桥 +7 位作者 晋芳 刘丽华 徐剑文 刘丰泽 任雪贞 孙全 许栩 庞斌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对55组小麦品种组合的标记位点相似度检测的总体准确度约为98%。(2)GGE双标图的品种遗传关系功能图显示,7组小麦品种的组内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其余组合的遗传相似度较低。(3)依据GGE双标图的“正确度-精确度”功能图和“准确度排序”功能图,发现洛旱7号/洛旱11等品种组合的相似度检测准确度较高,晋麦47/临抗11的检测准确度一般,而济麦22/婴泊700的检测准确度较差。(4)10个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实验室检测的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表现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5)各实验室检测正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3%~1.9%之间,平均为1.5%;准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5%~2.0%之间,平均为1.7%。其中,Lab2和Lab3的检测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容许误差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本研究构建了SNP标记法对品种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统计模型,分析了品种组合和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及其容许误差,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检测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了各实验室对品种位点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遗传相似性检测中的准确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GGE双标图 SNP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位点相似度 准确度
下载PDF
小麦种子萌发基因TaJAZ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雅鑫 刘函西 +4 位作者 王伟伟 张礼宁 孙风丽 张超 奚亚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092,共12页
小麦品种铭贤169是我国黄淮麦区育种研究广泛应用的条锈病诱发材料,但其种子休眠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播种后均匀发芽和生长发育,其收获掉落籽粒也容易导致秋季育种田的生物学混杂。本研究通过筛选其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的转录组学数据,克... 小麦品种铭贤169是我国黄淮麦区育种研究广泛应用的条锈病诱发材料,但其种子休眠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播种后均匀发芽和生长发育,其收获掉落籽粒也容易导致秋季育种田的生物学混杂。本研究通过筛选其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的转录组学数据,克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TaJAZ1,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性、亚细胞定位、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合解析拟南芥jaz3(与TaJAZ1同源性最高)突变体、TaJAZ1过表达拟南芥和水稻的表型反应。结果表明,TaJAZ1基因编码区全长1230 bp,可编码409个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强,与野生二粒小麦JAZ1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区含有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和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TGACG-motif;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TaJAZ1基因在种子发育中穗发芽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进入成熟时期表达量显著降低;ABA能诱导TaJAZ1基因的表达,ABA处理下过表达拟南芥的萌发率比野生型和jaz3突变体高,ABA信号通路基因AtABI5的诱导量变低;TaJAZ1过表达水稻的萌发率高于受体水稻,ABA处理后,OsABI5的诱导量也降低。以上结果证明,TaJAZ1基因能促进种子萌发,进一步验证其在ABA信号通路中起负调控作用,为改良铭贤169等强休眠性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萌发 taJAZ1 ABA 基因功能验证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estivum L.)新不育系研究报告
11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51-61,共11页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T型胞质不育系。测交表明,恢复源多,杂种F_1优势大,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对克服目前小麦杂优研究中T型恢复源奇缺,优势不显著的障碍,避免类似于杂交玉米单一胞质应用,病害盛行的潜在威胁及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胞质不育系 t型胞质 研究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estivum 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宋彦霞 景蕊莲 +2 位作者 霍纳新 任正隆 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6-2193,共8页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3B(2个)、3D、4A、5B、6B、6D和7D上,对抽穗期的贡献率在3.97%~22.91%之间;有15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互作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0.77~2.16 d,互作效应对性状的贡献率在4.35%~21.44%之间。【结论】抽穗期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抽穗期QTL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较多;不同染色体间则存在基因互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重组自交系(RIL)群体 抽穗期 QtL
下载PDF
小麦穗长主效QTL-qSl-2D的遗传和育种选择效应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继梓 陈林渠 +13 位作者 郭浩儒 张梦宇 刘志霄 韩磊 田赵飒爽 徐宁浩 郭庆杰 黄振洁 杨傲宇 赵春华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崔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917-3930,共14页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Kenong 9204 and Jing 411,KJ-RIL)群体定位到一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穗长主效QTL,命名为qSl-2D;利用双亲靶区间序列差异InDel位点开发出2个与该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合分子标记及55K芯片基因型数据,分别进行基于KJ-RIL、MY-F2、NILs及自然作图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分析;基于自然作图群体基因分型,分析qSl-2D单倍型在各麦区及不同年代的育种选择效应。【结果】QTL定位结果表明,qSl-2D可在7/10组环境数据中被检测到,可解释4.02%—10.10%的表型变异。其中,5/10组环境数据的LOD峰值均位于608.75 Mb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在4个群体遗传背景下均能显著增加穗长。此外,其在大部分群体背景下对穗粒数、株高有正向效应,而对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产量有负向效应。对KJ-RIL群体株高进一步分析发现,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对株高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原因在于其对除穗下节间长以外的各节间长都有降秆效应;qSl-2D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长穗单倍型Hap-AA-GG在不同麦区中选择利用率差异较大,在北部冬麦区中选择利用率最高,占比24%;而短穗单倍型Hap-CC-CC在大部分麦区中占比30%以上。此外,随着年代的递进,qSl-2D长穗单倍型选择利用率逐渐降低,而短穗单倍型一直保持较高的选择利用率。【结论】定位到一个稳定主效的穗长QTL——qSl-2D,其增效等位基因型可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显著增加穗长,同时对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靶区段开发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穗长及相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穗长 主效QtL 遗传效应解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株高主效QTL-qPh-3D遗传效应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益彪 孙振仓 +13 位作者 史欣瑶 管宇翔 程佳佳 杨爽 王萌鲁 张磊 王晨阳 丁洪科 王发祥 赵春华 孙晗 吴永振 秦冉 崔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0-1701,共12页
qPh-3D为1个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可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s)的14组环境数据中被稳定检测到,定位于科农9204基因组3D染色体KN3D:515.08~539.08 Mb区间内,其降低株高的等位基因来自京411。本研究继续深入分析该... qPh-3D为1个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可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s)的14组环境数据中被稳定检测到,定位于科农9204基因组3D染色体KN3D:515.08~539.08 Mb区间内,其降低株高的等位基因来自京411。本研究继续深入分析该QTL降秆机制,并利用包含187个家系的KJ-RILs群体及316份育成品种(系)组成的自然作图群体,对其进行遗传效应解析,进一步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基于KJ-RILs群体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京411的qPh-3D降秆基因型通过降低穗部以下各节间长度进而显著降低株高,但对穗长无显著影响。qPh-3D在降低株高的同时,可一定程度降低单株产量。在qPh-3D靶区间内选择2个紧密连锁的标记AX-110160363和AX-111109273,对316份自然作图群体进行产量性状遗传效应和靶区段选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降秆基因型在降低株高的同时,对穗长具有一定正效应,但对单株产量具有显著负效应。qPh-3D靶区段育种选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和陕西对qPh-3D降秆基因型利用率较高;而四川、青海、山东以及国外地区对其利用率较低,且在不同年代中,降秆基因型利用率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qPh-3D的增秆基因型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此外,本研究还开发了1个与qPh-3D紧密连锁的基于PCR技术检测的InDel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可对未来qPh-3D分子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株高 qPh-3D 分子标记 遗传效应解析
下载PDF
小麦茎部镉积累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优异位点挖掘
15
作者 者理 周全 +8 位作者 符笑歌 赵玉娇 宋全昊 陈晓杰 贾汉忠 陈继平 廖晓勇 胡银岗 陈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4-717,共14页
小麦镉(Cd)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培育和应用低镉积累品种是降低镉污染小麦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手段可加快低镉积累特性小麦的筛选和培育。本研究选用175份小麦种质材料,种植于陕西省镉中度污染农... 小麦镉(Cd)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培育和应用低镉积累品种是降低镉污染小麦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手段可加快低镉积累特性小麦的筛选和培育。本研究选用175份小麦种质材料,种植于陕西省镉中度污染农田,对灌浆初期小麦茎部镉含量、镉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10个低镉积累特性种质。同时利用小麦660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通过3种模型对茎部镉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33个相关遗传位点,其中28个是新的SNP位点。针对茎部镉含量和转运系数3A上的2个主效QTL,开发了KASP标记,并在验证群体中明确了其准确性和实用性。基于基因注释和同源基因比对,预测了10个基因可能直接参与小麦镉积累转运相关生物过程;其中TraesCS3A02G289200基因是一个热休克转录因子,它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HsfA4a)被验证能够提高水稻对镉的耐受性。10个低镉积累特性种质及相关基因可用于小麦耐镉污染育种及有效分子标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镉积累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下载PDF
两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16
作者 郑祥博 白昕晨 +2 位作者 王伟伟 刘曙东 奚亚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4,共12页
为探索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周麦18’的抗旱特性,采用大田和盆栽组合试验,通过测定根部性状、萌发率、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西农100’的根质量、平均根数、根表面积与体积显著低于‘周麦18’,在水培25 d时... 为探索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周麦18’的抗旱特性,采用大田和盆栽组合试验,通过测定根部性状、萌发率、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西农100’的根质量、平均根数、根表面积与体积显著低于‘周麦18’,在水培25 d时,‘西农100’的总根长与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周麦18’。两个品种在PEG胁迫下的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苗期抗旱性等级均为极强。两个品种在苗期干旱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较高,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西农100’在水分临界期受到干旱胁迫后,其产量显著低于‘周麦18’;两个品种的旗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Pro、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小麦的抗旱性呈正相关,复水后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逐渐降低至对照水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农100’和‘周麦18’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均出现明显结构变化;总体来说,在水分临界期‘西农100’抗旱性整体弱于‘周麦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西农100 周麦18 抗旱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黄淮麦区南片两个国审小麦品种穗分化特性及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定与分析
17
作者 李春艳 白昕晨 +3 位作者 杨秋萍 王伟伟 刘曙东 奚亚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6-41,47,共7页
为鉴定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周麦18”的抗倒春寒能力,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穗分化特征,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处理6 h、12 h、24 h后测定结实率、叶片逆境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并分析了两个品种各个指标... 为鉴定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周麦18”的抗倒春寒能力,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穗分化特征,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处理6 h、12 h、24 h后测定结实率、叶片逆境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并分析了两个品种各个指标间的差异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大田条件下,西农100比周麦18的穗分化进程提前;倒春寒低温胁迫促使西农100小麦旗叶的SOD与CAT活性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周麦18;同时,低温胁迫使小麦叶片显微结构中厚壁组织出现明显分解与萎缩,西农100低温胁迫6 h叶片厚度较CK(未处理)未发生变化,周麦18叶片厚度则明显减小,低温胁迫12 h以后,两个品种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西农100和周麦18都具有一定的抗倒春寒特性,而西农100的抗倒春寒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生物学特性 穗分化 倒春寒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的小麦施氮量预测方法
18
作者 杜云 张婧婧 +1 位作者 韩博 鲁子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针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周期施肥试验数据少、使用传统预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施肥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BS(SMOTE+Bootstrap)数据扩充方法的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基于原始的135条施氮量数据划分训练集(80%)和测试集(20%)... 针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周期施肥试验数据少、使用传统预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施肥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BS(SMOTE+Bootstrap)数据扩充方法的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基于原始的135条施氮量数据划分训练集(80%)和测试集(20%),使用SMOTE方法对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进行均衡化处理,以获取更多的特征信息,然后使用Bootstrap方法对均衡化后的数据进行扩充,最后使用XGBoost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SMOTE方法均衡数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SBS-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MSE从原始数据的66.802下降至13.027,MAE从原始数据的6.711下降至2.393,R~2从原始数据的0.390上升至0.912。SBS-XGBoost不仅在研究施氮量的预测中表现出色,还能为其他小样本数据的科学预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小样本 施氮量 预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不同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性分析
19
作者 史丽丽 李梦娟 +2 位作者 李慕嵘 KEM SENOU PAVEL DARYL 王小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不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淀粉特性及产量间差异,寻找更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小麦品种,对15个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间的淀粉糊化特性、淀粉冻融...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不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淀粉特性及产量间差异,寻找更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小麦品种,对15个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间的淀粉糊化特性、淀粉冻融稳定性和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宁麦9号和鄂麦006的糊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品种,且这2个品种的淀粉冻融稳定性表现较好、淀粉含量也较高。不同小麦品种间沉淀值存在显著差异,襄麦55和荆麦102沉淀值较高,分别为10.67 mL和8.00 mL。在15个品种中产量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荆麦102、鄂麦596和漯麦6010,宁麦9号和鄂麦006产量居中。综上所述,荆麦102、鄂麦596和漯麦6010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种植可获得高产,而宁麦9号和鄂麦006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种植淀粉品质较优,故这些品种可以成为后续推广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 淀粉特性 糊化特性 产量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盆栽小麦施用黄粉虫粪改善土壤、促进生长
20
作者 朱浩 郜文宇 张春兰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54-255,259,共3页
为探索黄粉虫粪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材料,利用盆栽法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比例的黄粉虫粪,待小麦长到三叶期时测定土壤的pH、电导率、速效养分等指标以及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黄粉虫粪对... 为探索黄粉虫粪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材料,利用盆栽法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比例的黄粉虫粪,待小麦长到三叶期时测定土壤的pH、电导率、速效养分等指标以及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黄粉虫粪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适量施用黄粉虫粪可显著提高土壤的电导率、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在1%施用量时达到最大;与施用加黄粉虫粪相比,土壤施用黄粉虫粪可显著提高小麦株高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因而认为在小麦生长土壤中添加1%黄粉虫粪可改善土壤质量并促进小麦生长,黄粉虫粪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小麦种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粪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土壤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