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轮作田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静 刘佳中 +2 位作者 谢淑娜 王静 郝俊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明确小麦—玉米轮作田中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致病性,采用形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分别对采自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3块小麦—玉米轮作田的407个镰孢菌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并从中选出不同寄主来源、不同种的12个代表菌株,分别接种田... 为明确小麦—玉米轮作田中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致病性,采用形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分别对采自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3块小麦—玉米轮作田的407个镰孢菌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并从中选出不同寄主来源、不同种的12个代表菌株,分别接种田间小麦和盆栽玉米。鉴定结果表明,从小麦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均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178个),而从玉米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则分别属于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123个)、F.graminearum(61个)、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45个)3个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均能够侵染小麦麦穗和盆栽玉米苗,但F.graminearum的致病力显著强于F.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不同寄主来源的F.graminearum菌株在致病力上差异不显著。来自小麦—玉米轮作田的F.graminearum菌株既可以侵染小麦又可以侵染玉米,这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玉米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田 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致病力 交叉接种
下载PDF
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新尧 杨联安 +5 位作者 杨煜岑 闫朝霞 李聪莉 朱群娥 张林森 聂红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水平的差异及施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养分相关性、... 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水平的差异及施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养分相关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猕猴桃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55±3.13)g·kg^(^(-1)),(80.58±14.69)mg·kg^(^(-1)),(23.37±6.09)mg·kg^(^(-1)),(102.79±12.74)mg·kg^(^(-1)),pH值为7.32±0.49;小麦—玉米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43±2.63)g·kg^(^(-1)),(78.80±11.39)mg·kg^(^(-1)),(24.83±6.06)mg·kg^(^(-1)),(95.03±11.75)mg·kg^(^(-1)),pH值为7.41±0.58。猕猴桃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小麦—玉米农田,仅有效磷含量比小麦—玉米农田偏低。研究区主要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都处于10%~100%,属于中等空间变异性。在猕猴桃园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小麦—玉米农田,pH值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速效钾含量总体缺乏。整体上猕猴桃园比小麦—玉米农田养分水平高,这主要与不同的田间管理和施肥状况有关。因此,今后应采取维持氮肥、控制磷肥、增加钾肥的措施,并十分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此外,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区培肥管理,普及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也是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 小麦—玉米轮作田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 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