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目前全国不少单位加入了小麦杂优利用的行例,其中大多致力于冬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目前全国不少单位加入了小麦杂优利用的行例,其中大多致力于冬小麦杂优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