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小麦叶蜂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金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5,共2页
于2010—2011年采用不同浓度的2.0%阿维菌素乳油对小麦叶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0%阿维菌素防治小麦叶蜂的小区和大田试验防治效果相近,以2.0%阿维菌素1 500倍、2 000倍处理防效最好,大田试验药后5 d调查,虫口减退率分别... 于2010—2011年采用不同浓度的2.0%阿维菌素乳油对小麦叶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0%阿维菌素防治小麦叶蜂的小区和大田试验防治效果相近,以2.0%阿维菌素1 500倍、2 000倍处理防效最好,大田试验药后5 d调查,虫口减退率分别达94.69%和94.26%,校正防效均为95.00%左右;2.0%阿维菌素3 000倍处理的防效仅为80.98%。综合考虑防治效果、经济成本、安全等因素,认为2.0%阿维菌素2 000倍液防治小麦叶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小麦叶蜂 控制效果 药效试验
下载PDF
6种药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金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1,146,共4页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叶蜂的高效药剂,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比较试验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药后48h,75%乙酰甲胺磷SP、2.0%阿维菌素EC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麦叶蜂均...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叶蜂的高效药剂,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小区和大田药效比较试验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小麦叶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药后48h,75%乙酰甲胺磷SP、2.0%阿维菌素EC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小麦叶蜂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87%以上;小区比较试验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药后5d,校正防效达95.83%;其次是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校正防效为93.26%;大田药效试验结果与小区比较试验相似,药后5d,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2 000倍液的校正防效分别达96.20%和92.66%,而20%三唑磷EC 1 000倍液的防效仅为73.17%。结论:小麦叶蜂的田间药剂防治以2.0%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和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000倍液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室内毒力 田间控制效果 药效试验
下载PDF
小麦叶蜂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武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小麦害虫 发生规律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叶蜂发生特点及治理技术
4
作者 牛庆国 《河南农业》 2007年第3期21-21,共1页
九十年代小麦叶蜂是我县小麦田次要害虫,由于小麦田生态环境改变的影响,小麦叶蜂已上升为我县小麦田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我县小麦生产安全,为此,笔者对小麦叶蜂的发生特点及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一、小麦叶蜂发生特点(一)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发生期 初孵幼虫 叶片 麦类害虫 小麦 田间分布型 发生特点
下载PDF
小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东生 杨红军 +1 位作者 张立顺 王树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05年第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发生危害特点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措施
下载PDF
小麦叶蜂危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兆成 沈彩云 +1 位作者 沈北芳 沈玉芳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当小麦叶蜂幼虫数量相等时,在较干旱的年份(1988)危害较重;而在气候较湿润的年份(1989)危害较轻。虫量与产量损失成正相关(r=0.9821**),其中以25头/m2幼虫危害的产量损失突增,达显著水平,可以认定为防治指标。
关键词 小麦叶蜂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危害
下载PDF
小麦叶蜂不同虫口密度为害小麦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希太 宋加杰 +1 位作者 宋久英 王国昌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1期61-62,共2页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蜂虫口密度为O、10、20……、90、100(头/m^2)时,小麦千粒重下降情况,并通过对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调查,进一步推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小麦产量的下降憎况,建立了虫口密度和产量损失间的回归模型为y=2.9423x—1....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蜂虫口密度为O、10、20……、90、100(头/m^2)时,小麦千粒重下降情况,并通过对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调查,进一步推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小麦产量的下降憎况,建立了虫口密度和产量损失间的回归模型为y=2.9423x—1.2375,进一步确定小麦叶峰的防治指标为22头/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密度 产量损失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叶蜂幼虫麦田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8
作者 杨焱杰 柯汉英 +1 位作者 段玉明 王赐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S1期77-82,共6页
本研究拟会出了小麦叶蜂DolerustriticiChu的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也符合奈曼分布(A)型,并根据不同方法估计的K值提出了序贯抽样技术。
关键词 小麦叶蜂 空间分布型 序贯抽样
下载PDF
小麦叶蜂的鉴别与防治研究
9
作者 唐孝明 钱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3期9-11,共3页
介绍了小麦叶蜂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粘虫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 介绍了小麦叶蜂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粘虫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为害症状 识别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10
作者 申文科 《现代农村科技》 2012年第11期21-21,共1页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麦叶蜂属。我国已知有4种: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其中以小麦叶蜂危害最重。可为害小麦、大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植物。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
关键词 小麦叶蜂 发生与防治 禾本科植物 麦类作物 看麦娘 膜翅目 叶蜂 为害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研究
11
作者 刘保东 《当代旅游(下旬刊)》 2018年第4期177-177,共1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麦叶蜂的各种各样的形体特征,并进行了些相似害虫之间的比较。并且验证了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讨论了植保无人机在条件的使用技术以及对小麦叶蜂的方式策略。
关键词 无人机施药 小麦叶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研究
12
作者 商艳兰 王其武 《新农村(黑龙江)》 2016年第8期30-30,共1页
本文为验证R—10L plus植保无人机对麦叶蜂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无人机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使用技术,开展本项试验。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防治小麦叶蜂试验
下载PDF
小麦叶蜂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
13
作者 孙泉良 孙灵皓 +1 位作者 陈建仁 许杰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1,29,共3页
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是富阳市复掀的地域性小麦害虫。在近两年田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试验采用Iwao回归分析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的聚块性指标大于1,属... 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是富阳市复掀的地域性小麦害虫。在近两年田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试验采用Iwao回归分析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的聚块性指标大于1,属聚集型空间分布;当防治指标为1.3头/样方、置信水平1.64时,理论抽样数为18个;序贯抽样的防治下限方程为d0=1.3n-2.1%姨n,上限方程为d1=1.3n+2.1%姨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空间分布型 序贯抽样
原文传递
麦叶蜂的发生及防治
14
作者 沈慧 《乡村科技》 2014年第7期18-18,共1页
一、生物学种类麦叶蜂属膜翅目锯蜂科,俗称小黏虫、齐头虫、青布袋虫,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二、形态特征小麦叶蜂雌成虫体长8.6~9.8... 一、生物学种类麦叶蜂属膜翅目锯蜂科,俗称小黏虫、齐头虫、青布袋虫,有小麦叶蜂、黄麦叶蜂和大麦叶蜂3种,以小麦叶蜂为害最重。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二、形态特征小麦叶蜂雌成虫体长8.6~9.8毫米,雄成虫体长8.0~8.8毫米;除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和颈板为赤褐色外,其余部位均为黑色;翅近透明,上有淡黄色细斑;头部有网状花纹,复眼大。卵淡黄色,呈扁平肾形,表面光滑,长约1.8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7.7~18.8毫米,呈细圆筒形,头深褐色,体灰绿色,背部为暗淡蓝色,腹部10节。蛹体长9毫米左右,圣刀为黄白色,羽化前变为棕黑色,顶端圆,头胸部粗,腹部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防治 前胸背板 老熟幼虫 小麦叶片 形态特征 表面光滑 体长
下载PDF
麦叶蜂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15
作者 朱学勇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第2期23-23,共1页
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4种,均属膜翅目锯蜂科。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cm深处越... 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4种,均属膜翅目锯蜂科。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cm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卵期10d。幼虫有假死性,一至二龄期为害叶片,三龄后怕光,白天伏在麦丛中,傍晚后为害,四龄幼虫食量增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将麦叶吃光,一般4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做茧休眠至9、10月蜕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气温适宜、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为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蜂 防治技术 老熟幼虫 虫口密度 冬季气温 土壤水分 春季气温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