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晚播精播玉米晚收双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海波 王奎良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5期86-88,共3页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烟台市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收获期,总结小麦晚播精播、玉米晚收“双晚”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高产丰产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麦晚播 玉米 “双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科技特派员孟凡振到虞城县城郊乡土坷垃村开展小麦晚播培训
2
作者 翟媛媛 贾志远 《乡村科技》 2021年第32期4-4,共1页
2021年10月29日,应虞城县城郊乡土坷垃村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邀请,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小麦专家孟凡振到该村进行晚播小麦播种技术专题培训。科技特派员孟凡振入村后,查看积水农田和农民小麦备播情况。调查发现,目前该村还有80%的农田因田... 2021年10月29日,应虞城县城郊乡土坷垃村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邀请,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小麦专家孟凡振到该村进行晚播小麦播种技术专题培训。科技特派员孟凡振入村后,查看积水农田和农民小麦备播情况。调查发现,目前该村还有80%的农田因田间积水导致小麦无法播种。针对此,科技特派员孟凡振对城郊乡土坷垃村的5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小麦晚播技术的专题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积水 小麦 种技术 小麦晚播 小麦专家 专题培训 孟凡 科技特派员
下载PDF
关中灌区冬小麦晚播应变高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萍 张斌 王楠 《农技服务》 2017年第20期17-17,共1页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应变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晚播高产栽培关建技术措施
4
作者 王玉红 《河北农业》 2008年第9期15-15,共1页
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变暖,极端天气的增多,特殊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一些耕作种植方式的改变等,致使部分小麦播期较晚(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这部分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少,造成苗小、苗弱,冬前很少分蘖或基本没有分蘖,给小... 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变暖,极端天气的增多,特殊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一些耕作种植方式的改变等,致使部分小麦播期较晚(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这部分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少,造成苗小、苗弱,冬前很少分蘖或基本没有分蘖,给小麦创高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晚播小麦增产潜力,达到高产、节水、增效的目的,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关键技术 气候条件 极端天气 种植方式 生产条件 增产潜力
下载PDF
南阳市小麦晚播试验研究
5
作者 朱燕伟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22期27-28,共2页
小麦是南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由于遭遇灾害天气造成秋作物晚收、晚茬(红薯、棉花等)秋作物收获较晚以及播种期出现干旱、雨涝等不利情况等原因,致使每年南阳市都有一定面积的晚播小麦。为了探索晚播小麦... 小麦是南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由于遭遇灾害天气造成秋作物晚收、晚茬(红薯、棉花等)秋作物收获较晚以及播种期出现干旱、雨涝等不利情况等原因,致使每年南阳市都有一定面积的晚播小麦。为了探索晚播小麦在南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研究救灾应对措施,2011~2012、2012~2013年南阳市连续两年安排进行了弱春性品种为主的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晚播试验,从试验结果情况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麦晚播只要技术措施和管理跟得上,在不影响南阳市下茬秋作物在适期内播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不错产量。因此,2013~2014年在前两年开展小麦品种晚播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组装出晚播小麦综合配套技术,继续开展了小麦晚播试验,现将今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南阳市 试验 产量形成特点 综合配套技术 生长发育规律 种植面积 小麦品种
下载PDF
晚播小麦栽培技术
6
作者 冀玉兰 朱海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小麦是鄄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晚播小麦栽培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标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效益。以鄄城县为例,在分析晚播小麦生育特... 小麦是鄄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晚播小麦栽培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标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效益。以鄄城县为例,在分析晚播小麦生育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晚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鄄城县
下载PDF
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张东旭 胡丹珠 +5 位作者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杨斌 李岩华 张俊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7-1466,共10页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使用方法 小麦 生长 光合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
8
作者 宋璐 王天舒 +3 位作者 杨美悦 刘喆 文娟 常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技术 抗淋抗湿
下载PDF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冬冬 张军 +3 位作者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江苏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适宜施肥方法,以‘淮麦36’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210、240、270 kg/hm2),氮肥运筹为裂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0:3:3:4、0:4:6:0、3:1:4:2、3:2:3:2和3:3... 为探究江苏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适宜施肥方法,以‘淮麦36’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210、240、270 kg/hm2),氮肥运筹为裂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0:3:3:4、0:4:6:0、3:1:4:2、3:2:3:2和3:3:3:1),分析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氮量240 kg/hm2分别较210 kg/hm2和270 kg/hm2提高10.66%和14.22%、8.94%和13.11%、13.94%和0.89%;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氮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间均表现为3:1:4:2>3:2:3:2>3:3:3:1>0:3:3:4>0:4:6:0,产量最大增幅为15.22%。说明重施拔节孕穗肥有利于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氮肥适当后移和分施拔节肥与孕穗肥可提升稻茬晚播小麦的千粒重和籽粒品质。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4:2时,可实现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延津县优质专用小麦晚播高产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平军 郑新娣 +1 位作者 杨志刚 宋淑玲 《基层农技推广》 2023年第3期64-66,共3页
受秋汛影响,2021年河南省延津县小麦播种时间比往年推迟7~14 d,个别地块播种时间推迟20 d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分蘖不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为提高晚播麦田基本苗数,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延津县创新性地在全县推广应用了“四... 受秋汛影响,2021年河南省延津县小麦播种时间比往年推迟7~14 d,个别地块播种时间推迟20 d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分蘖不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为提高晚播麦田基本苗数,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延津县创新性地在全县推广应用了“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和“四促四防”田间管理技术,结合小麦生产实际,针对各生育期不同问题对症施策、分类管理,并运用超常规技术措施,2022年全县晚播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实现逆转,平均产量为549.7 kg/亩,总产量为5.5亿kg。优质专用小麦“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和“四促四防”田间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最大限度降低小麦越冬前幼苗根系浅、次生根系少、抗冻能力差以及小麦生长中后期不利天气条件、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津县 小麦 “四补一促” “四促四防” 应变 高产技术
原文传递
晚播对德州市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素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德州市迟播小麦面积逐渐扩大,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找准迟播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德州市济... 德州市迟播小麦面积逐渐扩大,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找准迟播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德州市济麦22的产量潜能较济麦44高。济麦22推迟播种20 d种植效果最佳,产量较正常播期增产3.47%,且拔节期茎蘖数及叶片指数最大;推迟播种30 d种植效果最差,产量较正常播期降低20.83%,济麦44推迟播种20 d的种植效果最佳,产量较正常播期增加3.79%,且拔节期叶片指数及穗数最大;推迟播种30 d种植效果最差,产量较正常播期降低17.42%。这与2021-2022年度的冬前低温和灌浆期的多雨高温等极端气候有关。因此暖冬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不大,但遇寒冬则不建议推迟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德州市
下载PDF
豫南稻麦轮作区晚播小麦的群体特征及产量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志刚 石守设 +5 位作者 朱保磊 周国勤 陈宏 陈真真 申冠宇 张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为研究晚播对小麦的生育动态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豫信11和豫麦18为材料,考察晚播对小麦个体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主要是通过影响... 为研究晚播对小麦的生育动态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豫信11和豫麦18为材料,考察晚播对小麦个体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个体发育进程,进而影响群体质量。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小麦个体发育较适期播种延迟,越冬前麦苗叶龄、分蘖和次生根减少,成熟期总叶片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生物产量降低,产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小麦 生育动态 产量
下载PDF
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技术 被引量:1
13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1期13-14,共2页
一、肥水管理原则1.提温保墒、以水促肥。开展墒情监测,实时掌握土壤水分、温度等情况,科学统筹水肥管理。晚播小苗慎浇返青水,墒情不足麦田在晴天中午以小水湿润灌溉替代大水漫灌,提墒保温。2.趁墒早追、注重速效。晚播弱苗麦田,根据... 一、肥水管理原则1.提温保墒、以水促肥。开展墒情监测,实时掌握土壤水分、温度等情况,科学统筹水肥管理。晚播小苗慎浇返青水,墒情不足麦田在晴天中午以小水湿润灌溉替代大水漫灌,提墒保温。2.趁墒早追、注重速效。晚播弱苗麦田,根据苗情、墒情、气温、降水等情况,春灌推迟到起身期、拔节期,施肥提前到返青期趁墒早施,部分缺墒麦田可结合小水灌溉或降水施用。注意选用硝态氮、铵态氮等速效氮肥或硝基复合肥。前期可适时喷施尿素硝铵、硫酸锌、含氨基酸、腐殖酸或海藻酸水溶肥料、芸苔素内酯等,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氮肥 湿润灌溉 小麦 大水漫灌 返青水 水肥管理 起身期 拔节期
下载PDF
洪涝灾害晚播小麦产量不减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14
作者 刘晓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8期20-20,共1页
1洪涝灾害晚播小麦产量不减的原因。2021年秋天,深州市前磨头镇遇到水涝灾害,降雨量达到往常年的4倍左右,致使30%左右农田玉米地积水,导致农民晚收晚播。最晚的是东石村风调雨顺家庭农场,由于承包地多,满地积水,部分需要人工收获,收获... 1洪涝灾害晚播小麦产量不减的原因。2021年秋天,深州市前磨头镇遇到水涝灾害,降雨量达到往常年的4倍左右,致使30%左右农田玉米地积水,导致农民晚收晚播。最晚的是东石村风调雨顺家庭农场,由于承包地多,满地积水,部分需要人工收获,收获完玉米已经进入10月底11月初,玉米收获以后还需要等地块稍合适的时候清除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收获 玉米地 洪涝灾害 家庭农场 人工收获 玉米秸秆
下载PDF
任丘市晚播小麦种植与春季管理技术
15
作者 马千秋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6期27-27,共1页
任丘市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地势平坦低洼,适宜播期如遇连绵降雨,田间积水大,会导致冬小麦播期推迟。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少,整体苗弱,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春季穗分化晚、时间短,会造成小麦穗小、穗粒数少,前期灌浆速度快... 任丘市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地势平坦低洼,适宜播期如遇连绵降雨,田间积水大,会导致冬小麦播期推迟。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少,整体苗弱,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春季穗分化晚、时间短,会造成小麦穗小、穗粒数少,前期灌浆速度快,但灌浆期短,千粒重变化大,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为应对小麦晚播造成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晚播小麦种植与春季管理技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龙港流域 田间积水 适宜 穗分化 小麦 安全越冬 冬前积温
下载PDF
浅析洪涝灾害对焦作市晚播小麦的影响及主要应对措施
16
作者 李莹 《河北农业》 2023年第6期63-64,共2页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且易取得稳产,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河南省焦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气候温和,光照、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夏粮单产连续多年位...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且易取得稳产,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河南省焦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气候温和,光照、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夏粮单产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受2021年洪涝灾害影响,焦作市部分农田积水严重,秋收、整地推迟,导致小麦主播期较最佳播期推迟20天左右。晚播小麦比例大,播种时间跨度长,苗情类型复杂,对2022年夏粮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洪涝灾害后焦作市晚播小麦生长情况及主要应对措施,为今后科学指导晚播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夏粮生产 洪涝灾害 河南省焦作市 增产潜力 粮食高产 豫北平原 交接地带
下载PDF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4 位作者 杜世州 赵竹 蔡海涛 李玮 陈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同时适当延迟氮肥追施时间有助于稳定晚播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总茎数;不同氮肥运筹间晚播小麦的穗粒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籽粒产量以基追比为4∶6(孕穗期)处理最高,为8 618.0 kg/hm2,除与10∶0(基施)处理间差异显著外,与其他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密度 总茎数 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68
18
作者 吴光磊 郭立月 +4 位作者 崔正勇 李勇 尹燕枰 王振林 蒋高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28-5137,共10页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kg/hm2(N3),每个施氮量水平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处理:拔节期(S1)、拔节期+开花期(S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S1)条件下,在225 kg/hm2(N2)基础上增施25%氮肥(N3)对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S2)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升高;S2较S1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花后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强度和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同一追氮时期条件下,籽粒产量N2与N3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晚播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总施氮量225kg/hm2为有利于实现晚播冬小麦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氮素 干物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粒位差异 被引量:7
19
作者 闫素辉 杨兵兵 +3 位作者 许峰 邵庆勤 张从宇 李文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7,共7页
为研究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粒位差异,以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设适期播种和晚播2种播期处理,研究小麦强势、弱势籽粒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中均具有A、B型淀粉粒,但淀粉粒的分布因不... 为研究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粒位差异,以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设适期播种和晚播2种播期处理,研究小麦强势、弱势籽粒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中均具有A、B型淀粉粒,但淀粉粒的分布因不同处理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播期和粒位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4.878-6.453μm和21.7-23.82μm;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为0.520-0.571μm。藁城8901的B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山农1391;山农1391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藁城8901。晚播处理使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升高,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降低;弱势粒中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上升。晚播处理对山农1391的影响大于藁城8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 强势粒 弱势粒
下载PDF
晚播小麦优质高产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3 位作者 王丽英 陈丽莉 李科江 郑春莲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解决晚播冬小麦产量不稳和品质低的问题,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对河北省低平原地区晚播冬小麦施肥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210.99 kg/hm2,P2O5=1... 为了解决晚播冬小麦产量不稳和品质低的问题,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对河北省低平原地区晚播冬小麦施肥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210.99 kg/hm2,P2O5=188.51 kg/hm2,K2O=80.31 kg/hm2,产量可达7 964.88 kg/hm2;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4.85%的施肥方案为:N=265.64 kg/hm2,P2O5=197.99 kg/hm2,K2O=148.17 kg/hm2;小麦沉降值达到22.19 mL的施肥方案为:N=199.38 kg/hm2,P2O5=173.54 kg/hm2,K2O=108.3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