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1
作者 阳光俊 陈小均 +2 位作者 程冰 姚令 陈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51-58,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田间防效及使用量,为各杀菌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生产中常用的25%吡唑醚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EC等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 【目的】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田间防效及使用量,为各杀菌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生产中常用的25%吡唑醚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EC等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评价不同药剂、有效药剂不同剂量对条锈病的田间防效。【结果】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为0.143~35.986 mg/L,其中,25%吡唑醚菌酯SC、50%叶菌唑WG、250 g/L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250 g/L丙环唑EC、12.5%氟环唑SC、30%丙硫菌唑SC、30%氟菌唑WP和250 g/L粉唑醇SC等9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1 mg/L。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为13.33%~91.26%,其中,250 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25%三唑酮WP和30%丙硫菌唑SC等5种药剂平均防效高于80%。【结论】结合室内毒力测定EC50与田间防效,筛选出250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30%丙硫菌唑SC、12.5%氟环唑SC和250 g/L粉唑醇SC等6种药剂为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推荐最低使用量依次分别为62.55 g/hm^(2)、80.70 g/hm^(2)、62.55 g/hm^(2)、75.00 g/hm^(2)、23.40 g/hm^(2)和93.75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 小麦条锈病菌 杀菌剂 毒力 防效 用量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邝文静 张贵胜 +5 位作者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3-2331,共9页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合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10/24/26/ch42;avrYr10/24/26/ch42突变体对含抗条锈基因Yr9的洛夫林13等不具毒性。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AFLP分析表明,其遗传相似度在0.94以上,因此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avrYr10/24/26/ch42突变体能够侵染39个四川小麦新品种中除资麦一号外的38个品种,能够引起四川大面积生产上83.26%田块种植的小麦发病。以上结果表明,建立捕获圃可以提前获得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指导抗性品种选育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毒性突变 抗性基因 抗源 生产品种
下载PDF
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定慧 徐兴全 +3 位作者 王小松 付兴建 李波 刘如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4%,与对照药剂百理通防效差异不显著,比施药1次处理组高出66.9个百分点,比施药2次的处理组高出8.2个百分点。试验结论: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防小麦条锈病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及间隔、药物剂型、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小麦中药剂残留等方面进一步索后,运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 萌发 抑制作用 大田试验
下载PDF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1 位作者 王海光 张美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13,共3页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冬 越夏
下载PDF
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对小麦品种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志 王胜 +4 位作者 姬红丽 倪建英 尹勇 沈丽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5-2853,共9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贵农22致病类群 品种 基因 抗性丧失.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小龙 马占鸿 +2 位作者 赵龙莲 李军会 王海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3-647,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谱后,将两类样品均按2∶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和检验集,在4000~10000 cm-1内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模。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3时,定性识别模型的建模集和检验集识别准确率均为100.00%。“极差归一+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6时,定量测定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平均相对误差(AARD)分别为99.36%,2.31%,8.94%,检验集的R2、预测标准差(SEP)、AARD分别为99.37%,2.29%,5.40%。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这两种锈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植物病原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条锈病菌 小麦病菌 定性识别 定量测定
下载PDF
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国锋 郑永权 纪明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24-326,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萌发 活性测定
下载PDF
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水浸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叶文斌 张和平 樊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中草药苍耳和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测定其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中草药苍耳和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测定其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 g/mL条件下对其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29%和64.44%,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5.44%和44.77%。两种中药浸提液叶面喷施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中药浸提液对小麦条锈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黄瑞香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彦平 万信 +3 位作者 金社林 韩兰英 姚晓红 贾建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为明确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域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采用修订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象指标,即夏季最热8 d平均气温为主导指标、期间大气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甘肃河东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候区划... 为明确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域和海拔高度的影响,采用修订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象指标,即夏季最热8 d平均气温为主导指标、期间大气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甘肃河东小麦条锈病菌越夏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越夏范围向西向北有所扩展、海拔高度下限有所下降。陇中北部、陇中南部、陇东高原、六盘山区、陇南北部、陇南南部可越夏海拔高度下限分别为1700、1400、1200、1200、1100 m和2000 m,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下降了600、200、200、200、500 m和500 m,区域范围向西向北扩展到了陇中北部和甘南州等地。可越夏区以上涉及国土面积达到了近790多万公顷(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夏 气候区划 甘肃省河东地区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的侵染动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重梅 章振羽 +2 位作者 姬红丽 胡培松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20-2528,共9页
水稻是一种对已知所有锈菌免疫的重要粮食作物,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锈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利用水稻抗锈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观察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发现小麦条锈菌混合菌株的... 水稻是一种对已知所有锈菌免疫的重要粮食作物,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锈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利用水稻抗锈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观察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叶片上的侵染过程,发现小麦条锈菌混合菌株的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附着不稳定。在静置叶片上病菌夏孢子能够萌发、侵入,并形成气孔下囊、侵染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次生菌丝等结构,但是自侵入起便受到丽江新团黑谷对其侵染和扩展的抵抗,表现在侵染各个环节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在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叶片上的成功率。接种后5 d内夏孢子芽管侵入气孔并形成气孔下囊、气孔下囊产生初级侵染菌丝、初生侵染菌丝产生吸器母细胞和/或吸器的比率分别比在铭贤169叶片上低51.01%、53.99%和43.05%;自接种后3 d开始,侵染点便开始逐渐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水稻气孔细胞和/或叶肉细胞的坏死反应;最终孢子床和孢子堆发育则完全未发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非寄主抗性涉及预成型抗性和诱导抗性等多种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条锈病菌 夏孢子 侵染结构 非寄主抗性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EST序列中微卫星的频率和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林 胡燕玲 +3 位作者 杨静 张庆 李进斌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利用已公布的7 368条小麦条锈病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对其EST序列中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公布的7 368条小麦条锈病菌... 研究利用已公布的7 368条小麦条锈病菌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对其EST序列中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公布的7 368条小麦条锈病菌EST序列中,共有2 642个SSR序列(长度大于15 bp,匹配值大于80%),相当于平均3条EST序列中分布有1个SSR序列。在这些SSR中,单碱基SSR最多,数量达2 320个,占SSR总数的87.8%;其次为三碱基SSR,数量为137个,约占SSR总数的5.2%;五碱基重复的SSR数量最少,为34个。且有的SSR的重复数较多,这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表达序列标签 微卫星
下载PDF
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0-2011年云南省小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林 兰茗清 +5 位作者 张波 杨静 赵婧 顾中量 张培花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云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能越夏,又能越冬的省份之一。对云南省小麦主产区的小麦条锈病菌进行生理小种分析,可了解病菌小种组成及分布频度,年度间变化等信息,为品种布局控制病害流行提供参考。本文用6个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特异分子标... 云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能越夏,又能越冬的省份之一。对云南省小麦主产区的小麦条锈病菌进行生理小种分析,可了解病菌小种组成及分布频度,年度间变化等信息,为品种布局控制病害流行提供参考。本文用6个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特异分子标记(条中33,条中32,条中31,条中29,条中23和水源型)分析云南省小麦主产区采集的354份罹患小麦条锈病的样品进行生理小种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小麦主产区的生理小种组成大致相同,均表现为条中33和条中29的检出率最高,达79.38%和42.09%,为这些地区的优势小种;而条中31和条中23的检出率均较低,仅为0.28%和3.39%。本研究的重要优点是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品,能够发现小面积病斑上的多个生理小种,因此对小种组成的分析更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特异分子标记 小麦条锈病菌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关中西部小麦条锈病菌越夏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恩才 武剑州 +2 位作者 袁宝凤 何鸣芳 李素玉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83-83,89,共2页
根据关中西部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越夏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夏 调查方法 研究结果
下载PDF
两种中草药水浸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文斌 樊亮 《生物灾害科学》 201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降低小麦种子的生活力,影响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0.50 g/mL苍耳、黄...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降低小麦种子的生活力,影响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0.50 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其抑制率分别为69.29%和64.44%;不同浓度的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丝生长均有抑制,0.50 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5.44%和44.77%,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瑞香 苍耳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混合群体中不同小种比例测定方法的研究
15
作者 蒋家珍 赵美琦 张美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混合群体 小种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少峰 《农村实用技术》 2000年第6X期22-23,共2页
通过田间广泛调查,小麦条锈病危害在大理州有逐年加重并趋于流行爆发的态势,在今后的2~3年内,有可能成为继美洲斑潜蝇危害之后,制约大理州小春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对小麦条锈病菌进行了室内培养研究,并进一步探明了大理... 通过田间广泛调查,小麦条锈病危害在大理州有逐年加重并趋于流行爆发的态势,在今后的2~3年内,有可能成为继美洲斑潜蝇危害之后,制约大理州小春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对小麦条锈病菌进行了室内培养研究,并进一步探明了大理州小麦条锈病菌对小麦的侵染循环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实际生产应用。1、病原菌及病害发生流行规律挑取田间感病植株的夏孢子堆进行显微镜检,其夏孢子为单细胞,橘黄色,圆球形,表面有微刺;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属担子茵亚门。作物区域调查:气候炎热.空气干燥的宾川县大营、排营,小麦条锈病发病较轻或没有发病;而气候湿润、冷凉的巍山县庙街,小麦条锈病发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大理州 夏孢子堆 可湿性粉剂 小麦品种 小麦条锈 美洲斑潜蝇 夏寄主
下载PDF
云南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对国外品种的致病性鉴定
17
作者 杨世诚 冉云 李存芝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10-12,共3页
我省小麦生产实践表明,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使小麦的抗条锈性丧失,是导致小麦生产品种更替的重要原因。我省在1973、1979、1980、1981等年度小麦条锈病频繁流行,亦因小麦品种抗性单一所致。长期以来,我省小麦主要生产品种中,国外品种... 我省小麦生产实践表明,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使小麦的抗条锈性丧失,是导致小麦生产品种更替的重要原因。我省在1973、1979、1980、1981等年度小麦条锈病频繁流行,亦因小麦品种抗性单一所致。长期以来,我省小麦主要生产品种中,国外品种种植面积达25%以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世界小麦抗条锈性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 优势生理小种 致病性 小麦 小麦品种 小麦条锈 小麦种质资源 品种抗性 生产实践 小麦生产
下载PDF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
18
作者 杜晓宇 唐高民 +1 位作者 丁攀 彭昌家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年第3期11-13,共3页
南充是四川第一大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万hm^2和7.59亿kg,均居全省第一。南充也是中国黄淮海麦区春季发病的主要菌源地,199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连续9年在该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8万~11.6万hm^2,损失产量... 南充是四川第一大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万hm^2和7.59亿kg,均居全省第一。南充也是中国黄淮海麦区春季发病的主要菌源地,199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连续9年在该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8万~11.6万hm^2,损失产量0.04亿-0.18亿kg,成为影响该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农业部也于2003年将该市纳入“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防治监控站”建设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南充市 控制技术 系统 小麦产量 播种面积 发生面积 建设项目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
19
《青海农技推广》 1998年第2期15-15,共1页
根据民和区域测报站赴甘肃调查和甘肃省植保站提供的信息,由于去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不利,使秋苗病情明显轻于上年。陇南地区平均病田率2.04%,总病点率0.63%(均为单片病叶,无发病中心),赵冬菌量属近十年... 根据民和区域测报站赴甘肃调查和甘肃省植保站提供的信息,由于去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对小麦条锈病菌越夏不利,使秋苗病情明显轻于上年。陇南地区平均病田率2.04%,总病点率0.63%(均为单片病叶,无发病中心),赵冬菌量属近十年来最少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 小麦条锈病菌 发生趋势 陇南地区 少雨天气 中部地区 植保站 持续高温 高海拔 甘肃省
下载PDF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
20
作者 白体坤 杜晓宇 唐高民 《植物医生》 2008年第4期4-5,共2页
南充是四川第一大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万hm^2和7.59亿kg,均居全省第一。南充也是我国黄淮海麦区春季发病的主要菌源地.199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连续9年在南充市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4.8万。11.6万hm^2,... 南充是四川第一大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万hm^2和7.59亿kg,均居全省第一。南充也是我国黄淮海麦区春季发病的主要菌源地.199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连续9年在南充市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4.8万。11.6万hm^2,产量损失0.04亿-0.18亿kg,成为影响南充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农业部也于2003年将南充市纳入“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防治监控站”建设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南充市 控制技术 系统 产量损失 播种面积 发生面积 建设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