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湿面筋蛋白的流变学性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国琴 李琳 +3 位作者 李冰 陆启玉 郭祀远 万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89,共4页
采用HAAKE(RS600)流变仪,分别用动态(应力和频率扫描)和稳态(蠕变-恢复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湿面筋含量和品质的三种小麦面粉湿面筋蛋白(湿面筋蛋白Ⅰ,Ⅱ和Ⅲ)的临界应用、弹性模量等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应力扫描时,湿面筋蛋白Ⅰ,Ⅱ,Ⅲ的... 采用HAAKE(RS600)流变仪,分别用动态(应力和频率扫描)和稳态(蠕变-恢复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湿面筋含量和品质的三种小麦面粉湿面筋蛋白(湿面筋蛋白Ⅰ,Ⅱ和Ⅲ)的临界应用、弹性模量等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应力扫描时,湿面筋蛋白Ⅰ,Ⅱ,Ⅲ的临界应力分别为49.59,24.88和12.48 Pa;频率扫描时,当频率为1.117 rad/s时它们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194,789和583 Pa;蠕变-恢复实验时,当时间为5.11m in时它们的形变分别为7.09%,9.43%和14.29%.这表明湿面筋含量越高,面筋品质越好,其临界应力越大;弹性模量越大;形变率越小,面筋蛋白形变恢复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湿面筋 含量 品质 流变学性质
下载PDF
冻藏时间对小麦湿面筋蛋白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国琴 柳小军 +1 位作者 李琳 何粉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分别研究了小麦湿面筋蛋白在-18℃下冻藏0~120 d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小麦面筋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粒径增加;小...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分别研究了小麦湿面筋蛋白在-18℃下冻藏0~120 d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小麦面筋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粒径增加;小麦面筋蛋白中巯基含量增加且二硫键含量减少;小麦面筋蛋白的网络结构遭到破坏,其纤维表面结构变得粗糙且不均匀;小麦面筋蛋白的变性转变温度(Td)和变性焓(ΔH)呈现先降后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湿面筋蛋白 表面疏水性 二硫键 粒径 热性能
下载PDF
超声对小麦湿面筋蛋白粘弹性模量和蠕变恢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雷 刘国琴 +1 位作者 李琳 李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共5页
利用流变仪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小麦湿面筋蛋白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为0.1-21.25 Hz的范围内进行频率扫描时,当频率为1 Hz时,采用不同功率(100 W、150 W、200 W、250 W和300 W)超声20 m in后,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分别为3... 利用流变仪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小麦湿面筋蛋白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为0.1-21.25 Hz的范围内进行频率扫描时,当频率为1 Hz时,采用不同功率(100 W、150 W、200 W、250 W和300 W)超声20 m in后,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分别为3 361 Pa、3 976Pa、5 788 Pa、6 954 Pa和3 912 Pa;粘性模量分别为1 212 Pa、1 523 Pa、2 755 Pa、3 036 Pa和1 461 Pa.蠕变-恢复实验过程中,当蠕变进行到110 s时,经过不同功率(100 W、150 W、200W、250 W和300 W)超声后,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形变分别为0.333%、0.331%、0.233%、0.188%和0.296%.这表明,超声功率的大小对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和蠕变-恢复时的形变有较大影响.与未经超声的湿面筋蛋白相比,超声功率大于150 W和小于300W时,超声对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有正的影响,而当超声功率小于150 W和大于300 W时,超声对小麦湿面筋蛋白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有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湿面筋蛋白 超声波 流变学性质
下载PDF
近红外快速筛选小麦后代湿面筋突变株
4
作者 程星 赵平 +1 位作者 秦海英 李国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3期44-45,共2页
利用一种快速筛选小麦湿面筋转化后代材料的温室加代技术,在比较了不同的幼胚形态、春化时间及温室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确定下述加代流程:用授粉后12~16 d的幼胚直接培养成苗,在4℃~8℃条件下春化25 d,移栽入温室,控制温度、湿度,... 利用一种快速筛选小麦湿面筋转化后代材料的温室加代技术,在比较了不同的幼胚形态、春化时间及温室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确定下述加代流程:用授粉后12~16 d的幼胚直接培养成苗,在4℃~8℃条件下春化25 d,移栽入温室,控制温度、湿度,促其在35~40 d内开花、授粉,继续进行下一轮培养。此法简便、快速,能在70 d左右完成小麦1代生长周期,若不间断连续培养可1年繁殖4代,显著缩短小麦生育周期,适合进行大量湿面筋突变株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面筋小麦 加代 近红外 快速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