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被引量:34
1
作者 赖纯佳 千怀遂 +4 位作者 段海来 宋秋洪 俞芬 张轶秀 张静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68-2875,共8页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小麦-水稻种植制度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数据处理及图件的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赖纯佳 千怀遂 +4 位作者 段海来 宋秋洪 俞芬 张静芬 张轶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6,394,395,共9页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评估改品种、改熟制及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宜...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评估改品种、改熟制及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宜度模型,综合作物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在0.15~0.50之间变动,主要是由于降水适宜度低、标准差大。气候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递增,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内陆气候要素的变率较大,因此风险度较高。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小于0.38,气候风险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试验 气候风险度 小麦-水稻种植制度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冬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下制浆废水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辉 高贤彪 +2 位作者 郭良进 王艳 王立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植物复合系统对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处理效果,中段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植物系统对制浆废水中CODer、总...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植物复合系统对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处理效果,中段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植物系统对制浆废水中CODer、总氮、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60%及90%以上;同时制浆废水灌溉能够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11.56%~47.65%;利用制浆废水灌溉,可以处理废水19200m^2,节约污水处理费用17280元,节约肥料投入3359元,粮食产值达到28893元,可产生经济效益41842元。因此,制浆废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并且下渗水经过收集后可以做为更大范围的灌溉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稻轮作 造纸厂 废水灌溉 土壤-植物系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小麦-水稻轮作下施用钢渣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魏贤 赵梦霖 邹雪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施用钢渣对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小麦-水稻轮作下作物产量、土壤pH的影响,以及土壤pH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17~1.00,第二季种植... [目的]研究施用钢渣对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小麦-水稻轮作下作物产量、土壤pH的影响,以及土壤pH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17~1.00,第二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36~2.21,第三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56~2.68,第四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80~2.41。从第三季开始,连续施用钢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对照逐渐下降。钢渣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连续施用对水稻无增产效果。与当季对照相比,施用钢渣后,第一季小麦增产215.81%~504.65%,第三季小麦增产22.69%~37.78%。[结论]施用钢渣能提高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pH,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小麦-水稻轮作 酸性土壤 改良
下载PDF
小麦-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效果研究
5
作者 韦俊生 张本元 +2 位作者 门国保 邵锐 戴继霞 《农技服务》 2015年第3期88-89,共2页
秸秆还田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地力培肥及生物养地措施,该模式的合理运用可在优化完善土壤理化形状及结构的同时实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有利提升,优化维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社会各界给予该项模式应用给予高度关注。在此,本文将针对小麦-... 秸秆还田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地力培肥及生物养地措施,该模式的合理运用可在优化完善土壤理化形状及结构的同时实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有利提升,优化维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社会各界给予该项模式应用给予高度关注。在此,本文将针对小麦-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水稻 效果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小麦-水稻轮作体系施用含重金属污泥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婧 程苗苗 +4 位作者 李瑞 刘玲 吴龙华 刘鸿雁 骆永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6-382,共7页
采用贵州黄壤、石灰土和浙江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3种土壤上施用含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污泥对小麦、水稻生长及锌(Zn)镉(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施用同种污泥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不同,在黄壤和水稻土上施用高浓度重... 采用贵州黄壤、石灰土和浙江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3种土壤上施用含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污泥对小麦、水稻生长及锌(Zn)镉(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施用同种污泥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不同,在黄壤和水稻土上施用高浓度重金属污泥对作物的污染风险较高.一次施用Zn、Cd浓度分别为1789、8.47mg·kg-1的污泥1.6%,使黄壤小麦籽粒中Zn、Cd浓度分别达109、0.08mg·kg-1;第二次施用后种植水稻,糙米中Zn、Cd浓度达52.0、0.54mg·kg-1.而施用污泥后石灰性土壤的两种作物其可食部分均无重金属污染风险.土壤醋酸铵提取态Zn是影响麦粒和糙米中Zn浓度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醋酸铵提取态Cd对麦粒和糙米中Cd浓度无明显影响.施用高浓度重金属污泥使3种土壤Zn、Cd全量显著提高,且两次施用后土壤全量Zn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土壤 小麦-水稻轮作 重金属
原文传递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冬碧 夏贤格 +5 位作者 范先鹏 杨利 张富林 夏颖 熊桂云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31-4736,共6页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 利用10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钾肥基础上,10年20季作物连续秸秆还田,水稻和小麦的子粒年均增产量分别为584和264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7.37%和8.15%;秸秆年均增产量分别为398和611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6.50%和15.44%。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子粒中氮的含量和秸秆中钾的含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作物氮、钾吸收量,但对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其中水稻年均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9.59%、3.95%和9.94%,小麦分别提高12.70%、7.39%和29.90%。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表现为小麦>水稻,钾>氮>磷。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年度变异大于小区变异,其中小麦的变异大于水稻。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比小麦更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养分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量 水稻-小麦轮作制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于亚军 王小国 朱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10-2916,共7页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了1.5个轮作周期的NO排放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在不施氮情况下,...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了1.5个轮作周期的NO排放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在不施氮情况下,表现为土壤NO负排放(吸收),而施氮(N150kg/hm2)时NO排放通量为(5.5±3.3)μg m-2h-1,施氮能显著增加土壤NO排放量,并且其效应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水稻季更明显。整个观测期NO排放量有56.1%来自水稻季,而2个小麦季和休闲期NO排放量分别占32.5%和11.4%,由于休闲期NO高排放主要是作物收获后的几次翻地引起的,因此,减少休闲期翻地次数可能会有效减少NO排放。土壤温度是影响NO排放的首要环境因素,并且两者呈线性回归关系,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因土壤湿度本身状况而异,土壤湿度条件较差时,其增加有利于NO排放,而当土壤湿度较好时会抑制NO排放。此外,土壤水热条件还是造成NO负排放(吸收)和作物参与对水稻季和小麦季NO排放贡献有别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排放 水稻-小麦轮作系统 影响因子 土壤水热状况
下载PDF
沿淮地区水稻-小麦周年“双高”种植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文畅 高尚勤 +2 位作者 刘东 杜祥备 孔令聪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5期57-58,共2页
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水稻-小麦周年"双高"种植模式,对"双高"种植模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沿淮地区 水稻-小麦 “双高”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树脂包膜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洪波 吴建燕 张永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17-23,共7页
为了研究自制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2种包膜缓释氮肥(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羟基改性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 为了研究自制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浸泡试验分析了2种包膜缓释氮肥(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羟基改性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其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的释放期为60天,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为50天,2种缓释氮肥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30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60天时达到了最高峰。在小麦产量上,各处理间没有差异,但在后期的水稻产量上,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显著高于羟基改性的缓释氮肥处理(P<0.05),原因在于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与羟基改性的相比,表面平滑更加均匀,降解速率更慢,养分的释放时间更长,进而氮肥利用率高,产量高。本研究阐明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的释放规律,得到了水旱轮作条件下氯乙烯-醋酸乙烯缓释氮肥比羟基改性的水稻产量高的结论,对开发氯乙烯-醋酸乙烯型缓释氮肥和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浸泡法 盆栽试验法 氯乙烯-醋酸乙烯 小麦-水稻产量
下载PDF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式昭 涂洋 +6 位作者 朱华忠 郑建敏 刘泽厚 王琴 罗江陶 万洪深 伍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9-1377,共9页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稻轮作 灌浆特性 籽粒灌浆参数 功能基因 小麦基因芯片
下载PDF
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静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14期38-38,共1页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进产量增加,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油菜轮作 秸秆还田 机械化
下载PDF
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志刚 周先竹 +2 位作者 王忠良 刘雯 李晶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1期34-35,共2页
根据湖北省气候条件,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区域。本文对湖北省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下机械化收割、整田等操作要点以及秸秆还田后小麦、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
关键词 小麦-水稻轮作 秸秆粉碎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覆盖旱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范明生 刘学军 +3 位作者 江荣风 张福锁 吕世华 曾祥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91-2596,共6页
在成都平原通过 3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覆盖 (地膜和麦秸 )旱作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水稻季 15 0 kg/hm2 ,小麦季 12 0 kg/hm2 的条件下 ,覆盖旱作和传统淹水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 在成都平原通过 3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覆盖 (地膜和麦秸 )旱作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水稻季 15 0 kg/hm2 ,小麦季 12 0 kg/hm2 的条件下 ,覆盖旱作和传统淹水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但使氮盈余急剧增加。不施氮或低量施氮会造成作物产量的显著下降和土壤氮素亏缺。水稻覆膜旱作对稻麦轮作的系统生产力 (水稻 +小麦 )没有显著影响 ;但水稻覆麦秸旱作条件下系统的生产力有降低的趋势 ,主要由于水稻覆麦秸旱作条件下 ,水稻产量下降 ,而麦秸覆盖在小麦季的后效作用不足以弥补水稻产量的下降程度。水稻、小麦的氮素吸收表现出与作物产量类似的规律。水稻季土壤很难累积无机氮 ,而且与施肥和覆盖旱作与否没有关系。小麦季土壤中积累了较多的无机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轮作 覆盖旱作 氮肥 氮素平衡 无机氮残留 秸秆利用
下载PDF
Study o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 and Wheat Rotation with Swine Manure-Straw Returning
15
作者 王琼瑶 张世熔 +4 位作者 涂卫国 李森 罗雪梅 李玲 杜玉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672-2676,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wine manure-straw returning and to determine the best mode.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under rice and wheat rotation with different swine manure-straw...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wine manure-straw returning and to determine the best mode. [Method] A field experiment under rice and wheat rotation with different swine manure-straw treatments was con- ducted to study the growth characters and output of rice and wheat, calcul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nalyze the best mode of swine manure applying-straw returning. [Result] The swine manure-straw returning wa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crop, the highest outputs of rice and wheat were on the treatment of "30% swine manure and 20% straw and 50% chemical fertiliz- er", they were 7 874.57 and 6 427.00 kg/hm^2, and saved cost about 5 146.35 Yuan/hm^2, increased input 5 312.56 and 3 931.93 Yuan/hm^2, the greenhouse gas e- mission reduction was 1.30 t/hm^2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carbon dioxide on a dry basi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30% swine manure and 20% straw and 50%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the best mode of swine manure-straw retu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RICE Swine manure STRAW Econom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下载PDF
麦秸与氮肥配施对水稻根际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佳琳 赵亚慧 +3 位作者 于建光 王宁 薛利红 杨林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2-1591,共10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是表征土壤肥力高低及变化的关键因子。水稻根际是水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微生物作为根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的动力。本试验针对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稻-小麦轮作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是表征土壤肥力高低及变化的关键因子。水稻根际是水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微生物作为根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的动力。本试验针对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稻-小麦轮作区水稻非根际和根际区土壤SMBC和SMBN对麦秸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开展研究。基于盆栽模拟试验,采用根际袋法研究了不施加秸秆+不施加氮肥(CK)、麦秸直接还田(SN0)、麦秸与低量氮肥配施(SN1)、麦秸与高量氮肥配施(SN2)4种模式下,两种类型土壤(高砂土和黄泥土)水稻成熟期非根际和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SN0处理下高砂土根际和非根际SMB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0.3%和48.1%,而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区SMBC分别显著提高95.7%和75.4%。与SMBC不同,与CK相比,SN0处理下高砂土根际SMBN含量变化不显著,非根际显著降低19.9%;而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土SMB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9.5%和49.0%。与SN0相比,低量氮肥施用(SN1)显著提高了高砂土根际区和黄泥土非根际区SMBC含量,提高比例约5.1%和11.1%,同时SN1处理也显著提高了两种类型土壤根际和非根际SMBN含量,其中高砂土提高17.3%和9.8%,黄泥土提高36.1%和68.9%;随着施氮量增加,与SN0相比,高量氮肥施用(SN2)显著提高两种类型土壤根际和非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其中高砂土提高8.58%和13.5%,黄泥土提高25.6%和232.9%。综合分析认为,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都可以有效提高非根际和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从而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于提高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轮作 稻田 非根际和根际 微生物量碳氮 麦秸还田 氮肥水平
下载PDF
Effect of Incorporation of Wheat Straw and Urea into Soil on Biomass Nitrogen and Nitrogen-Supp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ddy Soil 被引量:23
17
作者 SHENQI-RONG XUSHOU-M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Po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on of wheat straw and/ or urea into soil on biomass nitrogen and mineral nitroge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The combined appli... Po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on of wheat straw and/ or urea into soil on biomass nitrogen and mineral nitroge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wheat straw and urea increased much more biomass nitrogen in soil than the application of wheat straw or urea alone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d the immobilization of urea nitrogen added and reduced the loss of urea nitrogen. An adequate nitrogen-supplying process to rice plant could be obtained if C / N ratio of the material added was about 20. The three yield components of rice we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status of nitrogen supplying. More than 30mg N / kg soil of mineral nitrogen at effective tillering stage,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and filling stage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order to get high rice yield, though the criteria varied with th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nitrogen mineral nitrogen UREA wheat straw
下载PDF
Weed Management in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through Remote Sensing: A Review
18
作者 Ramanjit Kaur R. K. Mahey J. Mukherjee G. Mahaj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第3期366-384,共19页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flee-wheat rotation of the Indo-Gangetie Plains is critical to India's food security. Severe weed competition resulting from the change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m high yiel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flee-wheat rotation of the Indo-Gangetie Plains is critical to India's food security. Severe weed competition resulting from the change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m high yielding varieties (HYV) led to intensive use of herbicides for weed control. Continuous and indiscriminate use of herbicides led to pollution as well as build up of resistant biotypes. This necessitates the need based use of herbicides. Identification of predominant weeds in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through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ould help in reducing the load of herbicide on agro-eco system by reducing spray volume, application time and non-target spraying. This will help in developing site-specific weed management technique by geating only those areas with herbicide where weed densities exceed the economic threshold and may reduce application rate of herbicides in patches where weed densities are low.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role of remote sensing for weed management not just to review their empirical findings, but to evaluate the role they have played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play-in actual for weed management in flee-wheat cropping system (food bowl of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weed interaction GIS satellite imagery spectral reflectance weed prescription map.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汉民 袁海燕 +8 位作者 董立国 张维军 亢玲 王小亮 陈东升 赵桂珍 何尚进 惠建 赵忠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评价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作用,采用常规测定法、比重计法、Biology-ECO法分别对参试的土壤养分、质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4年冬小麦-水稻全免耕轮作后,0~40cm土壤有机质、全... 为评价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作用,采用常规测定法、比重计法、Biology-ECO法分别对参试的土壤养分、质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4年冬小麦-水稻全免耕轮作后,0~4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1.9%、17.1%、9.2%、26.5%、19.1%,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0.9%、10.2%,0~20cm土层的土壤粘粒、砂粒比例明显增加,粉粒比例明显减少。免耕冬小麦成熟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代谢活性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20和20~40cm土壤层次内反映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4种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冬小麦整个生长季节中的变化趋于一致,即在分蘖期和拔节期传统耕作高于连续4年免耕处理,在灌浆期和成熟期连续4年免耕处理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连续4年免耕0~40cm土壤肥力明显优于连续3年双免耕的肥力。免耕对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对促进冬小麦中、后期生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稻轮作 双免耕耕作 土壤培肥
下载PDF
制浆废水灌溉养分平衡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20
作者 肖辉 高贤彪 +1 位作者 郭良进 王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3,共4页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经土地处理的同时作为灌溉用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水稻轮作体系各废水处理氮、磷、钾均处于盈余状态,在最佳组合体系下氮、磷、钾盈余分别达...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经土地处理的同时作为灌溉用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水稻轮作体系各废水处理氮、磷、钾均处于盈余状态,在最佳组合体系下氮、磷、钾盈余分别达到5.21%、60.10%、37.36%。小麦季推荐施肥量氮肥(按纯氮计)286.8 kg/hm2,磷肥(按P2O5计)64.2 kg/hm2,不施钾肥;水稻季氮、磷、钾肥均不施。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1年每公顷土地可以处理废水19200 m3,产生经济效益41842元。由于小麦季废水灌溉量较少,因此可以通过湿地处理法来解决此时中段水过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稻 中段水 养分平衡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