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洁 胡燕平 +3 位作者 宋捷 张旻 李波 邢瑞昌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小鼠淋巴瘤实验 2-异丙基硫杂蒽酮 L5178Y细胞
下载PDF
对二甲基亚砜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中适宜浓度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燕平 文海若 +2 位作者 宋捷 左泽平 许雷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通过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法,检测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探索其在检测系统中的适宜浓度。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美国Sigma和Tedi A两家公司生产的2个批号DMSO,终浓度0.5%,1.0%,2.0%,4.0%处理L51... 目的:通过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法,检测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探索其在检测系统中的适宜浓度。方法:在非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美国Sigma和Tedi A两家公司生产的2个批号DMSO,终浓度0.5%,1.0%,2.0%,4.0%处理L5178Y细胞3 h后产生的细胞毒性及诱发的TK基因突变频率(MF)。结果:2个批号DMSO的细胞毒性均以1%浓度组为最低(<20%),4%浓度组为最高(>37%);1%浓度组诱发的MF与空白对照组相近,而其他3组则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当以DMSO为溶媒、采用L5178Y细胞进行MLA微孔法实验时,采用1%作为检测系统中受试物的体积比浓度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小鼠淋巴细胞实验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适宜浓度
原文传递
葛根素的抗诱变性
3
作者 邹思颖 张立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399,共5页
检测和评价葛根素的抗诱变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评价葛根素抗诱变性。抗诱变性检测采用前处理、同时处理和后处理三种处理方式,以观察葛根素对甲基磺酸甲酯(MMS)或丝裂霉素C(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 检测和评价葛根素的抗诱变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评价葛根素抗诱变性。抗诱变性检测采用前处理、同时处理和后处理三种处理方式,以观察葛根素对甲基磺酸甲酯(MMS)或丝裂霉素C(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在葛根素抗诱变性检测中,MMS做为诱变剂时,在三种处理条件下,葛根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著低于MMC阳性对照组(P<0.01)。MMC做为诱变剂时,在三种处理条件下,与MMC阳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均降低(P<0.01)。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处理方式下,葛根素能有效地抑制MMS和MMC的诱变作用,以前处理方式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小鼠淋巴细胞实验 抗诱变
下载PDF
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检测
4
作者 邹思颖 张立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 评价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方法培养L5178Y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组,阳性诱变组[染料木素0.078、0.156、0.312、0.625μg/m L 4种剂量分别联合甲基磺酸甲酯(MMS)5μg/m L或丝裂霉素C(MMC)0.5μg/m L]、阳性诱变对照组(MMS ... 目的 评价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方法培养L5178Y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组,阳性诱变组[染料木素0.078、0.156、0.312、0.625μg/m L 4种剂量分别联合甲基磺酸甲酯(MMS)5μg/m L或丝裂霉素C(MMC)0.5μg/m L]、阳性诱变对照组(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溶剂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阴性对照组(纯水)以及抗诱变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 100μg/m L+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通过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采用前处理(染料木素先处理细胞3 h,然后MMS或MMC处理3 h)、同时处理(染料木素与MMS或MMC同时处理细胞3 h)和后处理(MMS或MMC先处理细胞3 h,然后染料木素处理3 h)3种处理方式,测定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突变频率,评价染料木素对MMS或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在染料木素抗诱变性检测中,在前处理和后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著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时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0.312、0.625μg/m 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著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3种处理方式下,染料木素能有效地抑制MMS和MMC的诱变作用,以前处理方式的抑制作用最强,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小鼠淋巴细胞实验 抗诱变性 L5178Y细胞
下载PDF
体内外遗传毒性实验组合评价纳米银的遗传毒性
5
作者 于永生 施畅 +2 位作者 马华智 王全军 丁日高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tk+/-位点突变实验、大鼠肝细胞碱性彗星电泳实验以及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实验观察纳米银的体内外遗传毒性。方法 (1)以2.5、5.0、10.0、20.0、40.0和80.0μg/ml浓度纳米银处理L5178Y细胞3 h,确定细胞毒性水... 目的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tk+/-位点突变实验、大鼠肝细胞碱性彗星电泳实验以及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实验观察纳米银的体内外遗传毒性。方法 (1)以2.5、5.0、10.0、20.0、40.0和80.0μg/ml浓度纳米银处理L5178Y细胞3 h,确定细胞毒性水平;再以0.63、1.25、2.50和5.00μg/ml浓度处理细胞3 h,分析纳米银致基因突变频率。(2)SD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纳米银0.63、1.25、2.50、5.00 mg/kg,24 h后分别采用碱性彗星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DNA损伤和外周网织红细胞血微核形成率。结果 (1)L5178Y细胞相对悬浮增殖率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5.0μg/ml时已降至阴性对照组的11.42%;在测试浓度下,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小集落比例较阴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P<0.01)。(2)纳米银5.0 mg/kg组给药后10 min内2只大鼠死亡,至24 h时死亡数增至3只,样本数不足不能参与统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25、2.5 mg/kg剂量组尾部DNA百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63 mg/kg组未见明显异常。与阴性组相比,纳米银0.63、1.25、2.5 mg/kg 3个剂量组诱发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暴露剂量呈正相关(Pearson r=0.98,P<0.05)。结论实验条件下检测出纳米银具有诱发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原发性DNA损伤等体内外遗传毒性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小鼠淋巴细胞实验 基因突变 彗星实验 微核
原文传递
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研究
6
作者 邹思颖 张立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检测和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诱变性检测采用3h和24h染毒两种处理方式观察受试物对L5178Y细胞的诱变性。结果在染料木黄酮诱变性检测中... 目的检测和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诱变性检测采用3h和24h染毒两种处理方式观察受试物对L5178Y细胞的诱变性。结果在染料木黄酮诱变性检测中,3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5、10和2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1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染毒和24h染毒相同剂量组间比较,tk位点总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此实验条件下,染料木黄酮(5~20)μg/mL能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3h和24h处理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小鼠淋巴细胞实验 诱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