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7
1
作者 江晓东 李增嘉 +3 位作者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4,共5页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耕作,少耕特别是旋耕还田方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土壤0~60cm层次硝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以旋耕还田为主的耕作体系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灌溉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2
作者 吕美蓉 李增嘉 +3 位作者 张涛 宁堂原 赵建波 李洪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含水率 耕作 少免耕 还田 极端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江晓东 迟淑筠 +3 位作者 李增嘉 宁堂原 王芸 邵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8,共4页
小麦开花后旗叶的生理活性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状况的影响,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模式对... 小麦开花后旗叶的生理活性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状况的影响,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花后不同时期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模式相比,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旗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SOD、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常规耕作模式平稳;免耕覆盖模式小麦旗叶在蜡熟期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表现出明显的贪青晚熟的特点。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产量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差异不显著,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模式。研究表明短期(1~3年)少耕耕作模式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冬小麦 旗叶 衰老 产量
下载PDF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江晓东 王芸 +3 位作者 侯连涛 李增嘉 王雪 郭志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小麦开花后光合性能对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了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了小麦开... 小麦开花后光合性能对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了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了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常规耕作模式的光合速率(Pn)高于旋耕还田和耙耕还田两种少耕模式,但两种少耕模式特别是耙耕还田模式的旗叶叶片衰老晚于常规还田模式,在籽粒灌浆末期仍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 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叶片有效光合时间和光合功能持续期长,有利于籽粒的充实。研究表明旋耕还田模式和耙耕还田模式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模式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冬小麦 光合特性 荧光动力学参数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定辉 陈尚洪 +2 位作者 舒丽 张玉兰 张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2,128,共5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季节性干旱严重,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持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和抗旱节水效果,采用压力膜法,测定了4年定位试验田的土壤水分及其能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 四川盆地丘陵区季节性干旱严重,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持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和抗旱节水效果,采用压力膜法,测定了4年定位试验田的土壤水分及其能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θ=a Sb进行拟合;秸秆还田免耕增加了10-20 cm土层通气空隙的当量孔径,降低了无效空隙的当量孔径,改善了心土层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提高稻田耕层土壤持水性能,增加土壤水分库容量;秸秆还田后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毛管空隙含量,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耐旱性能和供水能力,不同耕作方式的耐旱性秸秆还田免耕优于秸秆还田间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少免耕 水分特征曲线 当量孔径 比水容量
下载PDF
少免耕模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江晓东 迟淑筠 +1 位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6,共4页
土壤耕作影响土壤呼吸。为了研究耕作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灌溉农田全年土壤呼吸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了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土壤耕作模式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翻耕>旋耕>... 土壤耕作影响土壤呼吸。为了研究耕作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高产灌溉农田全年土壤呼吸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了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土壤耕作模式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翻耕>旋耕>耙耕>免耕,平均分别为515.70,491.08,485.63,455.65 mg/(m2.h),模式间差异显著。各模式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全年秸秆腐解率分别为91.94%,89.72%,86.86%和66.22%,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3年定位试验后,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66,8.62,8.93,8.07 g/kg,皆高于定位试验开始时的7.61 g/kg,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农田土壤为碳汇,旋耕和耙耕两种模式的碳汇功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秸秆腐解率 土壤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少免耕栽培晚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倩 谭周进 +2 位作者 李建国 屠乃美 肖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7,共3页
为探明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1/3稻草覆盖少免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几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为探明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1/3稻草覆盖少免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几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活度从高到低为少耕土壤、翻耕土壤、免耕土壤,而厌气性细菌数量从高到低为翻耕土壤、少耕土壤、免耕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提高土壤质量和利于作物生长方面,少量秸秆还田少耕要优于少量秸秆还田翻耕和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水稻土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活度
下载PDF
氮肥运筹和少免耕对麦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智 周炜 +1 位作者 陈留根 郑建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3-1258,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氮肥运筹和少免耕措施对稻麦两熟农田麦季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降雨后麦田耕层土壤平均水分质量分数26.34%为径流事件发生的临界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常规施肥(T0)条件下,麦季...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氮肥运筹和少免耕措施对稻麦两熟农田麦季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降雨后麦田耕层土壤平均水分质量分数26.34%为径流事件发生的临界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常规施肥(T0)条件下,麦季径流水量达2185.05 m3·hm-2,径流侵蚀泥沙量达716.08 kg.hm-2,少免耕(T2)处理增加麦田径流水量达29.67%,减少径流侵蚀泥沙量达13.96%,而肥料运筹(T1)与T0处理差异不显著;就整个麦季而言,T0处理条件下,径流水全氮(TN)平均质量浓度和径流侵蚀泥沙T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0.51 mg·L-1和1.19 g·kg-1,T1处理显著降低径流水TN质量浓度和侵蚀泥沙TN质量分数分别达11.63%和5.93%,T2处理显著降低径流侵蚀泥沙TN质量分数达7.95%;麦季氮素径流流失主要集中在小麦生育前期,包括径流水氮素流失量和径流侵蚀过程中由泥沙流失的氮素量。T0处理条件下,氮素流失总量达31.76 kg·hm-2,其中,径流水氮素流失量占麦季氮素总流失量95%以上,T1处理减少麦季氮素总流失量达9.25%,而T2处理则增加麦季氮素总流失量达1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少免耕 养分流失 径流侵蚀泥沙
下载PDF
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9
9
作者 尹彦鑫 郑永军 +2 位作者 成智华 谭彧 王书茂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的监测,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采集信号、无线传输数据、现场移动监测、远程同步监测的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3点悬挂杆铰接处安装2维轴销测力传感器实现对其受力情况的实时检测。采用... 针对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的监测,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采集信号、无线传输数据、现场移动监测、远程同步监测的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在3点悬挂杆铰接处安装2维轴销测力传感器实现对其受力情况的实时检测。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和数据短距离无线传输。采用嵌入式技术开发无线数据监测移动终端,实现牵引阻力的现场监测以及数据转发。利用Visual C++开发的远程监测软件,在远程计算机上实现牵引阻力的动态监测、实时显示、在线分析和批量存储。经计量,该系统模拟量检测最大误差为4 mV,线性度为0.04%。田间试验表明:系统实现了少免耕播种机牵引阻力的现场移动监测以及远程同步监测,系统使用方便并降低了田间测试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农业机械 监测 少免耕播种机 牵引阻力 轴销测力传感器
下载PDF
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特性及栽培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国强 陈正龙 周铭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0,21,共3页
据 1997年以来试验、调查结果表明 ,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期较移栽稻短 2 0~ 2 5d ,总叶片减少 1.3张 ,分蘖发生率高 ,成穗率低。低密度栽培比高密度栽培易获得高产。生产上应以提高每穗粒数为主要增产途径 ,通过提早控苗、加大后期用... 据 1997年以来试验、调查结果表明 ,麦茬少免耕直播稻生育期较移栽稻短 2 0~ 2 5d ,总叶片减少 1.3张 ,分蘖发生率高 ,成穗率低。低密度栽培比高密度栽培易获得高产。生产上应以提高每穗粒数为主要增产途径 ,通过提早控苗、加大后期用肥量可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直播 水稻 栽培技术 麦茬 生育期 移栽 总叶片 分蘖发生率 成穗率 栽培密度 产量 施肥
下载PDF
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美蓉 宁堂原 +3 位作者 张涛 赵建波 李洪杰 李增嘉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两个因素,其中耕作因素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两个因素,其中耕作因素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耕作因素的花后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均有深松耕>常规耕作>耙耕>旋耕>免耕的趋势。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除免耕的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大于旋耕外,其余的单独效应规律与秸秆不还田的一致。在五种耕作条件下,秸秆因素的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单独效应表现为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试验结果还表明,交互效应也是影响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免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秸秆还田 光合特性 效应分析
下载PDF
水稻少免耕技术研究 Ⅲ.水稻少免耕增产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然金 杜金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5-51,共7页
1986~1992年,从水稻少耕免耕的类型及生产效应比较研究了不同耕作法间的土壤理化性质,供肥特点,水稻根系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特点,水稻地上部分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生理特性,高产配套技术的特点等,结果表明少免耕的增产是由土... 1986~1992年,从水稻少耕免耕的类型及生产效应比较研究了不同耕作法间的土壤理化性质,供肥特点,水稻根系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特点,水稻地上部分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生理特性,高产配套技术的特点等,结果表明少免耕的增产是由土壤效应、生理效应和耕作栽培技术效应3者综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少免耕栽培 增产机制
下载PDF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忠强 江晓东 +3 位作者 王芸 宁堂原 韩宾 李增嘉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0-52,56,共4页
采用5种土壤耕作方式在山东龙口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中夏玉米的灌浆速率符合“S”型曲线,可与Logistic方程Y=k/(1+ae-bt)很好的拟合。相对于常规耕作,耙耕秸秆还田方式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灌浆速率,增产14.5%,与旋耕秸... 采用5种土壤耕作方式在山东龙口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中夏玉米的灌浆速率符合“S”型曲线,可与Logistic方程Y=k/(1+ae-bt)很好的拟合。相对于常规耕作,耙耕秸秆还田方式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灌浆速率,增产14.5%,与旋耕秸秆还田方式无明显差异,而免耕秸秆覆盖方式减产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叶面积指数 灌浆速率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陇中旱地少免耕覆盖对提高土壤养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温随良 刘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少耕免耕条件下,地膜和秸杆覆盖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协调水、肥、气、热和各肥力因素,增产效果明显,可因地制宜地在半干旱地区进行推广。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覆盖 土壤养分 少免耕
下载PDF
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志强 江锦祥 徐惠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703-19704,19725,共3页
[目的]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方法]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出苗、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常规... [目的]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方法]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出苗、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常规栽培相比,少免耕栽培的马铃薯长势好,生育期长;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都有所改善,单薯重量增加,产量增加17%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探索一套适宜广东地区马铃薯少免耕种植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栽培 马铃薯 生长发育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稻少免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红宇 刘丽华 +2 位作者 吕艳东 李金峰 郑桂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水稻少免耕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生理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水稻少免耕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水稻 少免耕 产量 生理基础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少免耕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嫣 李敏权 +2 位作者 黄高宝 李惠霞 王晓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自然接种条件下,通过监测田间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少免耕措施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6种少免耕措施分别是:传统耕作不覆盖(CK);免耕麦草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地膜覆盖.结果表明:... 在自然接种条件下,通过监测田间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少免耕措施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6种少免耕措施分别是:传统耕作不覆盖(CK);免耕麦草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地膜覆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少免耕处理中,传统耕作不覆盖(CK)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其它处理,而产量均低于其它处理.其中,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田块中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为76.22%,病情指数为36.86,产量为1 416.05 kg/hm2.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田块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59.25%、24.08;而产量最高,达到2 081.06 kg/hm2.因此,免耕地膜覆盖耕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小麦 白粉病 布氏白粉菌
下载PDF
冷浸田水稻少免耕畦作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晖 何罗生 屠乃美 《作物研究》 2004年第S1期348-350,共3页
针对冷浸田特点,探索了冷浸田少免耕畦作蓄留再生稻的技术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少免耕畦作再生高产栽培技术,即从种好头季稻入手,采用少免耕畦作栽培,配之以高产高再生力杂交组合、旱育小苗早插、稀植、少本、宽行窄株、重施促芽肥和壮苗... 针对冷浸田特点,探索了冷浸田少免耕畦作蓄留再生稻的技术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少免耕畦作再生高产栽培技术,即从种好头季稻入手,采用少免耕畦作栽培,配之以高产高再生力杂交组合、旱育小苗早插、稀植、少本、宽行窄株、重施促芽肥和壮苗肥、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适留高桩、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稻 栽培 少免耕畦作
下载PDF
少免耕耕作法的农田效应 被引量:16
19
作者 巩杰 黄高宝 +3 位作者 李延梅 李广 王惠珍 张贵锋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少免耕农作制度的一次改革 ,推动了农作制度的发展 ,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态管理体系。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少免耕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增强生物和酶活性 ;能减小土壤侵蚀 ,蓄水保墒 ,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可... 少免耕农作制度的一次改革 ,推动了农作制度的发展 ,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态管理体系。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少免耕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增强生物和酶活性 ;能减小土壤侵蚀 ,蓄水保墒 ,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 ;可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耕作法 农田效应 残茬覆盖 发展
下载PDF
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玉玲 刘桂芝 +1 位作者 王爱萍 殷立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252-252,254,共2页
阐述少、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推广区域及模式,论述该项技术的优势,并介绍推广该项技术的措施,以指导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少免耕栽培 保护性耕作技术 推广区域 优势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