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们在一无所获中等待未来——苏童“香椿树街系列”中的少年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翔之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3-86,共4页
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是一组以作家的童年记忆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它记述了六、七十年代游荡在古老的香椿树街上的一个个少年的故事。在一个封闭、孤独、阴郁、糜烂、“大坑”般的环境里,一颗颗扭曲、骚动、茫然、困惑的心灵正在... 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是一组以作家的童年记忆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它记述了六、七十年代游荡在古老的香椿树街上的一个个少年的故事。在一个封闭、孤独、阴郁、糜烂、“大坑”般的环境里,一颗颗扭曲、骚动、茫然、困惑的心灵正在一无所获地等待未来。本文分析了这批少年的生存状态,心理活动轨迹,指出现在的叙述者是站在地面上回首昔日的“大坑”的,因而,既有对当初无助无望生活的真切体验,也有站在一定距离外的深度反思,同时指出包含在这种回忆中的某种超然性,多少也减损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香椿树街系列 少年形象
下载PDF
忆我少壮时 无乐自欣豫──试论陶渊明的少年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怡良 《九江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4-47,共14页
长期以往,对陶渊明其诗其文其人其性,历史研究者众。然而,深层考察发现,对奠定陶渊明人格成长的关键及建树其诗文和思想基石之少年时期,却鲜见探讨。笔者在此着重试析少年陶渊明的形象。
关键词 陶渊明 少年形象 诗文创伤 人格成长 生长环境 学术思潮
下载PDF
李白诗歌中的少年形象
3
作者 吴振华 艾媛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22-26,共5页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李白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少年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这些形象都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特点,既反映了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单纯,表现了李白充实而刚健的精神气质,又体现了阳刚劲...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李白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少年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这些形象都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特点,既反映了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单纯,表现了李白充实而刚健的精神气质,又体现了阳刚劲健、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少年形象 盛唐气象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回族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4
作者 王继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少年形象是凝聚着回族深刻历史印记和原初生活体验的重要文学典型。梳理了其自20世纪以来的历时演变,并重点分析了民国、新时期、新世纪等历史时段中该形象的不同成长际遇和精神诉求,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长主体与民族文化共同体间情感密度... 少年形象是凝聚着回族深刻历史印记和原初生活体验的重要文学典型。梳理了其自20世纪以来的历时演变,并重点分析了民国、新时期、新世纪等历史时段中该形象的不同成长际遇和精神诉求,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长主体与民族文化共同体间情感密度的变动以及相应引发的精神重构,是20世纪回族社会现代转型的精神缩影。在此基础上对该形象价值进行反思,指出其审美创新、人文意蕴等都有待挖掘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少年形象 孕育发展 精神流变 价值反思
下载PDF
语文教材中的青少年形象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5
作者 张静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2-65,共4页
关于语文教材中的青少年形象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少研究者早已有所述及。但教材中这一形象与学生成长实际影响究竟如何,一直没有较全面的论述,无法为语文教材编选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本文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认为其影响作用主... 关于语文教材中的青少年形象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少研究者早已有所述及。但教材中这一形象与学生成长实际影响究竟如何,一直没有较全面的论述,无法为语文教材编选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本文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认为其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无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形象 语文教材 中学生 成长 关系
下载PDF
利金笔下的少年形象
6
作者 谢红芳 《电影评介》 2012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利金在他的作品里刻画了少年的形象,一方面,褒赞他们身上美好的道德,另一方面,呼吁人们关爱儿童。他们是战争中的"小圣母"、小英雄,以自己的方式亲历和参加了战争;他们又是苦难的承受着,承受着来自于成人世界的苦难。
关键词 利金 少年形象 善与爱 苦难
下载PDF
青少年形象入选语文教材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7
作者 张静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文章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同龄群研究提供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心理与语文教材的关系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形象选文存在价值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青少年的特殊性,同龄群的两极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认知结构的"棱镜"... 文章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同龄群研究提供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心理与语文教材的关系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形象选文存在价值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青少年的特殊性,同龄群的两极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认知结构的"棱镜"性,加上语文教材自身的特性与功能,决定了语文教材选入青少年形象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选文 少年形象 成长 理论依据
下载PDF
细雨中的香椿树街——苏童与余华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一直是苏童和余华的小说中关注...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一直是苏童和余华的小说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开展对少年的叙事描写,将少年置身于家庭、学校,甚至广大的社会环境中,揭开少年们彷徨、孤僻、自我封闭以及暴力的血色青春。苏童与余华笔下的少年形象既有同工之美,也有异曲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余华 少年形象
下载PDF
苏童与塞林格:青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
9
作者 卢璐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塞林格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形象,苏童虽然深受塞林格运用少年视角介入人生进行创作的手法影响,展现出了青少年孤独寂寞的心灵、矛盾迷茫的性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童在创作时以极具民族性的创作语言塑造了少男少女的形象。这... 塞林格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形象,苏童虽然深受塞林格运用少年视角介入人生进行创作的手法影响,展现出了青少年孤独寂寞的心灵、矛盾迷茫的性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童在创作时以极具民族性的创作语言塑造了少男少女的形象。这不仅拓展了人性关怀视域,更提升了生命概念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苏童 少年形象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时代光影中的少年形象——论莫言在不同时期文学创作的流变
10
作者 王爱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4,共9页
在莫言的文学空间里,有许多关于少年形象的书写,这些形象是“文学莫言”成长中不同阶段的侧影--从贫穷年代铁一般沉默的黑孩,到新时期放开嘴巴一刻不停地诉说的罗小通,再到莫言新作中单纯善良却被老鳖咬住手指不放的马小奥,这一系列少... 在莫言的文学空间里,有许多关于少年形象的书写,这些形象是“文学莫言”成长中不同阶段的侧影--从贫穷年代铁一般沉默的黑孩,到新时期放开嘴巴一刻不停地诉说的罗小通,再到莫言新作中单纯善良却被老鳖咬住手指不放的马小奥,这一系列少年形象的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莫言在其40年创作中文学观念以及创作方法的不断调整,同时在其文学叙述中或隐或现地呈现出中国乡村在历史变革中不断前行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形象 创作变化 时代发展 莫言
下载PDF
从细妹“想喝粥”说起——评战争题材影片中的少年形象
11
作者 孙自婷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99,共1页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迎接党的十六大,电影界于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举办“建党80周年全国优秀影片评论征文比赛”。本次影评征文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迎接党的十六大,电影界于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举办“建党80周年全国优秀影片评论征文比赛”。本次影评征文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报》、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电影报刊专业委员会承办,评论的影片包括2000年以来拍摄上映的向建党80周年献礼的优秀影片及部分复映的优秀影片共40多部。这一活动既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一次广大观众为振兴民族电影的呐喊和助威。参加看片征文活动的总人数接近3000万,各级征文评委会收到的征文稿件总计在50万篇以上,集体参与活动的基层单位与基层影评组织达1000个以上。在各级征文评委会层层评选、慎重推荐的基础上,全国“评奖办”组织专家经过严格评审,共评出优秀影片影评文章一等奖19名,二等奖116名,三等奖408名。同时本次活动还评选出第二届“俏佳人杯”征文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38个。 从这次征文的质量看,与以往相比也有很大提高。作者们在短短的一两千字中敢于各抒己见,对影片长处说长、短处说短,不溢美、不护短,实事求是,非常难能可贵。尤其是一等奖作品,见解深刻独到,能从宏观上把握作品,提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影片 编导 战争年代 传统 革命题材 塑造 少年形象 意义 吸引力
下载PDF
评马识途笔下的少年形象
12
作者 苏恒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7-10,共4页
一 少年英雄形象,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都是独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他们以其特有的风貌放射出迷人的光彩,不仅为广大的青少年所效法和崇拜,也为广大的中年、老年读者所喜爱。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阶级都塑造了自己所理想的少年英雄... 一 少年英雄形象,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都是独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他们以其特有的风貌放射出迷人的光彩,不仅为广大的青少年所效法和崇拜,也为广大的中年、老年读者所喜爱。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阶级都塑造了自己所理想的少年英雄形象,以期影响和教育自己的青少年。在部分外国名著和我国民间故事中,有些少年英雄形象,以沙漠、草原、森林为用武之地,挥枪舞刀,英姿飒爽,斩杀敌寇,并以英勇无比、机智顽强而赢得了美丽少女的爱情。惊险的生涯和浪漫的情调,又常常给人以扑朔迷离的遐想。相比之下,马识途笔下的少年英雄形象,既没有“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没有玫瑰般的爱情经历,甚至没有多少带传奇色彩的盖世英雄行为,这些形象却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你带进那已经逝去的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识途 少年形象 当代青少年 英雄形象 交通员 敌人 县太爷 塑造人物 作家 西昌
下载PDF
曹文轩小说少年形象的孤独美
13
作者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28-130,共3页
对曹文轩小说孤独的少年形象的分析,是理解曹文轩对于成长的美学书写的关键。他们孤独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面对孤独表现出的人生积极态度以及人性至善至美的一面都是相同的。古典主义美学使得孤独披上一层美的轻纱,哀而不伤;曹文轩的悲... 对曹文轩小说孤独的少年形象的分析,是理解曹文轩对于成长的美学书写的关键。他们孤独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面对孤独表现出的人生积极态度以及人性至善至美的一面都是相同的。古典主义美学使得孤独披上一层美的轻纱,哀而不伤;曹文轩的悲悯情怀,使他能够对人物的不幸感同身受,极力挖掘出孤独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人性美,令他的作品担负起构筑良好人性基础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形象 孤独美 磨难 儿童视角 悲悯意识
下载PDF
一抹青石板上的少年血——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研究
14
作者 滕岩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既有先锋文学实验性、开拓性,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雅之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用,成就苏童在当代文坛上与众不同的文风。这种独一无二的苏童美学理念和哲学思考在他创作的一...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既有先锋文学实验性、开拓性,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雅之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用,成就苏童在当代文坛上与众不同的文风。这种独一无二的苏童美学理念和哲学思考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少年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苏童笔下的少年既独树一帜,同时又十分具有典型意义。文章试图从苏童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特征、性格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对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进行分析,意图从中窥探苏童蕴藏其中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少年形象 美学理念 哲学思考
下载PDF
福克纳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分析
15
作者 平非凡 刘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9期17-19,共3页
福克纳的小说对于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而经常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少年形象也不例外。尽管不同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各异,但其共性更值得关注。总的来说,福克纳在描绘故事中的少年形象时,经常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让他们在故事的... 福克纳的小说对于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而经常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少年形象也不例外。尽管不同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各异,但其共性更值得关注。总的来说,福克纳在描绘故事中的少年形象时,经常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让他们在故事的边缘观察一切,并在最终赋予他们打破传统的勇气,借此表达自己对美国南方世界美好未来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少年形象 叙事学 二元对立
下载PDF
论徐则臣“花街”系列小说中的少年形象
16
作者 陈雨欣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8-32,共5页
徐则臣的“花街”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少年形象。作品以花街为背景,展现城乡人口流动给花街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变及精神异化,凸显花街少年恶劣的家庭环境。在小说人物行动及其成长的精神轨迹中,作品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少年形象,这些... 徐则臣的“花街”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少年形象。作品以花街为背景,展现城乡人口流动给花街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变及精神异化,凸显花街少年恶劣的家庭环境。在小说人物行动及其成长的精神轨迹中,作品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少年形象,这些人物饱含作家所理解的“自我”与“时代”,寄托了其探微生命的哲学思考。通过探析这些少年形象,有助于理解“花街”系列小说中的时代精神及作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则臣 花街系列小说 少年形象
下载PDF
边缘与中心:如何看待苏童小说中的少年形象——以《城北地带》《黄雀记》为例
17
作者 何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三十余年来,苏童执着的讲述了一批生长在香椿树街的少年们的故事。一条城北旧街,苏童用"别梦依稀"的童年和强劲的想象力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活、充溢着少年血的街头少年形象。这些少年穿越历史的壁障,时空的局限,在我们的阅读中... 三十余年来,苏童执着的讲述了一批生长在香椿树街的少年们的故事。一条城北旧街,苏童用"别梦依稀"的童年和强劲的想象力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活、充溢着少年血的街头少年形象。这些少年穿越历史的壁障,时空的局限,在我们的阅读中穿行游荡。我们看到老街的街头巷尾,看到他们张扬着青春的悸动、焦躁、血性、孤独……以《城北地带》和《黄雀记》为例,这群少年所具有的在自我与群体、罪罚与救赎以及少年形象在文学史的与现实中的中心化与边缘化的双重属性使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小说 少年形象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一位心胸开阔、性格爽朗的可爱少年形象 《"老师,我站着呢!"》赏析
18
作者 边润新 《写作(中)》 2005年第8期5-6,共2页
《"老师,我站着呢!"》是 菊池哲哉的一篇关于教育的小小 说。 小说叙述当教师的"我"与 个子太矮的新生A君之间发生的故 事,既感人,又很风趣,给人以 启示和教益。
关键词 少年形象 小说叙述 心胸开阔 小小说 当教师 性格 启示 "我" 新生 教育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人”与少年儿童形象塑造——20世纪80年代初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讨论
19
作者 王一典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6,共7页
叙事类儿童文学都涉及人物形象塑造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塑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少年儿童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家面临的新课题。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1979)中的李铁锚、庄之明的《新星女队一号》(1981)中的汪盈、刘健屏的《我要我... 叙事类儿童文学都涉及人物形象塑造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塑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少年儿童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家面临的新课题。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1979)中的李铁锚、庄之明的《新星女队一号》(1981)中的汪盈、刘健屏的《我要我的雕刻刀》(1982)中的章杰、李建树的《蓝军越过防线》(1984)中的张光汉、范锡林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1984)中的熊荣都是新少年儿童形象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形象 社会主义新人 儿童文学作家 王安忆 人物形象塑造 张光汉 20世纪80年代初 李建树
下载PDF
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新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130,共8页
塞林格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少年人物形象,展现了少年孤独与寂寞的心灵、矛盾的性态度,以及热衷于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青春心理。塞林格还从少年的价值立场出发,批判成人世界的庸俗与虚伪,表达了少年追求自由与纯洁的理想。在叙事形式上... 塞林格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少年人物形象,展现了少年孤独与寂寞的心灵、矛盾的性态度,以及热衷于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青春心理。塞林格还从少年的价值立场出发,批判成人世界的庸俗与虚伪,表达了少年追求自由与纯洁的理想。在叙事形式上,塞林格采用了少年叙事视角,以及俚语、意象性语言来塑造少年形象。塞林格给了苏童创作灵感。苏童无论在小说艺术形式上,还是在表现少年青春心理的具体内容上,都承继了塞林格。但是,苏童也有所创造,他笔下的少年形象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反映。不仅如此,苏童还注重吸收中国传统语言特点来刻画少年形象。因此,苏童所创造的少年形象,与塞林格既相似又有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苏童 少年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