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0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媒介叙事的活力与共同体意识的形塑——“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
1
作者 王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3,共7页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被搬上银幕,“再媒介化”的过程中引起巨大反响,并具有同时期其它影片无可比拟的跨媒介叙事张力和审美空间。在边疆风情与民风民俗的融合中展开故事情节,表达独特审美体验;在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中呈现...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被搬上银幕,“再媒介化”的过程中引起巨大反响,并具有同时期其它影片无可比拟的跨媒介叙事张力和审美空间。在边疆风情与民风民俗的融合中展开故事情节,表达独特审美体验;在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中呈现人物形象,形塑民族共同体;以“边地”叙事的跨媒介呈现作为文艺创作的尝试路径,激发国家形象想象与建构的内涵、外延乃至活力。“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小说 跨媒介叙事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新趋势研究
2
作者 张金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一次较大的创作转向,具体表现在:在描述少数民族创伤体验这个宏观问题的同时,更聚焦于少数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家庭发展问题,及微观层面少数民族个体的情感困惑与内心挣扎现象,彰显出重构之后的美学新变。...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一次较大的创作转向,具体表现在:在描述少数民族创伤体验这个宏观问题的同时,更聚焦于少数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家庭发展问题,及微观层面少数民族个体的情感困惑与内心挣扎现象,彰显出重构之后的美学新变。从猎奇、短浅的风景式电影,到彰显宏大命题的符号性电影,到如今自觉表达普世价值,对少数民族文化予以深描的民族志电影,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发展演变才真正昭然若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创作 转向
下载PDF
现实与突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海外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包学敏 赵宇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已经形成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依托国际电影节,借助中外合拍机制和探索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现实传播路径,但在传播方面出现缺乏创新性和共情传播、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不足的问题,传播效果欠佳。因此,少数民...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已经形成以国家为主导力量、依托国际电影节,借助中外合拍机制和探索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现实传播路径,但在传播方面出现缺乏创新性和共情传播、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不足的问题,传播效果欠佳。因此,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挖掘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题,重点健全新媒体渠道,才能实现其海外传播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海外传播 传播途径
下载PDF
新世纪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4
作者 阿不来提·吉力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电影不仅记录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拍摄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既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又注重其影... 电影不仅记录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拍摄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既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又注重其影像化的传播,赢得更多电影观众的喜爱,力求拓展其传播影响力和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国际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小强 《新闻世界》 2024年第3期98-100,共3页
纪录片在文化传播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彰显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推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国际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需要采取适当的... 纪录片在文化传播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彰显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推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国际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需要采取适当的传播策略,讲述人类共同的故事;以中华文化为根基,重视价值观的传播;加强国际合作的思维,增强其对外传播的亲和力与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 国际化传播 精准有效 价值观 国际合作
下载PDF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特点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振超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艺术家选择哪些少数民族进行创作,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策略,以及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绘画特点,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旨在分析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点,选取获奖作品中的三件少数民族题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 艺术家选择哪些少数民族进行创作,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策略,以及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绘画特点,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旨在分析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特点,选取获奖作品中的三件少数民族题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艺术家倾向于表现少数民族的原始美感,部分艺术家关注到现代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艺术家均以现实主义的形式来创作,但是在表象之下他们有各自的考量;艺术家对所表现的少数民族有较长时间的研究,构成了他们的研究基础。此外,艺术家对少数民族中现代化的元素持谨慎的态度,并采取了积极的表达策略。同时还发现,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原始特征逐渐异化的少数民族成为被遗弃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少数民族题材绘画 特征
下载PDF
多民族交融叙事:早期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审美自觉与历史绵延(1930~1948)
7
作者 郑文杰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93-101,共9页
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逐渐从“族别研究范式”转向“族际研究范式”以及“多元一体”研究范式等并存的格局。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依旧停留在“族别研究范式”之下,其研究范式亟待更新。本文便以早期民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逐渐从“族别研究范式”转向“族际研究范式”以及“多元一体”研究范式等并存的格局。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依旧停留在“族别研究范式”之下,其研究范式亟待更新。本文便以早期民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运用“族际研究范式”和“多元一体研究范式”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行史论分析。因为这一时期的电影正是通过讲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并在此过程中裹挟、孕育着少数民族的叙事元素,这由此形塑了早期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多民族为书写对象的艺术表征与文化风貌,也即多民族交融叙事。这不仅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论证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族际研究范式”和“多元一体研究范式”上的亲缘性,促成其研究范式的转向,也从实证的角度揭示出少数民族电影史在多民族交融及民族共同体建构上的价值贡献与时代意义,促使其融汇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族际研究范式 民族交融叙事 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国电影音乐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掺入与整合——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为研究对象
8
作者 沈力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从电影艺术诞生之日起,音乐就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之一。无独有偶,从1930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之日起,中国电影音乐中的民族化进程业已起步。为此,中国的音乐家们为中国电影音乐民族化的进程,坚持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从电影艺术诞生之日起,音乐就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之一。无独有偶,从1930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之日起,中国电影音乐中的民族化进程业已起步。为此,中国的音乐家们为中国电影音乐民族化的进程,坚持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音乐中,尤其是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渗入和整合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音乐中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渗入吸纳与改编创新,影片《草原上的人们》是它们当中的代表和典范。认真总结其创编经验,有助于今天对中华文化多元性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对于中华文化载体的全方位了解和诠释,才给予今天的创作者们更大、更广的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空间,也展示出电影音乐在建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进程中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民族音乐元素
下载PDF
动画设计中色彩语言的民族性研究——以少数民族题材为例
9
作者 金子涵 《色彩》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色彩语言是动画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思想,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基调。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可以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还可以增强动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 色彩语言是动画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思想,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基调。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可以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还可以增强动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语言为研究对象,从少数民族传统色彩、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少数民族建筑色彩和少数民族风俗色彩四个方面对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语言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对动画作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设计 色彩语言 民族 少数民族 题材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在高温颜色釉中的运用探索
10
作者 高扬 吴彦欣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49-50,共2页
高温颜色釉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效果。在火的煅烧中,由于各种釉料含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和熔化点,使之发色和肌理也不尽相同,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批陶瓷艺术家进行创作。20... 高温颜色釉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效果。在火的煅烧中,由于各种釉料含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和熔化点,使之发色和肌理也不尽相同,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批陶瓷艺术家进行创作。20世纪中期以来,以少数民族题材为基点的绘画创作逐渐发展为国内绘画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影响到各类艺术创作的形式,高温颜色釉绘画领域也毫不例外。本文就高温颜色釉的应用特点及少数民族题材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索民族元素与高温颜色釉的结合性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颜色釉 少数民族题材 运用
下载PDF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研究——以“云岭丰碑--专题陈列作品展”为例
11
作者 邱鑫园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36-38,42,共4页
目的:文章探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下,云南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以促进当代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发展。方法:文... 目的:文章探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下,云南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以促进当代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发展。方法:文章主要采用图像分析法,以2017年“云岭丰碑——专题陈列作品展”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美术工作者在进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时,重点从哪些方面对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艺术表现,揭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下,云南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主要发展趋势。结果:当代美术工作者主要从表现民族团结历史事件、展现少数民族新生活、彰显民族精神新风貌三个方面,以视觉图像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我国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象。结论:云南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为我国当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拓展了我国当代美术的表现领域和民族审美格局,绘制了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画卷,还展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一体的历史底蕴,在以文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积极发挥了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 美术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融入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12
作者 吴瑶 《新丝路》 2024年第19期0241-0243,共3页
在日益影像化的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立体化艺术呈现形式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是大学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情感价值认同、激发自我培育意识的重要资源。为提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在日益影像化的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立体化艺术呈现形式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是大学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情感价值认同、激发自我培育意识的重要资源。为提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有效性,文章提出要从课堂主渠道中“请进来”、教师主力军中“火起来”和学生主人翁中“沉下去”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继而实现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思想认同到行为认同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下载PDF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笔谈)
13
作者 王春林 杨玉梅 王士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文艺评论家 文学走向 王士 湖南少数民族 梁书 回族作家 笑泉
下载PDF
《碧罗雪山》:走向公共领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14
作者 宋永强 《艺术评鉴》 202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碧罗雪山》不仅是一部深入展现傈僳族独特文化的剧情电影,更是一次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勇敢走向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探索。影片以细腻的叙事和生动的影像,成功将傈僳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现代社会的复杂关系呈现得... 《碧罗雪山》不仅是一部深入展现傈僳族独特文化的剧情电影,更是一次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勇敢走向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探索。影片以细腻的叙事和生动的影像,成功将傈僳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现代社会的复杂关系呈现得淋漓尽致,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展现了其在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罗雪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影视人类学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大山里的萤火》:对少数民族题材儿童剧的深描与探索
15
作者 杨心先 韩昀桀 《极目》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以《大山里的萤火》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儿童剧为例,探讨了它作为一部反映大学生支教和彝族文化的少数民族题材儿童剧所具有的内容、意义和艺术特色,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舞台效果等方面对《大山里的萤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 本文以《大山里的萤火》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儿童剧为例,探讨了它作为一部反映大学生支教和彝族文化的少数民族题材儿童剧所具有的内容、意义和艺术特色,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舞台效果等方面对《大山里的萤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评价,并与其他几部少数民族题材儿童剧进行了对比和差异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剧 《大山里的萤火》 少数民族题材 大学生支教 彝族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叙事策略——以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为例
16
作者 姜蕊 于逸淼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6期57-59,共3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实践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开拓影视剧的意义空间,使中华各民族共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影视创作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文章以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为例展开内容分析,从成长叙事、政治叙事、情感叙事、梦想叙事四个方面,讨论新时代少数民族电视剧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策略,以期为同类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题材 《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中国文学》(英文版)少数民族题材作品选材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文艺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版《中国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 英译
下载PDF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性的隐性承续及开拓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旭光 郝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3,共11页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颇为"边缘另类"但又无法忽视的独特存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效地发挥了教化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完成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营造、民族...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颇为"边缘另类"但又无法忽视的独特存在。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效地发挥了教化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完成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营造、民族政策的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想象性建构;另一方面,"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以其独特绚丽的视听风格、多样杂糅的类型融合、直白热烈的情感表达为新中国电影原本单调的主流版图增添了诸多艳丽的色调。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中,家国观念的意识形态构建与类型化的隐性承续及开拓也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谋与和谐。相较于汉族主流电影类型性的不够丰富多元,类型性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有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因而也成为我们今天很有价值的电影艺术与文化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意识形态 类型性 类型化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刍议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伟建 余秀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辉煌的基础上,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积极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再铸少数...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辉煌的基础上,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积极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再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类型电影 民族特色
下载PDF
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奇葩——重论电影《刘三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进桃 刘纪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熟悉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制作与新中国的成立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前,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只有《瑶山艳史》(1933)、《塞上风云》(1940)、《花莲港》(1948)等不多的几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了《... 熟悉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制作与新中国的成立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前,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只有《瑶山艳史》(1933)、《塞上风云》(1940)、《花莲港》(1948)等不多的几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了《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蒙古族,1950)、《草原上的人们》(蒙古族,1953)、《芦笙恋歌》(拉祜族,1957)、《边寨烽火》(景颇族,1957)、《五朵金花》(白族,1959)、《勐垅沙》(傣族,1960)、《阿娜尔罕》(维吾尔族,1962)、《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1963)、《农奴》(藏族,1963)、《阿诗玛》(彝族,1964)、《天山的红花》(哈萨克族,1964)等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 中国电影 《刘三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 《边寨烽火》 《阿诗玛》 民族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