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资源的电视纪录片影视化研究——以纪录片《远方的童谣》为例
1
作者 董文杰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58-60,共3页
口传文学泛指广大人民集体创作,在口耳相传中经历了浩瀚的岁月长河,是一种气韵兼备的口头文学。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集个人体验与群体经验的智慧于一体,在宽广的生活语境生态中呈现活态传承延续。面对消费主义与现代化的冲击,对少数民族口... 口传文学泛指广大人民集体创作,在口耳相传中经历了浩瀚的岁月长河,是一种气韵兼备的口头文学。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集个人体验与群体经验的智慧于一体,在宽广的生活语境生态中呈现活态传承延续。面对消费主义与现代化的冲击,对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传承研究关注度降低,研究方式趋于静态书面化。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电视纪录片的影视化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既满足了文化消费多元化的需求,丰富文化审美的内容形式,同时也为多民族口传文学的创新性传播、传承提供了有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资源 电视纪录片 影视化 《远方的童谣》
下载PDF
马克·本德尔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观及读者责任
2
作者 聂志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9-113,共5页
马克·本德尔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文化背景,并出于自身的文化考量,提出了万物志翻译观。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本德尔自身的文化考量两方面对本德尔万物志翻译观进行解读,围绕动物文化... 马克·本德尔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文化背景,并出于自身的文化考量,提出了万物志翻译观。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本德尔自身的文化考量两方面对本德尔万物志翻译观进行解读,围绕动物文化意象、植物文化意象进行翻译实践,最后通过密集的注释阐释物质文化意象、借助序言传达真实的本土文化语境对本德尔所强调的读者责任加以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本德尔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翻译观 读者责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过程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雪芹 《民族翻译》 2014年第4期66-72,共7页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口传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翻译过程,将其分为田野调查和(再)文本化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并讨论此过程中译者素养和译者组合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翻译 田野调查 (再)文本化 译者素养 译者组合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权威版本生产与遗产话语实践——以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桂榕 袁廷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
与西方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不同,中国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有助于加强弱势民族和社群在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集体叙事并为其争取文化权益。以拉祜族创世史诗为例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遗产话语实践涉及文本、话语阐释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 与西方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不同,中国语境中的权威遗产话语有助于加强弱势民族和社群在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集体叙事并为其争取文化权益。以拉祜族创世史诗为例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遗产话语实践涉及文本、话语阐释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少数民族在官方权威版本生产和话语阐释方面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反身性。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遗产社会实践中,官方权威遗产话语是生产少数民族象征资本的主导力量,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非遗资本转化已成常态,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建构得益于科技传媒的普遍应用。在非遗资本的生产、建构和转化过程中,由于受权力、资本、利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遗产社会实践往往存在问题。从遗产话语实践角度出发,为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强调:赋予非遗“活”在当下的现实合法性是必要前提,建立相关主体的合作制衡机制是重要保障,鼓励面向未来的遗产心态和创造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话语实践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权威版本生产 拉祜族创世史诗
下载PDF
浅论临沧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宏慧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5-11,29,共8页
临沧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构思玄妙,想象绮丽,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体创作的精神产品,极具民族文化个性,并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文章对临沧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进行了分类介绍,探析了其特点与价... 临沧少数民族口传文学,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构思玄妙,想象绮丽,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体创作的精神产品,极具民族文化个性,并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文章对临沧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进行了分类介绍,探析了其特点与价值,旨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做好口传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类型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民间口传文学中的人与自然──西南少数民族生态意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海涛 《民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6期36-42,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学中涉及大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口承文化中所反映的 人与自然同母同源、对树的崇拜与祭祀、丧葬仪式灵魂归宿观念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云南少 数民族的生态意识。从中可以看出,迄今存活于西南少数民族的...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学中涉及大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口承文化中所反映的 人与自然同母同源、对树的崇拜与祭祀、丧葬仪式灵魂归宿观念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云南少 数民族的生态意识。从中可以看出,迄今存活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这类原始口传文化,客观地 起到了限制和规范人的行为,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今天也仍有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西南少数民族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丧葬仪式 祭祀 崇拜 民间 口传文学 灵魂 生态意识
全文增补中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文体形态的发展辨析
7
作者 周均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6,共2页
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繁衍生息在广袤山区和坝子的众多少数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神奇瑰丽的民族民间口传文学。随着社会发展和民族变迁,曾在某一时期表现得多样性的文学样式,如今已几乎演化成了各民族的精... 西南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繁衍生息在广袤山区和坝子的众多少数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神奇瑰丽的民族民间口传文学。随着社会发展和民族变迁,曾在某一时期表现得多样性的文学样式,如今已几乎演化成了各民族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西南边疆 文体形态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口传文学 民族变迁 社会发展 文学样式
下载PDF
上古少数民族文学述略
8
作者 禹克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83-85,88,共4页
本文的“上古”是指先秦到秦汉时期。 少数民族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汉族形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我认为,作为文化心理积淀物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从这一点来看,汉族当在商周甲骨文出现前后形成。因此,当时非汉... 本文的“上古”是指先秦到秦汉时期。 少数民族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汉族形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我认为,作为文化心理积淀物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从这一点来看,汉族当在商周甲骨文出现前后形成。因此,当时非汉语部落、部族即是中国最初的少数民族。 文学分为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两大类。记录的文学历史(著作),应以时间、空间为轴构成座标,每一位作家,每一部作品都应置于座标的确定点上。在这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秦汉时期 民族形成 甲骨文 汉族 学术界 口传文学 心理积淀 部落 座标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献及其界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德运 《图书情报论坛》 1994年第4期48-52,共5页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汗牛充栋.用汉文撰写少数民族内容的著作、研究少数民族的著作车载斗量.这种种少数民族文献,虽然还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与汉族文献等量齐观的水平,但它的内容广涉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等广袤领域,可谓包...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汗牛充栋.用汉文撰写少数民族内容的著作、研究少数民族的著作车载斗量.这种种少数民族文献,虽然还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与汉族文献等量齐观的水平,但它的内容广涉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等广袤领域,可谓包罗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献 少数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文献研究 文献资源建设 中国汉族 中国少数民族 界定 文学作品 著作
下载PDF
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语选修课设置现状的策略
10
作者 冉微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12期13-13,共1页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在一些语文教育发达的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较为合理...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在一些语文教育发达的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较为合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却存在诸多问题,现状堪忧,迫切地需要我们寻求对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少数民族地区 学生个性发展 苗族自治县 语言文字 文学资源 教育情境 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 学校特色
下载PDF
阿来文学创作与藏族口传文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道毅 马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
自觉地从藏族口传文化中吸取写作资源,构成了阿来文学创作的显著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阿来文学创作的成功,同时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阿来不仅从藏族口传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重新激活了藏族的民族... 自觉地从藏族口传文化中吸取写作资源,构成了阿来文学创作的显著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阿来文学创作的成功,同时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阿来不仅从藏族口传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重新激活了藏族的民族文化想象与集体记忆,审视了藏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所受到的巨大冲击,而且寻找到了藏族口传文化中那种独特而无以取代的民间写作立场、表述策略与审美方式,让本土的写作传统重现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文学 藏族 口传文化 写作资源
下载PDF
民间秩序与文学传承--制度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晓娟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5,96,共8页
制度研究对于所有的学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口传文学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依赖于各种特定秩序和模式形成的制度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论文主要从非正式制度的层面,探析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得以生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 制度研究对于所有的学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口传文学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依赖于各种特定秩序和模式形成的制度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论文主要从非正式制度的层面,探析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得以生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中口传文学潜藏在生产、传播、评价等一系列影响口传文学存在和盛衰的文学制度,探求口传文学盛衰的规律,发掘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制度中富于生命力的因素,在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制度的演进与变迁中,思考传统的传承方式如何与现代文艺制度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制度 功能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170,共4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尤其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口传文学的形式保存并传承下来。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翻译工作对于传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尤其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口传文学的形式保存并传承下来。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翻译工作对于传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质量不高,亟待提升翻译的水平和质量。从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的模式及阶段,并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的现状及翻译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翻译质量 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民间口传文学中的人与自然──西南少数民族生态意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海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民间口传文学 自然 西南 少数民族 树神崇拜 绿色生态意识 丧葬祭仪 灵魂归宿观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的价值——基于贵州省的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穗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基于对贵州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口承文学调查,以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聚焦流传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口承文学(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文学样式)内蕴的德育资源,分析世居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与学前教育融... 基于对贵州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口承文学调查,以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聚焦流传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口承文学(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文学样式)内蕴的德育资源,分析世居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与学前教育融合对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促进幼儿文本语言习得等育人价值。从幼儿园一日活动和亲子阅读活动着手,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针对幼儿参与活动的专注程度、幼儿参与活动的交流与回应程度、幼儿对口承文学德育内容理解程度、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程度、亲子阅读中幼儿专注程度、亲子阅读中亲子交流与回应程度、亲子阅读中幼儿对文本语言理解程度,分析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与学前教育融合的实践效果。挖掘少数民族口承文学德育资源与学前教育融合呈现增强幼儿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促进幼儿社会化等内隐的传承价值,为拓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口承文学 学前教育 德育 课程资源
原文传递
多点民族志的探索与实践--对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网络调查及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9,共9页
在合作人类学多点民族志的理论架构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学为中心,展开以网络爬虫、数据库技术为支持的数字人文分析。首先考察自媒体时代文学话语空间变迁带来的资源获取问题。其次通过对爬虫技术的详细描述,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 在合作人类学多点民族志的理论架构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学为中心,展开以网络爬虫、数据库技术为支持的数字人文分析。首先考察自媒体时代文学话语空间变迁带来的资源获取问题。其次通过对爬虫技术的详细描述,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少数民族文学网络文本查询及搜集的示范案例。最后关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呈现,用数据库方式对少数民族文学加以归类和保存。以期从新的方法及角度,经由数字科技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使用经验,为少数民族文学乃至更广义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传承与保护提供参加与借鉴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人类学 多点民族 少数民族文学资源
原文传递
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磊 《才智》 2016年第6期168-169,171,共3页
作为中国传统修辞表现方式之一的"比",其具体运用中实际上是多种修辞手法的集合,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这些作品通过"比"的灵活运用体现出了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与人类生命的律动同一、异... 作为中国传统修辞表现方式之一的"比",其具体运用中实际上是多种修辞手法的集合,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这些作品通过"比"的灵活运用体现出了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与人类生命的律动同一、异质同构,同时凸显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中蕴藏的万物有灵的思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比” 自然
原文传递
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的类型、目的与策略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雪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结合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口传文学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所涉及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问题进行阐述,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目的分为"为舞台再现服务""为文化研究服务"和"为... 结合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口传文学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所涉及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问题进行阐述,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目的分为"为舞台再现服务""为文化研究服务"和"为文艺研究服务"三类,并分别讨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经典 口传文学翻译 舞台再现 文化研究 文艺研究
原文传递
文学人类学笔谈(三则)——文学人类学之我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亦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29-31,共3页
人类学正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于 1 997年1 1月在厦门召开了首届讨论会。与会者们的热烈发言和相关著作表达了用崭新的现代性的理论和方法诠释传统文化、审视文学艺术 ,进而与世界对话、接轨的信念。这... 人类学正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于 1 997年1 1月在厦门召开了首届讨论会。与会者们的热烈发言和相关著作表达了用崭新的现代性的理论和方法诠释传统文化、审视文学艺术 ,进而与世界对话、接轨的信念。这种来自人类学的视野和成果 ,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 ,参与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很有益处。正如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所说 :“我们既不能凝固于‘中心’、凝固于‘本质’、凝固于‘结构’,也不能凝固于文化绝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的目标是通过文学与人类学的融通来达成文化的多元和生活的多样 ,从而解除人类精神和物质的痛苦。这种融通或结合对 2 1世纪具有特别的意义。”这里 ,我们郑重推荐三篇讨论文学人类学的短文 ,以期读者、学者增进对文学人类学的了解、关心和扶持、推动 ,使中国的文学人类学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走向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人类学家 文学研究 口传文学 口语文学 文化逻辑 人类学研究 中国文学 少数民族 文化真实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仙梅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8年第11期72-74,共3页
一、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特点1.审美性。在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这个大宝库中,民间音乐具有十分强烈的审美特性,浓烈地表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审美观。如,傣族的民族歌曲中,就有很多是赞美孔雀的歌曲,因为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美好... 一、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特点1.审美性。在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这个大宝库中,民间音乐具有十分强烈的审美特性,浓烈地表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审美观。如,傣族的民族歌曲中,就有很多是赞美孔雀的歌曲,因为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在傣族少数民族音乐中有很多是以孔雀为主题的歌曲,孔雀成了傣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及民族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课程资源 民族音乐 幼儿园 文学艺术 审美特性 审美性 审美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