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地—国”意识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红
张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文学地理学视角下,地理因素在文学文本空间与文学批评建构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而文学研究问题的根底应当在人—地互构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文学地理性空间,再推及到此空间产生的全部文学活动中去。由此观之,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
文学地理学视角下,地理因素在文学文本空间与文学批评建构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而文学研究问题的根底应当在人—地互构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文学地理性空间,再推及到此空间产生的全部文学活动中去。由此观之,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地理因素——"地理基因""地理空间""地理抒情"显露出庞大的身姿体系,昭示了这些地理因素在文学生产与审美中发挥的建构性功用。其中,"地理基因"的传承性内容为"源"地而发的、被忠实复现的民族自然地理环境及与人文地理相关联的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之新构性在于渗入了诗人主观情思与个人主体性,"地理抒情"则助推了繁复错综的"地—国"意识在人—地互动的劳动赞歌与"触"地而反的守卫性的形成,此中三大部分地理因素依次起到的是萌芽、发展、结晶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文学地理学
“地—国”意识
地理基因
地理空间
地理抒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颜色符号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
2
作者
张玲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分析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黑”“红”颜色符号的艺术想象与书写,认为其符号意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昭示着“个体-民族-国家”统合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该批评路径重新回答了抗战文学的本质形态、...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分析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黑”“红”颜色符号的艺术想象与书写,认为其符号意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昭示着“个体-民族-国家”统合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该批评路径重新回答了抗战文学的本质形态、象征形式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等问题。其中,“红”之符号的“生发图式”隐喻少数民族诗人的血色抗战主体性与诗歌“阻-生”之生命美学意蕴,“黑”之符号的“阻碍图式”喻示了民族集体言说的否定表征,而“聚合”作为两种符号本质存在的形式,在文本本身、文本批评方式及文本意义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往复中表征“个体-民族-国家”渐次递进与构筑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形成两种颜色符号间相互批判、相互借鉴的视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认知语言学
颜色符号
意象图式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意象及主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春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6,共9页
"鬼"作为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主要意象指涉日本侵略者,作为一种他者形象折射了自我心理的愤怒、恐惧以及自我在想象、言说他者时对他者的蔑视、惩罚与消解。少数民族抗战诗歌对日本侵略者这一诗歌客体的漫画化、模式化处理使...
"鬼"作为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主要意象指涉日本侵略者,作为一种他者形象折射了自我心理的愤怒、恐惧以及自我在想象、言说他者时对他者的蔑视、惩罚与消解。少数民族抗战诗歌对日本侵略者这一诗歌客体的漫画化、模式化处理使得抗战诗歌的主客体关系从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关系转变为"我"与"我们"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国家认同的自觉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鬼”意象
“我”与“我们”
原文传递
题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地—国”意识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红
张玲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文学的文学地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6BZW189)。
文摘
文学地理学视角下,地理因素在文学文本空间与文学批评建构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而文学研究问题的根底应当在人—地互构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文学地理性空间,再推及到此空间产生的全部文学活动中去。由此观之,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地理因素——"地理基因""地理空间""地理抒情"显露出庞大的身姿体系,昭示了这些地理因素在文学生产与审美中发挥的建构性功用。其中,"地理基因"的传承性内容为"源"地而发的、被忠实复现的民族自然地理环境及与人文地理相关联的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之新构性在于渗入了诗人主观情思与个人主体性,"地理抒情"则助推了繁复错综的"地—国"意识在人—地互动的劳动赞歌与"触"地而反的守卫性的形成,此中三大部分地理因素依次起到的是萌芽、发展、结晶的功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文学地理学
“地—国”意识
地理基因
地理空间
地理抒情
Keywords
ethnic minority poet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literary geography
the"land-country"consciousness
geographical gene
geographical space
geographical lyricism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颜色符号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
2
作者
张玲
机构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族文学的文学地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6BZW189)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视角,分析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黑”“红”颜色符号的艺术想象与书写,认为其符号意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昭示着“个体-民族-国家”统合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该批评路径重新回答了抗战文学的本质形态、象征形式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等问题。其中,“红”之符号的“生发图式”隐喻少数民族诗人的血色抗战主体性与诗歌“阻-生”之生命美学意蕴,“黑”之符号的“阻碍图式”喻示了民族集体言说的否定表征,而“聚合”作为两种符号本质存在的形式,在文本本身、文本批评方式及文本意义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往复中表征“个体-民族-国家”渐次递进与构筑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形成两种颜色符号间相互批判、相互借鉴的视阀。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认知语言学
颜色符号
意象图式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意象及主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春萍
机构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日现代诗歌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8JA751044)部分成果
文摘
"鬼"作为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主要意象指涉日本侵略者,作为一种他者形象折射了自我心理的愤怒、恐惧以及自我在想象、言说他者时对他者的蔑视、惩罚与消解。少数民族抗战诗歌对日本侵略者这一诗歌客体的漫画化、模式化处理使得抗战诗歌的主客体关系从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关系转变为"我"与"我们"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国家认同的自觉表述。
关键词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
“鬼”意象
“我”与“我们”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地—国”意识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王红
张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中的颜色符号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
张玲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意象及主体意识探析
韩春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