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失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谷亚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大量少数民族离开民族地区流向大中型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并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的增加,我国大量少数民族离开民族地区流向大中型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并引发其心理健康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为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在当地就业,减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子女的发生率;政府在少数民族流入城市应多设立民族中小学校和民族班;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所在学校、社区和村委会乃至整个社会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留守儿童 随迁子女 教育缺失 心理问题
下载PDF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2
作者 刘金华 王棫冰 徐典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 定居意愿 发生比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和通径分析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马子媛 崔秀芸 +5 位作者 马亦晨 李婧宜 江靖雯 张嘉文 罗晓蕾 韩雪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Amos24.0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不健康者336人(12.1%),社会融合较差者1031人(37.2%),接受健康教育较差1563人(56.4%),有慢性病者534人(19.4%);健康与不健康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病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较差、接受健康教育较差、有慢性病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P<0.05);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情况、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分位点均对健康状况产生了影响(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社会融合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产生作用,流动时间、流动原因对健康状况产生间接影响作用。结论:关注流动时间及原因对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多措并举提高其社会融合,以减少身心问题产生,使其更好融入流入地;关注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情况,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流动与融居: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趋势分析
4
作者 朱星羽 木永跃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是观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2与2017年CMDS数据,采用ESDA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迁移意愿从总体...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是观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2与2017年CMDS数据,采用ESDA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迁移意愿从总体上呈现走低的趋势,并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向东迁移意愿显著下降,而向西迁移意愿明显增强。与此同时,空间依赖性与地理集聚度逐渐下降,流动范围以省内跨市为主,表明大流动带来的大融居新格局正逐渐形成。究其原因: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配套政策红利、群体社会特性、经济社会融入度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等因素是重要的解释变量。经济社会融入与公共服务保障在东西部地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东北部。因之,当前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需要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异与空间演化趋势做出相应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户籍迁移意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互嵌式社会结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虎 张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研究主题创新性不足、优秀民族志成果偏少等问题。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该主题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视域,加强田野调查,丰富个案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CITESPACE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莉曼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1-48,共8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问题,包括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接受高中教育及异地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问题,包括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接受高中教育及异地高考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少数民族语言学校的设立与少数民族子女义务教育开展关系密切,而普通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存续有一定影响。要重视并加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义务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莉曼 汤夺先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05-213,共9页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根据对掌握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内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城...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子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根据对掌握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内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问题与展望
原文传递
阿拉尔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8
作者 陈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6期61-63,共3页
兵团具有“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三大功能,同时具有“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四大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阿拉尔市的融合发展能够更好... 兵团具有“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三大功能,同时具有“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四大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阿拉尔市的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本文通过对阿拉尔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调研发现,经济收入、社会保障、语言和文化素质以及文化认同会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阿拉尔市的社会融入,通过发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阿拉尔市的社会融入,更好地推进嵌入式发展和民族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下载PDF
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下社会工作助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共治研究
9
作者 魏康 彭博 汤宝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5期45-47,共3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城市社区使用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互联网+社区”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而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如语言文化障碍、网络技能知识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差、协调机制缺乏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城市社区使用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互联网+社区”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而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如语言文化障碍、网络技能知识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差、协调机制缺乏等。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从事助人服务的专业,可以利用社区工作相关的手段,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技术”“资源”“行动”保障,从而优化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助力建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和谐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社区治理 社会工作 技术赋能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
10
作者 梁土坤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3期55-68,共14页
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任务。基于2018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和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少... 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任务。基于2018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和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有直接正向影响,而教育人力资本还会通过劳动合同等制度保障因素间接影响其工资收入,且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代际差异。需要从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人力资本提升机制、确立群体分类治理机制等方面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工资收入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通婚观念转型与城市融入研究
11
作者 王艳 田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通婚观念转型以个体的观念变化串联起社会生活、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不仅与城市融入存在多重关联,还进一步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基于当下社会高流动性、异质性、现代化的特质,着眼于流动中个体的“再社会化”,呈现新生... 通婚观念转型以个体的观念变化串联起社会生活、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不仅与城市融入存在多重关联,还进一步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基于当下社会高流动性、异质性、现代化的特质,着眼于流动中个体的“再社会化”,呈现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通婚观念转型的背景与特征,探讨通婚观念转型与城市融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流动人口增长、个体需求、思想转型、族际接触增多等背景下,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通婚观念开始转型,呈现出“以情感体验为先的综合考量,现代通婚观念开始凸显”“‘保守’与‘开放’的此消彼长,通婚半径持续扩大”等特点,与城市融入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通婚观念 城市融入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湖南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成胜 刘丽娟 《民族论坛》 2018年第1期72-77,共6页
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成员离开民族地区向东部、南部发达城市流动日益成为趋势。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子女囿于户籍制度、义务教育体制以及文化差异等限制,往往无法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本文基于对长沙市少数民族... 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成员离开民族地区向东部、南部发达城市流动日益成为趋势。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子女囿于户籍制度、义务教育体制以及文化差异等限制,往往无法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本文基于对长沙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田野调查,从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四个方面分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内在排斥机制,并从政府与社会,学校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公平 社会排斥
原文传递
近30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进锋 瞿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个人福祉。为梳理1993-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的研究状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相关发文量、作者以及机构合作、...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个人福祉。为梳理1993-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的研究状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相关发文量、作者以及机构合作、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受国家政策影响形成几个发文高峰;相关研究领域不断细化;核心作者主要有汤夺先、李吉和、林均昌、马伟华与郑信哲等研究者;高产机构中高校占绝大部分。未来该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学科研究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回流,微观维度铸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推动该研究领域的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PDF
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4
作者 高向东 邵文豪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6-167,共12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深入,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超大城市因其特殊性,城市人群更为复杂多样、文化更为多元,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超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多以务工和经商为目的流入城市,其面临的文化环境相对更为陌生;高昂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其定居意愿;法制、干部队伍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制约着其城市融入。研究建议通过做好社会支持与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培训引导、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改善舆论宣传等对策,提高超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超大城市
下载PDF
聚焦民族社会工作实践 推进基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评《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
15
作者 库少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社会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入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推进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社会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入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推进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实践探索。卢时秀所著的《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以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为研究视角,从现实与学理基础上阐释了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契合性,同时,基于上海、深圳两地的实践探索,揭示了嵌入性实践中的困境,并从模式选择与机制完善两个维度提出了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社会工作嵌入 社会工作实践 嵌入性发展 学理基础 模式选择 高质量发展 有益实践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以对兰州市的调查为视点 被引量:22
16
作者 汤夺先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0,共7页
义务教育问题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的基本资料,认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着较强的教育需求;城市少... 义务教育问题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的基本资料,认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着较强的教育需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就学困难问题、适龄入学少与超龄入学问题、学习成绩较差问题、失学与辍学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童工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绩效与延续发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问题 义务教育 教育需求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英 《民族论坛》 2015年第11期81-84,共4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权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量集中,在其子女受教育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关系着民族平等原则的真正落实及和谐民...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是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展权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量集中,在其子女受教育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关系着民族平等原则的真正落实及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对首都北京的社会稳定也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大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入、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多方努力,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教育公平 流动人口子女
原文传递
公平是少数民族对城市教育的最大诉求——以广东省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需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晓华 《中国民族教育》 2015年第5期23-25,共3页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39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7.6%,其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男女两性比例基本相当,男性约1.27亿人,...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39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7.6%,其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男女两性比例基本相当,男性约1.27亿人,女性约1.12亿人(已婚妇女约为6640万人)。流动人口呈现出家庭化迁徙趋势,夫妻其同流动、父母携带子女随迁的比例不断增加。2013年,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迁比例已达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流动人口 性比例 城市教育 子女教育 亿人 家庭化 户籍管理 外来流动人口 民族关系 人户分离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帅华 高向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80,共12页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四期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选取月收入、工作时间、单位性质和医疗保险参与情况4个维度构建少数民...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四期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选取月收入、工作时间、单位性质和医疗保险参与情况4个维度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整体向好,收入水平、本地医疗保险参与率、劳动强度不断提高,中部地区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时长和地区因素对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保持稳定。基于上述分析,政府应多举措提升人力资本,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提升中部地区就业质量,缩小民族间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就业质量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的构建与实践——以广州市“民族之家”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翔 李敏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5,151,共8页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广州市创建社区“民族之家”,搭建了政府、社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的多元交流共融平台。以“民族之家”为典型个案,探索构建三...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广州市创建社区“民族之家”,搭建了政府、社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的多元交流共融平台。以“民族之家”为典型个案,探索构建三者合一的社会支持网,能有效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的城市融入度。但由于正式社会支持的不完善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难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为此,本文提出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构建的有效路径:积极推进政府、社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者共同发力,形成强大合力,提升社会支持质量,即健全基层民族工作部门组织建设;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增强社会支持的可持续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动作为,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如此,才能编织好各方期待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支持网 民族之家 构建实证 实践困境 路径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