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少杀慎刑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2,共10页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的指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多种手段并用,坚持“以人为本”更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从倚重“严打”...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的指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多种手段并用,坚持“以人为本”更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从倚重“严打”转向“宽严相济”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少杀慎刑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少杀慎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杀 慎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少杀长关:刑法启动转型之路 被引量:1
2
《江淮法治》 2010年第18期6-10,共5页
8月下旬,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本年度最重要的立法事件之一拉开帷幕。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转型 少杀 修正草案 立法
下载PDF
对死缓少杀功能异化现象的检视与矫治
3
作者 姜远亮 《西部法学评论》 2018年第1期9-18,共10页
少杀是死缓制度的首要功能,但司法实践中死缓出现了借用少杀来防止错杀的异化,成为有些法院处理死罪疑案的方式。认真检视与剖析这一问题出现、展开的缘由,对于矫治死缓少杀功能的异化具有重要意义。死缓在创设之初即具有一定的避免犯... 少杀是死缓制度的首要功能,但司法实践中死缓出现了借用少杀来防止错杀的异化,成为有些法院处理死罪疑案的方式。认真检视与剖析这一问题出现、展开的缘由,对于矫治死缓少杀功能的异化具有重要意义。死缓在创设之初即具有一定的避免犯错误的动因;对少杀慎杀理解的混淆会对死缓少杀功能的异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司法机关在"定放两难"重压下,将死缓功能从"给出路"于被告人的坚持少杀蜕变为"留后路"于办案人的防止错杀。矫治死缓少杀功能的异化,必须彻底理清死缓制度的功能底蕴,牢固坚持无罪推定及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区分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与刑事疑案两种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少杀功能 异化 疑罪从无
下载PDF
年轻人减少杀伤经济
4
作者 梁建章 《商界(评论)》 2012年第10期66-67,共2页
中国人很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最不愿意生小孩的。实际上,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中国新出生人口正在迅速下降。199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达到2600万的高峰,之后就一路迅速下降,1994年降到了1600多万,到2000年.新出生的人... 中国人很可能将成为世界上最不愿意生小孩的。实际上,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中国新出生人口正在迅速下降。199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达到2600万的高峰,之后就一路迅速下降,1994年降到了1600多万,到2000年.新出生的人口只有1300多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人口出生率 经济 少杀 出生人口 中国人
下载PDF
少杀长关:刑法启动转型之路
5
作者 阿计 《公民导刊》 2010年第9期47-49,共3页
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修法规模之大,而是修法思维之变。而最能体现这一理念,亦最具历史意义的修法进步,莫过于对刑罚结构所作出的"少杀长关"的革命性调整。
关键词 少杀 转型 刑法 历史意义 刑罚结构 革命性
下载PDF
刑法“大修”新思维:少杀长关,宽严相济
6
作者 阿计 李楠 《法治与社会》 2010年第11期38-40,共3页
8月下旬,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1997年新刑法诞生后。已先后出台了一个决定和七个修正案。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宽严相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 少杀 思维 大修 修正草案 新刑法
下载PDF
刑法新思维:少杀长关,宽严相济
7
作者 阿计 《民主与法制》 2010年第18期22-25,共4页
8月下旬,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本年度重要的立法事件之一拉开帷幕。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宽严相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 少杀 思维 修正草案 立法
原文传递
“少杀慎杀”的死刑复核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晨雨 《检察风云》 2010年第21期14-16,共3页
死刑复核要真正发挥作用,核心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少杀、慎杀"司法理念。死刑复核改革应当对司法改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裂变作用,带动一审、二审刑事程序乃至侦查程序的一连串变革,推动刑事诉讼全局性变革。
关键词 死刑复核 慎杀 少杀 司法改革 司法理念 侦查程序 刑事程序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少杀慎杀”的前提是“当判必判”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海建 《法庭内外》 2011年第9期42-42,共1页
在很多学院派专家的眼里,礼教伦常的沿袭,是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之最大壁垒,譬如“杀人偿命”的朴素正义观等。于传统社会而言,法律秩序与伦理道德本就难分清楚;于现代法治社会来说,法律与道德必须有明确的分野。今天的中国,刑罚... 在很多学院派专家的眼里,礼教伦常的沿袭,是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之最大壁垒,譬如“杀人偿命”的朴素正义观等。于传统社会而言,法律秩序与伦理道德本就难分清楚;于现代法治社会来说,法律与道德必须有明确的分野。今天的中国,刑罚轻缓化图景已日趋鲜明,少杀慎杀,早就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杀 少杀 社会转型 法治社会 法律与道德 刑罚轻缓化 伦理道德 法律秩序
原文传递
少杀慎杀 进退维谷
10
作者 刘长 《新世纪周刊》 2011年第35期84-89,共6页
长久以来“杀人太多”的云南,成为执行中央“少杀慎杀”刑事司法政策的先锋,形成死刑判罚的“云南气候”。然而,李昌奎案之后。
关键词 慎杀 少杀 刑事司法政策 死刑适用 云南 杀人
原文传递
少杀慎杀或不杀是文明进步必然趋势
11
作者 赵应昆 《民主与法制》 2011年第31期3-3,共1页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3期的《“民意”“上意”与“法意”》一文,我觉得,无论李昌奎“死缓”的最后判决如何,人们看到的是在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下去审视它的审判历程,并期待着见证刑事司法的再一次公正。但从历史上看,...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3期的《“民意”“上意”与“法意”》一文,我觉得,无论李昌奎“死缓”的最后判决如何,人们看到的是在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下去审视它的审判历程,并期待着见证刑事司法的再一次公正。但从历史上看,死刑的废除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刑罚现象演进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进步 《民主与法制》 慎杀 少杀 人类社会发展 司法环境 公开透明 刑事司法
原文传递
“少杀”容易“长关”不简单
12
作者 木南 《民主与法制》 2010年第19期2-2,共1页
刑八草案动作之大,令人惊呼:动的不只是条文,更是思维方式。在宽严相济的修法灵魂指引下,刑罚结构出现了“少杀长关”的革命性调整(《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8期《刑法新思维》)。
关键词 少杀 《民主与法制》 思维方式 2010年 宽严相济 刑罚结构 革命性 刑法
原文传递
少杀长关:刑法启动转型之路
13
作者 阿计 《群言》 2010年第10期12-15,共4页
8月下旬,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本年度最重要的立法事件之一拉开帷幕。本来,刑法修改乃平常之事。1997年新刑法诞生后,为了适应形势变迁,已先后出台了一个决定和七个修正案。不过与以往... 8月下旬,随着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本年度最重要的立法事件之一拉开帷幕。本来,刑法修改乃平常之事。1997年新刑法诞生后,为了适应形势变迁,已先后出台了一个决定和七个修正案。不过与以往"小修小改"少量条文相比,此次修改实质性变动的条文达46处,几乎相当于此前历次修改的条文总和,而且首次涉及了对刑法总则的修改,动作之大,堪称"大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转型 少杀 修正草案 适应形势 刑法总则 修改
原文传递
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道鸾 《时代法学》 2005年第6期5-14,共10页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严重弊端,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将死刑核准权收回。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分院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的最佳方案。并结合司法实践,就应否坚持全面复核、全案复核、规定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开庭审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等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杀 死刑核准权 最高人民法院分院 死刑复核程序
下载PDF
死刑存废之争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凌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死刑改革无疑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中国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经历了哲学层面、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层面的争论后,最终回归刑法学本身,目前在"限制"死刑的范围内达成共识。限制死刑论希冀通过借助"少杀""慎杀"... 死刑改革无疑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中国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经历了哲学层面、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层面的争论后,最终回归刑法学本身,目前在"限制"死刑的范围内达成共识。限制死刑论希冀通过借助"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同时逐步实现废除死刑。而未来存废双方在涉及严重腐败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民意等方面将继续存在不可避免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限制论 民意 少杀" “慎杀"
下载PDF
董必武少用、慎用死刑的思想与中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道鸾 《时代法学》 2007年第2期36-45,共10页
少用、慎用死刑是董必武同志的重要法治思想,少杀、慎杀是现阶段中国对待死刑的重要刑事政策。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拉开了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序幕。应当从立法上逐步减少并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树立社会主义... 少用、慎用死刑是董必武同志的重要法治思想,少杀、慎杀是现阶段中国对待死刑的重要刑事政策。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拉开了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序幕。应当从立法上逐步减少并保证死刑的正确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改革和完善中国死刑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用 慎用死刑思想 少杀 慎杀刑事政策 死刑制度完善 法治理念
下载PDF
论死刑的适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长青 《海峡法学》 1999年第2期6-12,共7页
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死刑罪名达70个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评价死刑功能,把少杀、慎杀政策落实到司法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吃透死刑立法精神,严格掌握死刑的标准,做到慎杀,防止错杀;其次要坚持死... 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死刑罪名达70个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评价死刑功能,把少杀、慎杀政策落实到司法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吃透死刑立法精神,严格掌握死刑的标准,做到慎杀,防止错杀;其次要坚持死缓制度,划清适用死刑与适用死缓的界限,把可杀可不杀的犯罪分子判处死缓,做到少杀,防止滥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标准 慎杀 少杀
下载PDF
聚焦现实再谈中国有限保留死刑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钊 《职大学报》 2012年第2期94-97,共4页
历经长达两个半世纪的争论,死刑的限制与废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认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死刑政策屡屡遭到质疑。延续几千年的死刑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究竟当... 历经长达两个半世纪的争论,死刑的限制与废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认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死刑政策屡屡遭到质疑。延续几千年的死刑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究竟当如何?中国的死刑政策究竟何去何从?本人认为,中国有限保留死刑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卡里亚 死刑废除 有限保留 坚持少杀
下载PDF
以“复旦投毒案”为视角浅析民意对死刑判决的影响
19
作者 康靖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11期168-168,共1页
各界高度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二审结果公开宣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林森浩死刑。由于事出名校,案件一发生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经媒体报道与网络传播后,迅速发酵为举国关注的公共热点事件,相关司法审... 各界高度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二审结果公开宣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林森浩死刑。由于事出名校,案件一发生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经媒体报道与网络传播后,迅速发酵为举国关注的公共热点事件,相关司法审判也曝光于媒体与大众眼下。因此,民意,在此案的审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伦理角度来看,这起社会悲剧的审判结果,对双方面言都没有胜负之分;然而,从法律专业的角度来看,死刑的判决结果未免过重!这难免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法学界的热点话题:民意与司法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投毒案 少杀 慎杀”死刑政策 民意 司法审判
下载PDF
死刑政策之法理解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兴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共8页
"坚持少杀,防止错杀"是我国当前的死刑政策,这一政策对于限制死刑适用和避免死刑冤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79年刑法以来,我国死刑政策的演进过程表明死刑政策与基本刑事政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死刑政策是随着整个刑事政... "坚持少杀,防止错杀"是我国当前的死刑政策,这一政策对于限制死刑适用和避免死刑冤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79年刑法以来,我国死刑政策的演进过程表明死刑政策与基本刑事政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死刑政策是随着整个刑事政策而改变的,刑事政策对死刑政策具有制约性。我国的死刑政策可以从坚持少杀与防止错杀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坚持少杀是慎刑思想的体现,要求在适用死刑的时候,严格把握死刑的适用标准,对于那些可杀可不杀的犯罪人,一定坚持不杀,从而控制死刑数量。防止错杀对于死刑制度的正当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有效地防止错杀,死刑制度的正当性必将大打折扣。防止错杀主要是一个证据与程序的问题,近些年发生的三起死刑冤错案件暴露出我国在死刑证据标准的掌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防范死刑冤错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政策 坚持少杀 防止错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