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震弱震区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评估——以陕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宏伟 文彦君 杨珍珍 《河南科学》 2016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以少震弱震区——陕北地区2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暴露性、敏感性、抗灾恢复力三方面因素为主的15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地区脆弱性指数,绘制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地震灾害宏观人口... 以少震弱震区——陕北地区2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暴露性、敏感性、抗灾恢复力三方面因素为主的15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地区脆弱性指数,绘制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榆林地区高于延安市,其中榆林市东南部部分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较高,延安市各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差异较大,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分布密度.陕北地区地处汾渭等地震断裂带边缘,地质地貌环境复杂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有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震弱震区 陕北 地震灾害 人口脆 综合指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内部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预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易桂喜 周龙泉 +2 位作者 张浪平 龙锋 宫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自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发生了一系列MS≥4.5地震,部分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及邻区又发生了MS≥6.0强震。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后,对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MS≥4.5地震的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疏... 自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以来,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发生了一系列MS≥4.5地震,部分地震发生之后,四川及邻区又发生了MS≥6.0强震。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后,对四川盆地内部及盆地边缘MS≥4.5地震的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疏理。通过给定不同的预测规则,对上述MS≥4.5地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仅四川盆地内部,以三台、梓潼等区域为代表的历史少震与弱震区MS≥4.5地震对四川及邻区未来半年内发生MS≥6.5地震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少震震区 MS≥4.5地震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DEM的少震、弱震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湖南省茶陵—永兴盆地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本夫 肖和平 +2 位作者 祁玉萍 敬少群 李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度区域分别位于盆地的南东侧和北西侧,坡度陡立区域呈线性分布,与区内断裂空间展布一致,显示出断裂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的发育有较强制约作用。另外,盆地内部及周边不同时代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及规模与数字地形剖面分析结果存在较好一致性,反映了构造地貌特征与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相关性,以及盆地演化和地貌生长模式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少震震区 构造演化 茶陵-永兴盆地
下载PDF
2009年陕西高陵M_(L)4.8地震震源参数及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路珍 郭志 +3 位作者 黄伟亮 张佩 李君 张媛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7-1162,共6页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11-05陕西高陵ML4.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并采用CAP方法求解主震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高陵地震序列主震深度约为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2~12 km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11-05陕西高陵ML4.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并采用CAP方法求解主震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高陵地震序列主震深度约为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2~12 km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平面上呈簇状分布,在深度上大致呈垂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03°,倾角61°,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52.40°,倾角32.78°,滑动角-116.44°;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矩震级近似为4.2级,P轴方向为北东方向;主震为正断兼少量走滑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渭河断裂与渭南-泾阳断裂交会处为重要的地震潜在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震弱震区 地震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九江—瑞昌5.7级地震调查及其思索和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姚大全 凌学书 +5 位作者 蒋春曦 沈小七 戈宁 王行舟 周齐 杨秀生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3期5-11,共7页
扼要介绍了该次地震基本特征,分析了房屋破坏和地震地表变形的可能原因,指出在中国东部尤其是以往被视为少震弱震的地区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普及避震抗震知识、注重建构筑物尤其是民居群选址工作和落实必要的抗震... 扼要介绍了该次地震基本特征,分析了房屋破坏和地震地表变形的可能原因,指出在中国东部尤其是以往被视为少震弱震的地区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普及避震抗震知识、注重建构筑物尤其是民居群选址工作和落实必要的抗震结构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地震 少震弱震区 思索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