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尖牙牙冠远移效率及支抗牙三维位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海祥 寇秉国 +2 位作者 张子瑶 许益蒙 顾泽旭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在拔牙病例中远移尖牙的移动效率和未设计位移支抗牙的实际三维位移。方法收集无托槽隐形矫治第一前磨牙拔除的成人安氏Ⅰ类、分步法内收前牙患者17例,纳入研究牙齿共计170颗。通过三维扫描将患者治疗前模型和阶...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在拔牙病例中远移尖牙的移动效率和未设计位移支抗牙的实际三维位移。方法收集无托槽隐形矫治第一前磨牙拔除的成人安氏Ⅰ类、分步法内收前牙患者17例,纳入研究牙齿共计170颗。通过三维扫描将患者治疗前模型和阶段研究模型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模型三维重叠技术收集中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的实际位移数据,计算尖牙的远中移动效率及未设计位移支抗牙的实际位移。结果尖牙平均远移效率为87.78%±9.3%。后牙备抗组尖牙平均远移效率为89.27%±10.2%,后牙非备抗组尖牙平均远移效率为86.27%±6.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38),尖牙设计远中移动1~2 mm的移动效率为88.21%±15%,2~3 mm的移动效率为87.10%±4.4%,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762)。尖牙在矢状向设计位移量为-1.61±0.87mm,实际位移量为-1.47±0.77mm,差异意义有统计学(P<0.05),垂直向设计位移量为-0.07±0.35 mm,实际移动量为0.26±0.48 mm,差异意义有统计学(P<0.05)。后牙备抗组第二磨牙垂直向平均位移量-0.10±0.24 mm,后牙非备抗组第一磨牙垂直向平均位移量0.15±0.33 mm,,差异意义有统计学(P=0.037)。后牙备抗组第二磨牙垂直向位移量-0.08±0.30 mm,后牙非备抗组第二磨牙垂直向位移量0.18±0.32 mm,差异意义有统计学(P=0.023);在后牙备抗组和非备抗组中,磨牙的矢状向和颊舌向位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牙备抗对尖牙远移效率无显著影响,尖牙远中移动效率较高,但易发生伸长移动;未设计位移的支抗牙在尖牙远移阶段发生了三维位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矫治 尖牙移动效率 支抗三维位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