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微 文景芝 李永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一条长度大约为800bp的片断。对接种黄瓜尖镰孢菌的黄瓜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能从接种5d后的黄瓜病样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而症状的出现需要10~13d时间。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黄瓜枯萎病早期侵染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分子检测 黄瓜(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黄瓜枯萎病
下载PDF
辣椒(Capsicum)尖镰孢菌(Fusarium)病害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艾耳·艾蒙·阿内克 彼·乌·博斯兰得 安狄 《中国辣椒》 2002年第2期47-48,共2页
属于真菌范围的尖镰孢菌Fusarium Link ex.Fr,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并且它们能造成包括谷类、蔬菜和观尝作物在内的很多经济价值重要的农作物的严重损失(辛德和汉森,Snyder&Hanson,1940)。尖孢菌作为辣椒病害的病原,能引起辣椒... 属于真菌范围的尖镰孢菌Fusarium Link ex.Fr,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并且它们能造成包括谷类、蔬菜和观尝作物在内的很多经济价值重要的农作物的严重损失(辛德和汉森,Snyder&Hanson,1940)。尖孢菌作为辣椒病害的病原,能引起辣椒枯萎病,根腐病、叶枯病、果腐病和贮藏腐烂等。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尖镰孢菌在辣椒致病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害 病原 致病机理
下载PDF
木霉对尖镰孢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田连生 王伟华 +4 位作者 石万龙 李书生 史延茂 张根伟 张丽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8,共2页
将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菌株 (T4 1) ,通过对峙法对尖镰孢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和评价 ,并利用制备的木霉生防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进行了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木霉T4 1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 86% 。
关键词 木霉 拮抗作用 生防 番茄 枯萎病 土传病害
下载PDF
7种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扬苹 何霞红 +1 位作者 朱有勇 杨之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93,共5页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L/mL的桂皮油、丁香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9.74%和100%,100%。利用桂皮油和丁香油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二者用量为2.0μL/mL时防效分别为81.18%和8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香荚兰 根腐病 作用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尖镰孢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及生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婵娟 廖胜泉 +5 位作者 宋欢 赵雪 韩英鹏 刘琦 李文滨 武小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46,共6页
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及国外的34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其中主要包含来自黑龙江的95份、吉林的21份、辽宁的19份、内蒙的6份、北京的23份、河北的12份、安徽的3份、美国的24份及其它各省份的大豆种质,以尖镰孢菌强毒菌株M38为供试菌株... 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及国外的34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其中主要包含来自黑龙江的95份、吉林的21份、辽宁的19份、内蒙的6份、北京的23份、河北的12份、安徽的3份、美国的24份及其它各省份的大豆种质,以尖镰孢菌强毒菌株M3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层接种法,筛选得到不同表现的抗源材料,并选取一对具有代表性的抗感品种用菌液处理后测定其幼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的含量、丙二醛(MDA),从而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筛选出高抗(HR)大豆种质10个,但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对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北方的抗病种质资源较南方丰富;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用菌液处理后抗感品种的S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抗病品种的活性及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MDA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抗病鉴定 病情指数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魔芋玉米间作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种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邵梅 杜魏甫 +5 位作者 许永超 倪石建 王晶 卢俊 于德才 张红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0.05)。间作模式内不同栽培行根基土壤芽孢杆菌和尖孢镰孢菌间种群对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第1行到第4行魔芋根际土壤两种群比率均呈递减规律。因此魔芋玉米间作种植对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种群比率 间作
下载PDF
接种尖镰孢菌对枸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及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捷 冯丽丹 +4 位作者 杨成德 王有科 何静 张宝琳 陈秀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4,共8页
为了阐明抗感枸杞与根腐病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NingqiⅠ)、宁杞二号(NingqiⅡ),国内野生种中国枸杞、宁夏枸杞,美洲引进野生种L.brevipes、L.exser... 为了阐明抗感枸杞与根腐病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NingqiⅠ)、宁杞二号(NingqiⅡ),国内野生种中国枸杞、宁夏枸杞,美洲引进野生种L.brevipes、L.exsertum等6种材料为参试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强致病菌尖镰孢菌后统计死亡率,以此筛选出抗病和感病材料,并测定二者0~20d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等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以及总酚和类黄酮等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6种参试材料接种枸杞根腐病强致病菌尖镰孢菌后,野生材料较栽培材料抗病性强,宁杞一号为感病材料,L.exsertum抗根腐病能力最强;抗病材料L.exsertum苯丙烷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显著高于宁杞一号,初步确定苯丙烷代谢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的活性和类黄酮的含量与枸杞材料抗根腐病呈正相关。因此,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初步可以作为筛选抗枸杞尖镰孢菌根腐病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苯丙烷代谢 抗病性
下载PDF
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生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红骥 Allen G. Xue +2 位作者 Jinxiu Zhang 许艳丽 于德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生防菌HJ-ZT1、HJ-MM7、HJ-ZT2、CH-Tr14、HJ-MM8和CH-Tr18的抑菌率显著高于CH-Tr51、HJ-MM35、HJ-MM9和ACM941。温室条件下生防菌处理对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2种病原菌的防效及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均存在差异,CH-Tr12、ACM941、SB24+HJ-MM7和化学药剂对尖镰孢菌防效效果较好,并很大程度促进植株生长;生防菌CH-Tr14、HJ-MM7和CH-Tr12对禾谷镰孢菌防治效果较好。田间试验中,生防菌处理ACM941+HJ-MM7使大豆增产10%,CH-Tr14增产9%,CH-Tr12增产8%,与化学对照增产6%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 木霉 大豆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尖镰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石 李春雨 +2 位作者 易干军 周红玲 郑加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4-78,共5页
香(大)蕉是世界重要的水果和粮食作物,但世界香蕉产业的发展正遭受到由古巴尖镰孢菌侵染引起的枯萎病的严重威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且其致病机理尚未明晰。笔者综述尖镰孢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包括侵入前期寄主根的分泌物对尖... 香(大)蕉是世界重要的水果和粮食作物,但世界香蕉产业的发展正遭受到由古巴尖镰孢菌侵染引起的枯萎病的严重威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且其致病机理尚未明晰。笔者综述尖镰孢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包括侵入前期寄主根的分泌物对尖镰孢菌生长的影响和尖镰孢菌侵染寄主的过程;致病毒素,包括尖镰孢菌所产毒素的成分和毒素的作用机制和致病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地揭示香蕉枯萎病的致病机理和开拓新的防治途径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致病机理
下载PDF
尖孢镰孢菌致病机理及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荣 姜子德 +1 位作者 李敏慧 习平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54-258,共5页
尖孢镰孢菌是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为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原物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明确其致病机理被认为是开发新的且有效的防治技术的重要基础。从尖孢镰孢菌产生毒素、尖孢镰孢菌细胞壁降解酶、尖孢镰孢菌对寄主的定植及对植... 尖孢镰孢菌是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为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原物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明确其致病机理被认为是开发新的且有效的防治技术的重要基础。从尖孢镰孢菌产生毒素、尖孢镰孢菌细胞壁降解酶、尖孢镰孢菌对寄主的定植及对植物防卫物质的解毒等角度阐述了尖孢镰孢菌致病机理,总结了近几年克隆的15个尖孢镰孢菌致病相关基因、基因功能以及筛选致病基因的策略;概括了研究致病机理和致病基因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机理 致病基因 策略
下载PDF
尖孢镰孢菌毒素对大豆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台莲梅 许艳丽 闫凤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1,共3页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出现酶峰时间晚,且活性高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大豆 防御酶
下载PDF
辣椒根腐病菌—尖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洋 刘长远 +4 位作者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5,共5页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氮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外加碳源对尖镰孢菌降解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芳艳 毛莉 +1 位作者 唐玉斌 梁林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57,共4页
研究了一株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对水中多环芳烃蒽的降解作用,考察了5种外加碳源对尖镰孢菌降解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尖镰孢菌在115h内能降解64.8%的蒽。适量浓度的葡萄糖、尿素、乙酸钠、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蒽的生物降解均... 研究了一株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对水中多环芳烃蒽的降解作用,考察了5种外加碳源对尖镰孢菌降解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尖镰孢菌在115h内能降解64.8%的蒽。适量浓度的葡萄糖、尿素、乙酸钠、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蒽的生物降解均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不同浓度的碳源,对蒽的生物降解的刺激效果不同。向反应体系投加5mg/L的葡萄糖、尿素或乙酸钠时,微生物对水中蒽的降解效率最高,而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的最适投加浓度则为20mg/L。在投加上述5种碳源时,蒽的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均符合指数模型:C=ae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碳源 生物降解 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氮形态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土壤尖孢镰孢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玫 段亚楠 +6 位作者 孙申义 相立 王功帅 陈学森 沈向 尹承苗 毛志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对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生长以及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连作建园时科学施肥、减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年露地进行,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以连作土为对照1(CK1)和溴甲烷熏...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对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生长以及对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连作建园时科学施肥、减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年露地进行,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以连作土为对照1(CK1)和溴甲烷熏蒸为对照2(CK2),设置施入铵态氮(T1)、硝态氮(T2)和酰胺态氮(T3)3个不同形态氮处理(N 180 mg/L),于2015年8月测定平邑甜茶生物量、光合参数和土壤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结果】铵态氮(T1)和酰胺态氮(T3)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苹果幼苗的生物量,其中T1处理的株高、地径、鲜重、干重与CK1相比分别提高了35.3%、24.4%、42.0%、57.7%。添加3种形态氮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根系呼吸速率,其中T1处理的Pn、Gs和根系呼吸速率分别比CK1提高了27.6%、35.6%、43.3%,却并未达到CK2的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K2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降低最为明显,比CK1降低了52.6%,T1也有效地降低了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而T2和T3处理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与CK1没有显著性差异。T-RFLP结果表明,T1和T3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与CK1有明显差异,T1处理与CK2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T2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与CK1较为相似。【结论】铵态氮处理可更好地提高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根系呼吸速率,降低土壤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明显改变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可作为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苹果连作障碍 氮形态 光合参数 土壤
下载PDF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林茂松 张治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非致病菌株 (S16 2 )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 .oxysporum +M .incognita和Bacillus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 +F .oxysporum +M .incognita处理中 ,...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非致病菌株 (S16 2 )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 .oxysporum +M .incognita和Bacillus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 +F .oxysporum +M .incognita处理中 ,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 M (接种M .incognita)的 1/ 3和 1/ 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 ,且处理 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 ,F .oxysporum 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 46 4%和 5 3 6 %。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板测定 ,其抑制率分别为 18 4%和 1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病 南方根结线虫 番茄 控制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应用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微 李永刚 文景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以3株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arinum)、23株镰孢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和分离自土壤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为材料,采用化学裂解法提取总DNA,进行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试验证明PCR-RFLP程序不能完全... 以3株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arinum)、23株镰孢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和分离自土壤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为材料,采用化学裂解法提取总DNA,进行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试验证明PCR-RFLP程序不能完全区分Fusarium属内不同种,而巢式PCR对黄瓜尖镰孢菌具有特异性。运用优化的PCR-RFLP和巢式PCR检测程序对染病黄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在接种发病早期(未显症时)检测出黄瓜枯萎病菌,PCR-RFLP在感病品种接种后3d即可检测到病原菌,而巢式PCR在接种后5d才能检测到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黄瓜 PCR—RFLP 巢式PCR
下载PDF
水稻立枯病原菌尖孢镰孢菌致病力降低T-DNA突变体的筛选与插入位点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俊华 杨松润 +5 位作者 彭莉莉 王亮 杨明秀 徐晓凤 倪哲 李培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8,共9页
为深入研究水稻立枯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elcht)致病分子机理,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构建尖孢镰孢菌突变体库,筛选致病力降低突变体,检测其T-DNA插入数量和位点。结果表明,691个突变体库构建成功,且突变体... 为深入研究水稻立枯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elcht)致病分子机理,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构建尖孢镰孢菌突变体库,筛选致病力降低突变体,检测其T-DNA插入数量和位点。结果表明,691个突变体库构建成功,且突变体可稳定遗传后代。选取34个不同菌落形态变化突变体测定其致病力,筛选到6个致病力降低最严重突变体,分析其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野生型相比,菌落形态存在差异,其中4个突变体B9、C36、D65、E17生长速率降低,6个突变体产孢数量均降低。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发现突变体B92有两个T-DNA插入,其余5个突变体为单个T-DNA插入,利用Hi TAIL-PCR确定6个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结果有助于更好理解尖孢镰孢菌与水稻之间分子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确定尖孢镰孢菌致病基因及其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T-DNA 致病力 插入位点
下载PDF
芽孢杆菌B_1、B_2对豌豆尖镰孢菌抗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晓妹 陈秀蓉 蒲金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形、原生质凝聚、孢子不萌发或萌发异常、菌丝生长点产生大量泡囊、生长受阻,后期菌丝体断裂、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B1、B2无菌液中蛋白含量分别为1795.53μg/mL和1345.93μg/mL,各含一种抗菌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103.5kD(B1)和127.6kD(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pp.)B1、B2 豌豆 机理
下载PDF
绿色木霉TR-8菌株对尖镰孢的拮抗机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纪明山 李博强 +2 位作者 陈捷 谷祖敏 王英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对绿色木霉TR 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 G1,接触后FO G1生长停止,TR 8继续生长,覆盖FO 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 8对FO G1的重寄生现象,TR 8菌丝首先... 对绿色木霉TR 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 G1,接触后FO G1生长停止,TR 8继续生长,覆盖FO 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 8对FO G1的重寄生现象,TR 8菌丝首先向FO G1趋性生长,然后紧贴FO G1菌丝平行生长或穿入菌丝生长,最后FO G1菌丝瓦解。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FO G1菌丝原生质凝结,菌丝上有孔洞出现。发酵7d,TR 8发酵液中β1,3 葡聚糖酶的活性为20 15U/ml,几丁质酶的活性为11 67U。发酵原液对FO G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抑制作用,但TR 8的挥发性分泌物对病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TR 8分泌物的培养基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5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拮抗机制 3-葡聚糖酶 抑制作用 子萌发 丝生长 重寄生现象 对峙培养 扫描电镜 几丁质酶 分泌物 原生质 β-1 发酵液 挥发性 培养基 抑制率 活性 趋性
下载PDF
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皙 高增贵 +3 位作者 张硕 周艳波 王敏 孔婷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以27株镰孢菌菌株为试材,采用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寄主专化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rDNA-ITS测序筛选,最后筛选出10株尖孢镰孢菌。将尖孢镰孢菌交叉接种到不同寄主植物,... 以27株镰孢菌菌株为试材,采用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寄主专化型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rDNA-ITS测序筛选,最后筛选出10株尖孢镰孢菌。将尖孢镰孢菌交叉接种到不同寄主植物,确定菌株编号YH070001和DL070009的镰孢菌为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与单一的传统方法相比,ITS rDNA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所以采取形态学、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及传统交叉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式,能够使菌株专化型的鉴定更加准确、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枯萎病 RDNA-ITS 交叉接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