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与工频X射线机在尘肺摄影检查中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谢松俭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频X射线机和工频X射线机在尘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尘肺片的投照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使用高频X射线机和工频X射线机所拍摄的尘肺病患者的高千伏胸片各150张,按照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附录C... 目的对比分析高频X射线机和工频X射线机在尘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尘肺片的投照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使用高频X射线机和工频X射线机所拍摄的尘肺病患者的高千伏胸片各150张,按照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附录C的要求逐项对比分析。结果应用高频X射线机所拍摄的高千伏胸片质量优于用工频X射线机者,对提高成像质量十分有利,其优质片率可高达90%以上。结论应用高频X射线机拍摄高千伏胸片,可进一步提高尘肺片质量,为尘肺病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工频 X射线机 尘肺摄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附加滤过对高千伏尘肺摄影受检者剂量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新明 邳建庭 +1 位作者 马永忠 李春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了解在高千伏尘肺摄影时,利用适当厚度的附加滤过,提高X射线的线质和尘肺X射线片的影像质量,减少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及机房内散射线水平。方法使用高频摄影机在不同厚度附加滤过的情况下,分别测试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和影像接收器接受... 目的了解在高千伏尘肺摄影时,利用适当厚度的附加滤过,提高X射线的线质和尘肺X射线片的影像质量,减少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及机房内散射线水平。方法使用高频摄影机在不同厚度附加滤过的情况下,分别测试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和影像接收器接受剂量,并检测机房内射线水平。结果附加0.5 mmAl+0.1~0.3 mmCu滤过,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与无滤过时比较相应降低5.2%~38.3%,受检者吸收剂量亦随之降低5.3%~40.3%,机房内散射线水平也相应减少21.7%~83.1%。结论在保证尘肺胸片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不同厚度的附加滤过,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和吸收剂量也随之减少,机房内散射线水平亦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滤过 高千伏 尘肺摄影 受检者剂量
原文传递
尘肺灌洗前后肺CT普通扫描与高分辨扫描的定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伊旭 单淑艳 +1 位作者 王玉君 苏保付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5588-5589,共2页
目的:探讨尘肺病肺灌洗前后肺CT普通扫描与高分辨扫描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尘肺患者,做肺灌洗前后肺部CT平扫及高分辨扫描。结果:高分辨扫描比普通扫描的平均CT值与术前比较差值显著。结论:CT成为W LL前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疗效判... 目的:探讨尘肺病肺灌洗前后肺CT普通扫描与高分辨扫描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尘肺患者,做肺灌洗前后肺部CT平扫及高分辨扫描。结果:高分辨扫描比普通扫描的平均CT值与术前比较差值显著。结论:CT成为W LL前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疗效判定的重要手段,尤其高分辨CT扫描更为直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放射摄影 支气管肺泡灌洗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检查对尘肺患者病程与肺动脉直径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洪亮 伊旭 易红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明确尘肺患者病程与肺动脉直径变化的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尘肺病人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心肺疾病的64例就诊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10年组(20例)、10-20年组(45例)、20-30年组...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明确尘肺患者病程与肺动脉直径变化的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尘肺病人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心肺疾病的64例就诊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10年组(20例)、10-20年组(45例)、20-30年组(32例)与≥30年组(23例)4组(均不含上限),使用CT测量上述各组患者的主肺动脉(MPA)、右肺动脉直径(RPA)、左肺动脉直径(LPA)、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rPAA)和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rPDA),分析其与尘肺病程及肺功能的关系。结果:除病程〈10年组之外,其他病程组的MPA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0-30年组与≥30年组的RP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病程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30年组的LPA与对照组和其他病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病程组的rPAA、rPD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MPA、rPAA和rPDA与肺功能指标FEV1均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直径与尘肺病程进展程度有关,主肺动脉、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和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可作为评估尘肺病程的CT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放射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程 @肺动脉直径
下载PDF
高千伏胸片及CT在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祝军伟 张汉宏 李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千伏胸片及CT在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检查并随访后在上级诊断机构确诊的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进行高千伏胸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手段在... 目的探讨高千伏胸片及CT在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检查并随访后在上级诊断机构确诊的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进行高千伏胸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手段在诊断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1)在120例患者中,高千伏胸片组诊断为观察病例30例、Ⅰ期尘肺35例、Ⅱ期尘肺30例、Ⅲ期尘肺25例,CT组诊断为Ⅰ期尘肺47例、Ⅱ期尘肺39例、Ⅲ期尘肺3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303,P<0.001)。(2)两组对小阴影显示、小阴影聚集、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胸膜下透光带、胸膜钙化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阴影分布肺区总数、肺气肿及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及肺部感染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结核与肺癌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30例患者在高千伏胸片中未显示小阴影,有小阴影显示的其表现形态分别为s/s、s/p、p/s、p/p等;120例患者在CT中均显示小阴影,其表现形态为分支线状影、磨玻璃密度节影。30例高千伏胸片正常的患者中有20例的CT可见小叶中心的分支状线影(s/s影),10例可见圆形小阴影(p/p影)。结论在粉尘相关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中,CT是观察病灶内部征象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比高千伏胸片更有效,更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放射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