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安国《尚书序》真伪及史料价值辨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海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1-65,共5页
孔安国《尚书序》与孔壁出书乃至《古文尚书》问题密切相关,其自身真伪及史料价值亦颇受历代学者关注,然存在较多误解。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特对《尚书序》相关内容进行分条辨证。主要涉及该序的文辞、语气问题,"三皇五帝"说... 孔安国《尚书序》与孔壁出书乃至《古文尚书》问题密切相关,其自身真伪及史料价值亦颇受历代学者关注,然存在较多误解。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特对《尚书序》相关内容进行分条辨证。主要涉及该序的文辞、语气问题,"三皇五帝"说问题,对《尚书》性质、体裁的探讨问题,孔安国整理《古文尚书》的相关文字问题,孔氏二次献书问题,以及《古文尚书》的残损及补缀问题等等。由此一系列辨证,可见今本《尚书序》确实存在较大比例的真实性要素,其所记载,非亲历其事而不能俱道,当确为西汉孔安国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尚书序 “三皇五帝”说 尚书》六体 隶古定 二次献书
下载PDF
《尚书·尧典》缺文举例——兼谈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的可信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举出了《尚书·尧典》中四处缺讹现象,并予以分析和辨正,解决了该篇中几处文句不 能通读的问题,证明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确有由于口传造成的文字错误,同时证明卫宏《诏定古文 尚书序》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不能全都否定。
关键词 尧典 缺文 诏定古文尚书序
下载PDF
《尚书孔氏传》序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会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5-122,共8页
托名为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自宋代以来,对其真伪的考辨不绝于缕。通过文献对照,从历史学、文字学、语言风格、常理判断等多重角度,对孔氏《尚书序》进行考辨,可断定其作者绝非孔氏。由文中“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少昊列五帝”“... 托名为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自宋代以来,对其真伪的考辨不绝于缕。通过文献对照,从历史学、文字学、语言风格、常理判断等多重角度,对孔氏《尚书序》进行考辨,可断定其作者绝非孔氏。由文中“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少昊列五帝”“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考察此类叙述当出现于汉代孔氏之后,部分叙述融合了后世学者的相关论述;“科斗文”的叙述与西汉史实不相吻合,此名词出现于汉代后期,盛行于魏晋时代,孔氏作者的身份令人质疑;“隶古定”“训传”“开设”“敷畅”等词语当出现在西汉以后;序文辞、语气不类西汉文风;序与传作者亦可能非出自一人之手,对照汉魏石经的《尚书》与马、郑、王注等,作序者有巧言饰伪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尚书孔氏传》 考辨
下载PDF
吴梅村《雁门尚书行并序》与《绥寇纪略》的诗史互证
4
作者 陈岸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6,共14页
吴梅村之诗号称"诗史",抒情纪事,或哀怨缠绵,或沉郁顿挫,寓含批判,以诗传史,可谓深得诗家三昧。吴梅村的〈雁门尚书行并序〉与其《绥寇纪略》相结合,史诗互证,聚焦于孙传庭之剿寇策略及其与李自成之交锋过程。借此研究,可以在... 吴梅村之诗号称"诗史",抒情纪事,或哀怨缠绵,或沉郁顿挫,寓含批判,以诗传史,可谓深得诗家三昧。吴梅村的〈雁门尚书行并序〉与其《绥寇纪略》相结合,史诗互证,聚焦于孙传庭之剿寇策略及其与李自成之交锋过程。借此研究,可以在"正史"之外,重新了解孙传庭之剿寇韬略、功绩及其无奈,亦可见晚明民变起因、壮大以至于导致大明王朝倾塌之原因,并借此以彰显吴梅村诗歌之诗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诗史 孙传庭 《雁门尚书行并 《绥寇纪略》
下载PDF
《尚书》在中华礼法形成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考证——《虞书》作为礼法信史研究根基的可靠性新证
5
作者 马治国 周兴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
中华法系的本质属礼法,《尚书》在礼法形成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地位。西汉以降,礼法研究未能澄清两大问题:一是信史时代宜从何时起算。二是孔子序纂《书》可否视为更改史料。此二问题的解答在今日尤其重要。它约束着中华礼法体系研究的系... 中华法系的本质属礼法,《尚书》在礼法形成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地位。西汉以降,礼法研究未能澄清两大问题:一是信史时代宜从何时起算。二是孔子序纂《书》可否视为更改史料。此二问题的解答在今日尤其重要。它约束着中华礼法体系研究的系统化。考证揭示,基于伯夷的记时精确性,中华礼法信史断代应定在尧舜时期,而非夏朝。讨论揭示,孔子以良史之能纂序《尚书》,这根本不是更改史料,而是升华《坟》《典》内涵。此讨论结果为礼法研究夯实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礼法 信史时代 尚书 “及史之阙文” 诂训
下载PDF
郑玄著述考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天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9-83,89,共6页
Zheng Xuan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in all his life. Now according to a textual research, his works added up to 54 kinds, among which, annotated, were 32 kinds, 15 kinds of Confucian Classics, 10 kinds of Weishu ... Zheng Xuan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in all his life. Now according to a textual research, his works added up to 54 kinds, among which, annotated, were 32 kinds, 15 kinds of Confucian Classics, 10 kinds of Weishu (books about charms, omens, etc. circulated as appendices to the classics) and 6 kinds of miscellaneous works, besides, 23 kinds of works Zheng Xuan authored by himself. In addition, there were 2 kinds his disciples gathered. As to the sequence of his writing scholarly works, on the whole he first annotated all kinds of Weishu, and then annotated all kinds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14 years when he was subjected to the interdiction of party politics he wrote more works than any other period and just accomplished Three Books of Rites with annotations and attained perfection in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学术著作 学术著述 尚书序 类别 经传 纬书 杂注 毛诗谱 郑志 郑记 《三礼注》
下载PDF
《尚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新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凯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尚书·汤誓序》载"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其中的陑的地理位置,有安邑之西、曹县商丘之西、济宁附近三种不同的说法,但这三种说法都有问题。陑应是山地,且其位置应该与考古学中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从清华简《尹至》... 《尚书·汤誓序》载"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其中的陑的地理位置,有安邑之西、曹县商丘之西、济宁附近三种不同的说法,但这三种说法都有问题。陑应是山地,且其位置应该与考古学中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从清华简《尹至》与上博简《容成氏》看,陑应在夏都之西,即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之西,嵩山万安山脉西麓。该位置很关键,说明商汤灭夏采取迂回战术,出其不意而制胜。这对认识夏商之间史事很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汤誓 商汤灭夏
原文传递
关于郑州商城性质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育彬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10X期13-18,共6页
古代历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学术争论又往往伴随学术研究而开展。郑州商城发现之后,邹衡先生在《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上发表《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一文的结语中指出:"郑州在当时确是一个规模不小的... 古代历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学术争论又往往伴随学术研究而开展。郑州商城发现之后,邹衡先生在《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上发表《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一文的结语中指出:"郑州在当时确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我们从文献上可以看到,《史记·殷本纪》:‘帝仲丁迁于隞’。《尚书序》:‘仲丁迁于嚣。’《太平御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丁 考古发掘 邹衡 迁于 殷本纪 尚书序 《太平御览》 学术研究 商王朝 商汤
下载PDF
秦始皇统一文字质疑
9
作者 王路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04-109,103,共7页
近世学者多认为秦并六国后,使李斯作小篆统一了文字。对此,我持不同看法,愿与商榷。 在秦代以前,未闻有谁统一过文字。秦代统一文字,应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并未提及。《秦始皇本纪》中虽有“书同文... 近世学者多认为秦并六国后,使李斯作小篆统一了文字。对此,我持不同看法,愿与商榷。 在秦代以前,未闻有谁统一过文字。秦代统一文字,应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并未提及。《秦始皇本纪》中虽有“书同文字”寥寥四字,但裴骃、司马贞、张守节都未加注释,后人不得其解。我认为这四个字与《李斯列传》中的“同文书”同义。张守节《正义》对“同文书”注解是“六国政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守节 李斯列传 裴骃 车同轨 伟大创举 坑儒 不得其解 郡县 尚书序 胡亥
下载PDF
董仲舒、孔安国并非司马迁的老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韩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7,共5页
王国维论证司马迁生年,真正的证据是认为孔安国与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与长辈。他的论证是虚构的,司马迁学识出自家学,并非儒家弟子,把孔安国、董仲舒作为论证史公生年的证据不能成立,从而彻底否认王国维的推论。所谓“伪《尚书》序”... 王国维论证司马迁生年,真正的证据是认为孔安国与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与长辈。他的论证是虚构的,司马迁学识出自家学,并非儒家弟子,把孔安国、董仲舒作为论证史公生年的证据不能成立,从而彻底否认王国维的推论。所谓“伪《尚书》序”记述的孔安国是真实的,与史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董仲舒 孔安国 伪《尚书
下载PDF
原“序”:中国书写史上的一个特色
11
作者 余英时 《新华文摘》 2009年第7期151-154,共4页
“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文体”(genre),至迟在萧统编《文选》时已正式成立。如果从全部古典文学史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将“序”分为两大系统。先说与本文无关的系统,即在游宴、诗会、饯送、赠别等场合的即兴之作,六朝... “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文体”(genre),至迟在萧统编《文选》时已正式成立。如果从全部古典文学史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将“序”分为两大系统。先说与本文无关的系统,即在游宴、诗会、饯送、赠别等场合的即兴之作,六朝以下许多著名的“序”都属之。一言带过不提。另一大系统则是为书籍所写的“序”,但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了说明传世典籍的缘起及其含义而作,如《尚书序》、《毛诗序》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毛诗 书写 尚书序 大系统 《文选》 文学史
原文传递
商汤都毫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杰祥 《中国史研究》 1980年第4期40-44,共5页
商汤都于毫,文献记载无异词。《尚书序》:“自契至干成汤凡八迁,汤始居毫,从先王居。”《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孟子·滕文公下》:“汤居毫,与葛为邻。”《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文王以滴,... 商汤都于毫,文献记载无异词。《尚书序》:“自契至干成汤凡八迁,汤始居毫,从先王居。”《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孟子·滕文公下》:“汤居毫,与葛为邻。”《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文王以滴,”王先谦《集解》:“薄与亳同。”《墨予·非攻下》:“汤奉桀众以克有[夏],属诸侯于薄。”《管子·地数篇》:“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汤 尚书序 文献记载 王先谦 诸侯
原文传递
汉字意象的全息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秀玲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一、汉字是意象符号唐代孔颖达早在《尚书序》疏中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清代学者陈澧对此命题十分感兴趣,他阐述道:"此二语尤能达其妙旨。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 一、汉字是意象符号唐代孔颖达早在《尚书序》疏中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清代学者陈澧对此命题十分感兴趣,他阐述道:"此二语尤能达其妙旨。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于文字。文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 清代学者 唐代孔颖达 尚书序 陈澧 宇宙精神 初文 自然物象 意而 视觉符号
原文传递
巢国史迹钩沉
14
作者 何浩 《中国史研究》 1983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巢为群舒之一。《春秋》、《左传》对它作过零星记载。但在春秋以前,巢部落就已经存在三四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了。《尚书·仲虺之诰》早有“成汤放桀于南巢”之说。据《尚书序》,周武王灭商后,《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关键词 尚书序 钩沉 史迹 《春秋》 《左传》 周武王 部落
原文传递
秦始皇“坑儒”可能是讹传
15
作者 尹宗国 《龙门阵》 2013年第8期90-92,共3页
中国古代之神兵利器,排名第一的,不是什么宝刀,也不是什么名剑,而是文人的口诛笔伐!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刀剑再厉害,也不过是消灭肉体,一死而已,但那些口诛笔伐,却能让人死后也不得安宁。比如秦始皇,一不小心结怨于文人,于是,一项"... 中国古代之神兵利器,排名第一的,不是什么宝刀,也不是什么名剑,而是文人的口诛笔伐!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刀剑再厉害,也不过是消灭肉体,一死而已,但那些口诛笔伐,却能让人死后也不得安宁。比如秦始皇,一不小心结怨于文人,于是,一项"焚书坑儒"的千秋大罪从天而降,弄得百世唾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儒 刚戾自用 尚书序 衡石量书 西汉中期 侯生 仙药 历史小品 神兵 儒林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