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58
1
作者 付广 王有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2,共7页
尚家地区为一鼻状构造,位于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源区之外,其石油的成藏与分布主要受输导通道的控制。能否正确认识该区石油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对于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和丰富油气成藏理论均具重要意义。采用油源对比、典... 尚家地区为一鼻状构造,位于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源区之外,其石油的成藏与分布主要受输导通道的控制。能否正确认识该区石油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对于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和丰富油气成藏理论均具重要意义。采用油源对比、典型油藏解剖和成藏模式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石油输导过程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部分:①T_2源断裂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生成石油向下伏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的输导通道;②被T_2—T_(2-2)断裂沟通的砂体是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从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③T_2—T_(1-1)断裂是尚家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向上覆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运移的输导通道。采用石油输导通道和石油分布之间匹配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输导通道对石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T_2源断裂越发育,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油源越充足;被T_2—T_(2-2)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位置和能力控制着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下白垩统泉头组二段石油的分布及富集程度;T_2—T_(1-1)断裂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石油富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家地区 三肇凹陷 断裂 输导通道 油分布
下载PDF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文明 王成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利用油源对比首先确定出葡萄花油层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其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然后利用油分布与源岩空间位置关系、油运移动力和通道特征,确定出该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 为了研究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利用油源对比首先确定出葡萄花油层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其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然后利用油分布与源岩空间位置关系、油运移动力和通道特征,确定出该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地区,最后在浮力作用下通过T2—T11断裂向葡萄花油层中运移,在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成藏主要受扶杨油层油分布区、T2—T11断裂分布和圈闭发育的控制,即扶杨油层油分布区控制着油聚集分布的区域,T2—T11断裂分布控制着油聚集的具体部位,圈闭发育为油聚集成藏提供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家地区 葡萄花油层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扶杨油层
下载PDF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6-2551,2566,共7页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家地区 扶杨油层 “倒灌”运移 侧向运移 三肇凹陷 油聚集
下载PDF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宪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3期18-22,共5页
尚家地区储层分布严重制约了该区岩性油藏的精细开发。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区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并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决口河道... 尚家地区储层分布严重制约了该区岩性油藏的精细开发。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区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并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决口河道、溢岸砂、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六种沉积微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模式预测法对该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流河道为该区含油性最好的储层,从而为该区岩性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家地区 河控三角洲沉积 葡萄花油层 沉积微相 控油规律
下载PDF
双物源下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展布及演化规律——以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宿赛 胡明毅 +1 位作者 蔡全升 邓庆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2,共10页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主要由南、北方向物源控制;研究区可识别曲流河相、三角洲相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沉积最为发育;沉积砂体类型可细分为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垂向分布受双物源控制,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好,多期河道相互叠置,逆物源方向砂体呈透镜状发育,砂体横向分布存在"分段"特征。研究区泉三段由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反映水体由深变浅的一次湖退沉积过程,为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物源 砂体 浅水三角洲 扶余油层 尚家-太平川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源外鼻状构造区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与油成藏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志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4,共6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尚家地区3个主要油成藏要素——青一段源岩、不同层位的断层圈闭、断裂及砂体输导通道2者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尚家地区断层圈闭与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之间空间存在2种匹配关系,一种是尚家地区扶杨油层和泉... 通过对松辽盆地尚家地区3个主要油成藏要素——青一段源岩、不同层位的断层圈闭、断裂及砂体输导通道2者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尚家地区断层圈闭与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之间空间存在2种匹配关系,一种是尚家地区扶杨油层和泉二段油层断层圈闭位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的侧下方,可由油源断裂和过T2-T06氏的沟通砂体输导通道相连接;另一种是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断层圈闭位于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的侧上方,可由油源断裂、过T2-T06的沟通砂体输导通道和过T22-T06的断裂连接。通过油藏分布与3个主要成藏要素关系研究得到,尚家地区扶杨油层和泉二段油层断层圈闭只有位于扶杨油层过T2-T06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才能形成油藏,葡萄花油层断层圈闭只有位于过T22-T06断裂输导通道沟通扶杨油层油区之上才能形成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尚家地区 三肇凹陷 成藏要素 空间匹配关系 油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