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述评
1
作者 张翅 《皖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5-47,共3页
西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 ,严法重刑 ,禁网密如凝脂 ,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汉宣帝即位之初 ,路温舒上书痛斥酷吏政治 ,言宜尚德缓刑 ,热切企盼宣帝能“改前世之失 ,正始受命之统” ,同时提出了崇仁义、省刑罚... 西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 ,严法重刑 ,禁网密如凝脂 ,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汉宣帝即位之初 ,路温舒上书痛斥酷吏政治 ,言宜尚德缓刑 ,热切企盼宣帝能“改前世之失 ,正始受命之统” ,同时提出了崇仁义、省刑罚、废狱治、开言路等一系列政治主张 ,为儒家思想的重新崛起和时局的逐渐扭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温舒 尚德缓刑书》 酷吏政治 儒家思想 西汉 崇仁义
下载PDF
论《尚德缓刑书》中所见“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2
作者 戚文闯 《职大学报》 2016年第1期122-124,27,共4页
汉宣帝即位之初,路温舒上《尚德缓刑书》,除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之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自安之道在人之死",一语道出办案者之所以动辄对受讯者刑讯相加,"非憎人也",而是出于&q... 汉宣帝即位之初,路温舒上《尚德缓刑书》,除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之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自安之道在人之死",一语道出办案者之所以动辄对受讯者刑讯相加,"非憎人也",而是出于"自安之道"的考虑。通过分析路温舒指陈时弊的背后隐含的法制思想,挖掘出它对当时政治、法制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温舒 尚德缓刑书》 酷吏 自安之道
下载PDF
指斥时弊 体国恤民——西汉秘书路温舒与《尚德缓刑书》
3
作者 张翅 《秘书》 2002年第3期38-39,共2页
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今河北平乡西南)人,生活在西汉武、昭、宣时期.他一生长期担任各级官署中的文秘职务,主起草文书.作为一名杰出的秘书人员,他忠于职守、敢于直谏、正直无私,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汉代... 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今河北平乡西南)人,生活在西汉武、昭、宣时期.他一生长期担任各级官署中的文秘职务,主起草文书.作为一名杰出的秘书人员,他忠于职守、敢于直谏、正直无私,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汉代士人为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良知和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温舒 汉宣帝 尚德缓刑书》 盐铁会议 酷吏政治 秘书 时弊
下载PDF
明代的宣谕和清代的讲约 被引量:5
4
作者 尹钧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5-98,共4页
关键词 尚德缓刑 圣谕 社会约束机制 教育形式 北京内城 乾隆皇帝 地方官 清政府 清会典 社会风气
下载PDF
《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昭聪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1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清平山堂话本》 敦煌变文 《诗词曲语辞汇释》 王梵志诗 李翠莲 校本 尚德缓刑书》 《二拍》 《汉语大词典》 《二刻拍案惊奇》
下载PDF
论玄烨“以教化为先”的法律思想
6
作者 昝启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52-56,共5页
玄烨吸取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维护、巩固满清少数民族政权,提出“以教化为先”、“尚德缓刑”的治国指导思想。对官吏、百姓包括满清贵族实行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梯”观念和“度制”。目的在于维... 玄烨吸取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维护、巩固满清少数民族政权,提出“以教化为先”、“尚德缓刑”的治国指导思想。对官吏、百姓包括满清贵族实行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梯”观念和“度制”。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和睦,树立符合统治需要的尊卑等级观念。玄烨为使臣民接受教化,提出“阜民”、“安民”思想并付诸实施,为教化提供物质保障。在注重教化的同时,玄烨也重视法律的作用,提出“宜用威者慑之以威,宜用恩者慑之以恩”的统治方法,用法律手段尤其刑罚制裁不接受教化的人,以强制力保证教化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烨 以教化为先 尚德缓刑 法律思想
下载PDF
谈《法古文选》中的几种辞格
7
作者 曾庆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42-45,共4页
所谓“修辞”,亦即修饰语言.确切地说,就是运用语言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内容的一种活动.一般地说,修辞的主要作用在指导写作与说话,使之更加准确、生动、鲜明和完善,增强艺术感染力,并能使读者和听众更充分,更正确地理... 所谓“修辞”,亦即修饰语言.确切地说,就是运用语言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内容的一种活动.一般地说,修辞的主要作用在指导写作与说话,使之更加准确、生动、鲜明和完善,增强艺术感染力,并能使读者和听众更充分,更正确地理解作者或说话人的原意.从学习古汉语修辞的角度而言,我们着重强调的是更充分、更正确地理解作者原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今天并不运用古汉语进行写作实践,我们学习古汉语修辞的目的,主要在于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从而扫除阅读上的障碍,更加顺畅地读懂古文.本文拟对高潮同志主编的《语文教程》中法古文选部分所涉及的修辞方法,作一些分析和整理.一、夸饰夸饰是古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篇》中说:“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如果不掌握古人的夸饰手法,在阅读古书中,不但不能完全通晓古人原意,甚至会误解文意,犯“照宇直解”的错误.夸饰也叫夸张,表达时,往往着重主观情意的抒发,说的话表面上看似不符合事实,说得过整其词,但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以唤起读者的想象.例如:①民则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左传·昭公六年》)②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无极,天下幸甚.(《尚德缓刑书》)③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袖成阴,挥汗成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修辞 修辞方法 修辞现象 写作实践 作者原意 法古 尚德缓刑 主观情意 昭公 艺术感染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