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就业品牌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美华 刘永连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坚持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就业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就业品牌效应,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是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业品牌的内涵丰富广泛,包括品牌专业、品牌服务和特色教育三个方... 坚持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就业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就业品牌效应,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是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业品牌的内涵丰富广泛,包括品牌专业、品牌服务和特色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打造高校就业品牌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建设品牌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服务,建设就业服务品牌;培育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品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品牌 品牌特色
下载PDF
“一强三实”就业品牌的价值魅力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浩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山东电力研究院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逐步形成了"...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山东电力研究院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强三实"的就业品牌,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素质的今天,品牌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强三实 就业品牌 校企联合 双师队伍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高职院校的就业品牌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蓓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第6期132-132,138,共2页
结合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网站的发布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指出高职院校就业网站的功能不仅是就业信息的发布平台,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学业、职业、职业发展理念的信息化平台;并打造... 结合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网站的发布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指出高职院校就业网站的功能不仅是就业信息的发布平台,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学业、职业、职业发展理念的信息化平台;并打造高职院校的就业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就业指导平台 就业品牌建设
下载PDF
职业院校打造就业品牌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4
作者 王军现 刘金文 原茜 《就业与保障》 2022年第8期40-42,共3页
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打造自身特色就业品牌,既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文章以职业院校就业品牌的内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打造自身特色就业品牌,既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文章以职业院校就业品牌的内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职业院校打造就业品牌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要求,探讨职业院校打造就业品牌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就业品牌 毕业生就业
下载PDF
基于USP理论的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品牌化研究
5
作者 王杉群 《品牌研究》 2023年第31期0245-0247,共3页
品牌战略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探索 USP 理论如何在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品牌塑造中实现其指导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上述逻辑主线,对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的品牌化内涵、价值、问题和定位进行整体梳理,并据此提出发... 品牌战略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探索 USP 理论如何在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品牌塑造中实现其指导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上述逻辑主线,对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的品牌化内涵、价值、问题和定位进行整体梳理,并据此提出发展策略。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要想品牌化,需从形成品牌格局、丰富品牌内涵、把握品牌定位和保障品牌长效发展这四个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理论 地方本科高校 就业品牌
下载PDF
地方高校就业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实施——以龙岩学院“五化”就业品牌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明净 钟以流 卢小珍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1年第24期45-49,共5页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地方高校能否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和用好就业品牌战略,成为突破就业工作瓶颈、破解就业难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地方高校就业品牌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必要...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地方高校能否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和用好就业品牌战略,成为突破就业工作瓶颈、破解就业难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地方高校就业品牌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地方高校实施就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最后以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龙岩学院"五化"就业品牌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就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就业品牌 战略 内涵
原文传递
浙江万里学院加强创业教育 创造就业品牌 被引量:2
7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年第2期38-38,共1页
浙江万里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办学体制上的成功探索得到了中央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撰写的<强化"核心",推动"中心">指出"浙江万里学院创新办学体制和... 浙江万里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办学体制上的成功探索得到了中央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撰写的<强化"核心",推动"中心">指出"浙江万里学院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理念,创造了既不同于一般国立学校,又不同于民办学校的"万里模式",被教育部定为国立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万里学院 办学体制 创业教育 就业品牌 毕业生 就业工作
原文传递
树立全营销理念 打造高就业品牌——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为例
8
作者 孙锜雯 《学园》 2017年第16期7-7,共1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营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契机,为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在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方面狠下功夫。本文针对当前面临的困境,特提出全营销理念,打造高就业品牌,为创百年名校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营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契机,为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在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方面狠下功夫。本文针对当前面临的困境,特提出全营销理念,打造高就业品牌,为创百年名校而奋力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趋势 高质量就业 全营销理念 就业品牌
原文传递
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政校联动推进就业创业——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9
作者 龙霞 刘建林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在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切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精细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政校联动推进学生就业创业。
关键词 就业创业 对接产业 服务区域经济 政校联动 就业品牌
下载PDF
高职学院教育品牌资产的现状与构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爱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品牌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的发展与竞争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时代。树立学校品牌是教育面向市场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高职学院知名度、美誉...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品牌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的发展与竞争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时代。树立学校品牌是教育面向市场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高职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方面反映了高职教育品牌资产的现状,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师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习基地、就业安置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品牌资产的构成,以提高对教育品牌资产的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品牌资产 品牌建设 中国 教育事业 师资品牌 专业品牌 人才培养模式品牌 就业安置品牌 实训实习基地品牌
下载PDF
打造“北疆就业”品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就业工作实践
11
作者 侯佳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2年第11期3-5,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公益讲座、大赛、访企拓岗等,推进供需精准对接,打造“北疆就业”品牌,收效显著。
关键词 就业品牌战略 精准就业指导 精准供需对接 提升就业能力 访企拓岗
原文传递
编非正规就业之网 解困难群众之忧—宁波江东爱心编织站的调查
12
《学习与研究》 2003年第9期54-55,共2页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爱心编织站是以解决困难群众就业为主要目的、以外贸来料加工为主要业务、以“家门口”就业为主要方式的非正规就业组织。自2000年4月创办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爱心编织站是以解决困难群众就业为主要目的、以外贸来料加工为主要业务、以“家门口”就业为主要方式的非正规就业组织。自2000年4月创办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到目前,已辐射到宁波、绍兴、舟山3个市15个街道,建有36个分站,从业人员近600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群众 宁波市 就业工作 非正规就业 就业方式 就业品牌 品牌战略 技能培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