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学毕业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比较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吴克明
余晶
卢同庆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
基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层固化趋势下农村户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GL097)
-
文摘
准确评估"大学能否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需要对大学毕业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从就业率与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略低于青年农民工,但是工资水平高于青年农民工,并且有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和优势行业,职业发展前景更好,而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更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总体上,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仍然显著优于青年农民工,表明高等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学生向上流动。因此,农村学生应着眼于长远收益,不要轻易放弃高等教育机会;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等教育收益率;加强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青年农民工
就业比较
-
Keywords
graduates
young migrant workers
comparison of employment
-
分类号
F08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从培育就业比较优势入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 2
-
-
作者
刘江栋
-
机构
海南赛伯乐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海口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
文摘
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标准评价,更关系到国家的和谐稳定。必须树立学生就业能力是最直观、最客观的教育质量标准观,并以此为导向重构教育教学体系,从培养学生就业比较优势入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
关键词
教育质量标准
就业比较优势
就业能力
-
Keywords
Education Quality Criteria
Comparative Employment Advantage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Job Market
-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就业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7
- 3
-
-
作者
乔榛
-
机构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2,共7页
-
文摘
对中国失业的研究已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寻求理论支持则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检索就业理论的资料,可以发现最有代表性的就业理论是马克思就业理论和西方就业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就业理论加以比较,理解它们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分析路径,对比它们不同的内容体系,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发掘的只是失业的一个方面,遵循的是失业发生、发展的一条路径。因此,在比较中更全面地理解失业,并且可以为研究我国的失业提供某些启示。
-
关键词
马克思就业理论
西方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比较
-
Keywords
Marxist employment theory, Western economics employment theory,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mployment theories
-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成都市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 4
-
-
作者
尹良春
-
机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
出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
文摘
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成都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成都市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就是成都市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据此提出了成都市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发展经济;二是针对成都市实际,应采取得力措施,如2005年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成委发2005]33号,明确规定了成都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等;三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四是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
关键词
城乡
比较充分就业
措施
-
分类号
F24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陈琳
-
机构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办事处
-
出处
《当代经济》
2015年第6期6-8,共3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由传统型过渡到发展型。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远低于1,存在大量"隐蔽失业",二、三产业仍存在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为强劲,但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的吸纳潜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未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水平,大规模创造新岗位、新市场,吸纳更多劳动力,以促进就业增长和结构优化。
-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
偏离度
-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