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农村耕地保护制度与职业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吉双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140,共6页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日本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趋于等值,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城乡差别,形成了职业化农民阶层。纵观日本农村发展历史,日本农村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力支撑了职业农民就...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日本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趋于等值,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城乡差别,形成了职业化农民阶层。纵观日本农村发展历史,日本农村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力支撑了职业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进程,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加强农村耕地保护为支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基础条件,培育职业农民,保障农民土地增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职业农民 就近就地城镇化 经验借鉴
下载PDF
皖北地区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宿州市和淮北市部分乡镇的调研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影 高皖秋 +1 位作者 司爱丽 王波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8-10,17,共4页
对皖北地区宿州和淮北两市的部分乡镇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和农民素质等问题。从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强化专业合作... 对皖北地区宿州和淮北两市的部分乡镇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和农民素质等问题。从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强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特色、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服务平台、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多途径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加快皖北地区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就近就地市民化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再认识与就近就地转移的新思路 被引量:5
3
作者 龚亮保 《老区建设》 2008年第13期18-21,共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年来人们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就近就地
下载PDF
论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地城市化——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范本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占峰 张晓勇 《长白学刊》 2012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流动之初的农民工大多以收入作为其外出打工目的地确立之考量,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诸多优势,其选择外出打工目的地是以能否实现城市化,能否融入城市为目的。而事实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许多打工地的"半城市化&qu... 流动之初的农民工大多以收入作为其外出打工目的地确立之考量,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的诸多优势,其选择外出打工目的地是以能否实现城市化,能否融入城市为目的。而事实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许多打工地的"半城市化"导致他们开始返回家乡,在家乡或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寻求出路。伴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近就地转移 城市化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与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发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小城镇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以城带乡的功能。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具有准入门槛低,特别是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低的优势,更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
关键词 小城镇 城镇功能 就近就地市民化
下载PDF
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东升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20-124,共5页
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必由之路,广西师范学院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强化社会实践服务机制,创建社会实践队伍机制来实现社会实践的基地化、社会化、科学化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对... 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必由之路,广西师范学院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强化社会实践服务机制,创建社会实践队伍机制来实现社会实践的基地化、社会化、科学化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制度、激励考评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社会支持制度等新机制进行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 社会实践 新机制
下载PDF
皖北地区就近就地城镇化探索
7
作者 陈香 张淑娟 +1 位作者 窦瑾 余茂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4期10-12,共3页
安徽皖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导致大量人口外流。随着多项政策扶持、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为皖北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皖北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强化体制... 安徽皖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导致大量人口外流。随着多项政策扶持、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为皖北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皖北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就近就地转移农业人口之路,充分将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城镇化 就近就地 人口回流
下载PDF
就近就地城镇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玉玲 王明亮 《城市观察》 2014年第5期144-149,共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存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农村人口空心化、"大城市病"以及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难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近就地城镇化以人文本,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有效就业为基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存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农村人口空心化、"大城市病"以及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难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近就地城镇化以人文本,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有效就业为基础,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达到人、产、城三者的融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异地转移 就近就地城镇化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研究——以安徽省农村人口迁移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唐红萍 谭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12,59,共6页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口 就近就地城镇化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
10
作者 王静玲 孔芳芳 +5 位作者 王秀萍 张福莉 申宁宁 张东升 杨扬 郜胜男 《知识经济》 2009年第12期74-75,共2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既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及城乡差距,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具有必要性。同时,从政府角度、劳动力自身角度和经济角度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都具有现实可能...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既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及城乡差距,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具有必要性。同时,从政府角度、劳动力自身角度和经济角度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都具有现实可能性。因此,欠发达地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剩余劳动力 就近就地转移
下载PDF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巧 王明芬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第19期97-99,共3页
受近几年社会环境变化影响,许多企业生产受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为实现农民的愿望和需求,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自2007年以来,西昌... 受近几年社会环境变化影响,许多企业生产受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为实现农民的愿望和需求,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自2007年以来,西昌市共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5019个,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10万多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人力资源 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下载PDF
以创新思维解决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问题
12
作者 李逸波 赵邦宏 曹港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8,共16页
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农民就业模式已由外出务工为主向就近就地模式转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将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途径。然... 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农民就业模式已由外出务工为主向就近就地模式转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将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包括农村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域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不足、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发展存在阻碍、灵活就业服务和保障措施不完善、创业促就业成效不足等。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改变思路,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破解现实困境、实现突破。本文提出了明确县域作为农民就业创业主阵地、发挥县域特色产业在吸纳就近就业中主力军作用、延伸产业链、促进就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等创新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新发展阶段,切实促进广大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就近就地就业 困境 创新
原文传递
比较视野下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兴 陈藻 +1 位作者 孙晓艳 唐艳 《决策咨询》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速,造成了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探索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如英国的小城镇建设,美国的郊区化,德国“去中心化”的城...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速,造成了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探索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如英国的小城镇建设,美国的郊区化,德国“去中心化”的城镇化和“未来城市化乡村”的探索,以及日本的市町村改革。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也有积极探索,剖析国外的实践,有利于探寻其城镇化的内在规律,借鉴经验、扬弃弊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就地就近城镇化 比较视野
下载PDF
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意义及助民增收措施研究——以富源县为例
14
作者 侯广呈 《知识经济》 2024年第33期13-16,共4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认识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文章旨在探讨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助民增收措施,以促进富源县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更稳定更充...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认识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文章旨在探讨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助民增收措施,以促进富源县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更稳定更充分的就业,以就业之稳,促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就近 就业 意义 措施
下载PDF
我国将在县域农村建成一批就地就近的风电项目
15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6期15-15,共1页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通知》明确,建成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同时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分配 风电项目 就地就近 村企合作 风电开发 共建共享 县域农村 《通知》
下载PDF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推动乡村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
16
作者 段晓瑞 《云南农业》 2024年第8期95-95,共1页
2024年7月3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推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明确,在具备... 2024年7月3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推动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明确,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能源 碳中和 村集体经济 开发利用 就地就近 具备条件 风电
下载PDF
以城乡互动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文勇 杨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3,共7页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就近城镇化 城乡市场互动 城乡产业互动
下载PDF
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与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彭荣胜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7,共9页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统农区选取代表性观测点,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法对农村人口转移意愿及其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区域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的意愿强烈,并呈现出"购房但不落户"的转...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统农区选取代表性观测点,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法对农村人口转移意愿及其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目标区域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的意愿强烈,并呈现出"购房但不落户"的转移特征。其中,子女成家、子女教育等是农户在城镇购房的主要动机所在,而城镇就业难度大、不愿意放弃农村承包地等是转移人口"不落户"的主要原因。据此,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传统农区倡导走"居住与身份分离"的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同时鼓励就地就近转移人口到农村兼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关联产业,以解决这一过程中的就业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就近城镇化 农民意愿 农村人口转移 传统农区
下载PDF
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生计资本的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巍 顾东东 +1 位作者 王琦 郭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8,共9页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结合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赋权,使用一手调查数据定量测算生计资本,通过多维视角比较分析发现: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农民工生计资本改善,但...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结合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赋权,使用一手调查数据定量测算生计资本,通过多维视角比较分析发现: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利于农民工生计资本改善,但生计资本内部依然存在优化空间;当前人力和物质资本最为丰富,但教育、职业培训和住房面积是其短板;自然资本水平较低,土地盘活是关键;社会资本的有效提高,将协同解决金融资本借贷帮助问题;资本弹性区间与指标权重对农民工未来生计提升较为重要,而政策制定需重点注意农民工群体内的差异。据此,提出培育农民工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就地就近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农民工
下载PDF
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测量及现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巍 车蕾 郭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4,M0006,M0007,共12页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结合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建立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使用一手调查数据定量测算生计恢复力,分析发现: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总体偏低,整体弹性大...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结合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建立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使用一手调查数据定量测算生计恢复力,分析发现: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总体偏低,整体弹性大;各项生计恢复力差异较大,内部优化尚有待发展;学习能力总体来说较强,但技能培训、教育程度对于农民工生计恢复力来说是明显短板;男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和在经济水平较好县域工作的农民工生计恢复力较强,在不同维度表现形式存在差异。政策制定应着眼于全面增强农民工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针对不同恢复力维度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工生计的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就近城镇化 生计恢复力 农民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