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尸祭礼俗消亡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玉荣 王维 《社科纵横》 2009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尸祭礼俗是先秦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它却在后代消亡了。它亡于何时?历史上"战国说"、"秦汉说"众说纷纭。笔者考证认为它应亡于战国末期至秦初。这种礼俗的亡佚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和丰厚的... 尸祭礼俗是先秦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它却在后代消亡了。它亡于何时?历史上"战国说"、"秦汉说"众说纷纭。笔者考证认为它应亡于战国末期至秦初。这种礼俗的亡佚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和丰厚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祭 消亡 社会根源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周代尸祭礼与中国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新生 白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3,165,共12页
西周早期诗歌《我将》《执竞》两诗和相关记载,隐约述及以活人扮成祖先接受祭祀的场景,说明西周初年王室祭祖已流行立尸像神之礼,尸祭很可能原本是周邦特有的礼俗。尸祭礼俗在周人的精神世界上烙有很深的印记,周人较多梦见远世祖先以及... 西周早期诗歌《我将》《执竞》两诗和相关记载,隐约述及以活人扮成祖先接受祭祀的场景,说明西周初年王室祭祖已流行立尸像神之礼,尸祭很可能原本是周邦特有的礼俗。尸祭礼俗在周人的精神世界上烙有很深的印记,周人较多梦见远世祖先以及儒家礼书强调的“祭祀不祈”“主人自致其敬”等观点,都与尸祭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尸祭拉近了祭者与祖先的距离,将商代观念中那种经常作祟、阴鸷可怕的祖先形象改变为温和可亲的形象,赋予祖先神灵以道德属性和宗法意义并将其真正视为宗族的保护神。由尸祭促成的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对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神 尸祭 周代礼制 梦境信仰 祖先崇拜
下载PDF
周代宗庙尸祭礼仪考论
3
作者 任晓锋 《科学.经济.社会》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尸祭是以活人为对象,代替祖先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礼仪活动,其起源应与原始社会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有关。西周宗庙尸祭礼仪非常隆重,但具体礼仪过于繁缛琐屑,乃至淹没在春秋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从此社会上层尸祭礼仪迅速衰落,至战国终... 尸祭是以活人为对象,代替祖先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礼仪活动,其起源应与原始社会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有关。西周宗庙尸祭礼仪非常隆重,但具体礼仪过于繁缛琐屑,乃至淹没在春秋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从此社会上层尸祭礼仪迅速衰落,至战国终于绝迹。但作为一种礼俗,尸祭在民间却有着广阔的传播市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其孑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宗庙 尸祭
下载PDF
抱孙不抱子——白集汉墓尸祭画像研究
4
作者 顾颖 郑越 《书画世界》 2022年第7期14-20,共7页
白集汉墓位于江苏徐州工业园区大吴街道白集社区,由祠堂、墓室和墓垣三部分组成。墓室汉画像保存完好,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料。近年来,墓室中的一幅画像引起了很多实地考察者的关注,并引发了很多的猜测和联想,但尚未有正式论文... 白集汉墓位于江苏徐州工业园区大吴街道白集社区,由祠堂、墓室和墓垣三部分组成。墓室汉画像保存完好,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料。近年来,墓室中的一幅画像引起了很多实地考察者的关注,并引发了很多的猜测和联想,但尚未有正式论文发表。该画像位于白集汉墓西后室入口处,画像中有一幅楼阁图,楼上屋顶阁楼里门窗半开,有一人只露出头部,似乎向着画面外观望。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研究后认为,这个画像很可能与先秦时期的尸祭图像有关,这座墓在进行安葬时应是举行过一次具有巫术性质并符合昭穆制度的尸祭仪式。由此,本文对该墓前室北横梁上一直被误读为“赵氏孤儿”的画像进行了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集汉墓 尸祭 南窗画像 赵氏孤儿 昭穆制度
下载PDF
“祭必有尸”:殷周“立尸”祭仪探源
5
作者 公维军 许悦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先秦时期,“祀”(祭祀)与“戎”(军事征伐)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要务,而祭祀行为又位居其首,初民崇神祀祖以求得庇佑、祯祥的虔诚心理得以彰显。商周时期,盛行以活人代替逝去祖先接受献祭的神圣行为,这便是作为先秦孑遗的“尸祭”现象。殷... 先秦时期,“祀”(祭祀)与“戎”(军事征伐)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要务,而祭祀行为又位居其首,初民崇神祀祖以求得庇佑、祯祥的虔诚心理得以彰显。商周时期,盛行以活人代替逝去祖先接受献祭的神圣行为,这便是作为先秦孑遗的“尸祭”现象。殷周初民的“祭必有尸”观念历经“象物”到“象神”的演变,在《肆夏》《仪礼》等典籍中不断活态呈现。随着昭穆制度的确立,“尸必以孙”的尸祭原则被赋予宗法血缘依据。此外,注重模仿与接触的交感巫术思维也一直贯穿在尸祭礼仪中,强化了祖先崇拜的信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神 尸祭 尸祭 交感巫术
下载PDF
《天问》“载尸集战”与商周战前告祖礼
6
作者 谢乃和 高长浩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4,178,共10页
《楚辞·天问》作为战国写成而流传至今的文献,所记“武王伐纣”史事可与先秦早期文献及古文字资料等多重史料相互印证。其中“载尸集战”一句,所述为周武王因卜兆不吉未及设木主便直接载文王神尸出征的历史细节,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阙... 《楚辞·天问》作为战国写成而流传至今的文献,所记“武王伐纣”史事可与先秦早期文献及古文字资料等多重史料相互印证。其中“载尸集战”一句,所述为周武王因卜兆不吉未及设木主便直接载文王神尸出征的历史细节,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阙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相关研究不仅为周初即存在的尸祭礼俗提供了重要例证,也有助于还原商周时期战前告祖礼的具体仪式内容。“载尸集战”还反映了商周早期国家基于“神道设教”国家治理的需要,其宗教礼俗在损益嬗变中一脉相承地形成了以祭祀文化为主、兼容巫文化的原生宗教形态,进而形塑成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宗教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武王伐纣 尸祭 战前告祖礼 巫术与
下载PDF
“尸位素餐”新解
7
作者 谭生力 李晓洁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素”“索”二字的同源关系认为“素”是后起字,“素”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索取之意,“素餐”可理解为不劳而获索取饭食之意,即吃白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祭 素餐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尸祭 被引量:5
8
作者 荆云波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以活人扮演先祖或死者神灵并代其接受祭祀的尸祭本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古代宗教往往是与巫术混合在一起并利用巫术增强信仰。本文运用人类学巫术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包含着形象模拟巫术与接触巫... 以活人扮演先祖或死者神灵并代其接受祭祀的尸祭本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古代宗教往往是与巫术混合在一起并利用巫术增强信仰。本文运用人类学巫术理论对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的立尸祭祀包含着形象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具有巫术思维和巫术要素及手段,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其后在民间依然流传的巫术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祭 礼仪 宗教 巫术思维
原文传递
“立尸祭”与“总落鬼头”:祭祀仪式的“具象”身体沟通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晓添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在祭祀仪式中,"身体"不断地被建构,成为与神灵沟通的主要媒介和方式,不同时代这个表达敬意的对象在仪式中的呈现形态有所差异,但又有密切的关联。先秦有"立尸祭"的传统,春秋战国开始衰落,并逐渐在礼仪中消失,而代... 在祭祀仪式中,"身体"不断地被建构,成为与神灵沟通的主要媒介和方式,不同时代这个表达敬意的对象在仪式中的呈现形态有所差异,但又有密切的关联。先秦有"立尸祭"的传统,春秋战国开始衰落,并逐渐在礼仪中消失,而代之以更抽象的"对象"。此后具象的信仰对象却在民间仪式的"尸"祭中有所保留。当代广西全州县师公安家堂仪式的"总落鬼头"体现出与"立尸祭"的关联,展现出祭祀仪式的"具象"的身体沟通,又体现着当代民众对信仰本身的理解,并深受具体文化环境的影响。"立尸祭"与"总落鬼头"使得祭祀仪式沟通的信仰、动作与情感有具体的附着对象,通过"具象"的身体表述,增强了仪式的表现力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祭 总落鬼头 祀仪式 身体沟通 师公
原文传递
商周时期正坐的起源及仪规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为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224-229,共6页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正坐 尸祭 神灵受
下载PDF
南通童子消灾仪式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艺兵 高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12,131,共11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苏南通地区传统仪式艺人"童子"及其消灾仪式进行了从宏观到个案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提出南通"童子"即古代"巫"之孑遗、"秉烛添寿"仪程实为古代祭"尸"(早...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苏南通地区传统仪式艺人"童子"及其消灾仪式进行了从宏观到个案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提出南通"童子"即古代"巫"之孑遗、"秉烛添寿"仪程实为古代祭"尸"(早期以儿童之身代表神像)遗续等观点;文中还对该仪式的音乐功能、曲目分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童子 音乐艺术 巫觋 童子腔 童子调
下载PDF
以神为宾:商周丧祭礼制中人神关系的新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志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8,共13页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位置和面向等,寓示着死亡者(受祭者)是处于宾客之位;而孝子自殡礼之后,便以丧主自居,行礼时处于主人之位,开始继承父祖的宗教政治权力。这种新的理解表明,商周时期的人神关系远不如后世理解得那么森严、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以神为宾 殡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