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8例 被引量:9
1
作者 余希临 徐杨 沈先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45-954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岁1个月~13岁3个...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岁1个月~13岁3个月,平均9岁8个月,右侧9例,左侧9例;均采用微型钢板代替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术前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成人指骨、掌骨、跖骨微型不锈钢或钛钢板,测量骨折线距骺板的距离准备T型、L型、三叶草型或直型钢板。术后及随访时观察关节功能、前臂旋转丢失的程度、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4个月。18例患儿前臂旋前功能有平均10°的受限,功能锻炼后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活动。旋后功能及腕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无再移位和再骨折、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以及骨桥形成等并发症,也未见血管和神经损伤。结论:对不能满意复位、复位后不能维持稳定再次移位或陈旧性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开放复位者,用微型钢板内固定避免对前臂远端骨骺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只要选择好合适的微型钢板,则可以代替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儿童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永富 白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术)各40例。观察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虽然创伤性较小,但是两者手术腕关节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实施哪种手术,还需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夹板弹性固定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永耀 赵勇 +5 位作者 程灏 徐惠青 魏戌 刘广伟 成永忠 崔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769-4774,共6页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 背景: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出现尺侧柱并发症的比例小于接受单纯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认为这与夹板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能够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有关。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基于一健康志愿者的前臂及手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通过有限元相关软件分网、切割造模建立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2种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延伸建立出夹板及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的4种腕关节骨折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旋前和旋后种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及相对位移变化、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及方向。结果与结论:①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掌背侧尺桡韧带应力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②在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相对位移值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③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下,夹板干预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④结果表明,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其中发生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相比较,夹板作为弹性固定在治疗周期中视腕关节为一个整体并能够提供尺侧柱的相对稳定性,藉此进一步揭示了夹板弹性固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板 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FrykmanⅧ型 侧柱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谭丹 周勇 +1 位作者 湛小波 鲍全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为臂丛麻醉下手法牵拉复位桡骨远端骨折;C臂透视下一枚克氏针于尺骨远端经皮进针,经下尺桡关节沿软骨下骨锁定桡骨远端以维持桡骨远端复位高度及掌倾角,再由桡骨远端茎突侧经皮穿入克氏针以维持桡骨远端尺偏角,由桡骨远端背侧经皮穿入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粉碎骨折块;最后剪断克氏针尾端并埋于皮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8周视情况拔出克氏针。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常规Henry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桡骨远端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3,5)个月。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相比,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元:34179.70±4000.00 vs.4220.56±500.00,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2±1.5 vs.1.2±0.2,P<0.01);术后4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6%vs.97.8%,P>0.05),快速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9.89±3.43 vs.9.64±3.36,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而获得二次稳定,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克氏针 手法复位 老年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对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祖彬 曾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远侧桡尺关节(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影响DRuJ稳定性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8~10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都进行放射学评估和DRUJ稳定性...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远侧桡尺关节(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影响DRuJ稳定性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8~10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都进行放射学评估和DRUJ稳定性检查,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17例。DRUJ不稳的患者有更差的GW评分,但DRUJ稳定与DRUJ不稳两组患者总GW得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尺骨茎突骨折对远侧桡尺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明显成角或短缩畸形的桡骨远端骨折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可能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伴随桡骨远端骨折的尺骨茎突骨折对DRUJ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骨骨折 侧桡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金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3.66±7.44)mL,少于对照组的(68.53±9.36)mL,住院时间(7.57±1.86)d、疼痛消失时间(15.57±3.23)d及骨折愈合时间(46.46±7.53)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5±2.48)d、(22.15±4.14)d、(51.68±6.7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DRF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围术期相关指标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竺纬 马辉 +4 位作者 魏强 杨继东 蔡晓冰 赵杰 张春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型21侧,B2型19侧,B3型13侧,Cl型11侧,C2型9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首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1侧,外固定支架15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1侧,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侧,改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侧。[结果]74例患者中有71例74侧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平均21)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8.6%,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94.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95.7%。[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组。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简单易行,仍可作为相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支架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Meta分析
8
作者 林晴 刘峘 +3 位作者 成永忠 姜俊杰 李永耀 李光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602-4611,共10页
目的: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作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各有利弊。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桡骨远端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研制提供论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 目的: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作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各有利弊。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桡骨远端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研制提供论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发表的关于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1)纳入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篇、总样本量648例,外固定支架组328例,钢板内固定组320例;(2)术后3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背伸、掌屈、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术后12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握力、掌倾角、掌屈、旋前和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感染方面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其余结局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现有8项证据表明,在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选择上,外固定支架与切开钢板内固定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其他因素钢板内固定更胜一筹,但是对于一些高度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骨质较差、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以及软组织肿胀而无法进行切开手术的特殊患者,外固定支架才是首选。此次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另外需重视远期疗效、其他次要指标的观察,补充优化当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4
9
作者 程建 郭杨 +2 位作者 马勇 鲍俊臣 王雨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比较外固定支架与...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腕关节功能、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结果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713例患者。①外固定支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小夹板组[RR=1.25,P<0.01];②复位效果:外固定支架组治疗后复位优良率高于小夹板组[RR=1.24,P<0.01],而且治疗后6个月掌倾角[MD=4.85,P<0.01]、尺偏角[MD=3.63,P<0.01]大于小夹板组,而桡骨轴向短缩长度[MD=-3.42,P<0.01)]小于小夹板组;③外固定支架组的并发症较小夹板组少[RR=0.62,P<0.01]。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优于小夹板固定。但由于现有研究存在的方法学不完善和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 META分析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23
10
作者 唐佩福 黄鹏 +7 位作者 崔庚 梁雨田 陶笙 郭义柱 张群 梁向党 杨明玉 王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稳定
下载PDF
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立枫 张洋 +2 位作者 王楠 马骥 李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5001-5006,共6页
背景: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小,全螺纹空心钉可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创全纹空心螺钉加压... 背景: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小,全螺纹空心钉可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创全纹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用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但骨折块小于等于2块的患者。目的:试验假设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方法:以前瞻、随机、对照方法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将中国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门诊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C型臂X射线机透视辅助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组,常规切开复位(包括掌侧和背侧切开)与锁定钛板内固定组,均固定24周。主要结局为术后24周骨折端X射线以及CT检查;次要结局为以PRWE问卷功能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以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折愈合速度,以目测类比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程度。试验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784678)。试验经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讨论:研究试图证明以微创闭合复位复合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方法修复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有优势,修复后骨折断端稳定性好,可早期开展腕关节功能康复而有利于功能恢复,若试验结果达到此目的,将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干预手段提供更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稳定性 内固定 微创 全螺纹空心螺钉 钛板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雪晖 谢肇 +1 位作者 马树枝 王序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8例。行T型接骨板内固定38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14例。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41例关节面平整;掌倾角5°-12°,平均8.2°;尺偏角16°-23°,平均20.2°;桡骨轴向无短缩。根据Aro等功能评价标准,本组结果优29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7%。结论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T形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方式治疗,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稳定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13
作者 蔡桦 卢耀明 +5 位作者 李钊 魏合伟 乔荣勤 张文财 张志海 颜祖侠 《中医正骨》 2004年第12期6-8,共3页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经平均 13.7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进行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 ,并对得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支架固定组复位得分、功能得分均高于夹板固定组 ,其中复位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2 .3% ,SEF组为 4 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功能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8.7% ,SEF组为 5 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在维持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小夹板外固定 ,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传统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陆剑锋 陆飞伟 +3 位作者 崔志浩 祁连港 王涛 刘宗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3-68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 2014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 例)接受腕关节镜...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 2014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 例)接受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对照组(45 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比 2 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 Sarmiento 评分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改良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 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 Sarmiento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关节面不平整及(创伤性)关节炎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相近的近期骨折复位效果,但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更具有优势,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腕关节镜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伟 李振宙 +2 位作者 商卫林 吴闻文 侯树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固定架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新鲜成人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正、侧位X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随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或开放复位LCP内固定,平均随访1.6 a,最终采用功能评分判定功能。结果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开放复位LCP内固定优良率为91.3%。结论外固定架和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都能够取得良好效果。LCP内固定优良率高于外固定架组;外固定架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外固定架
下载PDF
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晗 张鉴 +1 位作者 李强 袁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04-3005,共2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外支架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采用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法 外支架固定结合钢内固定
下载PDF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继军 吴沼锋 +1 位作者 王陵 程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584-6585,共2页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多见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1〕。传统临床治疗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即手术复位后以石膏托进行固定,但是临床报道证实治疗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随着...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多见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1〕。传统临床治疗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即手术复位后以石膏托进行固定,但是临床报道证实治疗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随着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为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T型锁定接骨板 桡骨不稳定性骨折
下载PDF
外支架跨关节固定术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金辉 曹成福 +4 位作者 纪斌 周军杰 陈贤奇 王臻 周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Müller AO分型:A3型14例;C2型28例;C3型2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治疗,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采用...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Müller AO分型:A3型14例;C2型28例;C3型2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治疗,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采用改良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情况、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周。随访3~12个月,其中53例复位优良,占85.5%;57例腕关节功能优良,占91.9%。有2例出现钉道感染、1例Schanz钉松动,经积极处理后顺利愈合;另有1例出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再移位。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不稳定性 外固定支架 手法复位 克氏针
下载PDF
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亮 王宝军 +4 位作者 高化 白晓冬 李亚东 刘振宇 陈文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骨折的评估的异同及其对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骨折病例资料29例,整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术前数字X线正、侧位片...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骨折的评估的异同及其对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骨折病例资料29例,整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术前数字X线正、侧位片,术前螺旋CT扫描并矢状位、冠状位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根据X线、CT重建检查结果,分别确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O分型、关节面内骨折块数目、是否有关节面背侧骨折及骨折块的厚度、分离移位距离等指标。结果 X线AO分型A型10例,B型2例,C型c1为5例,c2为5例,c3为7例;CT分型A型1例,B型1例,C型c1为1例,c2为3例,c3为23例。RxC卡方检验McNemar-Bowker法,卡方值=20.0,P=0.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比术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块的数目(t=-13.09,P=0.001)、骨折块的分离移位距离(t=-2.326,P=0.031),经配对比较t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数字X线及CT三维、二维重建评估关节内骨折,各有特点。CT重建,对于明确关节内骨折信息更精准,可靠,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X线测量 CT重建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随机对照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德胜 李皓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9-1434,共6页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