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尼伯特”给福建省造成的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伍永年 马啸 邱萍蔚 《中国防汛抗旱》 2017年第1期88-91,共4页
201601号台风"尼伯特"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风,其带来的强降雨造成福建多条河流超警,暴雨洪水造成闽清、永泰县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介绍了"尼伯特"台风路径、雨水情特点、灾害基本情况及采取的防抗台... 201601号台风"尼伯特"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风,其带来的强降雨造成福建多条河流超警,暴雨洪水造成闽清、永泰县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介绍了"尼伯特"台风路径、雨水情特点、灾害基本情况及采取的防抗台风行动,分析了致灾原因,提出了今后台风防御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防御 尼伯特 福建省
下载PDF
“尼伯特”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分析
2
作者 郭弘 林小红 刘爱鸣 《海峡科学》 2019年第11期9-13,85,共6页
"尼伯特"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的时间均远远长于历史路径相似个例,该文运用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其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①移动速度慢。登陆台湾岛前,"尼伯特"处于鞍型场中... "尼伯特"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的时间均远远长于历史路径相似个例,该文运用FNL再分析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其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耗时长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①移动速度慢。登陆台湾岛前,"尼伯特"处于鞍型场中,引导气流弱;登陆台湾岛时"尼伯特"受台湾岛地形阻挡结构松散,且水汽动力条件弱,无法重组。②路径曲折。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尼伯特"过台湾岛时路径先左折南掉,后缓慢向西北方向行进。移速慢路径曲折与各阶段台风的结构和强度关系密切。③对比历史路径相似个例可得,引导气流、台风强度的减弱及结构的破坏可能是造成台风过台湾岛及台湾海峡移动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④路径预报检验发现,预报与实况场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位臵的差异与台风路径的差异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特”台风 耗时过长 台风路径 台风结构 台湾地形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尼伯特”台风暴雨洪水反演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帅帅 王雅莉 +3 位作者 陈淑芬 刘荣华 曲丽英 田济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台风暴雨具有强度大、降雨集中的特点,容易在沿海地区中小流域形成局地破坏性洪水灾害,基于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实现中小流域洪水模拟和预报的重要手段。以福建闽清县梅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高精度DEM、土壤和土地... 台风暴雨具有强度大、降雨集中的特点,容易在沿海地区中小流域形成局地破坏性洪水灾害,基于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实现中小流域洪水模拟和预报的重要手段。以福建闽清县梅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高精度DEM、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山洪水文模型(CNFF-HM),构建了梅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56场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对2016年7月9日发生的"尼伯特"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进行反演。结果显示,构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和率定效果良好,对"尼伯特"台风暴雨洪水模拟的洪峰流量误差小于20%,确定性系数达到0.96,因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短历时强降雨引发的洪水特征,为流域防洪减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降雨分析 洪水反演 尼伯特台风
下载PDF
相似路径超强台风“尼伯特”(1601)和“莫兰蒂”(1614)对金华降水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盛芳 杨旺文 吴松涛 《海洋预报》 2017年第6期73-82,共10页
通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探空资料、金华市降水历史资料、台风历史资料等,分析了台风"尼伯特"和"莫兰蒂"的特点并着重通过统计方法解释2016年首个台风"尼伯特"强度强的原因。此外,从环流背景、水汽... 通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探空资料、金华市降水历史资料、台风历史资料等,分析了台风"尼伯特"和"莫兰蒂"的特点并着重通过统计方法解释2016年首个台风"尼伯特"强度强的原因。此外,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中小尺度系统作用、地形作用以及双台风作用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降水强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高空槽是否下滑南伸与台风低压系统结合,并叠加双台风作用导致的水汽条件差异是造成两者降水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2)散度垂直运动的动力条件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该结果的重要原因;(3)台风影响时期是否存在中小尺度对流活动是造成该差异不可或缺的因素;(4)地形的增幅作用和摩擦削弱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兰蒂” 尼伯特 降水影响 台风倒槽 中小尺度系统
下载PDF
白云溪小流域“16·07尼伯特”台风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小帅 陈美丹 刘光保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2016年7月"尼伯特"台风给福建永泰县清凉溪流域带来了大到特大暴雨,暴雨致清凉溪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为此,以清凉溪上游支流白云溪小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流域"16 07"暴雨洪水资料,根... 2016年7月"尼伯特"台风给福建永泰县清凉溪流域带来了大到特大暴雨,暴雨致清凉溪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为此,以清凉溪上游支流白云溪小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流域"16 07"暴雨洪水资料,根据河道流域特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法推算洪水流量,并进一步分析洪水重现期,形成科学的水文数据资料,为流域防汛减灾、水利规划、工程设计等积累资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特”台风 暴雨洪水 分析 白云溪流域
下载PDF
EC细网格对台风“尼伯特”影响苍南暴雨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小雁 张灵杰 +1 位作者 董大治 郑峰 《浙江气象》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0. 125°×0. 125°数值预报产品,对1601号台风"尼伯特"影响苍南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检验EC细网格产品的预报效果。分析表明,EC细网格产品对苍南的降水预报能提前48 h以上;苍...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0. 125°×0. 125°数值预报产品,对1601号台风"尼伯特"影响苍南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检验EC细网格产品的预报效果。分析表明,EC细网格产品对苍南的降水预报能提前48 h以上;苍南位于台风倒槽曲率最大处,东南风急流的建立为水汽输送提供了动力条件,850h Pa水汽通量最大达20 g/(s·h Pa·cm);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台风登陆前后苍南地区850 h Pa垂直速度从-0. 2 Pa/s加强到-0. 6 Pa/s,之后又逐渐减小,与降水强度实况吻合;苍南西北部山区地形对台风影响的大暴雨过程起到增雨作用; EC细网格产品对台风大暴雨落区预报表现良好。通过台风个例分析,在应用细网格新资料对基层台站预报台风天气上积累一点经验,以提高台风风雨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细网格 尼伯特 大暴雨 预报检验 地形
下载PDF
台风“尼伯特”的电离层扰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建刚 李旺 +2 位作者 岳建平 潘轶 李震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
针对台风运动过程中大气层与电离层的耦合效应问题,该文采用总电子含量与电子密度数据分析了台风"尼伯特"达到最大风速时刻的电离层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台风达到最大时刻的当天,风眼处电离层电子含量显著降低,在台风附近的IG... 针对台风运动过程中大气层与电离层的耦合效应问题,该文采用总电子含量与电子密度数据分析了台风"尼伯特"达到最大风速时刻的电离层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台风达到最大时刻的当天,风眼处电离层电子含量显著降低,在台风附近的IGS测站处也有明显的电子含量负异常出现。电子含量异常空间分布图显示最大异常区域位于风眼的南侧,表明台风边缘处的电离层异常幅度要大于风眼处的异常幅度。电子密度三维模型显示在250~350km高度上,风眼附近有显著电子密度减弱现象,尤其在300km高度上,异常幅度达到-6~-8×105 el/cm3。诸多证据表明此次电子含量负异常与台风"尼伯特"造成的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效应有关,这可为以后的台风-电离层扰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尼伯特 电离层扰动 电子密度 最大风速 COSMIC GNSS
原文传递
风险沟通理论下突发性灾难事件不同场域传播互动研究——以台风“尼伯特”事件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唐英 曹新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本文基于风险沟通的理论,以突发性灾难事件第一号台风"尼伯特"为个案,通过对其传播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场域在信息响应、内容结构、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探析在两大场域间突发性灾难事件风险沟通的特点、差异,并... 本文基于风险沟通的理论,以突发性灾难事件第一号台风"尼伯特"为个案,通过对其传播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场域在信息响应、内容结构、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探析在两大场域间突发性灾难事件风险沟通的特点、差异,并在风险沟通的视野下对突发性灾难事件在不同场域的传播互动进行多维度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沟通 突发性灾难事件 舆论场域 台风尼伯特
原文传递
1601号台风“尼伯特”在台湾海峡内的路径详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思 蓝秋萍 裴昌春 《水利科技》 2018年第3期13-15,共3页
1601号台风"尼伯特"从台湾下岛进入海峡后至登陆石狮前,历经停滞少动、偏北行径和西北行径等三个阶段。该文通过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数据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详细分析该路径,以期为台风路径预报提供参... 1601号台风"尼伯特"从台湾下岛进入海峡后至登陆石狮前,历经停滞少动、偏北行径和西北行径等三个阶段。该文通过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数据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详细分析该路径,以期为台风路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和台湾地形阻断了台风北上及西行,台风东南侧的深对流气流无法卷入台风中心,致使其从7月8日15时至9日02时在台湾海峡停滞少动。平均引导气流在9日02至05时为偏北且较强,有利于台风北行速度加快;副高陆上部分西退,海上部分东退,断裂致使中间通道打通,也有利于台风北行。9日08时,586位势高度线有所加强,海上副高脊点西伸北抬,引导气流偏西分量加大,台风路径逐渐由偏北转向西北,终于9日13时45分登陆石狮。1 h变压、24 h变高、强对流区、自动站气压变化等因子对台风路径预报有指示作用,且有一定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特 台湾海峡 深对流 路径
原文传递
1601号“尼伯特”台风登陆后福建暴雨成因分析
10
作者 蔡菁 赖巧珍 唐寅 《水利科技》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该文利用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2016年01号台风"尼伯特"登陆后降水分布特征,从环流背景、台风结构、物理量诊断、触发对流发展机制等方面分析"尼伯特"台风登陆后福建产生暴雨的成... 该文利用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2016年01号台风"尼伯特"登陆后降水分布特征,从环流背景、台风结构、物理量诊断、触发对流发展机制等方面分析"尼伯特"台风登陆后福建产生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主要以台风本体环流降水为主,非对称特点和强对流性质明显,极端降水显著。环流结构完整对称的台风登陆台湾岛后,台风中心西北侧对流发展显著;登陆福建后,暴雨主要出现在台风环流中心及其西北侧,是由有利的动力、热力、水汽条件共同造成的。地面三支不同性质的气流在福建中部沿海汇合,造成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不断交汇,地面冷空气侵入造成强迫抬升,加强台风内螺旋雨带的强对流,加剧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强降水产生。地面风场分布分析发现,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对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特”台风 暴雨 物理量诊断
原文传递
由《完美释放》被迫删减看记者的道德困境
11
作者 刘芳男 《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58-59,共2页
北京雨灾遇难者遗孀受邀录制《完美释放》,该节目组官方微博随即发布节目预告,引发公众质疑,一时间"电视台消费苦难"、"炒作"之声不绝于耳。相关节目片段最终迫于公众舆论压力被删除。在灾难报道面前,记者常常会面... 北京雨灾遇难者遗孀受邀录制《完美释放》,该节目组官方微博随即发布节目预告,引发公众质疑,一时间"电视台消费苦难"、"炒作"之声不绝于耳。相关节目片段最终迫于公众舆论压力被删除。在灾难报道面前,记者常常会面对"尼伯特之问",如何抉择、如何操作,成为记者的难题。笔者试图由北京暴雨遇难者遗孀录制《完美释放》来探讨新闻价值悖论中有关记者的道德困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特之问 电视媒介道德 灾难报道 新闻价值 道德困境
下载PDF
论媒体的职业伦理——以“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邀‘广渠门事件’遇难者遗孀录制节目事件”为例
12
作者 赵作为 《中国报业》 2012年第09X期144-145,共2页
2012年7月25日,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在其官方微博公布邀请北京暴雨"广渠门事件"遇难者遗孀录制节目,随即引发网民、新闻传播学界学者和媒体人的声讨和谴责,绝大多数网民认为节目组的行为过于残忍,是在"消费苦难&quo... 2012年7月25日,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在其官方微博公布邀请北京暴雨"广渠门事件"遇难者遗孀录制节目,随即引发网民、新闻传播学界学者和媒体人的声讨和谴责,绝大多数网民认为节目组的行为过于残忍,是在"消费苦难",学者和媒体人则对此表达"有违传媒伦理"的观点。虽然《完美释放》节目在其播出时,取消了对遇难者遗孀的访问片段,但此事仍然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也唤醒我们对于传媒伦理的再思考。在现今各电视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媒体和媒体人过于追求新闻价值的现实情形下,新闻职业工作的伦理规范问题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渠门事件” 尼伯特之问 传媒伦理
原文传递
The inviscid limit for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in the critical Besov space
13
作者 GUO ZiHua HUANG ChunYan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155-2172,共18页
We prove that in dimensions three and higher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with small initial data in the critical Besov space is globally well-posed in a uniform way with respect to the Gilbert damping paramet... We prove that in dimensions three and higher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with small initial data in the critical Besov space is globally well-posed in a uniform way with respect to the Gilbert damping parameter. Then we show that the global solution converges to that of the Schr¨odinger maps in the natural space as the Gilbert damping term vanishes. The proof is based on some studies on the derivative Ginzburg-Landau eq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Schrdinger maps inviscid limit critical Besov sp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