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子束辐照改性尼龙66(PA6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辐照对PA66/PP共混体系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使成纤的PA66与PP的相界面越来越不明显,辐照处理后的PA66与PP几乎相容为一体,表现出良好的界面相容性;PA...利用电子束辐照改性尼龙66(PA6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辐照对PA66/PP共混体系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使成纤的PA66与PP的相界面越来越不明显,辐照处理后的PA66与PP几乎相容为一体,表现出良好的界面相容性;PA66/PP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辐射照量增加到25 k Gy时,材料的冲击韧性最好;当辐射照量增加到50 k Gy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16.59%、5.02%。电子束辐照改性PA66/PP共混体系解决了极性的PA66与非极性的PP不易相容复合、复合后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为高性能PA66/PP共混合金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了尼龙6(PA6)/聚丙烯(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考察不同PA6、PP及滑石粉和增容剂种类及含量对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黏度(2.4~2.7 Pa·s)PA6、聚乙烯(PE)含量达到7%~9%的嵌段共...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了尼龙6(PA6)/聚丙烯(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考察不同PA6、PP及滑石粉和增容剂种类及含量对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黏度(2.4~2.7 Pa·s)PA6、聚乙烯(PE)含量达到7%~9%的嵌段共聚PP及粒径为2~5μm的滑石粉制备的PA/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随着PA6含量增加,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增加,吸水率上升,PP含量增加,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吸水率下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下降;滑石粉的粒径越大,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的刚性越好,冲击强度越差,滑石粉的粒径越小,则容易团聚,三元复合材料形成应力集中点;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复配对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增容效果优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或EPDM-g-MAH;当EVAC-gMAH和EPDM-g-MAH添加量各为5%,PA6/PP/滑石粉质量比为50/20/20时,制备出的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并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其缺口冲击强度可达6.6 k J/m^2。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电子束辐照改性尼龙66(PA6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辐照对PA66/PP共混体系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使成纤的PA66与PP的相界面越来越不明显,辐照处理后的PA66与PP几乎相容为一体,表现出良好的界面相容性;PA66/PP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辐射照量增加到25 k Gy时,材料的冲击韧性最好;当辐射照量增加到50 k Gy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了16.59%、5.02%。电子束辐照改性PA66/PP共混体系解决了极性的PA66与非极性的PP不易相容复合、复合后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为高性能PA66/PP共混合金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摘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了尼龙6(PA6)/聚丙烯(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考察不同PA6、PP及滑石粉和增容剂种类及含量对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黏度(2.4~2.7 Pa·s)PA6、聚乙烯(PE)含量达到7%~9%的嵌段共聚PP及粒径为2~5μm的滑石粉制备的PA/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随着PA6含量增加,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增加,吸水率上升,PP含量增加,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吸水率下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下降;滑石粉的粒径越大,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的刚性越好,冲击强度越差,滑石粉的粒径越小,则容易团聚,三元复合材料形成应力集中点;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复配对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增容效果优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或EPDM-g-MAH;当EVAC-gMAH和EPDM-g-MAH添加量各为5%,PA6/PP/滑石粉质量比为50/20/20时,制备出的PA6/PP/滑石粉三元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并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其缺口冲击强度可达6.6 k J/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