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安地蜥断尾再生与产卵行为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鑫生 王洁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lvaticus)的断尾再生和产卵行为.结果显示,雌雄地蜥断尾再生速度都呈逻辑斯谛曲线状.崇安地蜥为多次产卵型,窝卵数2~4枚;产卵前1天就表现焦躁不安,不食;每窝生殖投入分别为0.313、0.15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lvaticus)的断尾再生和产卵行为.结果显示,雌雄地蜥断尾再生速度都呈逻辑斯谛曲线状.崇安地蜥为多次产卵型,窝卵数2~4枚;产卵前1天就表现焦躁不安,不食;每窝生殖投入分别为0.313、0.152、0.159和0.198,平均为0.206,其中后三窝是在断尾再生的同时产出的.断尾再生时减少生殖投入,断尾生长速度不受生殖投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安地蜥 尾再生速度 产卵行为 窝卵数 生殖投人
下载PDF
秦岭滑蜥断尾再生伤口愈合阶段细胞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
2
作者 杨纯 师婷婷 +2 位作者 王新月 寇曌婷 孙金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进而在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切割法建立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断尾再生模型,针对伤口愈合阶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进而在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切割法建立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断尾再生模型,针对伤口愈合阶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组织细胞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显示:6种细胞因子在断尾脊髓和椎骨中的骨系细胞中均呈阳性。断尾创面组织及其附近鳞片下方真皮层中IL-6阳性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断尾后3 d达峰值194.3±24.9。断尾后3 d,创面IL-8阳性细胞数目为107.7±12.7,超过真皮层的43.7±9.1。IL-1β和IL-1R1阳性细胞数量先增后减,伤口部位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真皮层(P<0.05)。TNF-α阳性细胞由0.5 d的126.3±35.0增至3 d的190.3±12.1。IL-10阳性细胞断尾后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断尾后0.5 d伤口部位阳性细胞达201±17.8,显著高于原尾(P<0.05)。上述结果表明,促炎症因子IL-6、IL-8、IL-1β及其受体IL-1R1、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与创面髓系来源细胞的空间分布相一致,共同参与秦岭滑蜥断尾伤口愈合,并可能通过维持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实现无疤痕伤口愈合,以促进芽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滑蜥 尾再生 伤口愈合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
3
作者 张少峰 牛荻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2,15,共7页
通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与劈裂强度试验,研究了尾矿砂替代率、混杂纤维掺量、纤维种类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根据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水泥水化产物的胶体结构,分析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 通过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增强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与劈裂强度试验,研究了尾矿砂替代率、混杂纤维掺量、纤维种类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根据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水泥水化产物的胶体结构,分析纤维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制和增强机制。研究表明:尾矿砂替代率为20%时,各龄期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提高了2%~5%和2%~8%;适量尾矿砂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机理在于其优化细骨料的颗粒级配,改善内部孔隙结构,提高基体密实度;当钢-聚丙烯纤维的体积掺量分别为1.5%和0.6%时,各龄期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提高了12%~15%和20%~32%;混杂纤维通过纤维框架增强效应改善基体的力学力学性能,并基于孔隙特征、破坏形态和纤维微观形貌,分析其增强机制;最后,提出考虑尾矿砂掺量、纤维种类和掺量等因素的抗压强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砂再生混凝土 混杂纤维 力学性能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尾菜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秀霞 赵洋 +4 位作者 王晶 杨祎程 张译丹 何潇 汪建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探究尾菜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以尾菜再生水(VW)和自来水(TW)为灌溉水,设置充分灌溉(90%田间持水量,09FC)和非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07FC)2个灌水水平,以18 d为1个灌水周期,累计灌... 为探究尾菜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以尾菜再生水(VW)和自来水(TW)为灌溉水,设置充分灌溉(90%田间持水量,09FC)和非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07FC)2个灌水水平,以18 d为1个灌水周期,累计灌溉16期,分别在第72、144、216、288 d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蔗糖酶(I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重金属(Pb、Zn、Cr、Cd、Cu)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各处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与TW-07FC处理相比,长期再生水非充分灌溉0~20 cm土层土壤UE、IA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1.36%和6.55%;与TW-09FC处理相比,再生水充分灌溉ALP活性显著提高了15.63%,CAT活性无显著性变化;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再生水2个灌水水平均会增加土壤Pb、Cr、Zn含量,但增加效果不显著,土壤Cd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Cu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由相关性分析可知,CAT活性与Cu、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IA活性与Cr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ALP活性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d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可知,再生水长期灌溉可增加0~20 cm土层土壤IA、UE和ALP活性,提高土壤营养素转化率;再生水灌溉能够引起部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但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灌溉水平 土壤酶活性 土壤重金属含量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方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徐增珍 董玉英 +2 位作者 刘超 杜颜胜 张宇桐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362-373,共12页
为解决铁尾矿再生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柱中的应用问题,揭示不同参数条件下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方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的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宽... 为解决铁尾矿再生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柱中的应用问题,揭示不同参数条件下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方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的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宽厚比、长细比、材料强度等参数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由0增至0.6,承载力逐渐下降17.7%,延性逐渐下降,承载力退化速度加快;当钢材厚度不变,宽厚比由66.7减至28.6时,承载力大幅度提高61.61%,承载力退化速度放缓,耗能能力增加;随着长细比由13.16增至26.33,试件承载力下降17.5%,刚度明显下降,承载力退化速度变缓;钢材强度及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可有效提高承载力,而对试件刚度影响不大。研究证明了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可为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钢管铁再生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参数化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尾菜再生水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粪大肠菌群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王晶 汪建旭 +3 位作者 卢秀霞 杨祎程 赵洋 何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200,共9页
为探讨尾菜再生水与自来水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指示性病原菌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设置充分灌溉(田间质量持水率的90%)和非充分灌溉(田间质量持水率的70%)2个灌水梯度,18 d为一个灌水周期,累计灌溉16期,分别在第72... 为探讨尾菜再生水与自来水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指示性病原菌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设置充分灌溉(田间质量持水率的90%)和非充分灌溉(田间质量持水率的70%)2个灌水梯度,18 d为一个灌水周期,累计灌溉16期,分别在第72、144、216、288 d进行分层取样,研究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尾菜再生水农田回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结果表明,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无论是充分灌溉还是非充分灌溉,均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可溶性盐(EC)含量和粪大肠菌群(FDC)数量,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提高土壤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和有机质(OM)含量,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在各土层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效应,且有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FDC与pH、EC、TN、TP、TK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OM呈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尾菜再生水长期灌溉有利于土壤TN、TP、TK和OM含量的累积,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但存在盐害和致病菌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土柱试验 土壤理化性质 粪大肠菌群 灌溉处理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处理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利锦 郭华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76,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投加石灰法、投加氯化钙法、石灰-氯化钙联合法、石灰-盐酸联合法4种化学沉淀法对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置沉淀90min后,使用投加石灰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除氟吸附剂再... 通过试验研究了投加石灰法、投加氯化钙法、石灰-氯化钙联合法、石灰-盐酸联合法4种化学沉淀法对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置沉淀90min后,使用投加石灰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大于50mg/L,使用投加氯化钙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小于20mg/L,使用石灰-氯化钙联合法和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均小于10mg/L;4种方法的最佳搅拌强度为150r/min,最佳反应pH值为12左右,最佳静置时间为90min;其中,采用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高氟再生尾液,在石灰投加量超过理论量60%(即为6.231 6g/L),加入65.4mL/L 2M的HCl时,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且pH值在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除氟吸附剂 含氟再生 石灰 氯化钙 盐酸
下载PDF
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及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志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叶灵娟 倪洪斌 徐大德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和49.2%(29/59)。实验表明,二者的尾自切处在2天后开始愈合并长出再生尾,南滑蜥在远基部(全断尾)的再生速度最高,而南草蜥则在近基部(断尾3/4),其尾再生率都明显高于南滑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草蜥 南滑蜥 再生 自切 再生
下载PDF
蝌蚪断尾后脊髓的细胞形态学
9
作者 王迪 龙滨 +5 位作者 张妮 汤枭 高曼 刘文静 阮健 李君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3-206,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蝌蚪断尾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蝌蚪尾部石蜡切片,H-E染色、尼氏染色、Golgi染色观察蝌蚪尾部再生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再生尾长度变化。结果 :蝌蚪再生尾中细胞的来源大多是增殖分化的室管膜胶质细胞;再生前期有... 目的 :探讨蝌蚪断尾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蝌蚪尾部石蜡切片,H-E染色、尼氏染色、Golgi染色观察蝌蚪尾部再生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再生尾长度变化。结果 :蝌蚪再生尾中细胞的来源大多是增殖分化的室管膜胶质细胞;再生前期有大量的细胞死亡。随着增殖分化的不断进行,轴突再生,尾部不断延伸,功能恢复。再生尾的长度比原生尾短2 mm。结论 :蝌蚪再生的尾部比原生尾短,但不影响功能,室管膜胶质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细胞,完成尾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尾再生 室管膜胶质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由蜥蜴肢体再生实验探讨其尾部再生的机制
10
作者 陈绍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蜥蜴断尾再生及断肢愈合两种不同再生能力的机制。方法:将无蹼壁虎尾一段植入其后肢肌肉内,再进行断肢,共21只。结果:断肢截面伤口愈合后有6只断肢截面形成再生芽基,长出再生尾,长2-6mm,再生占实验总数28.6%。结论:断尾再... 目的:探讨蜥蜴断尾再生及断肢愈合两种不同再生能力的机制。方法:将无蹼壁虎尾一段植入其后肢肌肉内,再进行断肢,共21只。结果:断肢截面伤口愈合后有6只断肢截面形成再生芽基,长出再生尾,长2-6mm,再生占实验总数28.6%。结论:断尾再生是因在尾部具有再生细胞,由再生细胞形成芽基,再生长出再生尾。而肢体内缺少再生细胞,只存在愈合细胞,故残肢只能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 移植 断肢 再生 再生细胞
下载PDF
α-细辛醚对秦岭滑蜥断尾后芽基形成时期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禹 李琳 +3 位作者 寇曌婷 高燕燕 邵晓忠 杨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0,共6页
蜥蜴再生芽基是研究羊膜类附肢替换的良好模型。以秦岭滑蜥为对象,运用挤压法建立断尾再生模型,设原尾空白组、再生尾对照组和注射α-细辛醚的再生尾实验组进行研究,在其分别生长15 d、18 d和20 d后取芽基并进行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 蜥蜴再生芽基是研究羊膜类附肢替换的良好模型。以秦岭滑蜥为对象,运用挤压法建立断尾再生模型,设原尾空白组、再生尾对照组和注射α-细辛醚的再生尾实验组进行研究,在其分别生长15 d、18 d和20 d后取芽基并进行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NA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积累α-细辛醚影响断尾后芽基形成时期细胞增殖的基础资料。结果显示:PCNA在不同实验分组和不同阶段尾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空白组18 d的脊髓中表达最弱,灰度值为188.09±1.98,而实验组20 d的脊髓中表达最强,灰度值为123.10±2.91。实验组的再生尾皮肤组织、肌肉组织和脊髓中PCNA的表达强度均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脊髓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α-细辛醚能够促进秦岭滑蜥断尾后芽基形成时期的细胞增殖,促进再生脊髓细胞增殖的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滑蜥 尾再生 芽基 PCNA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双尾畸形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宁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畸形 再生 中国石龙子
下载PDF
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瑞明 《青海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61-67,共7页
蜥蜴有众多的方言名称,竟然用了蛇、狗、鸡、蚁;师、医、哥、婆、公;月、盐,等二十多个无关的字。原来都是对蜥蜴断尾再生等习性的谐音趣难表示。是特殊的谐音造词法。
关键词 蜥蜴 趣难称名 尾再生 谐音造词法
下载PDF
蜥蜴尾的自切及再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英超 谢箭秧 +2 位作者 朱奇平 丁国骅 林植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1447,共7页
蜥蜴的尾自切作为自残行为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极端而有效的反捕食策略。其通常发生于尾部相对薄弱的位置,一般存在尾椎内自切和尾椎间自切2种方式,其中尾椎内自切为现生蜥蜴种类主要的断尾方式。蜥蜴在断尾后会通过再生机制修复损伤的尾... 蜥蜴的尾自切作为自残行为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极端而有效的反捕食策略。其通常发生于尾部相对薄弱的位置,一般存在尾椎内自切和尾椎间自切2种方式,其中尾椎内自切为现生蜥蜴种类主要的断尾方式。蜥蜴在断尾后会通过再生机制修复损伤的尾部,因此该类群的尾自切及再生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蜥蜴尾自切及再生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有关尾自切和再生研究的蜥蜴种类、影响尾自切的因素、尾自切的代价以及尾自切后再生的研究,并提出未来蜥蜴尾自切和再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切和再生 影响因素 代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