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浪底水库区域尾波Qc值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闫俊岗 王静 +1 位作者 陈睿 李守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6-28,50,共4页
根据Aki的单次散射尾波理论,利用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估测了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尾波Qc值,Qc=(89.2±28.78)f0.913 1±0.154 3。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尾波Qc值较小。参照... 根据Aki的单次散射尾波理论,利用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估测了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尾波Qc值,Qc=(89.2±28.78)f0.913 1±0.154 3。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尾波Qc值较小。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区区域尾波Qc值数值特征认为:本研究区构造活动复杂,地震活动水平高,应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单次散射 尾波qc值 地震活动性 地震监测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地震序列尾波Q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寅 刘建明 《内陆地震》 2021年第3期216-222,共7页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记录的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的尾波Q_(c)值以及M_(s)6.4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分析并讨论了上述2个台站尾波Qc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强余震的关...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记录的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的尾波Q_(c)值以及M_(s)6.4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分析并讨论了上述2个台站尾波Qc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及与强余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八盘水磨台、西克尔台和伽师Ms6.4地震震源区的拟合平均尾波Q0值分别为269.8,272.5和267.2;平均η值分别为0.75、0.72和0.74。八盘水磨台和西克尔台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特征显示2020年2月21日M_(s)5.1余震前,尾波Qc值出现"低值-高值-发震"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为后续该区M_(s)6.0地震的强余震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i单次散射模型 伽师Ms6.4地震 地震序列 尾波qc值
下载PDF
广东阳江4.9级地震序列尾波Qc值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叶秀薇 闻则刚 +1 位作者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6,共8页
采用Aki的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广东阳江地区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尾波Qc值,流逝时间为24~27s、28~31s、38~44s的Qc值平均值分别为95、115和124。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前后,流逝时间较短的两个Qc值变化较为同步,Qc值出现“... 采用Aki的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广东阳江地区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尾波Qc值,流逝时间为24~27s、28~31s、38~44s的Qc值平均值分别为95、115和124。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前后,流逝时间较短的两个Qc值变化较为同步,Qc值出现“低值-回弹-发震低值”演化过程,而流逝时间38~44S的Qc值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未出现显著异常过程。研究表明,Qc值对地震序列发展的监测是有效的,前兆异常信息的获取与流逝时间的选取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对于广东阳江地区,作为前兆监测手段的Qc值,其流逝时间在24~31s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阳江4.9级地震 流逝时间 数字地震记录
下载PDF
江苏射阳地区地震尾波Qc值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文杰 武巴特尔 +2 位作者 周健 姚尧 叶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46-54,共9页
选取2009—2018年江苏省射阳地震台200 km范围内M_(L)≥2.0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该区域S波尾波Qc值,并探求其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相同方法计算盐城、灌云地震台地震波形资料尾波Qc值,并将3个地震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选取2009—2018年江苏省射阳地震台200 km范围内M_(L)≥2.0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该区域S波尾波Qc值,并探求其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相同方法计算盐城、灌云地震台地震波形资料尾波Qc值,并将3个地震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射阳地区是江苏省尾波Q0低值区域,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33.7±3.4f^(1.16±0.04);在2016年10月20日射阳M_(L)4.8地震前,射阳地区尾波Qc值有增大现象,Qc值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发震;盐城、射阳、灌云地震台所记录地震的尾波Qc值在震前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地震序列 异常变化
下载PDF
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8,共10页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 Hz、10 Hz、18 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单次散射模型 时间变化特征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3 位作者 程鑫 韩立波 陈安国 倪红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为参考对象,使用前人提出的滑动窗口谱振幅比方法计算其它7个重复地震与该地震的尾波Qi。值的变化量△Qc-1,结果发现在2009年的3次重复地震尾波Qc-1值的变化量△Qc-1比2008年和2010年有明显增大,即尾波Qc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降低,2010年后恢复;若换算成Qc值的变化其增幅可达11%~21%.然而在2009年霍山窗及附近地区并未发生中强地震,而是伴随尾波Qc值增加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结合地球动力学知识和前人对中国大陆东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时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c值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震前地震孕育导致的尾波Qc值变化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受到大陆西部物质东移和应力向东传递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霍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变化,因而引起尾波Qc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重复地震 尾波qc值变化 滑动窗口谱振幅比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芳 苗春兰 高艳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80,共9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Hz间15个频率点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为:Ⅰ区Qc(f)=(69.98±20.92),f^(0.8989±0.0881);Ⅱ区Qc(f)=(55.59±14.726)f^(0.9426Ⅱ0.1084);Ⅲ区Qc(f)=(69.89Ⅱ18.54),f^(0.8352Ⅱ0.0913)。研究结果表明,尾波值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特征,研究区Ⅰ、Ⅲ表现为高Q值,研究区Ⅱ为低Q值,其结果可能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构造分区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内蒙古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邯郸-邢台地区尾波Q_C值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小涛 韩丽萍 +3 位作者 张双凤 严俊岗 马广庆 王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和邯郸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1年3月~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邯郸-邢台地区不同尾波窗长(20s、30s和40s)的QC值,不同时间窗长QC值的平均结果分别为35.8f0.95、46.0f0.94和59.4f0.93...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和邯郸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1年3月~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邯郸-邢台地区不同尾波窗长(20s、30s和40s)的QC值,不同时间窗长QC值的平均结果分别为35.8f0.95、46.0f0.94和59.4f0.93。Q0值分布受地质构造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总体而言,研究区内Q0值较低,η值高,QC值对频度的依赖性强,随频率的增大衰减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散射模型 尾波qc值 时间窗长 衰减 Q0分布
下载PDF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琼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07年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宁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1~147之间,平均值为79,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c(f)在0...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07年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宁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1~147之间,平均值为79,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c(f)在0.014~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8;测量得到该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53f0.88;尾波波源因子与震级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51ML-0.94;测量结果显示宁洱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值Qc较低,表明宁洱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余震序列 振幅衰减率 云南宁洱
下载PDF
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连庆 赵翠萍 陈章立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1,共8页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C值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QC=21.6f1.211,尾波Q0值较小,平均为21.6。离震群最近的MZP台Q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Q0最...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C值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QC=21.6f1.211,尾波Q0值较小,平均为21.6。离震群最近的MZP台Q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Q0最小,为13.9。这种尾波Q0值的差别可能与尾波Q值所反映的介质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较小的流逝时间可能是这里η值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坪铺水库 尾波qc值 汶川地震
下载PDF
苏中沿海地区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云 霍祝青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利用2000年至2008年苏中沿海地区射阳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记录到的100km范围内ML2.0以上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流逝时间,计算了该区域的尾波Qc值。结果表明:该区为尾波Qc值低值区域,随着流逝时间的增大尾波Qc值也变大... 利用2000年至2008年苏中沿海地区射阳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记录到的100km范围内ML2.0以上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流逝时间,计算了该区域的尾波Qc值。结果表明:该区为尾波Qc值低值区域,随着流逝时间的增大尾波Qc值也变大;在2006年11月份东台ML4.1震群和2007年5月6日响水ML4.0地震前尾波Q0值有明显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苏中沿海地区 流逝时间
下载PDF
安徽地区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先进 刘东旺 +3 位作者 沈小七 刘泽民 倪红玉 李玲利 《华北地震科学》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安徽省数字化测震台网2001年以来记录到的ML≥2.3级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得到了安徽地区不同台站周围地壳介质的尾波Qc值,发现省内不同地区尾波Qc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霍山地区尾波Qc值相对省内其余地区较低,拟...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安徽省数字化测震台网2001年以来记录到的ML≥2.3级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得到了安徽地区不同台站周围地壳介质的尾波Qc值,发现省内不同地区尾波Qc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霍山地区尾波Qc值相对省内其余地区较低,拟合得到了安徽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为Qc=(104.9±36.4)f(0.85±0.08)。对安徽霍山地区2009年2—12月的震群序列尾波Qc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主震前后尾波Qc值发生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震群序列 延续时间
下载PDF
基于Aki模型的张北地震序列Q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1 位作者 韩和平 宋晓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动,这表明该区域目前处于低Qc值的构造活跃期,同时,主震发生后靠近震中区的这个椭球形的散射体内能量大释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正处于应力的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Aki单次散射模型 尾波qc值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地震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及邻区总体上属低值Qc区;尾波Qc值空间差异较大,小江断裂带中段为低Qc值,明显低于北段和南段的Qc值。研究了尾波Qc值在时间上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尾波qc值 Aki单次散射模型
下载PDF
2005年云南文山地震余震序列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琼 钱晓东 秦嘉政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年第3期22-28,共7页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2~155之...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2~155之间,平均值为91,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f)在0.013~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4;测量得到该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62f0.87;尾波波源因子A0与震级ML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02ML-0.73。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文山断裂带,地震波受到破碎带强烈的非弹性吸收,尾波Qc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文山 非弹性吸收 尾波qc值 余震序列 振幅衰减率
下载PDF
2013年云南洱源M5.5地震尾波Q_c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琼 李孝宾 +1 位作者 陈佳 王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发生M 5.5地震,选取地震发生前后洱源地震台记录的40个数字化地震波形,基于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测算震源区尾波Q_c(f)值。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取3.0—18 Hz时,洱源地区尾波Q_c值为181.08—6 9 2.8 8,得到Q_c值...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发生M 5.5地震,选取地震发生前后洱源地震台记录的40个数字化地震波形,基于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测算震源区尾波Q_c(f)值。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取3.0—18 Hz时,洱源地区尾波Q_c值为181.08—6 9 2.8 8,得到Q_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_c(f)=8 7.4 f 0.7 3 9,表明该区属中等构造活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震 尾波qc值 异常变化
下载PDF
重庆荣昌地区尾波Q_C值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红梅 贺曼秋 +1 位作者 黄世源 王同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07年9月重庆市台网记录的荣昌县及其附近地区48个ML≥2.0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该区域尾波QC值,并对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区为QC值低值、对频率强依赖性区域。另对QC值...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07年9月重庆市台网记录的荣昌县及其附近地区48个ML≥2.0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该区域尾波QC值,并对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区为QC值低值、对频率强依赖性区域。另对QC值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研究,显示QC值变化量不大,结果较稳定,说明在研究时段内该区域地下介质结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流逝时间 依赖关系 重庆荣昌
下载PDF
大庆林甸县M5.1地震序列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长生 魏晓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黑龙江省大庆数字化测震台网近场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分析计算2005年7月25日大庆林甸M5.1地震后地壳介质的尾波Qc值变化,拟合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为Qc=36.58±8.67f(0.9787±0.0837)。对大庆...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黑龙江省大庆数字化测震台网近场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分析计算2005年7月25日大庆林甸M5.1地震后地壳介质的尾波Qc值变化,拟合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为Qc=36.58±8.67f(0.9787±0.0837)。对大庆地区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的余震序列尾波Qc值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震后该序列尾波Qc值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尾波流逝时间 地震序列 尾波qc值
下载PDF
江西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吕坚 朱新运 +3 位作者 高建华 沈小七 汤兰荣 肖建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叩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叩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丁家山、狮子洞和武皎台η值为0.94~0.97,这种差别可能与台站方位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此次地震的破裂尺度不会太大,可采用后3个台的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九江-瑞昌震区尾波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77.5±15.6)f^0.96±0.09。九江-瑞昌震区的Q0值为77.5,η值为0.96,与云南武定、施甸地区接近,这种类似现象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还是反映了中强地震破裂区局部介质性质的一种共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参与计算的5个台站最大尾波流逝时间为40-44S,得到的平均采样体深度约为53km,相对江西地区地壳平均厚度33km而言,结果反映的是九江-瑞昌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介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九江-瑞昌震区 介质性质
下载PDF
山东地区尾波衰减特性(Q_c)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爱东 刘希强 +2 位作者 赵英萍 赵金花 周彦文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山东地区13个频段的Qc值。结果表明,在1.0-20Hz(短周期)或0.05-20Hz(宽频带)频率范围内,Qc值随频率的变化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c=Q0fη,拟合得到山东地区尾波Qc值随频率的...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山东地区13个频段的Qc值。结果表明,在1.0-20Hz(短周期)或0.05-20Hz(宽频带)频率范围内,Qc值随频率的变化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c=Q0fη,拟合得到山东地区尾波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118.7±26.8f0.94±0.14,并且选取的流逝时间越长,即时间窗越靠后,Qc值一般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散射 尾波qc值 时间窗 山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