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对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瞿红春 谭天荣 +3 位作者 郭君德 陈天铭 吴兴爽 孙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3-1962,共10页
为了研究非设计状态下的上游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形态演化与发展,分析尾迹与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相互作用,基于高负荷低压涡轮(LPT)叶型Packb对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使用CFX软件,利用LES模型... 为了研究非设计状态下的上游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形态演化与发展,分析尾迹与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相互作用,基于高负荷低压涡轮(LPT)叶型Packb对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使用CFX软件,利用LES模型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讨论了非定常来流0°和+10°攻角工况下,尾迹与吸力面附面层相互作用的差异。分析发现,+10°攻角工况时,尾迹对附面层转捩的促进作用较0°攻角工况时更为显著;+10°攻角工况时,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时间更长,尾迹诱导转捩的起始位置更靠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附面层 上游尾迹 尾迹作用时间 尾迹诱导转捩 涡轮
下载PDF
正攻角状态下尾迹对低压涡轮附面层的渗透及转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爽 谭天荣 +3 位作者 吴兴爽 孟林 杜慧麟 申奥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74-2484,共11页
为研究正攻角状态下尾迹对低压涡轮附面层的渗透以及转捩过程的影响,分别在设计攻角和+10°攻角下,对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吸力面附面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数值模拟使用CFX软件,采用大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在+10°攻角... 为研究正攻角状态下尾迹对低压涡轮附面层的渗透以及转捩过程的影响,分别在设计攻角和+10°攻角下,对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吸力面附面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数值模拟使用CFX软件,采用大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在+10°攻角下,尾迹对附面层转捩过程的促进作用比设计攻角下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正攻角下的尾迹中心射流与吸力面切向的夹角更大,使得尾迹扰动渗透入附面层的深度更深,尾迹放大Klebanoff条纹强度更强,尾迹诱导转捩起始位置更靠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附面层 尾迹诱导 转捩 湍动能 渗透
下载PDF
尾迹对低压涡轮吸力面附面层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惠玲 吴兴爽 +2 位作者 谭天荣 宋立旗 刘福林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为研究尾迹对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流动特性与转捩过程的影响,利用商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辅以试验校核。着眼于附面层瞬态分析,在1个尾迹扫掠周期内,对吸力面附面层内Klebanoff条纹、KH结构、涡等瞬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尾迹对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附面层流动特性与转捩过程的影响,利用商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辅以试验校核。着眼于附面层瞬态分析,在1个尾迹扫掠周期内,对吸力面附面层内Klebanoff条纹、KH结构、涡等瞬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尾迹间歇期,尾迹诱导湍流区和抑制区仍在影响叶片尾缘附面层的发展,分离泡在抑制区上游重新生成;尾迹接触叶片前缘后,产生尾迹放大Klebanoff条纹,其前缘以88%的主流速度向下游运动,随后尾迹接触附面层并与分离泡作用,触发剪切层的KH不稳定性形成全展向KH卷起涡,而尾迹诱导转捩起到了抑制分离泡的作用;尾迹放大Klebanoff条纹将追赶并冲击全展向KH卷起涡,使其崩溃为局部KH涡并最终破裂成全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迹 低压涡轮叶片 附面层 尾迹诱导转捩 自然转捩 瞬态结构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高负荷低压涡轮时序效应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4
作者 杨晓军 宋立旗 +1 位作者 宁嘉昕 康晋辉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为了研究上下游叶片的相位对低压涡轮流动的影响机理,使用商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辅以试验校核。选取了0°和180°2个流动相差较大的相位,分析边界层分离与转捩、边界层积分参数,对吸力面的载荷系数、壁面剪力、附面层形状... 为了研究上下游叶片的相位对低压涡轮流动的影响机理,使用商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辅以试验校核。选取了0°和180°2个流动相差较大的相位,分析边界层分离与转捩、边界层积分参数,对吸力面的载荷系数、壁面剪力、附面层形状因子及动量厚度等进行对比,并从边界层的瞬态流动分析着手,在1个尾迹扫掠周期内对Klebanoff条纹、K-H涡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相位的流动特性差异主要取决于势流的压力扰动与速度扰动的相位,这将决定尾迹诱导转捩与寂静区之间的主导关系。当压力扰动与速度扰动同相时,寂静区处于逆压梯度逐渐增强的阶段,保持层流的能力被削弱;反之当二者异相时寂静区强度较大,尾迹诱导转捩带来的湍流损失可以被寂静区平衡。通过瞬态分析可知,0°相位尾迹诱导全展向K-H涡的卷起,全展向涡的破碎会带来较大的能量耗散,且其诱导的Klebanoff条纹强度较大,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尾缘动量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低压涡轮 时序效应 尾迹诱导转捩 寂静区 瞬态分析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有/无尾迹作用下低压涡轮叶栅分离边界层转捩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刚 叶建 邹正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03-2812,共10页
采用经过大量算例验证的可压缩大涡模拟求解器对雷诺数为60 154、马赫数为0.402的低压涡轮叶栅T106D-EIZ进行了细致模拟,计算了定常来流和周期性尾迹来流两种工况.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定常来流工况下,叶片吸力面后部出现大尺寸的层流... 采用经过大量算例验证的可压缩大涡模拟求解器对雷诺数为60 154、马赫数为0.402的低压涡轮叶栅T106D-EIZ进行了细致模拟,计算了定常来流和周期性尾迹来流两种工况.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定常来流工况下,叶片吸力面后部出现大尺寸的层流分离泡,分离剪切层的转捩过程受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控制;尾迹来流工况下,由于来流尾迹的周期性扫掠,时均分离泡尺寸变小,叶栅总压损失降低.对相位平均和瞬态流场的分析表明,尾迹引起的逆射流使分离点后移,形成卷起涡结构,逆射流掠过卷起涡的过程中与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气动损失,而后卷起涡破碎,流动转捩为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涡轮 大涡模拟 尾迹 边界层相互作用 尾迹诱导转捩 卷起涡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爽 雷志军 +3 位作者 卢新根 李伟 付宇 董立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PACKD-A低压涡轮叶型损失及附面层特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定常来流与非定常条件下进行,非定常条件下的上游尾迹通过运动的圆棒来模拟.粗糙叶片通过在光洁叶片表面切槽,埋入砂纸制作成型.叶型损失与吸力面载荷使用... 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PACKD-A低压涡轮叶型损失及附面层特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定常来流与非定常条件下进行,非定常条件下的上游尾迹通过运动的圆棒来模拟.粗糙叶片通过在光洁叶片表面切槽,埋入砂纸制作成型.叶型损失与吸力面载荷使用气动探针与壁面静压孔结合压差传感器来测量,附面层流场使用热线探针来测量.结果表明:覆盖5.2%吸力面弦长(起始于44.3%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8.82μm的控制方案在非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整个考察雷诺数范围内(3×10~4~12×10~4)降低叶型损失;覆盖19.5%吸力面弦长(起始于30%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20.91μm的控制方案在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低雷诺数范围内(小于8×10~4)降低叶型损失、扩大叶型正常工作雷诺数范围,但在高雷诺数下(大于8×10~4),却带来了一定的额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表面粗糙度 上游尾迹 自然转捩 尾迹诱导转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