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三针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蕴瑜 赵冬 林谋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观察尿三针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托特罗定口服;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三针治疗,取穴为中元、... 【目的】观察尿三针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托特罗定口服;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三针治疗,取穴为中元、关元、双侧三阴交。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的OAB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OAB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对照组为84.85%(2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三针联合托特罗定口服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三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 托特罗定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靳氏“尿三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尧尧 苑丽敏 戴晓矞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神经源性膀胱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症和疑难杂症,临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尿三针”是中医大师靳瑞教授总结出的治疗泌尿系病证的有效穴组,在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本文分析“尿三针”机理的基础上,联合艾灸、... 神经源性膀胱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症和疑难杂症,临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尿三针”是中医大师靳瑞教授总结出的治疗泌尿系病证的有效穴组,在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本文分析“尿三针”机理的基础上,联合艾灸、电针、耳穴贴压、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尿三针 中极 关元 阴交
下载PDF
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学乾 王东利 王蕊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与阴陵泉等穴位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与阴陵泉等穴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火针针刺“尿三针”。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和残余尿RUV)、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变化、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9/60),对照组为75%(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RUV与NB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Pdet-max、Qmax及I-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RUV与N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Pdet-max、Qmax及I-QOL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针刺“尿三针”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NB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缓解排尿困难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学 尿三针
下载PDF
针刺尿三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的疗效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林 方浩泰 +2 位作者 王梓楠 林亨 袁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6-2200,共5页
目的探究尿三针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SD大鼠雌激素、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尿三针治疗BP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的造模方法均以连续28 d... 目的探究尿三针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SD大鼠雌激素、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尿三针治疗BP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的造模方法均以连续28 d皮下注射5 mg/(kg·d)丙酸睾酮,每日称重后调整丙酸睾酮的注射量;正常组皮下注射相应量的橄榄油。干预措施,针刺组于造模后次日起给予针刺干预,每日1次,连续针刺21 d。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在同一时间行空抓对照。观察针刺对SD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及激素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2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DHT、bFGF、E2和TGF-β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DHT、bFGF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针刺组E2和TGF-β2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尿三针穴主要通过降低SD大鼠血清中DHT、bFGF的表达水平,而起到抑制BPH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尿三针 双氢睾酮(DHT) 雌二醇(E2)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下载PDF
针刺尿三针对BPH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梓楠 方浩泰 袁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观察尿三针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凋亡率、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尿三针治疗BPH提供依据。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三针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进行造模,尿三针组给予针刺尿... 目的:观察尿三针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凋亡率、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尿三针治疗BPH提供依据。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三针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进行造模,尿三针组给予针刺尿三针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尿三针组前列腺湿重、PI低于模型组,尿三针组凋亡率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向腺腔内形成凸起,腺腔变小甚至闭合,腺腔内酸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尿三针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尿三针治疗BPH的机理之一是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使前列腺体积和质量降低,减轻前列腺炎症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三针 前列腺增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老年性夜尿症45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向丽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老年性夜尿症患者采用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顶中... 目的:观察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老年性夜尿症患者采用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顶中线配合尿三针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刺疗法 顶中线 尿三针
原文传递
尿三针结合电针治疗难愈性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曾丹 《湖北中医杂志》 2016年第1期71-72,共2页
产后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产后6-8h不能自主排尿,下腹胀满不适或腹胀难忍,小便欲解不能。对症治疗常采用下腹部按摩,膀胱区热敷,排尿时听流水声,会阴冲洗及开塞露塞肛等方法。一般可治愈,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不能自... 产后尿潴留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产后6-8h不能自主排尿,下腹胀满不适或腹胀难忍,小便欲解不能。对症治疗常采用下腹部按摩,膀胱区热敷,排尿时听流水声,会阴冲洗及开塞露塞肛等方法。一般可治愈,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不能自主排尿,归为难愈性产后尿潴留。自2012年以来,笔者采用尿三针[1]结合电针治疗难愈性产后尿潴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癃闭 尿三针
原文传递
火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琼君 梁家彬 +3 位作者 蔡伟彬 刘通 陆彦青 刘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24-830,共7页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肾阳虚型PSNB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毫针...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肾阳虚型PSNB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火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火针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1/13)和88.2%(15/17),针刺组分别为70.6%(12/17)和69.2%(9/13),常规组分别为55.6%(10/18)和50.0%(6/12);组间比较,火针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均优于针刺组和常规组,针刺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日排尿情况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日均排尿次数及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下降,日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每日排尿情况的各项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火针组在改善每日排尿情况的各项指标方面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尿动力学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均显著增加,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火针组在提高膀胱最大容量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后,火针组患者的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余2组的MBI评分均稍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精神状态方面,治疗后,火针组和针刺组患者的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组的S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对SA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针刺组和常规组(P<0.05),而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PSNB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膀胱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 肾阳虚型 尿三针 膀胱功能 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Effects of needling at Sanyinjiao(SP6)acupuncture point on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9
作者 S.Priyadharshini A.Mooventhan +1 位作者 Venkatalakshmi Saravanan N.Mangaiarkaras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needling at Sanyinjiao(SP6)on random blood glucose(RBG)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needling at Sanyinjiao(SP6)on random blood glucose(RBG)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T2DM patients(aged 35-65 years)were recruited from the Government Yoga and Naturopathy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Chennai,India,between January 5,2022 and March 15,2023.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cupuncture group or sham acupuncture group.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bilateral needling at Sanyinjiao(SP6)while sham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needling at a non-acupuncture point[1.5 cun lateral to Sanyinjiao(SP6)]for 30 min.Primary outcome was RBG,and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pulse rate(PR),pulse pressure(PP),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ate pressure product(RPP),and double product(Do-P).All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nd blinded to acupuncture group(n=50)and sham acupuncture group(n=50).Inter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BG(P<0.001),SBP(P=0.035),DBP(P=0.008),and MAP(P=0.009)were found in acupuncture group compar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group.Within-group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BG(P<0.001),SBP(P<0.001),DBP(P=0.008),PP(P=0.023),MAP(P<0.001),RPP(P<0.001),and Do-P(P=0.002)in acupunc-ture group,whereas sham acupuncture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R(P=0.023)only in the post-test assessment compared with pre-test assessment.Conclusion A period of 30 min of needling at the Sanyinjiao(SP6)acupuncture point re-duces RBG and promote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2DM as compared with needling at non-acupuncture points.Sanyinjiao(SP6)acupuncture may offer an immediate,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strengthen glycemic control management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2D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Diabetes Sanyinjiao(SP6)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Blood gluco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