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虹 钟丹妮 +2 位作者 高宗燕 吴晓静 韦露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1A1第1外显子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型,比较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观察病例组UGT1A1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不同基因型患儿出生后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检出G71R错义突变40例,启动子A(TA)7突变2例,715C→T杂合无义突变1例。病例组G71R纯合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野生型及杂合子患儿(P均<0.05)。结论 UGT1A1基因G71R突变是广西新生儿黄疸主要突变类型,该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新发现的715C→T无义突变可能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胆红素尿磷酸葡萄糖转移1A1
下载PDF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因突变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栋 庞良芳 周宏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葡萄糖醛酸化活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UGT1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尿磷酸葡萄糖 因多态性
下载PDF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类型对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丹妮 刘义 林伟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PCR-ASO)检测总共60例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基因突变。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与生理性黄疸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21%及5.56%,高胆红素血症组G71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 2,P<0.02),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生理性黄疸组共60例样本均未发现P229Q突变型。结论:G71R突变型与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229Q突变型可能与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光榆 吴建新 +1 位作者 李定国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及UGT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等。UGT基因突变研究,将有助于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人类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产前发育 被引量:7
6
作者 钟丹妮 刘义 +2 位作者 黎汉忠 龙盛京 刘悠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的产前发育规律。方法:取不同孕周胎肝及成人肝脏,用Black方法,测定肝脏B-UGT活性。结果:成人肝脏该酶活性均值为1768.63μg/h·g-1肝... 目的:探讨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的产前发育规律。方法:取不同孕周胎肝及成人肝脏,用Black方法,测定肝脏B-UGT活性。结果:成人肝脏该酶活性均值为1768.63μg/h·g-1肝脏,13~28孕周和~38孕周胎肝该酶活性均值分别是14.37和25.15μg/h·g-1肝脏,分别是成人酶活性的0.84%和1.42%,三组酶活性经秩和检验统计,P<0.005。结论:肝脏B-UGT宫内发育特征非常缓慢。本研究是国内首次报告,为新生儿黄疸中肝酶发育不成熟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对指导酶诱导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发育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金蕾 杨丽杰 +1 位作者 陈岩 马满玲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家族酶,因主要利用UDP-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为糖基供体而得名。人类UCT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包括肾、脑、皮肤、肠、脾、胸腺、心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下载PDF
孤儿核受体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转录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利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74-979,共6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androstanere-ceptor,CAR)等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receptors)及其他转录因子能调节UGT基因的转录,这些受体及因子分布和活性的差异可导致UGT酶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此外,研究表明化合物通过核受体(NR)介导的UGT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化合物体内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UGT酶表达量与激素平衡、药物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病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核受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调节作用在预测药物相互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人类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核受体 因调节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下载PDF
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BmUGT004965)的克隆和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飞飞 刘增虎 +2 位作者 陈颜虹 马艳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7,共8页
糖基化作用在抑制和排除生物体一系列内生和外生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参与了这一过程。在分析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的UGT基因时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分子克隆和... 糖基化作用在抑制和排除生物体一系列内生和外生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参与了这一过程。在分析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的UGT基因时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分子克隆和表达谱分析,将该基因命名为BmUGT004965,其开放读码框(ORF)长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60.3 kD,等电点9.13。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具有一段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而且N端和C端各有一段疏水的跨膜区。将该基因cDNA与家蚕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具有4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将家蚕BmUGT004965基因与人类、果蝇、昆虫杆状病毒、植物及已报道的家蚕UGT基因进行氨基酸水平的比对,显示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0%~30%;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端序列的保守性高于N端区域,可能与UGT具有2个主要的功能域有关。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在5龄第3天家蚕幼虫的9种组织中,BmUGT004965基因只在丝腺和脂肪体中有表达,且丝腺中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脂肪体,这与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推测这种特异的表达方式可能与其特异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作用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家蚕 因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激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杨 李延青 +3 位作者 高艳景 程宝泉 卢雪峰 解祥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性激素、促生长素、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对UDP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原始鼠肝细胞培养及Northernblot杂交技术 ,观察不同种类激素处理肝细胞前后UGT同工酶mRNA的变化。结果 :加用 10 -5mol L... 目的 :探讨性激素、促生长素、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对UDP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原始鼠肝细胞培养及Northernblot杂交技术 ,观察不同种类激素处理肝细胞前后UGT同工酶mRNA的变化。结果 :加用 10 -5mol L浓度的睾酮处理鼠肝细胞后 ,UGT2B1和UGT2B3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 2 9%和 32 % ;以 10mIU L促生长素处理肝细胞后 ,UGT2B1和UGT2B3mRNA表达水平分别减少 17%和 38% ;在鼠肝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甲状腺素T3可使UGT1A6的表达增加 70 % ,但UGT1A1、UGT1A5分别减少 38%、35 % ;地塞米松可增加UGT1A1、UGT1A5、UGT2B1和UGT2B3的表达 ,但其增高的幅度不同。地塞米松对UGT1A1和UGT2B1表达的调节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性激素、促生长素、甲状腺素和地塞米松可调节鼠肝细胞UGTmRNA的表达 ,且对不同种UGTmRNA的调节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性激素 促生长素 甲状腺素 地塞米松 斑点杂交技术
下载PDF
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家系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丽平 付荣 栾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03-605,609,共4页
目的分析1个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家系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儿科2010年11月收治的1例持续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该患儿及其家族成员UGT1A... 目的分析1个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家系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儿科2010年11月收治的1例持续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该患儿及其家族成员UGT1A1基因的5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域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UGT1A1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即第1外显子第211位的鸟嘌呤(G)转换为腺嘌呤(A),导致编码蛋白第71位甘氨酸(Gly)变为精氨酸(Arg),即211G>A(G71R);为杂合改变;5号外显子第1 456位的胸腺嘧啶(T)颠换为鸟嘌呤(G),导致编码蛋白第486位酪氨酸(Tyr)变为天门冬氨酸(Asp),即1 456T>G(Y486D),为纯合突变,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其祖父和其父亲婴儿期有反复黄疸病史,UGT1A1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即211G>A(G71R)和1 456T>G(Y486D),均为杂合改变。结论对于临床上持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患者,进行UGT1A1基因突变分析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血性黄疸 家系 Crigler-Najjar综合征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因突变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东 郑玉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催化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代谢。根据基因结构、组织表达和底物特异性可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分为肝外和肝内表达酶。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存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催化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代谢。根据基因结构、组织表达和底物特异性可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分为肝外和肝内表达酶。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存在大量多态性位点,一些位点改变将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因此,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最终影响机体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近端消化道肿瘤、肝癌和前列腺癌。本文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肿瘤 因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定量预测
13
作者 彭向东 曹杉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个结合酶超家族,催化了多种药物。已有许多与葡萄糖苷酸化相关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实验方法和定量策略已经成功运用于体内葡萄糖醛酸化清除率以及抑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个结合酶超家族,催化了多种药物。已有许多与葡萄糖苷酸化相关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实验方法和定量策略已经成功运用于体内葡萄糖醛酸化清除率以及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该综述从这一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和预测方法以及实验影响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抑制 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体内外推法 肝脏清除率 底物 抑制剂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浓度/剂量比值的相关性
14
作者 赵杨 刘克锋 杜书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899-3901,共3页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服用他克莫司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剂量(C/D)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2例经肾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体质量以及个人基本信息,采集患者血液,检查患者...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服用他克莫司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剂量(C/D)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2例经肾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体质量以及个人基本信息,采集患者血液,检查患者血液中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同时,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基因与药物C/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UGT(rs12233719)基因型中,GG型、GT型+TT型患者的C/D值分别为(136±105),(142±103)(ng/ml)·k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GT(rs7439366)基因型中,TT型、TC型和CC型患者的C/D值分别为(120±63),(144±106),(133±111)ng/ml·k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233719和rs7439366基因连锁不平衡检验D’=0.999。结论UGT(rs12233719)和(rs7439366)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的C/D值无明显影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基因连锁不平衡。服用他克莫司前检测患者基因型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他克莫司 多态性 单抗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与黄疸
15
作者 吴升华 何祚光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是肝脏中参与胆红素等物质代谢的酶家族 ,该酶的基因异常与新生儿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黄疸 胆红素 血液疾病
下载PDF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解毒通路探讨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代谢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永健 黄少文 +4 位作者 刘瑞菁 万发达 杨婕 刘焕 柳春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毒性干预实验观察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染毒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活性及代谢解毒的影响,探讨枸... 目的:通过大鼠毒性干预实验观察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染毒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活性及代谢解毒的影响,探讨枸杞汁对DEHP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HP组和枸杞汁干预组,每组20只,DEHP组和干预组在DEHP一次染毒(3 000 mg/kg mb)后连续7 d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枸杞汁,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的芝麻油或生理盐水,期间每天收集大鼠24 h尿液。在染毒1、3、5、7 d后各组分别随机处死5只。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UGT1的活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的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以及尿液MEH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PA)含量。结果:枸杞汁干预组大鼠第5天UGT1活性显著高于DEHP组和对照组(P<0.05),且相对于DEHP组血清中MEHP含量减少而尿液中MEHP和PA含量增加。结论:枸杞汁可能通过提高UGT1活力促进了DEHP的代谢与排泄,发挥了解毒效应,将来可能作为一种预防或对抗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或其他有毒化学物潜在危害的保健药材或功能食品用于人群的健康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二(2-乙)酯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1 枸杞汁 干预
下载PDF
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易感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雨 李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重要的药物代谢Ⅱ相酶,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评价基因多态性对疾病易感性影响的重要性,建立基因多态性数据库并进行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的种群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拟就人UGT基因多态性及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重要的药物代谢Ⅱ相酶,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评价基因多态性对疾病易感性影响的重要性,建立基因多态性数据库并进行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的种群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拟就人UGT基因多态性及相关疾病易感性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因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金咏 栾连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释它的作用机理 ;结论 :人们对UGT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 研究进展 功能 活性
下载PDF
病因不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薇薇 杨丽菲 +4 位作者 王剑 魏萌 须丽清 胡瑞 李菁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检测对临床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g、血清总胆红...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检测对临床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g、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且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行UGT1A1基因检测,采用PCR扩增UGT1A1基因第1~5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其产物进行DNA测序。根据最常见基因突变位点Gly71Arg(211G→A)(以下简称G71R位点)突变情况将患儿分组,比较各组间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构成、产式、喂养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次、产次、入院日龄)和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比较不同入院日龄、不同喂养方式患儿UGT1A1基因突变频率和血清总胆红素峰值,以及母乳喂养不同G71R位点突变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结果共纳入180例患儿,共检出UGT1A1基因突变位点12个,UGT1A1基因总基因突变频率为73.33%(132/180)。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G71R,其基因突变频率为63.89%(115/180)。Gly54Glu(161G→A)、Alab1Gly(182C→G)、Pro82Ser(244C→T)、Leu179Gln(536T→A)、Asn400His(1198A→C)是新发现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根据最常见G71R位点突变情况分为无基因突变组(48例)、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38例)、G71R单位点杂合突变组(59例)、G71R复合杂合突变组(18例)。无基因突变组患儿入院日龄显著小于G71R复合杂合突变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低于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P<0.05)。入院日龄<7d(98例)患儿的UGT1A1基因突变频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日龄≥7d患儿(82例,P值均<0.05);母乳喂养(110例)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高于混合喂养(56例)和人工喂养患儿(14例,P值均<0.05)。母乳喂养无基因突变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低于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方式(回归系数为0.303)、G71R位点突变(回归系数为0.178)、入院日龄(回归系数为0.163)是影响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UGT1A1基因检测对病因不明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G71R位点突变最常见,且该位点突变、母乳喂养和入院日龄≥7d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1A1 病因不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因突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尚恒 杜宏波 +1 位作者 孟培培 江宇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于34μmol/L;黄疸型肝炎组(C组)41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34μmol/L。在入组基线时即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 A1酶水平,并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B组和C组患者在恢复期再次抽取外周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A1酶水平,同时再次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分别比较A、B、C组受试者在基线时的UGT1A1酶的水平,比较B、C组治疗前后UGT1A1酶的水平;分析UGT1A1酶的水平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B、C组受试者的UGT1A1酶的水平较比A组受试者,其水平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02);B、C组两者酶的水平在基线、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UGT1A1酶在恢复期与基线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7)。C组UGT1A1酶的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223,P=0.044;r=0.241,P=0.029)。结论肝脏的炎症反应和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诱导UGT1A1酶的水平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时,UGT1A1酶的水平可能是胆红素代谢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磷酸葡萄糖转移1A1 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