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掺入量对尿苷酶抗污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绍财 吴娟 +2 位作者 张敏 刘峰 韩建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了解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dUTP)掺入量与尿苷酶 (UDG)抗污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 5 0 %dUTP和全dUTP掺入HCVcDNA ,并观察UDG的抗污染效果。结果  0 0 5U、0 1U、0 2U的UDG 37℃消化 6 0min ,PAGE检测可抗 10 1~ ... 目的 了解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dUTP)掺入量与尿苷酶 (UDG)抗污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 5 0 %dUTP和全dUTP掺入HCVcDNA ,并观察UDG的抗污染效果。结果  0 0 5U、0 1U、0 2U的UDG 37℃消化 6 0min ,PAGE检测可抗 10 1~ 10 85 0 %dU DNA模板污染。 0 1UUDG 37℃ 10min能抗 10 6,2 0min~ 30min可抗 10 5,PAGE虽阴性 ,但DNA EIA杂交A值0 6 17,仍为阳性 ;40min可抗 10 3,未经杂交证实。 37℃消化 2 0min电泳检测可抗 10 1~ 10 8全dU DNA污染 ,DNA EIA杂交A值在 0 0 0 5~ 0 0 49均为阴性。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证实 ,用 5 0 %dU DNA为模板 ,37℃ 10~ 2 0min时 ,抗污染效果较差 ,需增加抗污染时间。应用全dU DNA为模板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反应 尿苷酶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合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较好诊断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国建 赵开通 +1 位作者 郝永哲 程文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99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与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检测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63.0±8.6岁,按血压水平分为... 目的探讨99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与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检测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63.0±8.6岁,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组(H1组)、高血压2级组(H2组)、高血压3级组(H3组);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5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7例;同时选取2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年龄61.1±9.6岁。所有入选者均行肾动态显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_(p))、半排时间(t_(1/2)),留取随机清洁中段尿液检查尿NAG,空腹抽血测血胱抑素C(Cys-C)和血肌酐。上述指标按高血压级别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NA、MA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GFR均降低,t_(p)、t_(1/2)延长,尿NAG升高;高血压组间比较,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GFR降低,t_(p)、t_(1/2)延长,尿NAG、Cys-C升高(P<0.05);H2、H3组Cys-C较对照组升高(P<0.05)。H1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NA、MA组与对照组比较,NA与MA组GFR降低,t_(p)、t_(1/2)延长,尿NAG及Cys-C升高(P<0.05)。NA、MA组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与NA组比较,MA组较NA组GFR降低,t_(p)、t_(1/2)延长,尿NAG及Cys-C升高(P<0.05),两组间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05)。高血压组GFR与尿NAG呈负相关(t=-0.39,P<0.01)。结论肾动态显像及尿NA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影响甘薯青枯菌致病性和碳代谢
3
作者 张鸿 林志坚 +6 位作者 祝金栋 林赵淼 李国良 许泳清 刘中华 邱永祥 邱思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76,共15页
为明确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的功能,通过构建甘薯青枯菌galE基因敲除菌株ΔgalE及回补菌株CΔgalE,探索galE基因与甘薯青枯菌致病相关表型间的关联及对甘薯青枯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galE的功能,通过构建甘薯青枯菌galE基因敲除菌株ΔgalE及回补菌株CΔgalE,探索galE基因与甘薯青枯菌致病相关表型间的关联及对甘薯青枯菌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lE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了青枯菌对甘薯的致病性,并且影响了致病相关表型。ΔgalE菌落流动性、菌体泳动能力、胞外多糖含量和生物膜形成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SPRS911和CΔgalE。在半乳糖代谢途径中,galE基因缺失后,参与尿苷二磷酸葡糖与葡萄糖之间代谢的galU、pgm、glk基因表达量降低,D-葡萄糖-6-磷酸累积;与UDP-半乳糖代谢有关的dgoK、dgoAa、dgoAb、malZ和galM基因表达量升高。galE基因缺失还加强了甘薯青枯菌对于苹果酸的同化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说明,galE基因对青枯菌的致病性与碳代谢水平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青枯菌 甘薯瘟病 尿二磷酸-葡萄糖4-差向异构 胞外多糖 半乳糖代谢 碳代谢
下载PDF
沉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UGT逆转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
4
作者 林雅玲 何康来 +2 位作者 王振营 尚素琴 张天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1,共8页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 UGT)在亚洲玉米螟Cry1Ie抗性品系(ACB-IeR)及敏感品系(ACB-Bt S)的表达量,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对ACB-IeR品系Of UGT基因进行沉默,并通过毒力测定试验来检验干扰效果。Of UGT基因在ACB-Ie R三龄幼虫中相对表达量高于ACB-Bt S,并且注射ds UGT后该基因表达量下降。Cry1Ie抗性品系的致死中浓度大于1000.00μg/g,在蛋白浓度为500.00μg/g时,注射ds UGT和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较空白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降低;在蛋白浓度为1000.00μg/g时,注射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注射ds UGT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和注射ds GFP的都显著降低。由结果可以看出RNAi沉默OfUGT基因后可以降低抗性品系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但对抗性的逆转程度还需要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RNA干扰 Cry1Ie 抗性逆转
下载PDF
金线莲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5
作者 李和平 林江波 +2 位作者 黄惠明 邹晖 戴艺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4,共8页
【目的】甘露糖是金线莲多糖重要组成成分,对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MP)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以梅花山金线莲植株为材料,克隆ArGMP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 【目的】甘露糖是金线莲多糖重要组成成分,对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MP)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以梅花山金线莲植株为材料,克隆ArGMP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模式进行qRTPCR分析。【结果】金线莲ArGMP基因ORF区序列长1086 bp,共编码361个氨基酸;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60 bp,含有3个内含子,GenBank登录号OQ03027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rGMP蛋白是一种较稳定的、无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该蛋白与铁皮石斛、深圳拟兰、蝴蝶兰等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ArGMP基因在金线莲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种植温度处理条件下,25℃时表达量最高,高温严重抑制其表达;3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显示,处理3 h后ArGMP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ArGMP基因表达基本无影响。【结论】克隆了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发现该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点,且该基因受温度调控,而不受盐胁迫调控,这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甘露糖-1-磷酸尿转移 多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残留尿苷酶对HCV cDNA破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绍财 季颖 朱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713-715,共3页
为了解残留尿苷酶对dUTP掺入cDNAPCR产物的破坏作用。采用PAGE和DNA -EIA杂交技术检测抗污染效果和DNA杂交百分率。结果表明⑴每反应 0 2单位尿苷酶 37℃ 2 0min可获得良好的抗污染效果。⑵ 94℃ 10min可灭活尿苷酶的活性。对照组PCR... 为了解残留尿苷酶对dUTP掺入cDNAPCR产物的破坏作用。采用PAGE和DNA -EIA杂交技术检测抗污染效果和DNA杂交百分率。结果表明⑴每反应 0 2单位尿苷酶 37℃ 2 0min可获得良好的抗污染效果。⑵ 94℃ 10min可灭活尿苷酶的活性。对照组PCR产物室温放置 65h杂交效率为 94 18%。试验组 - 2 0℃保存 65h杂交效率为 87 69%、77 2 4 %、76 83% ,室温 65h杂交效率为 74 77%、72 50 %、70 2 9% ,对照组与试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试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以上结果证实对照组室温放置 65h杂交效率下降 5 82 % ,试验组 - 2 0℃保存下降 19 4 1% ,放置 65h下降 2 7 4 8% ,可能与残留尿苷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酶 聚合链反应 脱氧尿嘧啶核三磷酸
原文传递
亚洲人群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7
作者 孙红旗 李珊珊 +1 位作者 颜妍 吴紫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51-0054,共4页
系统评价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亚裔UGT1A1*6 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 系统评价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收集亚裔UGT1A1*6 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31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总计360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携带UGT1A1*6患者严重腹泻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亚组分析提示:伊立替康低、中剂量时,携带UGT1A1*6患者严重腹泻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增加;伊立替康高剂量时,携带UGT1A1*6患者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无明显相关。结论 伊立替康在<200 mg/m2剂量使用时, UGT1A1*6 突变基因均会增加肿瘤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200 mg/m2时,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糖酸转移1A1 UGT1A1*6 亚洲人群 多态性 伊立替康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心肌标记物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值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范路梅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D-二聚体(D-D)、心肌标记物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值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 目的研究血清D-二聚体(D-D)、心肌标记物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值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院内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D-D、心肌标记物[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AG/Cr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AST、CK-MB、NAG/Cr、cTnI预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的价值。根据28 d后的预后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存活组(38例,预后良好)与死亡组(22例,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D-D≥1.180mg/L、AST≥73.917U/L、CK-MB≥29.135U/L、NAG/Cr≥2.940U/mmol·Cr、cTnI≥1.411ng/mL是预测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830、0.856、0.931、0.938(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与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较高,炎症反应剧烈,心肌损伤严重且血清D-D、AST、CK-MB、NAG/Cr、cTnI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心肌标记物 尿N-乙酰-β-D葡萄糖 尿肌酐 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
下载PDF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代谢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水莲 李新 曾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5 0还比较落后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醛酸转移 葡醛酸结合反应
下载PDF
灵芝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望兴 杨普香 +5 位作者 李延升 石旭平 黎小萍 张贱根 蔡海兰 蔡翔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6-94,共9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是灵芝多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灵芝UGPase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UG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结构域、蛋白高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树的...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是灵芝多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灵芝UGPase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UG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结构域、蛋白高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UGPase基因全长1691 bp,包含一个151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4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它是定位于细胞质内的一种亲水性稳定蛋白酶;它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所组成;同源比对分析显示,该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动植物的UGPase酶相比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尿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金咏 栾连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释它的作用机理 ;结论 :人们对UGT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研究进展 功能 活性
下载PDF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虹 钟丹妮 +2 位作者 高宗燕 吴晓静 韦露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1A1第1外显子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型,比较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观察病例组UGT1A1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不同基因型患儿出生后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检出G71R错义突变40例,启动子A(TA)7突变2例,715C→T杂合无义突变1例。病例组G71R纯合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野生型及杂合子患儿(P均<0.05)。结论 UGT1A1基因G71R突变是广西新生儿黄疸主要突变类型,该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新发现的715C→T无义突变可能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胆红素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1A1 基因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丽雪 许茜 +3 位作者 邸晓辉 许景峰 江琳 马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北京市3所医院347例健康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组)和97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1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北京市3所医院347例健康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组)和97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1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血标本的DNA,确定UGT1A1和UGT1A3基因型,研究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新生儿组的UGT1A突变基因频率分别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进行比较,UGT1A1*6、UGT1A1*28、UGT1A3*2突变基因频率(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上述各型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UGT1A3其他基因型突变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1*6、UGT1A1*28和UGT1A3*2基因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是高胆红素血症的易感基因,但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1A 基因表达调控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蕾 杨丽杰 +1 位作者 陈岩 马满玲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家族酶,因主要利用UDP-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为糖基供体而得名。人类UCT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包括肾、脑、皮肤、肠、脾、胸腺、心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下载PDF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类型对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钟丹妮 刘义 林伟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PCR-ASO)检测总共60例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基因突变。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与生理性黄疸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21%及5.56%,高胆红素血症组G71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 2,P<0.02),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生理性黄疸组共60例样本均未发现P229Q突变型。结论:G71R突变型与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229Q突变型可能与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基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亚东 郑玉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催化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代谢。根据基因结构、组织表达和底物特异性可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分为肝外和肝内表达酶。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存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催化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的代谢。根据基因结构、组织表达和底物特异性可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分为肝外和肝内表达酶。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存在大量多态性位点,一些位点改变将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因此,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最终影响机体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近端消化道肿瘤、肝癌和前列腺癌。本文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肿瘤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孤儿核受体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转录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利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74-979,共6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androstanere-ceptor,CAR)等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receptors)及其他转录因子能调节UGT基因的转录,这些受体及因子分布和活性的差异可导致UGT酶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此外,研究表明化合物通过核受体(NR)介导的UGT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化合物体内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UGT酶表达量与激素平衡、药物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病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核受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调节作用在预测药物相互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人类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核受体 基因调节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尚恒 杜宏波 +1 位作者 孟培培 江宇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于34μmol/L;黄疸型肝炎组(C组)41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34μmol/L。在入组基线时即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 A1酶水平,并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B组和C组患者在恢复期再次抽取外周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A1酶水平,同时再次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分别比较A、B、C组受试者在基线时的UGT1A1酶的水平,比较B、C组治疗前后UGT1A1酶的水平;分析UGT1A1酶的水平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B、C组受试者的UGT1A1酶的水平较比A组受试者,其水平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02);B、C组两者酶的水平在基线、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UGT1A1酶在恢复期与基线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7)。C组UGT1A1酶的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223,P=0.044;r=0.241,P=0.029)。结论肝脏的炎症反应和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诱导UGT1A1酶的水平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时,UGT1A1酶的水平可能是胆红素代谢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1A1 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α_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鸣 杜国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ALB)、α1-微球蛋白 (α1-MG)、转铁蛋白 (TRF)、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对糖尿病肾病 (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 8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及...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ALB)、α1-微球蛋白 (α1-MG)、转铁蛋白 (TRF)、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对糖尿病肾病 (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 8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及 62例健康体检者晨尿mALB、α1-MG、TRF、NAG含量。结果 NIDDM患者尿mALB、α1-MG、TRF、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糖控制良好组尿mALB、α1-MG、TRF、NA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 (P均 <0 .0 1)。NIDDM患者中 ,尿mALB增高的阳性率为 3 7.65 % ,尿TRF增高的阳性率为 5 6.47%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四项指标的单项或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尿蛋白测定 ,单项及二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 ,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较高 ,其中α1-MG +TRF +NAG模式高达 81.12 % ,四项联检阳性率达 87.0 6%。结论 检测尿mALB、α1-MG、TRF、NAG是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联合检测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阳性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转铁蛋白/尿 乙酰氨基葡萄糖/尿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