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例黏多糖病酶学分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永兰 李社勇 +5 位作者 赵小媛 范莉萍 林文春 周志红 程静 刘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黏多糖病(MPS)疾病谱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75例高度疑似MPS患儿同时进行尿黏多糖(GAG)定量和电泳分析以及7种MPS酶学分析。采用荧光分析法分别检测白细胞α-L-艾杜糖酶、艾杜糖-2-硫酸酯酶、α-N-乙酰氨... 目的探讨黏多糖病(MPS)疾病谱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75例高度疑似MPS患儿同时进行尿黏多糖(GAG)定量和电泳分析以及7种MPS酶学分析。采用荧光分析法分别检测白细胞α-L-艾杜糖酶、艾杜糖-2-硫酸酯酶、α-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β-半乳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B及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根据临床、放射学及酶学检查确诊MPS 52例,年龄4.0±2.2岁,其中I型5例(10%),Ⅱ型20例(38%),ⅣA型20例(38%),Ⅵ型6例(12%),Ⅶ型1例(2%),未发现ⅢB、ⅣB型患儿。除2例ⅣA型患儿外,其余50例MPS患儿尿GAG/Gr比值均较同龄儿增高。尿GAG定量增高者均确诊为MPS。绝大多数患儿于生后1~2岁起病,常伴有疝、心脏瓣膜病。Ⅰ、Ⅱ、Ⅵ型患儿表现面容丑陋、皮肤粗糙、矮小、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ⅣA型主要表现为矮小、骨骼畸形及关节松弛。结论 MPSⅡ型和ⅣA型是MPS最常见类型,其次是Ⅵ型及Ⅰ型。MPS患儿以特殊外貌为临床特点,包括面容丑陋、皮肤粗糙、矮小、骨骼畸形等。尿GAG定量测定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MPS筛查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酶测定 尿黏多糖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