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氨基端前 β-Ⅰ交联羧基末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邓意 陈立珩 +7 位作者 王先宝 宋旭东 凌苑娜 陈爱华 杨平珍 郭敬宾 阙冬冬 陈贵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AP与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稍增高,P〈0.05。UA组与SAP组、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羧基末端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骨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8
3
作者 段永强 吴振夫 +2 位作者 吴敏 王立兵 刘杨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914-916,922,共4页
目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Uni Q ICTP定量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2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ICTP测定,并与SPECT核素骨显像比较。术后每6个月-12个月对骨转移患者、非... 目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Uni Q ICTP定量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2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血清ICTP测定,并与SPECT核素骨显像比较。术后每6个月-12个月对骨转移患者、非骨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定量测定ICTP,观察骨转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正常对照组、SPECT阴性组(非骨转移组)和SPECT阳性组(骨转移组)的ICTP分别为3.5±1.4!g/L、4.4±1.9!g/L和7.8±2.6!g/L。ICTP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1;t=9.188,P〈0.01)。31例广泛骨转移与17例单发骨转移ICTP分别为9.5±3.5!g/L和5.1±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P〈0.01)。血清ICT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多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f=48-2=46,χ=0.362,P〈0.01)。结论核素骨显像联合ICTP在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核素骨显像在及时发现骨转移上的优势以及与ICTP在及时观察骨质破坏程度上的优势互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全身显像 i型羧基末端 预后
下载PDF
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对骨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宇 安宇 侯利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2期3342-3345,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研究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ⅡCP)水平变化,探讨体液PⅡCP对早期O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O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改良Hulth法诱导大鼠膝关节OA模型。分别于...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研究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Ⅱ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ⅡCP)水平变化,探讨体液PⅡCP对早期O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OA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改良Hulth法诱导大鼠膝关节OA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5周,每周每组抽取6只大鼠取关节液、血清及关节标本,用ELISA检测体液PⅡCP水平,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PⅡCP水平和软骨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来检验体液PⅡC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OA模型组在术后第1周软骨组织学表现接近假手术组,从第2周开始逐渐出现明显的OA病理学改变,假手术组软骨组织学无明显改变。OA模型组体液PⅡCP水平从术后第1周开始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并随时间推移差异性逐渐增大;假手术组体液PⅡCP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血清与关节液PⅡCP水平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大鼠OA模型中,血清和关节液PⅡCP水平在软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之前就已经升高,PⅡCP水平与OA病理变化相符合,关节液和血清PⅡCP水平可作为OA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羧基末端 软骨 诊断
下载PDF
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福生 周令望 +8 位作者 刘立志 高彦辉 孙辉 刘艺 郭新利 汪中伯 于波 钟学宽 于维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7-508,共2页
目的 探讨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PⅠCP)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了观察对象的血清PⅠCP的浓度。结果 黑龙江省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PⅠCP浓度 (56.42± 8.10 ) μg/L显著高于病区正常人 (49.2 1±... 目的 探讨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PⅠCP)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了观察对象的血清PⅠCP的浓度。结果 黑龙江省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PⅠCP浓度 (56.42± 8.10 ) μg/L显著高于病区正常人 (49.2 1± 4.98) μg/L(P <0 .0 1) ;病区正常人的血清PⅠCP浓度显著高于非病区正常人(40 .85± 6.75) μg/L(P <0 .0 0 1)。四川省病区正常儿童血清PⅠCP(52 .53± 12 .91) μg/L高于非病区正常儿童(45.91± 6.0 2 ) μg/L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慢型克山病患者机体胶原合成活跃 ,血清PⅠCP有可能成为监测慢型克山病的一个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血清 羧基末端 浓度变化
下载PDF
补肾健膝汤联合依降钙素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鹏 刘羽 +1 位作者 胡泊 王红辉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应用依降钙素治疗,治疗组61... 目的:观察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应用依降钙素治疗,治疗组61例应用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BGP和β-CTX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7.05%(P <0.05)。治疗后,2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血清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β-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血清BGP和β-CTX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补肾健膝汤 依降钙素 骨钙素(BGP) 羧基末端交联(β-CTX)
下载PDF
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友莲 胡坚方 +2 位作者 邹伏英 魏江平 邹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尿 血清 i型羧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邝建 周晓红 +2 位作者 陈红梅 杨华章 崔炎棠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653-654,共2页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中成骨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IA方法分别测定 3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结果  2型糖尿病组平均PICP为 ( 93 48± 2 8 46) μg/...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中成骨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IA方法分别测定 3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结果  2型糖尿病组平均PICP为 ( 93 48± 2 8 46) μg/L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的 ( 14 1 3 7± 5 8 2 7) μg/L(P <0 0 1) ,各年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对照。患者血清PICP与C肽呈正相关r=0 40 4(P <0 0 5 ) ,与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型胶原合成速率、成骨细胞功能较正常人降低 ,骨形成减少 ,可能与患者胰岛功能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前 尿 骨代谢
下载PDF
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晓晔 邹青峰 +2 位作者 金川 李卫东 陈文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BALP。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基线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成正相关,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治疗3个月时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5例降至正常,9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比89%(P=0.039);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比90%(P=0.038)。uNTX/Cr,sBALP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BAL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对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氨基末端 骨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艳萍 侯彦 +2 位作者 尉静 刘亚非 赵利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固定矫治初期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水平,从微观角度研究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变。方法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1例,拔... 目的通过检测固定矫治初期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水平,从微观角度研究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变。方法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1例,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试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每位受试者安装片段弓,将上颌尖牙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于安装矫治器前1周及加力后1、2、3、4周时收集GCF。实验室检测GCF中CTX的水平。结果试验侧CTX的浓度与质量在加力1周后达高峰侧之后逐渐降低,1、2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侧与对照侧CTX浓度与质量的比较在加力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F的质量,试验侧加力2周时与治疗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矫治(加力过程中)可以导致GCF中CTX浓度和含量的显著性变化,CTX水平在加力后1周达到高峰,提示为临床骨吸收的显著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矫正 龈沟液 i型交联羧基末端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含量的观察
11
作者 黄宗明 李东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不同程度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PⅠCP)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 41例高血压病人分成 3组 ,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ⅢNP、PⅠCP含...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不同程度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PⅠCP)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 41例高血压病人分成 3组 ,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ⅢNP、PⅠCP含量。结果  3组之间PⅢNP、PⅠCP含量均有差别 ;只有组Ⅰ与对照组无差异 ,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均有差别 ;PⅢNP、PⅠCP含量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ⅢNP、PⅠCP含量可以反映高血压肥厚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与代谢 ,并可能受循环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浆 氨基末端 含量 羧基末端
下载PDF
人软骨降解标志物尿Ⅱ型胶原羧基段多肽(CTX-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永波 季卫锋 马镇川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8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 分析尿中尿Ⅱ型胶原羧基段多肽(CTX-Ⅱ)水平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 随机纳入20~60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健康体检患者20例,收集留取患者尿样,用人骨退化特异标志物(CTX-Ⅱ)ELISA试剂盒测定尿液中的CTX-Ⅱ值,... 目的 分析尿中尿Ⅱ型胶原羧基段多肽(CTX-Ⅱ)水平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 随机纳入20~60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健康体检患者20例,收集留取患者尿样,用人骨退化特异标志物(CTX-Ⅱ)ELISA试剂盒测定尿液中的CTX-Ⅱ值,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尿中Ⅱ型胶原C端肽明显升高.青壮年患者尿中CTX-Ⅱ水平均较中老年患者尿中CTX-Ⅱ水平高,血瘀型患者和湿热型患者尿中CTX-Ⅱ水平较肝肾亏虚型患者尿中CTX-Ⅱ水平高(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中CTX-Ⅱ水平的升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尿中CTX-Ⅱ水平青壮年人群较中老年人群高,血瘀型患者和湿热型患者较肝肾亏虚型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降解标志物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证 羧基段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燕 刘晓辉 +2 位作者 宋艳玲 焦建雄 艾文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73例,不稳定斑块组116例和无斑块组77例,另选择80例无颈...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73例,不稳定斑块组116例和无斑块组77例,另选择80例无颈动脉狭窄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ⅠCT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结果:梗死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均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血清ⅠCTP、MMP-2和MMP-9均显著升高,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仅血清ⅠCTP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单侧颈动脉斑块患者。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ⅠCTP、MMP-2和MMP-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ⅠCT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羧基末端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龚著新 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49-5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AS患者尿CTX-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Ⅰ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X-Ⅰ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尿C末端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肝病患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建华 张健华 +3 位作者 吕斌彬 冯静霞 张然蓉 毛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P的水平。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ColⅢ、LN和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病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肝癌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末端 层粘连蛋白 甲胎蛋白 肝炎 肝硬化 肝肿瘤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旭 曹莉 +1 位作者 赵雄 王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88-90,9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0例T2DM骨质疏松患者,分为T2DM骨质疏松... 目的分析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0例T2DM骨质疏松患者,分为T2DM骨质疏松伴骨折组(54例)与T2DM骨质疏松不伴骨折组(66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P1NP、β-CTX,同时检测骨密度,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表示线性关系。结果T2DM骨质疏松性骨折组P1NP、β-CTX水平低于T2DM骨质疏松不伴骨折组(均P<0.05)。两组P1NP、β-CTX与年龄、FBG、GHb、骨密度、BMI、25(OH)D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P1NP与β-CTX之间呈正相关(r=0.744、0.495,均P<0.05)。结论P1NP、β-CTX水平可能与T2DM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尿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血清Ⅰ氨基端延长 β-Ⅰ羧基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基质金属蛋白-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祥全 万小松 +4 位作者 杨纪才 曹光强 梁荐 吕正祥 冯玉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基质金属蛋白-2(MMP-2)的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2007年ACC/AHA及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ESC)诊断标准入选178例患者,冠心病(CHD)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基质金属蛋白-2(MMP-2)的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2007年ACC/AHA及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ESC)诊断标准入选178例患者,冠心病(CHD)组136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8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另选4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类型的ICTP和MMP-2水平。结果 ACS组、SAP组ICTP、MMP-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ACS组较SAP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轻度、中度、重度组,A型、B型、C型病变组与对照组ICT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度、重度组,B型、C型病变组与对照组MMP-2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轻度,A型病变组与对照组MMP-2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CTP与MMP-2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基质金属蛋白-2活性增高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Ⅰ羧基末端 基质金属蛋白-2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骨唾液酸蛋白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军凯 李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采用So l owa 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I I I级),ELI SA测定血清I CTP和BSP水平。半年后再次评估骨转移情况。结果:骨转移组血清I CTP和BSP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I CTP和BSP水平逐步升高,与病情进展呈显著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显示:血清I CT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18 U/L,灵敏度85.2%,特异度98.9%,ROC曲线下面积0.967;血清BS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2.8 g/L,灵敏度87.9%,特异度99.1%,ROC曲线下面积0.976;初诊骨转移组和新发骨转移组的I CTP和BS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I CTP和BSP可用作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通过对二者水平的监测可预测骨转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骨转移癌 i型交联羧基末端 骨唾液酸蛋白
下载PDF
根据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早期诊断骨不连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清华 林坚平 +3 位作者 沈宁江 史占军 周钢 吴多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11-7621,共11页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五六月龄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均分为2组,骨缺损组在左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骨折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8,10,12周进行前臂的X射线片检查观察桡骨缺损区愈合情况,并抽取血清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骨形成特异标志物(包括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分析2组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发现,骨缺损组骨代谢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骨不连早期诊断的临床预测可以依赖于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同时跟踪监测;2除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意义不大之外,骨缺损组中I型胶原羧基端末肽在术后第5周均值最高,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在术后4或5周均值明显下降,可以说明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能快速随骨形成和骨吸收而迅速改变,敏感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的具体状态;3系统性监测生化指标如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的变化能反映兔骨折不愈合的早期进程,它们是否均可以作为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指标,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骨不连,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钙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不连 生物标志物 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氨基端末 羧基端末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男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丽君 罗湘杭 +4 位作者 廖二元 伍贤平 谢辉 曹行之 贺佩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83-787,768,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用DEXA(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腰椎侧位、股骨颈、Wards区(华氏区)及髋部总体的面积BMD。结果(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OC、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007,-0.100。BAP与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负相关,r分别为-0.190、-0.087、-0.175、-0.128、-0.128(P〈0.05)。(2)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的影响后,sOC和各部位BMD相关性消失;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相关性仍存在,r分别为-0.164、-0.171、-0.148、-0.191、-0.105(P〈0.05)。(3)以50岁为切点,将所有样本按年龄分两段,偏相关分析显示50岁以前sOC、sNTX和BAP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50岁以后除腰椎侧位外,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256、-0.183、-0.126(P〈0.05)。sOC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02(P〈0.05)。(4)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50岁以上年龄匹配男性骨质疏松组BAP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分别以各部位BMD为应变量,年龄、BMI、吸烟(每日吸烟数量×烟龄)、BAP、sOC和sNTX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决定因子;吸烟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BAP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其BMD变化的百分数分别为16.5%、18.0%、13.4%、10.8%。(P均〈0.05);sNTX为腰椎正位总体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腰椎正位总体BMD变化的15.7%。结论(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后,50岁以上男性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均呈负相关,BAP与sNTX均为50岁以上男性BMD的独立决定因子。(2)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B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较高的骨代谢转换水平与较低的BMD相关联。(3)年龄、体重指数与吸烟均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氨基末端 骨密度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