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皮层性局灶性癫痫发作的定量可视化发作性硬膜下EEG变化
1
作者 Asano E. Muzik O. +1 位作者 Shah A. 王英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19-20,共2页
To quantify the ictal subdural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change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and to delineate the quantitatively defined ictal onset zones on high- resolution 3D MR images in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n... To quantify the ictal subdural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change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and to delineate the quantitatively defined ictal onset zones on high- resolution 3D MR images in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neocortical epilepsy. Fourteen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neocortical epilepsy (age: 1- 16 years) who had subsequent resective surg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subjects underwent a high- resolution MRI and prolonged subdural EEG recording. Spectr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3 habitual focal seizures. After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of the EEG epoch at ictal onset, an amplitude spectral curve (square root of the power spectral curve) was created for each electrode. The EEG magnitude of ictal rhythmic discharges was defined as the area under the amplitude spectral curve within a preset frequency band including the ictal discharge frequency, and calculated for each electrode. The topography mapping of ictal EEG magnitude was subsequently displayed on a surface- rendered MRI. Finall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quantitatively and visually defined ictal onset zones. The electrode showing the maximum of the averaged ictal EEG magnitude was part of the visually defined ictal onset zone in all cases. ROC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electrodes showing >30% of the maximum of the averaged ictal EEG magnitude had a specificity of 0.90 and a sensitivity of 0.74 for the concordance with visually defined ictal onset zones. Quantitative ictal subdural EEG analysi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may supplement conventional visual inspection in children with neocortical epilepsy by providing an objective definition of the onset zone and its simple visualization on the patient’ s 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发作 EEG 快速傅立叶转换 频谱分析 高分辨率 能量谱 预调 操作特 特异
下载PDF
具有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病史患者经氟伐他汀治疗后的局灶性癫痫发作
2
作者 Miesbach W. Chapman J. +1 位作者 Scharrer I. 高中宝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We report a 36-year-old woma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ainful focal seizures of her left hand and the left leg. She also had focal motor seizures at the left corner of her mouth.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the episo... We report a 36-year-old woma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ainful focal seizures of her left hand and the left leg. She also had focal motor seizures at the left corner of her mouth.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the episodes increased over four days from a few seconds once a day to frequent intervals lasting more than four hours at a time. The symptoms appeared one day after start of the treatment with fluvastatin (40 mg) administered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duced by antiphospholipid antibo dies (aPL).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severe manifestations of the antiphospholi pid syndrome (APS)including 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CAPS, Ashers on’s syndrome). In this case a single 40 mg dose of oral fluvastatin was linked to seizures.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this treatment, the seizures immediately disappeared and the patient fully recovered without evidence of permanent neurol ogical damage. This data links statins to seizures in patients with compromised blood brain barrier such as 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发作 抗磷脂综合征 氟伐他汀 癫痫症状 神经系统损伤 血脑屏障 完全康复 疼痛 抗磷脂抗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对局灶性发作型癫痫患儿疾病发作情况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延芳 邓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局灶性发作型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局灶性发作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50,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局灶性发作型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局灶性发作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50,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n=150,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癫痫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局灶性发作型癫痫的效果显著,可抑制脑电活动及癫痫发作,调节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左乙拉西坦 发作癫痫 神经细胞因子
下载PDF
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1例报告
4
作者 雷文婷 彭龙英 +2 位作者 赵静 杨冰竹 田茂强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79-382,共4页
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患儿的临床特点。该男性患儿年龄2个月零14 d,出生后3 d起病,临床以癫痫发作、嗜睡、反应差及肌无力起病,头颅影像学提示大脑白质多... 报告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以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患儿的临床特点。该男性患儿年龄2个月零14 d,出生后3 d起病,临床以癫痫发作、嗜睡、反应差及肌无力起病,头颅影像学提示大脑白质多发异常信号,脑电图示多部位起始的局灶性发作伴游走,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加重。血尿代谢提示甘氨酸增高,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GLD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2528_2530del(p.Arg843del)/c.1969A>G(p.Ser657Gly)。突变基因分别来自父母。该患儿最终确诊为NKH,停用丙戊酸钠改为奥卡西平治疗后发作无减少,但吃奶有所改善。通过对该病例的报告,扩大EIMFS的病因及NKH的表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对新生儿起病的肌无力、呼吸衰竭及癫痫发作的患儿需考虑NKH可能,此类患儿应避免使用丙戊酸钠。另外对于KCNT1、SLC12A5等基因阴性的早发EIMFS,有显著脑病者也需警惕NKH可能,血尿代谢筛查及全外显子检测能提供早期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及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高甘氨酸血症 甘氨酸脑病 GLDC基因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下载PDF
影响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承峰 董文涛 任榕娜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89名癫痫患儿在2005年至2010年进行智商检测,并结合症候学、脑电图(EEG)、CT或MR等检查确定为局灶性发作类型及致痫灶部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局灶性癫痫患... 目的探讨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89名癫痫患儿在2005年至2010年进行智商检测,并结合症候学、脑电图(EEG)、CT或MR等检查确定为局灶性发作类型及致痫灶部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达58.4%(52/89)的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有智能缺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P=0.022;OR=3.807;95%CI=1.215~11.926),MRI或CT检查(P=0.010;OR=5.035;95%CI=1.467~17.286),用药种类(P<0.01;OR=9.105;95%CI=2.639~31.408)为影响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首发年龄、发作类型与致痫灶的位置等因素对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没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智能易受损伤。影像学异常、癫痫发作频繁、用药种类多的局灶性癫痫患儿智能更易受损,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以减轻智力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作癫痫 智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KCNT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庆云 廖红梅 +3 位作者 杨赛 胡文静 王苗 杨理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总结KCNT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KCNT1基因变异相关的EIMFS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 目的总结KCNT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KCNT1基因变异相关的EIMFS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4例患儿,均携带不同的KCNT1基因杂合突变,其中1例为遗传性变异,3例为新生变异。4例患儿起病年龄2~110 d,发作类型均为频繁的多种类型的游走性局灶性发作,其中1例病程中有癫痫持续状态,1例患儿病程中出现痉挛发作。4例患儿均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1例暂时有效,1例癫痫发作部分控制,2例发作未控制。2例患儿应用生酮饮食治疗,无明显疗效,1例患儿应用奎尼丁治疗,无明显疗效且出现QT间期延长。4例患儿均有明显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结论KCNT1基因变异EIMFS起病年龄早,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早期,主要发作类型为游走性的局灶性发作,发作频繁,均伴随运动、智力发育落后,对抗癫痫药治疗反应差,奎尼丁及生酮饮食疗效尚需大样本的治疗研究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KCNT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疑似奥卡西平加重局灶性癫痫患者临床表现与EEG变化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敏 王艳丽 孔庆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奥卡西平(OXC)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AED),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一线治疗药物。OXC虽被认为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但可加重某些患者局灶性癫痫发作,如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现报道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口服OXC期间症状... 奥卡西平(OXC)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AED),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一线治疗药物。OXC虽被认为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但可加重某些患者局灶性癫痫发作,如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现报道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口服OXC期间症状和EEG恶化,疑与OXC有关。1病例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4年”于2016年3月就诊我科。患者4年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发作 癫痫患者 奥卡西平 EEG 临床表现 发作意识丧失 疑似 中央颞区棘波
下载PDF
KCNT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3例报告
8
作者 刘康 孙素真 +2 位作者 庞领玉 陈芳 吴文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K C N T 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K C N T 1基因变异相关EI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女性患儿分别于3、6月龄起病,1例男性患儿于2月龄起病... 目的探讨K C N T 1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K C N T 1基因变异相关EI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女性患儿分别于3、6月龄起病,1例男性患儿于2月龄起病。3例均以抽搐起病,经基因检测证实为KCNT 1基因新发错义变异,分别为c.862 G>A(p.Gly 288 Ser)、c.2813 A>G(p.Tyr 938 Cys)及c.1283 G>A(p.Arg 428 Gln)。1例患儿头颅磁共振示髓鞘化延迟,胼胝体膝部薄;2例视频脑电图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其中1例伴高度失律。3例均予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2例予激素治疗,发作仍不能有效控制,并出现运动发育落后。结论KCNT 1可能是EIMFS主要致病基因,导致癫痫起病年龄早,常合并发育迟缓,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激素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T1基因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药物难治癫痫
下载PDF
2例KCNT1基因突变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陈晓轶 朱永杰 +3 位作者 刘凯 王莉 马燕丽 陈国洪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8期2209-2214,共6页
回顾性分析2例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pilepsy of infancy with migrating focal seizures,EIMFS)患儿,分析其临床、头颅影像学及视频脑电图特点,采用二代测序癫痫基因检测包分析EIMFS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总结2例KCNT1基因突变致E... 回顾性分析2例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pilepsy of infancy with migrating focal seizures,EIMFS)患儿,分析其临床、头颅影像学及视频脑电图特点,采用二代测序癫痫基因检测包分析EIMFS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总结2例KCNT1基因突变致EIMF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特征。2例EIMFS患儿,均为男性,发作起病年龄为均在3个月内,2例均以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伴自主神经性发作。2例患儿均有频繁癫痫持续状态发生。视频脑电图特点:背景活动慢;发作间期主要表现为大量多灶性放电。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均伴异常。基因检测结果:1例为KCNT1基因c.862G>A(p.G288S)杂合突变,来源于母亲,1例为新发突变,c.1283G>A(p.R428Q);2例均应用多种抗癫痫药治疗,1例应用丙种球蛋白针治疗,效果欠佳。EIMFS起病年龄早,发作类型均以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为主;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视频脑电图特征为发作间期大量多灶性放电,发作期为游走性多灶性放电。遗传性因素为该病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及指导遗传咨询,KCNT1基因突变为该病热点突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KCNT1基因突变导致的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一例
10
作者 刘康 孙素真 陈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KCNT1基因突变所致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诊断为EIMFS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点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2月20d,频繁抽搐发作,表现为局灶性发作... 目的探讨KCNT1基因突变所致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诊断为EIMFS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点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2月20d,频繁抽搐发作,表现为局灶性发作,伴癫痫持续状态,EEG放电部位不固定,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起病后出现发育滞后,头颅MRI及血、尿遗传代谢筛查无明显异常,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儿存在KCNT1基因突变,该突变为杂合错义突变(c.1283G>A,p.Arg428Gln),患儿父母该位点未发现突变,即患儿为新生突变。结论KCNT1是EIMFS主要的相关基因,对于临床病因不明且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需考虑基因检测,协助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KCNT1基因突变 药物难治癫痫
下载PDF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并发局灶性癫癎发作1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许文莉 杨春峰 朱震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1期1105-1106,共2页
关键词 高渗非酮症糖尿病 局灶性癫痫发作 合并症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伴面部抽动的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运宝 莫晔 +2 位作者 吕鹏杰 王霞 李应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28-829,共2页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是临床罕见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1962年由Fisher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肢体抖动综合征(limb shaking syndrome,LSS)[1]。该病容易被误...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是临床罕见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1962年由Fisher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肢体抖动综合征(limb shaking syndrome,LSS)[1]。该病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癫痫发作、锥体外系疾病等而延误治疗,若能对其及时、正确的诊治,不仅可以终止其发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远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等。既往认为LS-TIA不累及面部和躯干,并将其作为与局灶性运动性癫痫的鉴别要点之一[2]。我们将临床遇到的1例伴面部抽动的LS-TIA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面部 抽动 局灶性癫痫发作 FISHER 锥体外系疾病 延误治疗
下载PDF
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面癫痫围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泽仙 黄崇慧 +3 位作者 刘小利 庄丽英 楼跃 李雅国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86-890,I0005,共6页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面癫痫(MTLE-HS)表现为伴认知损害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发作期和发作后期脑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前颞叶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MTLE-HS的患者30例,随访3~10年。纳入的30例患者均...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面癫痫(MTLE-HS)表现为伴认知损害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发作期和发作后期脑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前颞叶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MTLE-HS的患者30例,随访3~10年。纳入的30例患者均记录到1次FIAS的癫痫发作,采集发作期/发作后期及发作间期的SPECT脑血流图像,使用统计参数成像(SPM)方法,将发作期或发作后期的图像减去发作间期的图像得到SPM-T统计图,分析发作期和发作后期脑血流灌注的特点,并画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感兴趣区(ROI)。随后计算出ROI脑血流信号改变值,分析该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发作期致痫灶同侧颞叶内侧和基底核区均表现为高灌注改变。前额叶、顶叶及前扣带回区发作期注射组均为低灌注改变;发作后期同侧颞叶在此期未及高灌注改变;前额叶、顶叶及前扣带回区仍表现为低灌注改变,但范围较发作期缩小。发作期注射组颞叶内侧和基底核区高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正相关(r=0.66,P<0.05),发作后期注射组前扣带回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负相关(r=-0.66,P<0.05),但前额叶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无相关性(r=0.55,P>0.05),发作后期病灶同侧颞叶低灌注ROI脑血流信号改变与注射时间呈负相关(r=-0.58,P<0.05)。结论 MTLE-HS脑血流灌注模态随时间动态变化,发作期高灌注随癫痫发作时间进展逐渐扩展,发作后期脑血流呈低灌注状态,提示脑血流灌注演变与癫痫传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面癫痫 SPECT 伴认知损害的局灶性癫痫发作 注射时间 SPM
下载PDF
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雪梅 李敏婷 +1 位作者 何倩 秦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是一类罕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脑电图特征性表现为游走性。近年来,随着该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该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现系统归纳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 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是一类罕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脑电图特征性表现为游走性。近年来,随着该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该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现系统归纳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与EIMFS相关的致病基因,以期拓展临床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及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致病基因
原文传递
局灶性发作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倩 闫秀贤 +6 位作者 蒋丽丽 张桂珍 王扬 李尔珍 杨健 罗桂芳 许克铭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局灶性发作癫痫(FEP)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诊断标准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及病房120例确诊为FEP患儿进行ADHD临床诊断及临床亚型分型,采用整合视听持续执行测试进行注意力及反应控制能力评估,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2例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20例FEP患儿中共患ADHD者21例(17.5%),其中ADHD-I型17例(81.0%),ADHD-C型4例(19.0%),无ADHD-HI型患儿。不同治疗阶段癫痫患儿其共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FEP患儿综合尺度注意力及综合尺度反应控制商数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60例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患儿上述指标在不同治疗阶段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ADHD的FEP患儿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分项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P患儿ADHD的共患率颇高,其临床亚型呈现注意力缺陷型占优的特点,ADHD导致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认知方面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故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重视共患疾病的存在,并给予适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患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亚型i生活质量 发作癫痫i儿童
原文传递
生酮饮食治疗TBC1D24基因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君 柯钟灵 +2 位作者 许莹 陈铮 陈燕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治疗TBC1D24基因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0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的2例TBC1D24基因相关EIMF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生酮饮食治疗情况...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治疗TBC1D24基因相关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0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的2例TBC1D24基因相关EIMF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生酮饮食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癫痫患儿均在6月龄前发病,表现为多灶性的局部肌阵挛发作、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发作频繁,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见少量局灶性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发放。基因检测结果为TBC1D24基因突变,1例为复合杂合突变(c.1025C>T,p.S342L;c.229_c.240delATCGTGGGCAAG,p.I77_K80del),1例为纯合突变[c.119G>A,p.R40H(Arg40His)]。2例患儿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治疗4~17个月后,癫痫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通过文献复习,发现在6例TBC1D24基因相关EIMFS患儿中,4例经生酮饮食治疗有效或部分有效,1例因生酮比例不足而中止,1例未见明显效果而中止,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TBC1D24基因相关EIMFS多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尽早采用生酮饮食治疗可能有助于癫痫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TBC1D24基因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原文传递
KCNT1基因突变相关难治性癫痫五例
17
作者 郭静 李花 +1 位作者 张佩琪 杨海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573-580,共8页
目的 分析KCNT1基因突变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经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发现的5例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例KCNT... 目的 分析KCNT1基因突变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经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发现的5例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例KCNT1基因阳性癫痫患者均为错义突变,其中例2、例4、例5为新生突变,例1及例3为来源自母亲的杂合突变,其中例5新生突变患者(c.1038C>G p.F346L)合并有Y染色体异常,表现为超雄综合征(47,XYY)。5例患者中例1、例2及例3突变位点一致(c.1193G>A p.R398Q),但其中例1及例2临床表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例3为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且3例突变位点一致的患者中例1及例2合并有自闭症。5例患者中例1患者的母亲及外婆有癫痫病史,其余4例无癫痫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5例患者的癫痫起病年龄为生后1月龄~36月龄,其中例1、例2及例4临床表型为ANDFLE、例3及例5临床表型为EIMFS。5例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其中例2及例3添加生酮饮食治疗,例2及例4添加奎尼丁,总体而言对治疗不敏感,大多数发作频率治疗后仍为每日1至数次不等。5例患者的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其他发作形式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结论KCNT1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常常与难治性癫痫相关,临床表型多样,主要表现为ANDFLE及EIMFS,即使突变位点一致的患者也可以表型不同。KCNT1所致难治性癫痫起病年龄早、治疗效果差,多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并可能伴随其他异常,如合并自闭症及染色体异常。对有家族史的KCNT1基因阳性的癫痫患者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T1基因 难治癫痫 常染色体显遗传夜间额叶癫痫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下载PDF
以癫痫为主征的额颞肿瘤手术探讨
18
作者 王如毛 王子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1年第Z1期149-150,共2页
本文报告24例以癫痫频发为主征的额颞区肿瘤。男17例、女7例,脑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囊肿及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癫痫表现为大发作19例,其中杰克森氏发作7例,大发作间歇期伴有小发作14例,3例大发作呈连续状态。精神... 本文报告24例以癫痫频发为主征的额颞区肿瘤。男17例、女7例,脑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囊肿及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癫痫表现为大发作19例,其中杰克森氏发作7例,大发作间歇期伴有小发作14例,3例大发作呈连续状态。精神运动性癫痫3例,运动性及感觉性发作各1例。EEG出现典型高波幅棘波或棘慢综合波6例。中度弥漫性异常3例,轻度弥漫性异常3例,8例正常。术后EEG检查14例未发现有爆发性癫痫发作波。11例额叶、镰旁及前颅凹底肿瘤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13例颞叶、蝶骨嵴及中颅凹肿瘤同时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海马回及杏仁核吸除或以双极电凝多灶破坏。术后1~3个月继续服抗癫痫药物,3例仍有局灶性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运动癫痫 肿瘤手术 局灶性癫痫发作 前颞叶切除术 发作间歇期 发作 棘慢综合波 血管母细胞瘤 棘波 颞区
下载PDF
SCN1A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46例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
19
作者 彭炳蔚 朱海霞 +6 位作者 田杨 李小晶 王秀英 高媛媛 张雅妮 沈慧玲 陈文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46例SCN1A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46例携带SCN1A变异的DEE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起病年龄、临床表现、神经发育情况... 目的探讨46例SCN1A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46例携带SCN1A变异的DEE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起病年龄、临床表现、神经发育情况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组,分析SCN1A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结果在46例患儿中,2例(4.35%)于3个月内起病,42例(91.30%)于3~9个月内起病,2例(4.35%)于10个月后起病。2例(4.35%)表现为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发作(EIFMS);44例(95.7%)表现为Dravet综合征(DS),其中28例(63.6%)为局灶型(DS-F),13例(29.5%)为肌阵挛型(DS-M),1例(2.27%)为全面型(DS-G),2例(4.55%)为持续型(DS-SE)。2例EIMFS患儿均存在重度发育落后;44例DS患儿中,7例发育正常,其余均存在发育落后。基因测序共检出44处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6处,截短变异28处。EIFMS组均携带c.677C>T(p.Thr226Met)错义变异;DS组中,错义变异组和截短变异组的起病年龄存在明显差异(P<0.05),错义变异多位于D1(7/15,46.7%)与孔区(8/15,53.3%),截短变异多位于D1(12/28,42.9%);变异位于非孔区的患儿肌阵挛发作较为多见。结论DEE的临床表型多样,携带SCN1A基因的截短变异与错义变异者的起病年龄存在差异,非孔区错义变异者肌阵挛发作较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1A基因 发育癫痫脑病 DRAVET综合征 婴儿癫痫伴游走发作
原文传递
磁源成像定位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致痫区
20
作者 Wu J. Y. Sutherling W. W. +1 位作者 Koh S. 李青波(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20-21,共2页
The authors assessed whether magnetoencephalography/magnetic source imaging (MEG/MSI) identified epileptogenic zones in patient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In six TSC children with focal seizures, ictal vi... The authors assessed whether magnetoencephalography/magnetic source imaging (MEG/MSI) identified epileptogenic zones in patient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 In six TSC children with focal seizures, ictal video-EEG predicted the region of resection with 56%sensitivity, 80%specificity, and 77%accuracy (p = 0.02), whereas interictal MEG/MSI fared better (100%, 94%, and 95%, respectively; p < 0.0001). Interictal MEG/MSI seems to identify epileptogenic zones more accurately in children with TSC and focal intractable epilep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硬化症 磁源成像 患儿 局灶性癫痫发作 病区 发作间期 癫痫发作 顽固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