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在诊断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以及CT值分析
1
作者 彭波 孙辉 侯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59-163,共5页
讨论在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使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CT值的分析。方法 整理了我院诊治的15例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假性组)和30例真正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组)的临床资料,总计45例,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2023年... 讨论在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使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CT值的分析。方法 整理了我院诊治的15例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假性组)和30例真正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组)的临床资料,总计45例,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2023年3月,同时选取血红蛋白升高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患者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以及CT值进行分析,请对三组的脑沟裂血管区的平均CT值和相邻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进行计算,然后求出它们之间的差值(D)。结果 CT平扫表现: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见脑沟裂血管区呈弥漫性对称性高密度征;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还可见脑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沟裂变窄、消失。在患有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其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26.84±2.45)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30.64±2.56),P值小于0.05。同时,出血组、假性组以及对照组在脑沟裂血管区的平均CT值、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以及D值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沟裂血管区,出血组的平均CT值显著高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脑沟裂血管区平均C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假性组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显著低于出血组与对照组,P值小于0.05,但是出血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假性组与出血组的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出血组的D值最高,高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区域相关改变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对判断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与临床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存在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CT CT值分析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石先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VS发生情况、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VS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SHA后CVS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CVS发生情况,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局部亚低温 尼莫地平 前列地尔 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闫静 戴靖 +1 位作者 孙开林 李育苏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进行综述,阐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非特异性、特异性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应用领域等,分析现有评估工具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进行综述,阐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非特异性、特异性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应用领域等,分析现有评估工具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发展及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症状管理、临床决策的制订实施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颅内动脉瘤 患者报告结局 评估工具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呈浩 陈岷辉 丁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内皮素-1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关系,为a N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 d、术后...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内皮素-1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关系,为a N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3 d、术后1 w、术后2 w早晨抽取空腹血,并于当天进行TCD检查;对照组病例均静息30 min后抽取空腹血。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v WF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检测ET-1含量。结果 (1)术后1 w组与其他实验组v WF浓度、ET-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w血清v 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CVS组和非CVS组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VS组与非CVS组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VS组v WF浓度、ET-1含量与术前CVS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中血清v WF、ET-1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正相关(v WF:r=0.78613,P<0.01;ET-1:r=0.61904,P<0.01)。(4)血清v WF浓度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496,P<0.01)。结论血清v WF和ET-1可作为a NSAH后CVS的预防、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苗海锋 肖卫民 +2 位作者 李润雄 罗惠冰 石铸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颅多普勒(TCD)分别在48h和第3、7、10、14天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颅多普勒(TCD)分别在48h和第3、7、10、14天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亚低温组的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第7、10及14天时亚低温组VMC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第10及14天2组间PI值相比,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防治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蛛网膜下出血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杰 苗海锋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2、7、10、14 d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在2、7、10、14 d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亚低温组出现脑血管痉挛(CVS)4例(16%),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9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10、14天亚低温组VMCA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10、14天2组间PI值比较,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减小,PI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蛛网膜下出血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评价
7
作者 郭悦 黄欣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72-0175,共4页
研究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价值与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人。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 研究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价值与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人。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然比对照组高,抑郁评分(SDS)、焦虑(S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都显然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95%,显然比对照组的75.51%高,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通过采取综合护理获得的效果和作用非常显著,使患者的生活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也极大降低了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焦急、恐慌也得到了有效的安抚,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好,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影响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探讨
8
作者 张荣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0-0093,共4页
分析对于处于老年阶段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脉瘤性)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价值。方法试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试验样本设置为老年阶段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脉瘤性),共50例,利用电脑抽号法分2组,分别为对应... 分析对于处于老年阶段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脉瘤性)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价值。方法试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试验样本设置为老年阶段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动脉瘤性),共50例,利用电脑抽号法分2组,分别为对应介入栓塞治疗、常规开颅手术的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比两组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等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为老年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老年患者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浴阳 张余 李湘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71-1673,1677,共4页
目的分析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局部亚低温干预,参照... 目的分析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局部亚低温干预,参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应用知信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康复效果、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发现,2组Hunt-Hess评级虽有所减轻,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减轻负面心理情绪,降低或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知信行干预 局部亚低温 康复 心理情绪
下载PDF
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方学文 孙晓川 +1 位作者 郭宗铎 李维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548-3549,共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类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据统计, aS A H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为12%,入院1个月以内病死率可达40%[1]。而患者的护理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类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据统计, aS A H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为12%,入院1个月以内病死率可达40%[1]。而患者的护理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细节化护理管理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细致的工作,加强细节管理,重视细节护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2]。本研究通过对aSAH 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其对aSAH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护理质量 管理干预 并发症 预后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
下载PDF
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齐猛 曲鑫 +5 位作者 徐跃峤 陈文劲 程玮涛 王娜 蒋丽丹 王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aSAH患者49例,年龄≥65岁,且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经头部CT诊断有蛛网膜...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aSAH患者49例,年龄≥65岁,且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经头部CT诊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或CT血管成像证实为单发颅内责任动脉瘤。患者均予以多模态监测基础上的集束化神经重症监护治疗,对颅内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处理后进行重症监护治疗。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结果评估预后,其中Ⅳ~Ⅴ级为预后良好,Ⅰ~Ⅲ级为预后不良,并分为预后良好组(17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新发脑梗死、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和电解质紊乱(钠或钾离子异常)。对老年重症aSAH患者进行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9~40 d,平均(17±7)d;住院期间死亡2例,存活的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6.1%(3/49);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8.8%(19/49),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4.5%(12/49),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3%(33/49),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4%(11/49),低蛋白血症发生率49.0%(24/49),贫血发生率为53.1%(26/49),电解质紊乱发生率83.7%(41/49)。(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和动脉瘤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11、5、1例,预后不良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3、21、8例,两组不同程度Hunt-Hess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749,P<0.01)。(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Hunt-Hess分级的老年重症aSA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年龄(由低到高)、Hunt-Hess分级>Ⅲ级、新发脑梗死为自变量,进一步行影响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0.408,95%CI:3.559~111.111,P=0.001),年龄、新发脑梗死非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Hunt-Hess分级>Ⅲ级可增加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临床评估后,除积极处理责任动脉瘤,还需行多模态监测基础上的集束化重症监护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出血 老年患者 HUNT-HESS分级 预后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权峥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2-94,共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是患者病死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对我院2003年8月-2004年10月住院施行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的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此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是患者病死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对我院2003年8月-2004年10月住院施行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的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此类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内皮素-1 局部亚低温 脑血管痉挛 亚低温治疗 分泌 血浆内皮素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改良移动法则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翠云 王嵘 +3 位作者 吴含 李一辰 金伟 徐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1,共4页
本研究将54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移动法则干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CRS-R评分... 本研究将54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移动法则干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总天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改良移动法则能显著改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有的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设计理论依据不足;也有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立题新颖。故现将此文放在"争鸣"栏目发表,以期读者就此开展深入讨论并给以临床尝试,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昏迷患者 临床研究 促醒作用 重症 动法 改良 常规康复治疗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晓东 张秀娟 +1 位作者 邱松 郑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舒适护理 干预措施 精心护理
下载PDF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丛海 刘德华 李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级90例,手术治疗79例,随访62例。早期手术、间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组的预后不良比分别为5/17、3/9和11.11%(4/36),P<0.001。未手术11例,均在22d内死亡。Ⅳ级16例,手术治疗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到4例,早期手术的2例中GOS4分1例,GOS1分1例;延期手术者2例,均GOS4分。Ⅴ级10例,早期手术3例,其中GOS3分1例、2分1例、1分1例;未手术7例,均为GOS1分。结论对于HuntHessⅢ级患者,延期手术的结果优于早期手术和间期手术,其中间期手术最差。对于Ⅳ级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手术虽可挽救部分Ⅴ级患者的生命,但预后均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蛛网膜下出血(SAH) 动脉瘤性SAH 早期手术 手术治疗时机 HESS Hunt 延期手术 术后早期死亡 回顾性分析 治疗效果 手术时机 预后不良 72h Ⅲ级 随访 手术者 生存率 间期
下载PDF
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辉 王知非 +3 位作者 刘辉 龙烁 刘峰 廖达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持续腰大池引流 置换脑脊液 临床应用 治疗方法 反复腰穿 外导管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1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怀龙 付宏亮 +2 位作者 景文记 梁建荣 李双保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658-659,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到蛛网膜下腔而出现的,一般分为创伤性和自发性两类。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次出血。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 治疗 HEMORRHAGE 脑血管破裂 脑血管痉挛 再次出血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途径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谷春平 童岚 +2 位作者 周晶 张晶 宁文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5期832-833,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80%-90%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临床上常用Hunt&Hess分级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80%-90%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临床上常用Hunt&Hess分级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分为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临床价值 肠内营养途径 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 Hemorrhage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分级法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玉振 邢海云 陈海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患者 舒适护理 护理方法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配合外科手术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ET、CGRP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长江 李可 +2 位作者 王琪 张大权 王卓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cmorrhagc,SAH)是由脑部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促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临床病症,而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使内容物增多,压力升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cmorrhagc,SAH)是由脑部病变导致的血管破裂、促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临床病症,而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使内容物增多,压力升高,还会继发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其临床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 继发脑血管痉挛 外科手术 治疗配合 神经介入 CGRP 重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