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床局部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脑胶质瘤45例7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念曾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瘤床局部免疫疗法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患者给予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然后在瘤床内埋置Ommaya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囊内注射“S311”。主要依据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生存时间9 ̄81个月,... 目的:研究瘤床局部免疫疗法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患者给予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然后在瘤床内埋置Ommaya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囊内注射“S311”。主要依据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生存时间9 ̄81个月,平均39.9±19.8月,1、2、3、4、5、6和7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6.7%、79.0%、74.3%、61.5%、55.5%和50%。仍生存的31例中,28例为无瘤生存,3例CT和MR上有肿瘤存在,但肿瘤大小稳定。死亡14例中9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死于非肿瘤原因。在治疗4年后死亡的4例中,3例死于非肿瘤原因。除暂时性发热外,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后瘤床内局部输注“S311”治疗,可明显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预防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瘤床局部免疫疗法
下载PDF
鼻腔局部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2
作者 祁沁红 浦志成 殷明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观察鼻腔局部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用鼻腔局部免疫疗法(LNIT临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共142例,并与常规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相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85.9%,与常规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相仿(P>0.0... 目的 观察鼻腔局部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用鼻腔局部免疫疗法(LNIT临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共142例,并与常规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相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85.9%,与常规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相仿(P>0.05),治疗后患者鼻分泌物中的SIgA显著增加(P>0.01)。结论 表明LNIT确能增强局部免疫功能,降低鼻腔局部的过敏反应,以达到治疗效果,较之常规皮下免疫疗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局部免疫疗法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治疗
下载PDF
局部免疫疗法加碳化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守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局部免疫疗法 碳化 治疗 尖锐湿疣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局部免疫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如容 丁静贤 +1 位作者 郭玲 黄英俊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9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局部免疫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每周双侧甲状腺注射5 mg地塞米松1~2次,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局部免疫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每周双侧甲状腺注射5 mg地塞米松1~2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Z=-4.804,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ESR、T3、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ESR、T3、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41.67%)均低于对照组(χ2=25.530、15.125,P<0.05)。结论局部免疫疗法治疗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亚急性甲状腺炎 局部免疫疗法 地塞米松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局部免疫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巩毓刚 赵莹 +3 位作者 张小婷 叶艳婷 杨建 章星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分析局部免疫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 【目的】分析局部免疫法治疗中国重型斑秃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3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进行皮肤镜、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过程中对血常规、总IgE进行监测并复查部分患者头皮病理。同时检测21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并征集正常对照13人,年龄性别与斑秃组相匹配。【结果】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0%,疗效仅与脱发面积成负相关,即面积越小,疗效越好,而与其它临床资料无相关关系。相比有效组,严重不良反应组治疗前血清IgE浓度较高。经治疗后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患者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高,经治疗后有效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而无效组IFN-γ未降低,IL-12水平反而较治疗前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在无效组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组,IL-10均低于正常组,而在有效组该两种因子治疗前与正常无差异,治疗后升高,且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局部免疫法可用于治疗重型斑秃,疗效较确切,且相对较安全。治疗前进行IgE测定可初步预示治疗过程中炎症反应过强者,而IL-4升高可能提示对局部免疫疗法无效。治疗后有效组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恢复了原有Th1与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使毛囊从休止期重新进入生长期,达到毛发生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局部免疫疗法 细胞因子 Th1与Th2
下载PDF
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难治性斑秃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詹济滂 叶艳婷 +3 位作者 薛紫 高雪梅 杨建 章星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3-701,共9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难治性斑秃患者外用DPCP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复发率和再次治疗的有效率,并分析临床资料、皮肤镜征象、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难治性斑秃患者局部外用二苯环丙烯酮(DPC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难治性斑秃患者外用DPCP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复发率和再次治疗的有效率,并分析临床资料、皮肤镜征象、检验指标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难治性斑秃患者DPCP治疗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37.1%、44.8%,复发率为36.5%,复发后再治疗有效率为63.2%。26.8%患者出现较明显副作用如严重接触性皮炎、泛发性接触性皮炎、白癜风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稳定期、脱发面积大、斑秃类型为全普秃和带状型、皮肤镜黑点断发征像阴性者疗效差(P值分别是0.016、0.093、0.003、0.031、0.002和0.006)。【结论】外用DPCP治疗难治性斑秃疗效确切且相对安全,尤其是对于脱发面积小、病程短、活动期时治疗效果最佳。但目前DPCP疗法仍待进一步改良,以提高难治性斑秃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P 二苯环丙烯酮 局部免疫疗法 难治性斑秃
下载PDF
TACE联合自身免疫细胞局部动脉灌注治疗宫颈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国鑫 庾君毅 +2 位作者 朱月华 刘军权 史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经皮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自身免疫细胞局部动脉灌注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Ⅰb2期~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65例。治疗组32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管,将导管超选择至子宫动脉,行双侧子宫动脉... 目的观察术前经皮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自身免疫细胞局部动脉灌注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Ⅰb2期~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65例。治疗组32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管,将导管超选择至子宫动脉,行双侧子宫动脉TACE术,TACE术后1~2周采用同样方法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自身免疫细胞[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即自身免疫细胞];对照组33例,术前接受静脉化疗。两组分别于上述治疗结束后第10~14天评价疗效(近期疗效),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进行组织学评价。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近期显效率为53.13%(17/32)、有效率为84.38%(27/32),对照组分别为45.45%(13/33)、73.73%(24/33),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78.13%(25/32),对照组为39.39%(13/33),两组相比,P〈0.01。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相比,P均〈0.01。结论术前TACE联合自身免疫细胞局部动脉灌注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明显,提高肿瘤的组织学完全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癌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免疫细胞 自身免疫细胞局部动脉灌注疗法
下载PDF
17例重度斑秃患者应用二苯环丙烯酮的局部治疗和护理
8
作者 唐蓉 曾玉芳 +5 位作者 黄秀云 屈苗 李亭亭 刘智慧 刘晗 罗颖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总结使用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疗法治疗重度斑秃患者过程中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纳入17例重度斑秃患者,使用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做好操作者自身防护与患者知情告知;治疗中严格按照涂药步骤及浓度调整原则实施操作;治疗... 目的总结使用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疗法治疗重度斑秃患者过程中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纳入17例重度斑秃患者,使用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治疗前做好操作者自身防护与患者知情告知;治疗中严格按照涂药步骤及浓度调整原则实施操作;治疗后通过微信随访管理,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评估与处理、饮食指导与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均坚持治疗16周以上,有效率达58.82%,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实施操作的医务人员未发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治疗重度斑秃患者时,完善的治疗流程与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二苯环丙烯酮 局部免疫疗法 护理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双途径疗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军 张丽华 +1 位作者 周玉芳 司海运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研究静脉全身化疗与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相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A组采用CAP、MVP方案交替化疗与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相结合的双途径疗法 ,B组单纯应用上述两方案交替化疗。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为67.65 ... 目的 研究静脉全身化疗与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相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A组采用CAP、MVP方案交替化疗与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相结合的双途径疗法 ,B组单纯应用上述两方案交替化疗。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为67.65 % ,B组为 41.94%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毒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上述双途径治疗法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双途径疗法 局部免疫注射疗法 静脉全身化疗 毒副反应
下载PDF
大鼠植肾被膜下肾上腺种植体对植肾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建庭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14期1-4,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植肾被膜下肾上种植体对植肾的免疫保护机制 ,为局部免疫抑制疗法寻找一理想方法。 方法 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的同时 ,切除受体双侧肾上腺 ,将其皮质种植于植肾被膜下 ,饲养 6周后处死 ,监测植肾静脉血中皮质酮浓度 ,观察植... 目的 探讨植肾被膜下肾上种植体对植肾的免疫保护机制 ,为局部免疫抑制疗法寻找一理想方法。 方法 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的同时 ,切除受体双侧肾上腺 ,将其皮质种植于植肾被膜下 ,饲养 6周后处死 ,监测植肾静脉血中皮质酮浓度 ,观察植肾排斥反应程度。 结果 实验组植肾被膜下肾上腺种植体存活良好 ;实验组植肾静脉血皮质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植肾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每高倍视野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肾上腺种植体 免疫保护作用 肾移植 局部免疫抑制疗法
下载PDF
重症斑秃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星琪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71-474,共4页
斑秃病因未明,至今无根治的方法。轻型斑秃可自愈,但重型斑秃不易治疗,与轻症相比,容易发生治疗抵抗和复发。由于斑秃不直接影响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目前斑秃的治疗原则总体偏于保守。对儿童、全/普秃、病程长或复发性的重症斑秃,尤其... 斑秃病因未明,至今无根治的方法。轻型斑秃可自愈,但重型斑秃不易治疗,与轻症相比,容易发生治疗抵抗和复发。由于斑秃不直接影响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目前斑秃的治疗原则总体偏于保守。对儿童、全/普秃、病程长或复发性的重症斑秃,尤其需要慎用副作用大的系统性治疗。文中着重介绍重症斑秃的治疗选择,例如适用于儿童患者的强效激素封包治疗;用于活动期、进展性、病程短患者的长效激素肌注,以及适用于病程长、对激素治疗抵抗的全/普秃患者的局部免疫疗法。对部分重症患者,使用遮饰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重症 封包 局部免疫疗法 二苯环丙烯酮(DPCP)
下载PDF
祛除寻常疣,可选局部免疫法
12
作者 曹来安 《家庭用药》 2004年第8期7-7,共1页
手足皮肤受到乳头瘤病毒感染后,经过1—10个月的潜伏期,往往会长出一颗颗圆形坚硬的乳头状突起,经久不退,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寻常疣,俗称瘊子。
关键词 寻常疣 局部免疫疗法 治疗 祛忧净液 克疣王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