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对照(C)组。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组开腹后和关腹前分别用0.5%罗哌卡因(20 m L)在壁层腹膜和腹...目的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对照(C)组。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组开腹后和关腹前分别用0.5%罗哌卡因(20 m L)在壁层腹膜和腹直肌前鞘局部浸润麻醉,拔管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C组开腹后和关腹前不给予罗哌卡因注射,拔管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拔管后即刻(T0)舒芬太尼用量、Ramsay评分,记录围拔管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各时刻VAS评分和静脉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R组T0时舒芬太尼用量,Ramsay评分,苏醒后2、4、12 h VAS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情况明显优于C组(均P<0.01)。结论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确切,可提高术后苏醒期安全性,因此,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考察静脉自控镇痛、切口局部浸润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3种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目的:考察静脉自控镇痛、切口局部浸润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3种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术后根据患儿的住院号将患儿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组(LIB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PCIA组术后给予0.1μg/kg舒芬太尼作为负荷剂量,随后接自控镇痛泵镇痛,配方为:2μg/kg舒芬太尼+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为100 ml溶液,背景输注2 ml/h,单次冲击量0.5 ml,锁定时间10 min;LIB组术后用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混悬液0.5 ml/kg作切口周围局部浸润阻滞;TAPB组术后用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混悬液0.5 ml/kg超声引导下作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拔管后2、6、12、24、36、48 h FLACC评分和VAS评分,当FLACC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吗啡使用频次与剂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瘙痒、镇静过度、切口愈合等级和局部麻醉的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穿破腹膜等)发生率。结果:与PCIA组和TAPB组比较,LIB组除了术后12 h VAS评分低于PCIA组外,其余各时间点FLACC评分和VAS评分均较高,补救镇痛率、吗啡使用频次与剂量较高,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较高(P<0.05);与PCIA组比较,TAPB组术后2、6、12、24 h FLACC评分和术后12、24 h VAS评分较高(P<0.05);与LIB组和TAPB组比较,PCI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瘙痒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与静脉自控镇痛和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相比,罗哌卡因+地塞米松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对照(C)组。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组开腹后和关腹前分别用0.5%罗哌卡因(20 m L)在壁层腹膜和腹直肌前鞘局部浸润麻醉,拔管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C组开腹后和关腹前不给予罗哌卡因注射,拔管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拔管后即刻(T0)舒芬太尼用量、Ramsay评分,记录围拔管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各时刻VAS评分和静脉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R组T0时舒芬太尼用量,Ramsay评分,苏醒后2、4、12 h VAS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情况明显优于C组(均P<0.01)。结论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确切,可提高术后苏醒期安全性,因此,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考察静脉自控镇痛、切口局部浸润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3种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我院收治的188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术后根据患儿的住院号将患儿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组(LIB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PCIA组术后给予0.1μg/kg舒芬太尼作为负荷剂量,随后接自控镇痛泵镇痛,配方为:2μg/kg舒芬太尼+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为100 ml溶液,背景输注2 ml/h,单次冲击量0.5 ml,锁定时间10 min;LIB组术后用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混悬液0.5 ml/kg作切口周围局部浸润阻滞;TAPB组术后用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混悬液0.5 ml/kg超声引导下作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拔管后2、6、12、24、36、48 h FLACC评分和VAS评分,当FLACC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吗啡使用频次与剂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瘙痒、镇静过度、切口愈合等级和局部麻醉的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部麻醉药中毒、穿破腹膜等)发生率。结果:与PCIA组和TAPB组比较,LIB组除了术后12 h VAS评分低于PCIA组外,其余各时间点FLACC评分和VAS评分均较高,补救镇痛率、吗啡使用频次与剂量较高,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较高(P<0.05);与PCIA组比较,TAPB组术后2、6、12、24 h FLACC评分和术后12、24 h VAS评分较高(P<0.05);与LIB组和TAPB组比较,PCI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瘙痒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与静脉自控镇痛和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相比,罗哌卡因+地塞米松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