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单应性的投影仪标定精度研究
1
作者 吴文丽 周哲海 +1 位作者 刘芳玲 赵爽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9,共7页
结构光三维测量中,系统标定参数不仅是三维重建的基础,其精度对测量结果也有直接的影响,但目前投影仪标定大多存在精度不高、过程复杂等问题。为此,论文利用棋盘格标定板,采用一种基于局部单应性矩阵的投影仪标定方法,通过局部单应性矩... 结构光三维测量中,系统标定参数不仅是三维重建的基础,其精度对测量结果也有直接的影响,但目前投影仪标定大多存在精度不高、过程复杂等问题。为此,论文利用棋盘格标定板,采用一种基于局部单应性矩阵的投影仪标定方法,通过局部单应性矩阵将相机和投影仪图像角点坐标对应关系建立起来,把角点邻域大小转化为投射角度,对每个投射角度分别进行投影仪标定,根据实验结果综合分析选出系统最佳投射角度。介绍了系统模型及工作原理,并搭建实验系统研究了标定精度和投射角的关系,获得了最佳投射角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已知平面和复杂人脸进行三维重建,重投影误差可达0.284356像素,证明了选取最佳投射角度可获得更高的重建精度。此分析方法不依赖相机标定实现,摆脱了具体结构尺寸的约束,具有更普遍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局部单应性 投影仪标定 格雷码
下载PDF
基于局部单应性矩阵的结构光系统标定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武彦林 全燕鸣 郭清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6-189,195,共5页
在基于结构光测量系统中,投影仪标定对物体的三维测量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投影仪投射多幅正交格雷码至棋盘格标定板表面,利用未标定摄像机获得受棋盘格标定板调制的变形格雷码条纹图像,通过局部单应性矩阵方法获得棋盘格标定板各... 在基于结构光测量系统中,投影仪标定对物体的三维测量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投影仪投射多幅正交格雷码至棋盘格标定板表面,利用未标定摄像机获得受棋盘格标定板调制的变形格雷码条纹图像,通过局部单应性矩阵方法获得棋盘格标定板各角点所对应的投影仪图像坐标。根据摄像机图像坐标、投影仪图像坐标与棋盘格标定板角点对结构光测量系统进行标定,获得摄像机与投影仪的内参数矩阵以及投影仪图像坐标系在摄像机图像坐标系的位姿矩阵。最后对结构光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并使用Samuel Audet标定工具箱、Douglas Lanman标定工具箱与提及的标定方法进行标定误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度高,能较好地标定结构光测量系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单应性矩阵 正交格雷码 结构光 系统标定
下载PDF
基于预筛选和局部单应性的风电叶片图像匹配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梦帅 燕必希 +2 位作者 董明利 孙鹏 刘其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1,共7页
将动态摄影测量方法应用到风电叶片动态监测中,对于优化风电系统设计、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图像特征点自动匹配是动态摄影测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匹配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精度。在实际风电叶片动态摄影测量中,... 将动态摄影测量方法应用到风电叶片动态监测中,对于优化风电系统设计、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图像特征点自动匹配是动态摄影测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匹配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精度。在实际风电叶片动态摄影测量中,叶片运行时的摆振会加剧叶片的非平面性,使得直接采用极线或单应性匹配技术匹配双目图像特征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预筛选和局部单应性的双目图像匹配方法,可用于风电叶片平缓连续曲面测量场。首先,通过双目摄影测量系统获取叶片像点图,对左相机采集到的像点图通过极线约束筛选出各个点在右像面中的候选匹配点集;其次对当前待匹配点及其候选匹配点集中的每个点分别抽取一个以该点为中心的局部近平面区域并做相应组合;之后针对每一组近平面区域分别采用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算法估计相应的最佳单应性矩阵模型;最后通过局部单应性变换及合理的误差阈值在多个候选点中确定当前待匹配点的最终匹配点。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风电叶片的摆振测量实验,像点匹配率不低于96%且匹配准确率不低于97%,能够满足实际风电叶片图像匹配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图像匹配 极线约束 近平面 随机抽样一致 局部单应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局部单应性的投影仪精确标定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丽君 张丹丹 +2 位作者 陈天飞 黄志远 李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59-268,共10页
在条纹投影轮廓术中,投影仪标定作为系统标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定精度是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但投影仪不能直接捕捉图像,无法直接建立目标点与对应投影仪像素点之间的关系,标定过程复杂且精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投影仪标... 在条纹投影轮廓术中,投影仪标定作为系统标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定精度是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但投影仪不能直接捕捉图像,无法直接建立目标点与对应投影仪像素点之间的关系,标定过程复杂且精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投影仪标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单应性矩阵的投影仪标定新方法。首先,通过实验确定局部区域的最佳尺寸;然后,计算圆心所在区域的局部单应性矩阵,完成投影仪坐标的映射;最后,采用相机标定方法完成投影仪的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小了圆心偏差和相位误差对投影仪标定精度的影响,并基于局部线性化的思想,建立了相机图像坐标到投影仪图像坐标的亚像素级映射,提高了投影仪标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条纹投影轮廓术 投影仪标定 局部单应性 圆心偏差 双四步相移
原文传递
基于最优匹配区域的结构光系统的投影仪标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中任 万仁全 刘亚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针对现有的投影仪标定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投影仪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匹配区域的新投影仪标定算法。首先通过试验得到最优匹配区域,然后在最优匹配区域内计算角点的局部单应性矩阵,最后采用相机标定的方法对投影仪进行亚... 针对现有的投影仪标定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投影仪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匹配区域的新投影仪标定算法。首先通过试验得到最优匹配区域,然后在最优匹配区域内计算角点的局部单应性矩阵,最后采用相机标定的方法对投影仪进行亚像素级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定过程简便,投影仪标定误差最大为0.10617 pixel,算法的执行时间为0.1907 s,系统三维重构的点云密度达9.14个/mm2。该方法只需要普通的平面标定板,操作简单,可满足高精度的三维测量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测量 三维重构 投影仪标定 局部单应性
下载PDF
Sample based 3D face reconstruction from a single frontal image by adaptive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被引量:1
6
作者 ZHANG Jian ZHUANG Yue-t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50-558,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highly automatic approach for 3D photorealistic face reconstruction from a single frontal image. The key point of our work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manifold learning approach. Befo...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highly automatic approach for 3D photorealistic face reconstruction from a single frontal image. The key point of our work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manifold learning approach. Beforehand, an active appearance model (AAM) is trained for automatic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daptive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ALLE)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3D database. Then, given an input frontal face image,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s between 3D samples and the image are synthesiz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AM selected facial features. Finally, geometry reconstruction is achieved by linear weighted combination of adaptively selected samples.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is adopted to map facial texture from the frontal image to the reconstructed face geometry. The texture of invisible regions between the face and the ears is interpolated by sampling from the frontal image. This approach has several advantages: (1) Only a single frontal face image is needed for highly automatic face reconstruction; (2) Compared with former works, our reconstruction approach provides higher accuracy; (3) Constraint based RBF texture mapping provides natural appearance for reconstructed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reconstruction Manifold learning RBF interpolation. Reconstruction error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