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骨性影像学参数于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 损伤诊断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思光 孙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9-594,共6页
选取3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8例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12例非PLC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统计比较发现,两组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Cobb角度、椎体... 选取3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8例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12例非PLC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统计比较发现,两组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Cobb角度、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骨性影像学参数联合诊断胸腰椎骨折PLC损伤的敏感度为72.41%、特异度为87.33%;预后不良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SIEA、LK、IISD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术后3 d,SIEA、LK、IISD的AUC值均高于术前,且联合预测胸腰椎骨折PLC损伤患者预后的AUC值最高,为0.869。SIEA、LK、IISD为胸腰椎骨折PLC损伤的危险影响因素,三者结合可为临床诊断胸腰椎骨折PLC损伤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CT骨性影像学 椎体楔变角 局部后凸角 棘突间距增加值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全修 陈晓东 +3 位作者 梁鹏展 孙志刚 杨学军 赵海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段(T_(11)~L_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0-01—2016-03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87例(观察组),未出现相邻椎... 目的观察胸腰段(T_(11)~L_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0-01—2016-03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87例(观察组),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120例纳入对照组。测量并比较2组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局部后凸角(LK)、胸腰联合角(TLJ)、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结果观察组TK值为43.75°~48.16°,TLJ值为19.89°~23.29°,SVA值为27.81~32.12 mm,且三者均为正值;LK值为6.56°~10.08°,LL值为42.97°~50.8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K、TLJ、SVA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LK、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矢状面参数TK、TJL、SVA与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存在密切的关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减小TK、TJL、SVA值,矫正脊柱矢状面过度正平衡,可减少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骨折 局部后凸角 胸椎后凸角 胸腰联合角 腰椎前凸角 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
原文传递
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荷 吴培玉 +1 位作者 谢春亮 李常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前后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并探求引起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5例经皮椎体强化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 d进行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测量胸椎后凸角、局部后凸角、肺功能(VC、FEV...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前后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并探求引起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5例经皮椎体强化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 d进行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测量胸椎后凸角、局部后凸角、肺功能(VC、FEV1.0、FVC、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分析肺功能的变化、探求引起其变化的相关因素及相关性。[结果]经皮椎体强化术后3 d时患者受损的VC、FVC、FEV1.0、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显著改善,胸椎后凸角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术后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活动能力明显增加。胸椎后凸角与FVC、MVV呈明显负相关性,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与肺功能各指标没有明显相关性,术后3 d胸椎后凸角改善值与FVC、FEV1.0、MVV提高值呈显著正相关性,局部后凸角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无显著统计学相关。疼痛评分在术前与VC呈显著负相关,在术后3 d与VC、FVC、FEV1.0呈显著负相关,术后3 d VAS改善值与FVC、FEV1.0、MVV提高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后3 d时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同时受损的VC、FVC、FEV1.0、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强化术 肺功能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胸椎后凸角 局部后凸角
原文传递
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不同骨水泥分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董震 李家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探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双侧骨水泥连接与否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 探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双侧骨水泥连接与否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 4月36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VP术后椎体内双侧骨水泥连接与否分为双侧骨水泥连接组(A 组,n=20)和双侧椎体骨水泥不连接组(B 组,n=16)。对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记录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 d 及 1、3、12 个月时的临床和放射学评估结果。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脊柱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节段、病程及随访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 VAS 评分、 ODI及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资料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 d、1个月和 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A组优于B组(P<0.05)。在术后1 d、1个月和 3个月相应时间点两组之间局部后凸角以均无明显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 12 个月A组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在骨水泥渗漏率(P>0.05)与相邻水平椎体骨折发生率(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侧入路PVP椎体内骨水泥连为整体可以更好的预防椎体远期进一步压缩及提高远期预后;但是在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及近期疼痛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局部后凸角 双侧椎弓根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