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靶点局部慢电位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许原 郭继鸿 +3 位作者 黄卫斌 李学斌 张海澄 胡家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在射频消融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部分病例的靶点图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常规心电图QRS波的局部低振幅慢电位,本文旨在探讨该电位在隐匿性旁路消融靶点中出现的可能原因、隐匿性旁路隐匿性前传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6月... 目的 在射频消融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部分病例的靶点图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常规心电图QRS波的局部低振幅慢电位,本文旨在探讨该电位在隐匿性旁路消融靶点中出现的可能原因、隐匿性旁路隐匿性前传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6月经二尖瓣瓣下成功射频消融的46例左侧隐匿性旁路,以 200mm/s描记速度分析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窦性心律和术前成功靶点的心室起搏与心动过速时心内电图,尤其注意分析窦性心律时成功靶点心内电图在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的区别与特点,以及心室起搏、心动过速时靶点电图与窦性心律时靶点电图的区别,并测量术前常规心电图QRS波最早起点至成功靶点V波起点之间的距离(QV间期)。结果46例患者中有16例(3.78%)术前存在提前于常规心电图QRS波的局部低振幅慢电位;QV间期为-5~-58ms,平均(-14.94±-13.40)ms。所有16例患者的这些局部低振幅慢电位在心室起搏和心动过速时不能显露,并在射频消融术后全部消失。结论 左侧隐匿性旁路部分病例的瓣下消融靶点存在提前于体表QRS波的低振幅慢电位,推测该电位可能为隐匿性房室旁路隐匿性前传所致;存在局部慢电位的靶点提示为有效的消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 靶点 局部慢电位 隐匿性前传功能 心电图
原文传递
慢径电位特点及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键 黄怡 +2 位作者 谢芳梅 鲁组建 易剑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在房室结双径路部分病例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希氏束(HBE)电位的心房局部慢径电位(Asp),本文旨在探讨Asp出现的部位、电生理特点以及在消融慢径时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以Asp为靶点消融(... 目的:在房室结双径路部分病例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希氏束(HBE)电位的心房局部慢径电位(Asp),本文旨在探讨Asp出现的部位、电生理特点以及在消融慢径时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以Asp为靶点消融(A组,n=20)和无Asp时传统方法慢径消融(B组,n=45)的功率、时间、放电次数和复发率。结果:22例(33.85%)描记到慢径电位共131个位点,主要位于M1~P1区(90.84%),较HBE提前(12.63±5.27)ms,AAsp间期(40.27±8.08)ms,AspV间期(61.90±11.55)ms,A组出现结区反应最小时消融功率(4.87±2.53)W,结区反应消失时消融功率(17.80±3.78)W,总消融时间(216.67±46.08)s,平均放电次数为(2.73±1.03)次,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所有病例未见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sp电生理指标不同于HBE,以Asp为靶点时,消融功率小、放电次数少、放电时间缩短,复发率下降,成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导管消融术 心房局部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