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苯胺和银纳米线基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电致变色电极
1
作者 彭红超 陈胜 阎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7-804,共8页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在信息显示器和光学调制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导电聚合物聚苯胺作为一类重要的电致变色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响应速度快,进而备受关注.此外,基于金属沉积的局部表面等离...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在信息显示器和光学调制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导电聚合物聚苯胺作为一类重要的电致变色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响应速度快,进而备受关注.此外,基于金属沉积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致变色器件能通过控制金属阳离子的还原来实现金属颗粒或薄膜的沉积,从而控制器件的颜色或反射状态,引起广泛兴趣.本工作通过自组装法制备了基于银纳米线和聚苯胺的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既具有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效应又具有银金属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多色电致变色薄膜电极.该电极在正电位下呈现出深色着色态(透过率25.4%),施加反向电位时,电极会先褪色呈现出透明态(透过率83.3%),然后在更大反向电位下变成深色着色态(透过率10.7%),具有普通电致变色器件无法实现的双重着色态.此外,由于聚苯胺表面胺基与银纳离子的配位,减少了银离子被氧化后向电解液中的迁移耗散,改善了电极的多次循环稳定性,为信息显示和光学调制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导电聚合物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银纳米线
原文传递
电解质对吸附于纳米银粒子表面荧光素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王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在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Fl-Ag)中引入KNO3、KCl、Ca(NO3)2和CaCl2电解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粒子间... 在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Fl-Ag)中引入KNO3、KCl、Ca(NO3)2和CaCl2电解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各电解质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Ca(NO3)2>KCl>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KCl>KNO3。本文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输等方面探讨了电解质离子对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荧光素 电解质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局域场增强 荧光增强
下载PDF
纳米银对表面吸附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王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影响。当配合物溶液的pH值范围为4.0~6.0时,加入纳米银,可观察到大量的纳米银聚集体形成,而在吸收光谱的长波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该吸收峰...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影响。当配合物溶液的pH值范围为4.0~6.0时,加入纳米银,可观察到大量的纳米银聚集体形成,而在吸收光谱的长波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该吸收峰逐渐红移,同时,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及荧光增强因子与纳米银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先增强而后又逐渐降低。小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因子较小。本文从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效应、局部电磁场增强效应及光吸收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纳米银对表面吸附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镝配合物 荧光增强效应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基于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结构的活性细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
4
作者 张萌 陈东圳 +3 位作者 宁攀 任研伟 李阳 张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00-206,共7页
为实现活性细菌的快速和原位检测,使用无机碱性双氧水作为“清洁”还原剂,还原制备了一种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研究发现:构建的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致密的表... 为实现活性细菌的快速和原位检测,使用无机碱性双氧水作为“清洁”还原剂,还原制备了一种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研究发现:构建的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致密的表面纳米毛刺,该结构对细菌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强,且不影响细菌的生物活性;构建的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在单颗粒表面具有大量的“纳米针尖”和“纳米间隙”,这种结构可产生较强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将毛丹状Au@Ag合金纳米颗粒吸附于细菌表面,可以有效地增加细菌表面的SERS“热点”,且在实际检测中容易操作。利用以上特点,在633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可以有效获得活性细菌的SERS指纹谱信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高,能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细胞的SERS传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结构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激发及散射 细菌传感 SERS指纹谱信号
下载PDF
基于金属锡掺杂浓度变化的光学性能可调谐ITO薄膜制备研究
5
作者 南博洋 洪瑞金 +4 位作者 陶春先 王琦 林辉 韩朝霞 张大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7-1623,共7页
本文通过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了金属锡掺杂浓度不同的一系列IT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电阻仪和Z扫描系统分别对ITO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吸收、方块电阻和非线性光学性... 本文通过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了金属锡掺杂浓度不同的一系列IT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电阻仪和Z扫描系统分别对ITO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吸收、方块电阻和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金属锡掺杂浓度由10%增加到30%:ITO薄膜的结晶质量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等离子体吸收增强,且吸收峰的位置发生红移,光学带隙变窄;薄膜的方块电阻不断减小;非线性吸收系数逐渐增加,绝对值最大可以增至2.59×10^(-7)cm/W。时域有限差分拟合结果表明金属锡掺杂浓度不同的ITO薄膜电场强度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非线性光学响应 Z扫描 增强电场 掺杂 电子束蒸发
下载PDF
LSPR效应增强碳包覆In_(2)O_(3)/W_(18)O_(49)S型异质结用于高效CO_(2)光还原
6
作者 何厚伟 王中辽 +2 位作者 代凯 李素文 张金锋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67-278,共12页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PCR)技术可以将CO_(2)转化为增值燃料,被认为是可以解决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CO_(2)的光催化还原涉及多种催化剂和反应途径,构建异质结催化剂是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效...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PCR)技术可以将CO_(2)转化为增值燃料,被认为是可以解决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CO_(2)的光催化还原涉及多种催化剂和反应途径,构建异质结催化剂是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效率的重要策略.然而,异质结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一直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增强近红外区光吸收的众多材料中,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的非贵金属等离子体材料是合适的选择.W_(18)O_(49)具有特殊的缺陷结构和LSPR效应,可以产生高能“热电子”并促进载流子转移,进一步优化了W_(18)O_(49)敏化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在光催化中显示出非凡的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在源自In-MOF的碳包覆In_(2)O_(3)(C-In_(2)O_(3))纳米棒外表面组装一维高吸光度W_(18)O_(49)纳米线,设计和制备C-In_(2)O_(3)/W_(18)O_(49)分级S型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电子流向,验证了S型异质结的机理.使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气相色谱和同位素标定进一步确定了PCR反应中间体活化过程和反应产物,其中40%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的CO产率最高,达到135.82μmol·h^(-1)·g^(-1),分别是纯C-In_(2)O_(3)和W_(18)O_(49)的2.99和2.84倍.采用时间分辨瞬态光致发光光谱测定样品的荧光寿命,结果表明,C-In_(2)O/W_(18)O_(49)复合材料拥有更长的载流子衰变动力学的平均寿命(4.0707 ns),表明复合材料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反应.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较好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1)碳涂层的高电子电导率促进了C-In_(2)O_(3)和W_(18)O_(49)之间的电荷转移,载流子在非均相界面的均匀分布和高清的转移是光催化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2)S型异质结中的内部电子转移和注入C-In_(2)O_(3)的LSPR诱导的“热电子”实现了PCR的双路径电子转移,从而使得PCR反应的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综上,本文为开发高效可见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CO_(2)还原 S型异质结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碳包覆氧化铟 W_(18)O_(49)
下载PDF
AuNPs/PNIPAM复合颗粒的制备及其温敏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蒋彩云 翁晓磊 钱卫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9-2164,共6页
将金纳米颗粒(AuNPs)组装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微球表面制备出AuNPs/PNIPAM复合颗粒.将PNIPAM凝胶的温敏特性与AuNPs的光学性质结合,通过改变温度调节AuNPs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峰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 将金纳米颗粒(AuNPs)组装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微球表面制备出AuNPs/PNIPAM复合颗粒.将PNIPAM凝胶的温敏特性与AuNPs的光学性质结合,通过改变温度调节AuNPs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峰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AuNPs的LSPR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这种效应是可逆的.同时发现,AuNPs的光学性质还可以作为表征PNIPAM水凝胶微球温敏行为的一种手段.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仪及动态光散射仪对AuNPs/PNIPAM复合颗粒的形貌、光学性质、粒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敏凝胶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LSPR光纤生物传感DDA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雯菁 元秀华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同时受到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影响,但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生物传感 灵敏度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对[Ru(bpy)_3]^(2+)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7-1616,共10页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络聚集体.纳米银粒子造成[Ru(bpy)3]2+溶液荧光猝灭,且大尺寸的纳米银粒子引起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大.在[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电解质对纳米银聚集影响为:CaCl2>MgCl2>Ca(NO3)2>KCl>KNO3.随着[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表明一定量的电解质可产生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电解质对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为:Ca(NO3)2>CaCl2>MgCl2>KCl>KNO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Ru(bpy)3]2+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Ru(bpy)3]2+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局域场增强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电解质
下载PDF
纳米柱阵列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祖高 马文英 +1 位作者 姚军 陈科帆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1-786,共6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Ag纳米柱粒子构成的三角、方形和六角三种有限阵列排布方式下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三种阵列排布方式下栅格间距的变化对其消光特性、折射率灵敏度(RIS)和品质因素(FOM)的...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Ag纳米柱粒子构成的三角、方形和六角三种有限阵列排布方式下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三种阵列排布方式下栅格间距的变化对其消光特性、折射率灵敏度(RIS)和品质因素(FOM)的影响。栅格间距的变化使粒子间的电磁耦合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消光谱线,相应的折射率灵敏度和谱线的半高全宽也都发生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三角、方形和六角阵列的栅格间距分别为550,475和550nm时,品质因数分别取得极大值10.35,8.92和7.38RIU-1,较单个银粒子的2.76RIU-1分别提高了3.75,3.2和2.67倍。最优时,阵列结构的RIS均比单个的要高,分别为单个的1.2,1.16和1.18倍,且半高全宽(FWHM)均比单个的要窄,分别为单个的0.32,0.36和0.44倍。因此,阵列结构能够获得比单个结构更佳的传感灵敏度,且三角阵列结构比方形阵列和六角阵列的传感灵敏度要高。因此,三角阵列结构更能提高传感灵敏度,这对于纳米粒子的传感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阵列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折射率灵敏度 半高全宽 品质因素 传感灵敏度
下载PDF
纳米银对铕-吡啶-2,6-二羧酸配合物荧光增强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研究了纳米银对分别以水、重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铕-吡啶-2,6-二羧酸(Eu(III)DPA)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u(III)DPA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电偶极跃迁(5D0→7F2)和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 研究了纳米银对分别以水、重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铕-吡啶-2,6-二羧酸(Eu(III)DPA)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u(III)DPA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电偶极跃迁(5D0→7F2)和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降,5D0→7F2的荧光增强效率高于5D0→7F1的荧光增强效率.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对Eu(III)DPA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最大.在水或重水或乙醇溶剂中,Eu(III)DPA的不对称率明显提高,而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几乎不变.分析认为,纳米银对Eu(III)DPA溶液荧光的影响与纳米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激发态荧光中心强烈耦合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再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铕配合物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荧光增强 溶剂
下载PDF
WO3/YF3∶Eu^3+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红霞 刘志艳 +3 位作者 胡传跃 张蕾 田修营 彭秧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1-1856,共6页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WO_3/YF_3∶Eu^(3+)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复合纳米材料由纳米粒子WO3和结晶良好的正交晶系的YF3∶Eu^(3+)组成。SEM照片表明:片状WO3颗粒表面沉积了分散性较好...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WO_3/YF_3∶Eu^(3+)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复合纳米材料由纳米粒子WO3和结晶良好的正交晶系的YF3∶Eu^(3+)组成。SEM照片表明:片状WO3颗粒表面沉积了分散性较好、粒径均匀(尺寸为10~50 nm)的YF3∶Eu3纳米颗粒。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以593 nm附近的5D0→7F1磁偶极跃迁为最强发射峰,与纯的YF3∶Eu^(3+)相比WO_3/YF_3∶Eu^(3+)发光强度明显增强,表明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的WO3纳米粒子对壳层的YF3∶Eu^(3+)起到发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 WO3 YF3∶Eu^3+ 发光性
下载PDF
P(NIPAM-NVP)/GNR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温敏性质研究
13
作者 蒋彩云 陈宝宏 +3 位作者 马海国 崔逸 何海艳 王玉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0,共6页
通过调节GNRs的生长方式,在P(NIPAM-NVP)凝胶膜中原位制备出了密度可控的GNRs,研究了P(NIPAM-NVP)/GNRs复合材料的温敏性质以及GNRs的密度对温敏-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随... 通过调节GNRs的生长方式,在P(NIPAM-NVP)凝胶膜中原位制备出了密度可控的GNRs,研究了P(NIPAM-NVP)/GNRs复合材料的温敏性质以及GNRs的密度对温敏-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呈现出温敏可逆性.此外还研究了P(NIPAM-NVP)/GNRs复合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性质,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尼罗蓝A(NBA)的拉曼信号产生明显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温敏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阵列光纤传感器角度调制
14
作者 马成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8-32,共5页
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生物医疗、化学化工等领域。传统加工制作光纤传感器的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且工艺复杂。提出1种在光纤端面加工的周期纳米金属阵列结构。通过将光纤端面... 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生物医疗、化学化工等领域。传统加工制作光纤传感器的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且工艺复杂。提出1种在光纤端面加工的周期纳米金属阵列结构。通过将光纤端面磨削成不同角度的倾斜角,进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倾斜角度为7°时纳米阵列光纤传感器的共振激发表现得最强,传感器达到最佳传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模板转移法 角度调制 纳米孔阵列
下载PDF
氮化钛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热转换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云波 梁峰 +4 位作者 王森 何江锋 王晓函 郝娴 张海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纳米氮化钛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能,同时具备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被视为新一代热等离子体材料。纳米氮化钛的组成与结构、粒度大小和比表面积会影响其LSPR效应和光热转换效率。因此,纳... 纳米氮化钛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能,同时具备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被视为新一代热等离子体材料。纳米氮化钛的组成与结构、粒度大小和比表面积会影响其LSPR效应和光热转换效率。因此,纳米氮化钛的有效制备是实现其在光热转换领域产业化应用的关键。为此,综述了氮化钛纳米材料现有的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合成机制,探讨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别及应用范围,总结了氮化钛纳米材料在光热转换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就未来纳米氮化钛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纳米材料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热转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Tunabl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 in MoO_(3-x)-TiO_(2)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O_(2) photore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被引量:3
16
作者 Shunji Xie Haikun Zhang +4 位作者 Guodong Liu Xuejiao Wu Jinchi Lin Qinghong Zhang Ye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5-1131,共7页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with H2O to fuels and chemicals using solar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but highly difficult routes.Thus far,only a very limited number of photocatalysts has been reported ...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with H2O to fuels and chemicals using solar energy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but highly difficult routes.Thus far,only a very limited number of photocatalysts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capable of catalyzing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under visible light.The utilization of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phenomenon is an attractive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s.Herein,we have succeeded in synthesizing plasmonic MoO3?x-TiO2 nanocomposites with tunable LSPR by a simple solvothermal method.The well-structured nanocomposite containing two-dimensional(2D)molybdenum oxide(MoO3?x)nanosheets and one-dimensional(1D)titanium oxide nanotubes(TiO2-NT)showed LSPR absorption band in the visible-light region,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TiO2-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LSPR absorption band.The MoO3?x-TiO2-NT nanocomposite is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 in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with H2O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Carbon dioxide Visible light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oO_(3-x)-TiO_(2) nanocomposite
下载PDF
不依赖激发光偏振方向的芯帽异构二聚体
17
作者 洪昕 王晓强 +1 位作者 李冬雪 商云晶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7-314,共8页
各向异性贵金属纳米结构所特有的表面增强电场和近红外性能在纳米光电和生医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其最佳光学性能的激发受限于结构姿态与光电场偏振方向的匹配.本文基于芯帽颗粒特有的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提出引入补偿结... 各向异性贵金属纳米结构所特有的表面增强电场和近红外性能在纳米光电和生医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其最佳光学性能的激发受限于结构姿态与光电场偏振方向的匹配.本文基于芯帽颗粒特有的两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提出引入补偿结构,利用二聚体结构间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作用补偿电场偏转时缺失的近红外性能,实现解除对激发光偏振方向的依赖关系.基于有限元法数值求解了光与三维复杂异构二聚体作用后的电磁场分布,分析了芯帽-芯壳异构二聚体间的作用模式,从理论上明确了补偿结构去除偏振依赖的机理.补偿后,芯帽异构二聚体可在任意姿态下产生稳定的近红外高吸收性能,在传感、成像、药物释放与光热疗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芯帽结构 偏振 有限元
下载PDF
多圆孔周期性银膜阵列结构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庭婷 曹文 王鸣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1-298,共8页
提出一种多圆孔周期性银膜阵列结构,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探究该结构的光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线性偏振光入射时,该结构表面激发出表面等离激元,且纳米孔间产生了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得该结构的异常透射增强。针对这一现象,通... 提出一种多圆孔周期性银膜阵列结构,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探究该结构的光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线性偏振光入射时,该结构表面激发出表面等离激元,且纳米孔间产生了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得该结构的异常透射增强。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中心孔与边孔所呈角度、入射光偏振角度、结构参数(中心孔直径、边孔直径、结构厚度、边孔与中心孔的间距)的调控来实现结构光学透射属性的优化。此外,分析所提结构在不同环境折射率条件下透射峰的变化规律,发现该结构也对周围的环境折射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该结构在表面等离激元滤波器和折射率传感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周期性阵列结构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面等离激元 异常透射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