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局部麻醉药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永臻 梁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局部麻醉药是口腔门诊手术常用的药物,可以发挥麻醉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使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此外,局部麻醉药还被发现具有抗菌效果,能有效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本文总结了口腔治疗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局部麻醉药是口腔门诊手术常用的药物,可以发挥麻醉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使临床治疗顺利进行。此外,局部麻醉药还被发现具有抗菌效果,能有效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本文总结了口腔治疗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阿替卡因等)的抗菌性,探讨了药物抗菌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改变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直接损伤细胞膜、抑制蛋白质及遗传物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呼吸等),以及与其他药物(抗生素、肾上腺素、阿片类药物等)的相互作用,以期有助于口腔临床治疗对局部麻醉药的选择以及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抗菌性 口腔医学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脂质缓释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2
作者 陈洁 汪小海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局麻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但由于局麻药单次注射后半衰期短,难以控制术后较长时间的严重疼痛。局麻药缓释制剂的研究,旨在获得更加有效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阿片类药物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脂质药物剂型是局麻药缓释制... 局麻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但由于局麻药单次注射后半衰期短,难以控制术后较长时间的严重疼痛。局麻药缓释制剂的研究,旨在获得更加有效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阿片类药物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脂质药物剂型是局麻药缓释制剂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脂质体、微乳剂和脂质纳米颗粒(LNP)等。Exparel®是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用于临床研究的局麻药多囊泡脂质体,该药物为一种采用DepoFoam^(TM)技术的布比卡因脂质体制剂,已积累了涉及痔疮手术、拇囊肿切除术、关节手术、剖宫产以及神经阻滞等方面的多个临床病例。本文对局麻药缓释制剂的研究现状、药效学特点予以介绍,并对Exparel®的临床研究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脂质 缓释制剂 脂质体 微乳剂 脂质纳米粒子
下载PDF
常用于区域性镇痛的非典型局部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迎 李娜 范坤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398-5404,共7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探索愈发丰富并取得多样化的成果。许多非局部麻醉药在表面麻醉或区域阻滞中表现出类似局部麻醉药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曲马多)、H1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5-羟色胺受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探索愈发丰富并取得多样化的成果。许多非局部麻醉药在表面麻醉或区域阻滞中表现出类似局部麻醉药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曲马多)、H1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等。除了经皮下、黏膜下浸润或经外周腔隙入路注射到神经干或周围神经附近可达到一定的阻滞效果外,这些药物还能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改善神经阻滞效果并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如何将非典型局部麻醉药物进一步更好地应用于区域性镇痛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药物 曲马多 H1受体阻滞剂 局部麻醉药佐剂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佐剂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薛小云 支晓雁 +2 位作者 韩均德 徐超 倪文宗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9期3936-3941,共6页
完善的术后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神经阻滞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超声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改善麻醉医师实施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绝大部分局部麻醉药物时... 完善的术后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神经阻滞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超声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改善麻醉医师实施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绝大部分局部麻醉药物时效不足。其中,某些药物可延长局部麻醉药作用时间、增强周围神经阻滞的效果。局部麻醉药佐剂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α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等,且神经毒性和组织损伤相关的不良事件较少。因此,深入研究局部麻醉药佐剂在区域麻醉中的风险获益比、优点和局限性,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佐剂 神经阻滞 区域麻醉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逆转肿瘤耐药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文博 曾炼 +2 位作者 胡鹏超 刘颖 罗辉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89-93,共5页
局部麻醉药是由芳香基团和氨基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相连形成的弱碱性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患者疼痛的治疗,除镇痛作用外,还能抑制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多项研究指出,局部麻醉药的使用有益于患者预后且能逆转肿瘤耐药性。局部麻醉药能... 局部麻醉药是由芳香基团和氨基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相连形成的弱碱性化合物,被广泛用于患者疼痛的治疗,除镇痛作用外,还能抑制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多项研究指出,局部麻醉药的使用有益于患者预后且能逆转肿瘤耐药性。局部麻醉药能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传导及蛋白表达,逆转药物外流增多导致的细胞内药物有效治疗浓度降低和耐药产生;能够调控肿瘤细胞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表达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对抗肿瘤细胞表观遗传修饰改变产生的耐药性;能够调节活性氧及谷胱甘肽等物质合成,减少代谢增强导致的化疗药物有效成分降低,同时抑制耐药细胞过度的抗氧化,增强肿瘤细胞氧化应激敏感性。在动物模型中,局部麻醉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延长实验动物寿命,提高治愈率;在临床研究中,接受局部麻醉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耐药性 局部麻醉药 增敏作用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文博 曾炼 +1 位作者 刘颖 罗辉宇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前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已有超越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和冠心病)等高死亡率慢性疾病的趋势。据统计,2020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约457万,死亡病例数约300万,占该年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3.7%和30.2%,均高于该年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 目前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已有超越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和冠心病)等高死亡率慢性疾病的趋势。据统计,2020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约457万,死亡病例数约300万,占该年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3.7%和30.2%,均高于该年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比例的18.6%[1]。一般早期恶性肿瘤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的方法,然而手术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围术期已被证明是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的重要时间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恶性肿瘤 免疫 转移和复发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液中9种局部麻醉药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晓锋 黄克建 +2 位作者 林翠梧 李宏森 高凡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47,共3页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辛可卡因、苯唑卡因、普莫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丙胺卡因等是当前临床麻醉手术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1-2]。但随着局部麻醉药的滥用,其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在法庭科学检验中,常需检测血液中麻醉...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辛可卡因、苯唑卡因、普莫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丙胺卡因等是当前临床麻醉手术中常用的局部麻醉药[1-2]。但随着局部麻醉药的滥用,其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在法庭科学检验中,常需检测血液中麻醉剂的成分,以确定案件的性质,为案件办理提供科学依据。局部麻醉药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3]、气相色谱-质谱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液相色谱-质谱法[6]、毛细管电泳法[7]和电化学法[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普莫卡因 苯唑卡因 固相萃取 丙胺卡因 辛可卡因 多卡因 毛细管电泳法 法庭科学 犯罪分子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新腾 潘卫三 张汝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综述了局部麻醉药生物可降解缓释聚乳酸 (PLA)微球的制备、工艺、体外释放、体内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 ;探讨微球制剂的载药、释药机制 ,为处方设计和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微球制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聚乳酸 微球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脊髓神经毒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建荣 李顺 岳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脊髓神经毒性 局部麻醉药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防治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系统毒性 椎管内麻醉
下载PDF
口腔局部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闻涛 许晓炜 +1 位作者 王韵晴 陈敏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2期253-255,共3页
目的为研发和临床使用口腔局部麻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根据麻醉效力对11种口腔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分类,分别论述其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特点。结果与结论口腔局部麻醉药物种类多、药效差异大,临床使用时应根据用药... 目的为研发和临床使用口腔局部麻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根据麻醉效力对11种口腔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分类,分别论述其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特点。结果与结论口腔局部麻醉药物种类多、药效差异大,临床使用时应根据用药对象、用药部位及具体用途慎重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局部麻醉药 麻醉效力 进展
下载PDF
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汉祥 毛晶晶 +4 位作者 陈学新 马妮娜 熊祥生 尉静芳 孟尽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6,共3页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自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自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动物模型,分别注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部麻醉药 镇静作用 丙泊酚 大鼠 椎管内阻滞 复合全身麻醉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新剂型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浩 孟祥忠 +4 位作者 赵妍 申旭霁 成娟娟 徐礼鲜 闵恒 《医学综述》 2018年第5期977-981,986,共6页
近年来医学和药学制剂工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局部麻醉药(LA)新剂型的研制,微球、脂质体、乳化剂、水凝胶以及微型胶囊技术快速发展,延长了局部麻醉时间,改善了局部麻醉的效果。随着各种LA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和应用,LA的不良反应如... 近年来医学和药学制剂工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局部麻醉药(LA)新剂型的研制,微球、脂质体、乳化剂、水凝胶以及微型胶囊技术快速发展,延长了局部麻醉时间,改善了局部麻醉的效果。随着各种LA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和应用,LA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了解LA新剂型研发状况、制备工艺、麻醉效果、特点、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可为L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新剂型 不良反应 毒性作用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妊娠对局部麻醉药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睿 徐世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药毒性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妊娠 三级乙等医院 剖宫产手术 脊神经损伤
下载PDF
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某些局部麻醉药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小莉 许东坡 +3 位作者 刘忠芳 刘绍璞 何佑秋 秦明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3-1968,共6页
在稀盐酸介质中,12-钨磷酸(TP)分别与丁卡因(TC)、普鲁卡因(PC)和利多卡因(LC)等局部麻醉药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它们的最大RRS峰位于345 nm(TP-TC),368 nm(TP-PC)和379 nm(TP-LC)... 在稀盐酸介质中,12-钨磷酸(TP)分别与丁卡因(TC)、普鲁卡因(PC)和利多卡因(LC)等局部麻醉药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它们的最大RRS峰位于345 nm(TP-TC),368 nm(TP-PC)和379 nm(TP-LC),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麻醉药的浓度与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联用技术测定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新方法,不同麻醉药的检出限在0.5~9.5 ng/mL之间.以灵敏度最高的丁卡因为例,试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及分析应用,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重复性;用于尿样中TC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8%~103.2%;对于质量浓度为2.0μg/mL的TC进行9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进样频率为60 h^-1.采用量子化学AM1法计算了3种药物的电荷分布,并从药物结构差异上讨论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钨磷酸 共振瑞利散射 流动注射 局部麻醉药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伤口浸润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婷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678-681,共4页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近年来在术后镇痛领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包括阿片类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连续硬膜外镇痛、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等。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局部麻醉药 连续硬膜外镇痛 浸润 伤口 自控静脉镇痛 外周神经阻滞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脂肪乳剂在局部麻醉药中毒救治中的研究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康乐 简道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1998年,Weinberg等首次发现预允给予脂肪乳剂能增加诱发大鼠心跳停止的布比卡因利量.且呈玩量效关系,在布比卡因诱发心跳停止的复苏中应用酯肪乳剂,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局部麻醉药 中毒救治 布比卡因 心跳停止 量效关系 诱发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进 汪正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7-549,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局部麻醉药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
下载PDF
不同局部麻醉药应用于屈指肌腱鞘管内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玉媛 谭刚 +1 位作者 区锦燕 杨承祥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溶液应用于手指屈肌腱鞘管内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手指末节创伤需紧急施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入3组,分别应用室温的1%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组)、0.5%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组)和0.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溶液应用于手指屈肌腱鞘管内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手指末节创伤需紧急施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入3组,分别应用室温的1%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组)、0.5%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组)和0.5%罗哌卡因(0.5%罗哌卡因组)进行手指屈指肌腱鞘管内阻滞,每组30例。记录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术后24h内要求镇痛药物治疗的次数。在麻醉前(T0),及麻醉后10min(T1)、90min(T2)和360min(T3)各时间点,记录患指指动脉收缩压、患肢肱动脉收缩压、患指皮肤温度和局部血管效应。结果 1%利多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0.5%布比卡因组和0.5%罗哌卡因组(P值均<0.01);0.5%罗哌卡因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长于0.5%布比卡因组(P<0.01),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利多卡因组在术后24h内要求镇痛药物治疗的构成比为63.3%(19/30),显著高于0.5%布比卡因组的10.0%(3/30)和0.5%罗哌卡因组的6.7%(2/30,P值均<0.01),0.5%布比卡因组与0.5%罗哌卡因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哌卡因组患者注射药物后手指局部皮肤呈淡粉色的构成比为20.0%(6/30),显著高于1%利多卡因组的3.3%(1/30)和0.5%布比卡因组的3.3%(1/30,P值均<0.01),1%利多卡因组与0.5%布比卡因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哌卡因组在T1时间点的指-肱动脉收缩压指数显著低于同组T0、T2和T3时间点,及1%利多卡因组和0.5%布比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3组间及同组在T0、T2和T3时间点间指-肱动脉收缩压指数和手指皮肤温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5%罗哌卡因组在T1时间点的手指皮肤温度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0.05)。术毕放松止血带后所有患指局部血管效应正常,术后随访所有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1%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和0.5%罗哌卡因应用于手指屈肌腱鞘管内阻滞均能提供有效的麻醉。1%利多卡因麻醉起效最快,但难以胜任较长时间的手术;0.5%布比卡因和0.5%罗哌卡因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但0.5%罗哌卡因在注射药物早期可能对手指血流灌注产生一定影响,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鞘管内阻滞 局部麻醉药 指-肱动脉收缩压指数 血管效应 手指皮肤温度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的缓释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媛 高申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94,共4页
局部麻醉药可用于局部麻醉及缓解患者术中、术后和炎症等引起的疼痛。本文综述了微球、微丸、脂质体等局麻药缓释新剂型的研究进展状况。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缓释剂型 作用持续时间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及诊断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凤 肖浩 孟娟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诱发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且绝大多数为非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比例不足1%。但临床上患者使用局麻药曾出现的不良反应往往被称为“过敏反应”,导致之后临床诊疗中局麻药的使用受到不必... 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诱发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且绝大多数为非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比例不足1%。但临床上患者使用局麻药曾出现的不良反应往往被称为“过敏反应”,导致之后临床诊疗中局麻药的使用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国外有“局麻药过敏”主诉的患者会被推荐到过敏反应科进行规范过敏诊断,以排除或确诊过敏,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国内对局麻药过敏的认识不足,规范诊断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对局麻药过敏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局麻药过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